乐心:懿德碑回归记 | 文学

文摘   2024-11-05 12:46   江苏  


懿德碑【图源:宜兴发布】




大约十多年前,无锡有位陆姓收藏家与朋友聊天时,得知常州有户人家有一块记载重大历史事件的石碑。他很感兴趣,赶去一探究竟。这块碑高117厘米,宽67厘米,厚15厘米,为太湖石中的水石类型。碑石正反面刻着文字,字体清晰。但因为是古语篆刻,又无标点符号,一时难解其意,唯有“抗议贿选”“名满南北”“中日事变”“遍地烽火”等词,让他感觉这碑不同寻常,背后一定有故事。陆姓收藏家决定出资收回来好好研究一番。于是,当即叫了五个壮汉将石碑抬上汽车,运回家收藏。
收藏家靠的是眼力和执着痴迷。这位收藏家的收藏,以红色文化为主。这次收了块石碑,他凭直觉碑中一定尘封着历史往事,需要花工夫破解,这也是收藏的乐趣。
自淘来石碑后,他就与朋友一起辨解其意,录下碑文《沙母孙太夫人懿德碑》。随着研究深入,他惊奇发现,这块石碑涉及宜兴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储南强和沙彦楷。于是在网上发布消息《宜兴两位历史人物“现身”无锡》。
2018年春天,我正构思创作长篇小说《十八拍》时,书中人物大先生的原型是沙彦楷,在查找史料时,看到网上此文,眼中一亮。




清癯尔雅,双目深邃,上唇一簇松软的胡子,给人和善的感觉 。这是储烟水对沙彦楷的印象。【图源:宜兴发布】


沙彦楷,宜兴周铁人,清末举人,著名法学家、爱国民主人士。

储南强,辛亥革命宜兴公推的首任民政长,爱国民主人士,宜兴旅游开发先驱,曾倾其家产开发善卷洞、张公洞,后将两洞无偿捐献政府。
储南强与沙彦楷是江阴南菁书院的同窗,“懿德碑”里称两人关系为“平生故里第一交好”。
沙彦楷母亲孙太夫人去世后,储南强口撰“懿德碑”碑文,由女儿储烟水篆书于正面。背面为储南强题写的赞颂诗。
碑文中颂扬孙太夫人言传身教,培养沙彦楷的美德。“世交中,沙先生彦楷,以博学文章、孝行气节高一世,皆由于孙太夫人启之”。
文中记录了两件重大历史事件,一是沙彦楷抗议曹锟贿选总统,二是“中日事变”,故人聚散多悲怆。
孙太夫人七十大寿时,储南强与知友数人坐船到周铁祝寿,当时正值“沙先生抗议贿选总统,铮铮佼佼,声名满南北也”。
事过二十年后,沙母九十岁,又逢沙先生七十寿,这时,正是日本侵华时期,如碑文所说:“越二十载,太夫人九秩,会中日事变。”




沙家在大园里的房子。【图源:宜兴发布】


自上海沦陷后,沙先生不为日伪利诱,毅然回乡隐居读书侍奉老母。而故友储南强经过十多年苦心修凿而完竣的善卷、张公洞两洞,由于日机轰炸,洞外建筑尽遭破坏,还搭上儿子性命,此情此境,在沙母九秩之际,“强经久别之身,趋桥头亟访,时遍地烽火”。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故友相见,久别重逢,历经沧桑后的无可奈何,难以言表。储南强留住周铁二日,见沙家耄慈童孝,合家和睦。不料,1945年1月27日,孙太夫人逝世,储南强痛悼,一切尽在不意中,人事交错,战事造成交通阻隔,沙母离世他未能扶棺送葬为憾,故刻石为碑,纪事颂德。

储、沙两位历史名人,都以民族气节为重,爱国情怀溢于言表,有碑为证。

这块碑先是流落到常州,又转手到无锡,我看了网上消息后心里想,此碑意义重大,最好能让它回归周铁沙老先生故里。可是怎么联系上这位收藏家呢?我想到了老乡张振强,他在无锡从事档案工作,一定有办法找到。果真,我打了张振强电话后,他很当回事,去打听其人,通过无锡文化圈子里的人与对方谈转让。





106岁的“宜兴洞主”千金储烟水笑容可掬,面容慈祥。【图源:宜兴发布】


也许是因缘未到,收藏家不肯出让。这事暂时搁置了,但我并没有停止对这块碑的求证,了解到这块碑的碑文落款是储南强先生口撰,其女儿储烟水篆书。我再次眼睛一亮,储烟水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世纪老人,她生于1915年,家中排行老三,人称“三小姐”。当年储南强从和尚、道士手里买下善卷、张公山洞产权,进行开发,她全力相助父亲,洞中景点石刻,很多出自她手笔。2021年8月21日,她106岁的时候,我去拜访她,给她看了“懿德碑” 的图片。她证实,碑文是她根据父亲口撰书写,当时她年纪三十岁。

储烟水后来活到107岁高寿,2022年9月6日去世,现在想来多亏早一年去看望她,得到她的证实,对懿德碑的价值有了更深的感知。

最近,周铁镇政府修复沙彦楷故居,征集史料实物,在众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终于让懿德碑重回故里。2024年10月21日,由江苏雷蒙新材料有限公司周建安、周虹姐弟捐资三万六千元,沙彦楷先生重外甥女李苏庆捐款一万元,我和几位友人以“星灯”之名捐一万四千元,总计六万元收回此碑,捐献给周铁镇沙彦楷故居。


 本文原载于《江南晚报》2024年10月29日A10,原题为《懿德碑回归记》

作者:乐心
编辑:觅雪
校对:缪敏
编审:丁晴

End

往期文章选读


汪正丹:禾木的秋色 | 市井


雅琼:金色桂花 | 市井


华家炫:生命不息,笔耕不止 | 书苑

二泉月
传承江南文化,积累江南文化,创造江南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