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树同风:西域行(十三)

乐活   2024-12-31 08:04   广东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桑榆重晚晴》寄语

《投稿须知》

五十七

定西见闻

定西略谈

定西,位于甘肃中部,通称“陇中”,在兰州东南方,是这次西部旅游最后一站。我之所以选定西作为这次旅游的最后一站,是因为我年轻的时候,国家开始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那时全国七千万贫困人口中,定西、海西和西海固是全国最贫困的三个地区。在这三个贫困地区中,定西又是被称为“贫瘠甲天下”的最贫困的地区。前几年国家宣布全国脱贫实现全面小康后,定西到底怎么样?一直很想去看看。

10月19日下午4点,在青海西宁乘坐动车经兰州到达定西北高铁站。这是一个新站,站前广场,除了有排队等客的出租车外,还有多路公交车。

定西市分老城和新城两个部分,我在站前乘坐8路公交从高铁站前往老城。沿途道路两边栽种的是柏树和松树,道路宽敞。公交停的站点许多是新兴的居民小区,沿途也有万达广场、维也纳大酒店、天庆国际大酒店等;还有定西湖,定西公园,定西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定西政府大楼也建设得很不错。过去我一直以为定西不过是个小县城,今天一看,完全是一个现代化城市。

经了解得知,1985年前定西是一个行政专区,1985年成立定西地委,2013年撤地设市。现辖安定区及通渭县、陇西县、临洮县、渭源县、漳县、岷县,共一区六县,有119个乡镇,3个街道、1887个行政村、88个社区。

定西是红军三大主力长征经过的地方,在此逗留时间长达三个月。1935年9月,中央红军北上到达定西通渭,毛主席在红军副排长以上干部会上发表讲话,讲话最后,毛主席说:“我写了首诗读给你们听听,不知行不行。接着他便朗诵了这首诗,这就是毛主席的《七律.长征》。除了《七律.长征》,毛主席在这里还写了另一首诗:《念奴娇.昆仑》。这时长征即将结束,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发,写下气势磅礴的《念奴娇.昆仑》。

定西的民风

出了定西高铁站,我们向一对年轻夫妻打听在哪里住宿方便时,男子说你们乘坐8路公交到新城宾馆。他的10岁左右的儿子接着话说:到体育馆下车。

于是我们就乘坐8路公交进入市区。在市体育馆站下车,没有看到新城宾馆,倒是看到了天庆国际大酒店。进入酒店一打听 ,房价太贵了。我们走出酒店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迎面过来一位推着自行车的妇女,六十多岁,身体消瘦、但精神矍铄。我们向前打听,附近有没有价格实惠一点儿的旅店。她说周围的旅店有的是,你们打车去定西宾馆住吧,150元左右,打车费5到10元。于是我们就在路边拦车,几辆车过去,没有车停下来。这时她放下自行车,帮助我们拦车,拦到车后,她还特意走到车前窗对司机说:“请你把这两位外地来的客人送到定西宾馆去!”直到我们上了车,她才向我们告别。

定西人的热情淳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定西的脱贫与发展

这个问题有几点要说:

我们入住的定西宾馆,进到一楼大厅便可看见,右面墙壁上悬挂着胡锦涛总书记到定西的巨幅照片,左面墙壁上悬挂着温家宝总理到定西的巨幅照片。而在定西发展展览馆一进门,在“亲切关怀”大幅标题下,电视机滚动播放着几任党的总书记、国家总理和一百五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定西视察的录像画面。

在一个远离首都北京数千公里的贫困地区,几十年内,先后有这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这里视察,关怀这片贫困地区的人民,这在古今中外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在定西发展展览馆里有国家对定西扶贫发展四个阶段的展览,有几十年来定西各个方面发展变化的详细数据。其中就有青岛市对口援助定西的内容。

在路边遇到的一位郑姓男子,本地人,六十多岁,是部队副团职干部转业到定西的一位市委退休干部,与我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他告诉我,脱贫攻坚的时候,市里的干部都派下去了,限时脱贫。

可以说,定西扶贫脱贫、发展变化是党和国家长期关怀的结果,是全国各地对口支援的结果,也是定西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

今天的定西,是薯都,马铃薯及其制品,销往全国,销往全球;是药都,这里的党参等等药材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畅销品牌。

所不足的是,定西的经济是一个以农产品为主的经济,这里没有像样的工业,没有高附加值的工业体系。一个初步摆脱了贫困的地区,要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里获得竞争优势,没有自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支撑,要想彻底脱贫是很难的。

许铁堂广场的由来

10月20日下午,在定西许铁堂广场,很多老人都聚集在此打牌,我坐在一边的凳子上休息。在我对面的是一位退休干部模样的男子,姓牛,六十多岁,在我向他打听定西的党风情况时,他说了两个字:“正常”。接着他告诉我说:前不久,连任两届的定西市委书记张令立落马了。

在定西,市委书记张令立落马与定西许铁堂广场的命名这两件事有着密切联系。我在与牛同志聊天时,专门求教于他:许铁堂广场是什么时间建的?广场上的许铁堂雕像是什么时间立的,广场那边的定西许铁堂秦腔剧团是什么时间命名的。牛同志告诉我,这个广场是早些年建的,但名字不是许铁堂广场,把这个广场改名为许铁堂广场是最近定西市的决定,广场改名后,建在广场边的定西秦腔剧团改名为“定西许铁堂秦腔剧团”,今年在广场的内侧又兴建了许铁堂铜质雕像。很明显,广场和秦腔剧团的改名、许铁堂雕像的建立,都是昭示世人向许铁堂学习。

那么许铁堂是何许人?从许铁堂简介得知:许铁堂是福建人,清朝年间任定西县令。在任期间,清正廉洁,执法公正,断案如神,卓有政声,他爱惜民力,嫉恶如仇,人称”许青天”,深受定西人民拥戴。后被革职,流浪乡下,冻饿而死。在定西博物馆里,在定西名人篇里,也有许铁堂事迹介绍。连许铁堂的墓地也修缮一新。

在定西市委书记张令立因贪腐落马后,定西市委市府决定,将市内在市府原址建设起来的广场改名为许铁堂广场,将定西秦腔剧团改名为许铁堂剧场,并将许铁堂铜像铸立于广场,这既是对定西历史人物、清官许铁堂的褒奖,也是对贪官张令立之流的鞭笞。

一个新莽铜衡的故事 

 矗立于定西市新时代广场的新莽铜衡雕塑

在定西新时代广场,矗立着一个十多米高的庞然大物。

这是什么?开始我没有看出它的奥妙,等到了定西历史博物馆一看,才晓得这是定西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新莽铜衡,是定西文化灿烂、历史悠久的象征。

新莽铜衡, 是定西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历史上王莽新政时期改革衡制的重要历史遗存物证。

1925年某个秋日午后,年仅13岁的秦恭在关川河河滩放牧牲口、他在寻割牧草时,在一处崖壁上发现显露出一个黑色不明金属物体,便于第二天和兄长秦让前去挖掘,共挖掘到了8件不同形状的铜器。因不知是何物,也无甚用处,就堆放在院子里一角,后来担心锈蚀,移置于柴房。

民国十八年(1929)春天,陕甘两省因旱灾发生了大饥荒,迫于生活艰难,秦恭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约人用两辆手推车将8件铜器推到兰州变卖,被古董商人马实斋用60块银元买走。后马实斋以240块银元转卖给古玩商人张寿亭。同年秋天,北京古玩商朱柏华以140块银元将铜衡和9斤铜权买去,随后又以5100块银元转卖给北京琉璃厂尊古斋古玩铺。而其余6件,由时任甘肃省建设厅厅长杨慕时先生用800块银元买下,后转交兰州民众教育馆收存。

民国二十一年(1932)七月一个雨夜,兰州民众教育馆收存的6件文物除最大最重的石权外,其余5件被盗。时任国民联军驻陕副总司令、国民党陕西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之职的邓宝珊将军,及时电请国民政府文物保管委员会北京分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负责人马衡先生务必设法访缉,并予以保护。

民国二十二年(1933)七月,在天津市英租界源丰永珠宝店发现了正欲运往国外的5件文物后被及时追回,妥善保存于北京团城。此后不久,先前尊古斋古玩铺所购得的两件权衡,也由故宫博物院按原价赎回。

民国二十三年(1934)春,中国学术协会在团城举办了“西北文物展览”,新莽权衡首次公之于世,一时引起强烈反响。

1949年春,其中5件(三权一钩一丈)被运往台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原留存在兰州民众教育馆的石权,于1959年国庆十周年之际送往北京历史博物馆陈列,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一衡二权)。

西汉末年王莽秉政后,为了满足其托古改制的政治需要,广泛征集当时学识渊博、通晓律历的学者百余人,在国师、著名律历学家刘歆的主持下,系统地考证了历代度量衡制度,完成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度量衡制度改革。这一改革,主要取得了两个方面的重要成果:一是建立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最系统、最权威的度量衡学说,其主要内容被东汉班固收入《汉书·律历志》,成为后世历代考订度量衡制度的重要理论依据;二是监制了一批度量衡标准器,为推广其度量衡制度提供了具体实物依据。

在八件新莽权衡器中,“权”“衡”“钩”均为衡器,其中“权”形皆似圆环,相当于今天的秤砣;“衡”即秤杆,中部有纽,一端悬“权”,一端挂“钩”(即称钩),用于称物:三者合一,与现代杆秤相似(今人常说的“权衡”一词便出自于此);而“丈”是测量长短的计量器。系新莽之标准丈,因埋藏年代久远,以致上部微曲,出土时断为两截。经实测,全长229.2厘米,宽4.7厘米,厚2.4厘米,这与《汉书·律历志》所载“其法用铜,高一寸,广二寸,长一丈,而分寸尺丈存焉”是相符的。根据史料记载,衡、丈及最大最重的石权上均铸刻有新莽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具体内容是:“黄帝初祖,德帀(zā)于虞;虞帝始祖,德帀于新。岁在大梁,龙集戊辰;戊辰直定,天命有民。据土德受,正号即真;改正建丑,长寿隆崇。同律度量衡,稽当前人;龙在己巳,岁次实沈(沉)。初班天下,万国永遵;子子孙孙,享传亿年。”与《汉书·王莽传》所载相符,与王莽托古改制所颁发制书(诏书)基本相同。据悉,相同铭文还镌刻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铜嘉量、八角形玉壶,以及在甘肃庆阳发现的新莽铜诏版上。可以确定地说,81字铭文是王莽改制颁行天下的“宣言书”。

在中国文物收藏史上,甘肃定西出土的新莽权衡以其绝无仅有的地位,成为绝难忽略的重笔之一。特别是在研究中国度量衡史时,新莽权衡是学者们广泛而深入讨论的专题。

五十八

西域归来

西域旅游十七天,归来一周,每天夜里醒来,还觉得自己的魂魄仍在西域那片广袤的土地上。那里美丽的风景,善良的人民,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仍然萦绕在我的脑际,仿佛我的足迹仍停留在那不可思议的地方。看着我拍回的一张张照片,旅游途中走过的一个个地方,经历的一个个事件,接触到的一个个人,看到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仿佛都在我的眼前鲜活了起来。

2016年9月北疆旅游18天,我见到的是一种美。事隔八年后的2024年10月,南疆旅游17天,我看到的是另一种美。这两种美感,迭加起来,对辽阔美丽的西域——新疆生成了一个综合的完整的印象。

中华西域之大,无以复加;中华西域之美,空前绝后;中华西域物产,取之无尽;中华西域潜能,犹如等待爆发的火山;中华西域各民族的人民,聪明智慧,勤劳善良。见到他们,犹如亲人来到了身旁,迷路时有人指路,困难时有人主动帮忙。

这里没有盗窃,也没有拐卖妇女儿童的丧尽天良。

这里的治安非常之好,人心稳定,社会安宁,生活祥和。

我见到了太多的河南老乡,在那里打工、经商,把心血和汗水洒在那片辽阔、美丽的热土上,把那里变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西域归来话西域,西域一次次把我带进了甜蜜的梦乡。如果有机会,我还会不辞万里,再去那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谢谢阅读 请点在看 欢迎转发

作者简介

橘树同风,本名张学林,籍贯河南省,1946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汲县,1965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2006年12月退休,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央企中远海运集团职工,退休干部。

《桑榆重晚晴》编委会

投稿微信:sangyzwq--qd

总编:幸运草

编辑:燕平

校对:燕平 古斋 聊者

制作:沧海一粟

END



桑榆重晚晴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带你进入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和你共赏满天火红的晚霞美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