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家事、国事、天下事—— 孟雄先生印象记

乐活   2025-01-02 05:30   广东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桑榆重晚晴》寄语

《投稿须知》

谢孟雄先生

今年6月下旬,我们由大陆飞往台湾,进行两岸大学间的交流合作。从高雄的实践大学城中校区、内门校区、彰化二水家政中心一路北上,来到台北实践大学总部,拜访实践大学董事长谢孟雄先生。负责接待我们的人力资源部叶主任简要地向我介绍了孟雄先生的个人经历、家世及家族在台湾的社会影响,并告诉我们说,董事长与来客会见时间一般为一二十分钟,说是乃礼节性会面。见到儒雅睿智、学者风范的孟雄先生,颇应了孔子那句老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兴许都是多年从事大学教育,彼此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谢孟雄先生给作者的信函(2014年)

孟雄先生曾长期担任台北医学院院长,实践大学校长,他从学校教育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教育理念与办学实践开谈,其中对大学服务社会的深刻理解与践行,与我的看法竟是那样相合相通。我们相互询问与介绍彼此的人生经历与家事,出身名门的孟雄先生向我介绍了其慈父、实践大学创办人谢东闵先生的生涯经历与爱国情怀。青年时代从台湾辗转来到大陆求学的东闵先生,曾一天以一块面包充饥果腹,其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人生志向与民族国家的疾苦兴衰紧密相连,言谈中深深感受到孟雄先生割舍不断、血脉相连的民族家国情怀。陪同交谈的叶主任事后对我们说,他虽跟随孟雄先生多年,对创办人的很多事迹,这也是第一次听到。 

谢孟雄先生给作者寄的贺年卡(三张之一)

我们的交谈无拘无束,坦诚开怀,话题纵论古今,旁及中外,跳跃转换,迅速发散。让我敬佩惊讶的是,这位精神矍铄的七十七岁长者,思路敏捷活跃,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志趣广泛、记忆惊人;孟雄先生对祖国的深情关注,对当前大陆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取向的赞许与肯定,对大陆政策的熟悉了解,对唐宋历史的深刻见识,对东北亚局势和南海、台海问题的关注,对二战时期苏德战争的研究兴趣等,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位集教育家、政治家、医师、艺术家(犹擅摄影)于一身,驰誉台湾学界、柏台、杏林的先生,对国内国际情势的了解与关注,对历史人文的兴趣与爱好,渊源有自,非一朝一夕,当是家族环境熏陶,境界使命使然。

 

台湾《今日生活》杂志

不知不觉间,一个半小时过去了,我和孟雄先生仍谈兴未已,学校交流的议程还等着进行,一旁的叶主任作出提醒,我们的谈话只得戛然而止。孟雄先生起身去办公室取出一本书——《阳光的人生》送给我,书中记述的是孟雄先生的人生岁月和当年从大学校长荣退时台湾社会贤达对他的评价。我理解,先生的未尽之言,可从其书中增进了解补充。据闻孟雄先生有个“四养”说,即一个人要有:营养、保养、学养、修养,我深以为然。古人云:不当良相,便做良医。我想这两者,孟雄先生在他丰富多彩的人生中已较为完美地做到了。

夕阳无限好,莫道近黄昏。从孟雄先生那里,我感受到的是烈士暮年,志在千里的不已壮心,是情注两岸、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中华人文传统,在一代志士仁人身上的自然延续。 

本文刊载于台湾《今日生活》杂志2011.10

期盼多年的交流虽然短暂,却使我们对宝岛台湾,对台湾学界同仁热情美好的印象长留心中,台湾小舞台、世界大格局;两岸血脉情,民族大未来;对两岸的志士仁人,相信我们有更多更深的话题可以交谈探讨,有共同的使命和责任可以戮力担当。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这里,我借用叶剑英元帅的诗句赠与孟雄先生,表达我的衷心祝愿和推进对两岸交流、祖国统一的深深期望。         


复台湾谢孟雄先生

畅谈一席如故知,

海峡两岸作神交;

纵观天下分合久,

兄弟携手渡波涛。


写于2011年10月



(此文刊载于台湾《今日生活》杂志2011.09,收载于作者《云水集》安徽师大出版社)

谢谢阅读 请点在看 欢迎转发

作者简介

雲水,本名李向荣,男,50后。少壮时下放、从军;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科技大硕士研究生;从政,治学多年,省科普作家协会监事长;省艺术鉴赏协会副会长,在多所高校兼职教授、顾问。
《桑榆重晚晴》编委会

投稿微信:sangyzwq--qd

总编:幸运草

编辑:燕平

校对:古斋 聊者

制作:沧海一粟

END

桑榆重晚晴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带你进入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和你共赏满天火红的晚霞美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