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卫生巡视
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在唐县牛眼沟村正式成立。这所学校是白求恩倡议并参与创建的,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的唯一一所正规的医学院校。白求恩对晋察冀军区的卫生工作考虑得非常周到,筹建模范医院、开办特种外科实习周,都是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所以,他对卫生学校的建立寄予很大希望,要为八路军培养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
▲叶青山部长陪同柯棣华给白求恩墓献花圈
▲晋察冀军区初创期部分卫生干部合影。左起:林金亮,时任后方医院医务主任;叶青山,时任军区卫生部长;廖明亮,时任后方医院院长;张介夫,时任军区军政大学卫生处长
在白求恩决定回国前,又建议组织一个医疗巡视团来帮扶各分区的卫生医疗工作。根据他的建议,很快就成立了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巡视团。巡视团由卫生部部长叶青山担任领队,成员由白求恩、林金亮、王道建、陈仕华、郎林、刘柯、何自新等人组成。
▲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叶青山胸章(国家三级文物)
▲叶青山部长的八路臂章(国家三级文物)
在原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叶青山的回忆文章中有这样的记述:“他(指白求恩——作者注)从聂司令员那里,知道国际援华委员会曾从纽约给医疗队汇来了钱,宋庆龄也从南方设法运了一批药品来,有些外国的和中国的医生也曾极力想到敌后来, 但是这一切都被蒋介石国民党扣留了。他气愤至极,提议亲自去美洲一趟,募集经费、药品、器材和书籍。他的提议不久便得到了党中央的批准。白求恩同志一面进行治疗,一面做赴美洲的准备工作。
行前,他提出组织医疗巡视团到各军分区巡视。1939年9月25日,我们从花盆出发,先到三分区的于家寨第二所。4天后, 又到二团卫生队各营卫生所。接着又到二十团、骑兵营、一支队、老姑医院。每到一地,他总要召集卫生干部、讲解战伤医疗的各种知识,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给当地群众看病。"
1939年9月25日,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巡视团从唐县花盆军区后方医院出发,来到三分区卫生部于家寨第二休养所检查工作。白求恩和随行的医生为二所的伤病员做了检查,并给卫生人员讲课授技。随后,查看了由民房改建的病房。白求恩对病房整洁的环境非常满意。
▲白求恩大夫指导医疗救护工作
9月29日,白求恩随巡视团来到曲阳县郎家庄三分区二团卫生队及各营卫生所检查工作,并召集全体医务人员,观看由白求恩大夫演示各种夹板的使用及战场救护和防毒的方法。在巡视二团驻地时,白求恩发现所有的水井都加装了木盖。从卫生队长口中得知,这是为了保障饮水卫生、防止敌特投毒而采取的措施。 白求恩听后大为赞赏。
在郎家庄二团卫生队驻地,白求恩还治愈了身患疥疮的伤病员。 10月1日,白求恩随巡视团到达曲阳县党城村,调查部队指战员的健康状况。发现当地疟疾流行,白求恩当即决定全力救治疟疾病患者。为了预防疾病,白求恩还编写了4种当地常见病的防治办法,并强调要讲究卫生。
▲白求恩和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在行军途中(右一林金亮)
10月4日,在巡回的路上,刚刚下过一场暴雨,路面泥泞, 翻译郎林的坐骑因马蹄打滑,撞到前面同志所骑的马身上,马匹受惊,一下子跳了起来,踢伤了郎林的左腿,致使他从马背上摔了下来。白求恩检查后,发现是左腿胫骨被踢断,于是给郎林打上夹板,送回花盆村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养伤。
10月5日,白求恩随巡视团来到三分区唐县老姑休养所,帮助该所做了10余例手术。此时,延安电影团的导演袁牧之、摄影师吴印咸来到老姑村,拍摄有关白求恩手术、诊疗及讲课等工作的素材,准备制作纪录片。聂荣臻司令员也在该村会见了白求恩,并与他商定去延安的行程,计划两周后出发。
(注:李洪瑞美篇【美篇号:1353551】由林立授权制作,文中照片由林立提供,个别来自网络)
(未完待续)
谢谢阅读 请点在看 欢迎转发
作者简介
陈玉恩,中共党员,曾任保定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书记、馆长、县政协常委等职。现任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副秘书长、唐县文联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编著有《不灭的光辉》《诺尔曼·白求恩的故事》《他从恒河走来》,《大爱无疆》等书籍。
投稿微信:sangyzwq--qd
总编:幸运草
编辑:聊者
校对:聊者
制作:沧海一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