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恩:揭秘白求恩病情和治疗过程(五)

乐活   2025-01-13 09:03   广东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桑榆重晚晴》寄语

《投稿须知》




    最后的历程(二)    



11月11日上午,白求恩病情恶化,感觉到自己已经支撑不住了。他挣扎着坐起来,下了炕,走到方桌旁,伏在桌子上给在花盆军区后方医院养伤的翻译郎林写了一封信,并让人立刻送走。他在信中让郎林转告叶青山部长,赶快组织手术队到前线救治伤员。 

这封信写的字体歪斜,段落凌乱,信纸多处被笔尖划破。当这封信送到在花盆后方医院养伤的郎林手中时,他禁不住失声痛哭。白求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惦记的是战斗,想到的是伤员。郎林不仅仅是痛苦伤感,更是被白求恩的博大情怀所感动。 

白求恩写完给郎林的信后,安静地躺在南北方向摆放在土炕的行军床上休息片刻。随后,示意勤务员何自新扶着他坐了起来,目光停留在英文打字机上。何自新见状忙把打字机放在他的面前。白求恩轻轻地抚摸着这台打字机,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在延安、在贺家川后方医院、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农村的炕桌上......白求恩多次用它给毛泽东、聂荣臻写过报告和书信;用它给远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朋友写信;用它为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编写教材.....今天,他再也没有力气来使用这台打字机了。无奈,又让何自新拿来信纸,用颤抖的右手写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封书信。 

在白求恩写给聂荣臻的遗书中,不仅有对战友的怀念,更有对爱人的眷恋。人们知道,白求恩到中国时是独身,既无妻室也没有子女。其实不然,白求恩曾有过两次婚姻,但两次结婚的对象都是同一位女士,而且爱得情真意切。

白求恩前妻弗朗西斯·坎贝尔·彭尼

白求恩曾经的妻子是一位美丽而温婉的姑娘,名字叫弗朗西丝·坎贝尔·彭尼,是他到爱丁堡参加外科医学会会员考试时认识的。弗朗西丝天真聪慧, 有着一双美丽温柔的大眼睛,两人一见钟情。1923年8月,白求恩和弗朗西丝结为夫妇,并迁至美国底特律一起生活。 

青年时代的白求恩

婚后的白求恩选择了私人医生的职业。因为他一向同情穷人,常常为那些付不起医药费的穷人免费治病,所以他的病人一天比一天增多,不久染上了肺结核病。这种病在当时是绝症,几乎没有治愈的希望。为了不让妻子感染肺结核,白求恩决定忍痛与妻子离婚,但弗朗西丝坚决不同意。没办法,白求恩只能以拒绝治疗相威胁,最终弗朗西丝只好同意。然而奇迹发生了!在与妻子分手后,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险在自己身上试用了“人工气胸疗法”,不料竟获得成功,两个月以后他的病竟然痊愈了。出院后,白求恩第一件事就是给弗朗西丝发电报:“病愈,今日离特鲁多。对你感情依旧。”接到电报后,弗朗西丝立即回到了蒙特利尔,两人直接去教堂举行了第二次婚礼。 

后来,由于白求恩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弗朗西丝,导致了两人第二次离婚。即便如此,在他前往中国的途中还给弗朗西丝去信,信中写道“亲爱的弗朗西丝:我愿意为你做我所做的一切,为了公平,为了我曾经对你的爱。我对你现在及将来的状况十分担忧.....”白求恩虽然离开了加拿大,但一直牵挂着他的前妻,主要是担忧她的生活。在病危的最后时刻,白求恩又想起了弗朗西丝。他在遗书中写道:“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拨一笔生活的款子,或是分期给也可以。在那里我(对她)应负的责任很重,决不可为了没有钱而把她遗弃了。向她说明,我是十分抱歉的!但同时也告诉她,我曾经是很快乐的。”可见,白求恩对弗朗西丝的爱是发自肺腑的,而且至死不渝。 

但是,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忽略了这封信中的最后一句话:“请转达我对凯瑟琳·霍尔最诚挚的谢意,感谢她对我的帮助。”我们在缅怀白求恩大夫光辉业绩的同时,不禁要问,白求恩在临终前所写的遗书中要感谢的那个人的身份,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个谜。 

1990年,91岁高龄的聂荣臻元帅给白求恩所要感谢的人题词:“救死扶伤,忘我献身,支援抗战,青史永存。”这个人,就是白求恩在日记中提到的“天使——新西兰友人凯瑟琳·霍尔。

凯瑟琳·霍尔,护理工作者

1896年10月,凯瑟琳·霍尔出生在新西兰的纳皮尔市,1922年来到中国,开始了传教士的生活。1927年,调河北安国博爱医院任护士长。1935年5月,来到河北唐县牛眼沟村建立了一座教堂诊所,并在曲阳宋家庄建立了总诊所。1937年7月,中国抗战全面爆发后,凯瑟琳·霍尔不顾个人安危,在安国博爱医院接收了大批受伤的中国军人,并结识了抗日将领吕正操。1938 年12月,白求恩在唐县由董越千同志介绍,拜访了凯瑟琳·霍尔,提出了请她帮忙的要求。她遵照嘱托,前往北平秘密采购医疗器械和药品达30余次,为八路军建立了一条地下医疗药品输送站,并用尽了自己多年的积蓄,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白求恩与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医护人员在一起。右起:白求恩、布朗、林金亮

11月11日黄昏时分,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院长林金亮奉命赶到黄石口村。当他走进房间,白求恩的脸上露出微笑:“谢谢你,这样冷的天气...... ”

“白大夫,我们马上回后方医院,那里的条件比较好。”林金亮回答。 

“不必了,我是医生,知道自己的病情.....能用的办法都用过了.......”白求恩摇摇头,断断续续地说。 

遵照白求恩的嘱托,对书信、文件、日记等物品做了清理, 请翻译潘凡转交聂荣臻司令员,并把手表送给潘凡。 

11月11日,《病床日志》记载:

(病情)经过:脾肿大,体温下降。脉搏细小,微弱。结膜出现黄色素,皮下溢血。 

R(处方):

1、葡萄糖溶液10%,20毫升。用法:静脉注射。

2、氯化钠溶液0.85%,500毫升。用法:静脉注射。3、氯化钙溶液10%,10毫升。用法:静脉注射。 

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

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呼吸明显微弱,直至停止。林金亮摸了摸他的脉搏,开始低声哭泣。潘凡看了一眼白求恩送给他的手表,时间定格在5时20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逝世于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史秋银家北屋,时年49岁。 

11月12日,《病床日志》记载:

(病情)经过:四肢痉挛, 末梢现发绀(青紫),呼吸浅表,脉搏细小,人事不省,四肢厥冷。 

R(处方):

1、樟脑油2毫升,用法:静脉注射。2、氯化钠注射液0.85%,500毫升,用法:静脉注射。 

刚看到《病床日志》这份史料时,因处方部分都是用拉丁文所书写,难以辨认,虽经多方奔走,求证无果。2018年4月1日,河北医科大学校史馆张冶馆长带领学生来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参观学习。借此机会,将《病床日志》交给张冶馆长,拜请给予帮助。4月12日,张冶馆长将由河北医科大学期刊社医学硕士段思琪、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2014级学生尤霜竹共同翻译的《病床日志》电子版文稿发给我。至此,才知道了白求恩的病情诊断和治疗用药全部过程。为了稳妥起见,又请林金亮的儿子林胜和游胜华(时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白求恩的助手)的女儿游黎清给予帮助。 

由此可见,白求恩自1939年11月1日发病时起至11月12 日逝世期间,一边接受治疗,一边救治八路军伤病员。生命不息,工作未停,他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在白求恩病重期间,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叶青山专门指派军医陈华照料白求恩,随时观察病情,给予救治,并指派军区后方医院院长林金亮赶到黄石口进行抢救。但是按照当时的医疗条件和有限的药品种类,只能给予处方中所列的药物,没有特效药品,医生回天无力。

当年,白求恩为八路军120师359旅717 团参谋长左齐做了右臂离断术后,将自己从加拿大带来的最后一瓶磺胺(片剂)给了左齐服用,才使他治愈了伤口感染,保住了生命。而当白求恩自己的伤口感染时,根据地因药品奇缺,已经没有这种抑菌药了。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而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八路军伤员。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做人的楷模。 

白求恩之墓落成典礼(1940年6月21日)

晋察冀烈士陵园内白求恩墓地

逝者已去,精神永存。新史料的发现,填补了对白求恩研究的一个空白,并给予人们以宝贵的启迪。 

2019年11月20日



    后记    



2013年10月,叶青山将军之子叶军,将家父珍藏多年的一批革命文物捐赠给家乡龙岩市的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其中包括白求恩《病床日志》为主的4件文物。

此后,叶军与我多次通话交流,向我介绍这套文物内容和捐赠过程,谈到文件中有我父亲的两处签名。说有两件有拉丁文或英文书写的字,也没有军医签字。不知是否与你父亲有关。对于这些疑问希望我能帮忙解决。

林立(右在北京拜访叶军时的合影

不久,我到北京拜访了叶军。他急切拿出史料的复印件请我辨识签字。我看清后说,这两处签名的确是我父亲亲笔所写。叶军高兴的说,有这两个老人的签字,就实锤了史料的真实性!我们商定,对这套史料中含外文的内容,在未译出之前,以及为何老首长生前没有公开等疑问未解前暂不外传。叶军送了我一套复印件,希望我找人翻译一下外文。当年7月,我在唐县见到陈玉恩馆长,并给他看了复印件,并告诉他,尚有未解的疑问,暂不外传,请他理解。之后,我与叶军多方查找资料,这些疑问逐渐得到了答案。

关于《病床日志》是何人书写?白求恩大夫的主治军医是谁?原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张业胜撰写的《白求恩遗嘱是怎样产生的?》一文中记载:林金亮回忆说:"我见白求恩昏迷了,立即组织抢救,同时请陈仕华写白求恩的病历。"张老的这段文字,填补了《病床日志》的重要遗漏。当时,陈仕华大夫是奉叶青山部长的指示,留在白求恩身边协助工作,并照顾其身体。陈大夫就成了白求恩的"主治"军医,《病床日志》的书写就应是他分内工作,可是对于白求恩的治疗用药等还要由白求恩来决定。但在白求恩去世前后,战斗环境恶烈,敌情紧张,也忙于整理遗物,准备撤离黄石口村,推测他当时可能是因工作紧张而忘了签字吧。

关于《病床日志》中的拉丁文,国内早在70多年前医院就已经不使用了。经多方询问,我找到一位原荣军医院的老司药,后从某三甲医院离休的药房主任,他通过解放前出版的老药典翻译了全文。将译稿送我时说:根据诊断,所用的药物基本对症,用药剂量在药典规范内。还说:可惜没有用上盘尼西林或磺胺一类的特效药。但他不知道,当时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门早已把白求恩带来的磺胺药用完了,国内购买非常困难,这正是白求恩在反扫荡战斗前,决定回国筹款为八路军购药的动因。更不用说盘尼西林了,当时还没有个国家能生产。真正用到中国战场上,那是七、八年后的事了。

叶青山部长珍藏的白求恩《病床日志》这套史料,属性到底是备忘彔一类的内部文件,还是上报文件的副本或底稿?叶部长生前并未说明。为了找到答案,我查阅了在1940年1月4号在晋察冀军区机关报《抗敌三日刋》纪念白求恩病逝专号上,刊载了署名林金亮《白大夫逝世经过》一文。该文与文物中的那件《白大夫求恩同志逝世经过录》署名为同一个人。差别仅是:标题做了缩改,文字有删节。特意隐去了一些地名、部队番号和对白求恩逝世的病因和诊断结论。可以断定报载的文章底稿,来源于这套史料里单独署名林金亮的那份手稿。如果是卫生部保存的备忘录一类的内部文件,我父亲不会单独拿出来投稿,报社也不可能擅自刊登。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由军区政治部门决定,报社根据上报的署名文件作了必要修改后,登载在《抗敌三日刊》纪念白求恩的专号上。

《华北军区卫生建设史料汇编》

10年后,1950年出版的《华北军区卫生建设史料汇编》一书,再次将此文,作为华北革命战争年代重要历史文献汇编入册。从以上实证来看,叶部长捐赠的史料不是个人收藏的备忘录一类的文件,而是军区卫生部上报给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领导的那套文件的副本。白求恩作为中央军委任命的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他去逝的消息,军区领导一定会即时向中央报告,报告是否附上这套文件那就不清楚了。有人要问,当时为何不将《病床日志》整套文件公开刊登?从《抗敌三日刊》载文得知,为保密隐去了白求恩的病因和诊断结论。那么,也就不可能将这套载有病因诊断的《病床日志》等文件公开了。作为上报的材料是否公开,何时公布由上级单位决定,并不是打报告者说了算。在上报材料中签字的3位闽西籍老红军战士包括时任卫生部政委李登嵩也会坚持这个原则。特别是珍藏这套文件副本的叶青山部长,革命战争年代完整的珍藏没有丢失,和平年代长期压箱子底也无私自外传,他不仅坚持着这个组织原则,更是珍藏着永远怀念白求恩,传承白求恩精神的一颗赤诚之心。

老前辈给我们留下的这套珍贵文物,2013年经福建省文物鉴定中心专家们的鉴定:白求恩的《病床日志》《体温记录》《死亡诊断书》评为国家一级文物,《白大夫求恩同志逝世经过录》评为国家三级文物。当我从叶军处获知这套文物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后,真想立即看到它的真容。

2016年6月,我会同时任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李深清一起赴龙岩市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当他目睹了这套文物时说:这是十分珍贵的原始文件,如果白研会能求得这套扫描件,那将是白研会近年来的重大收获。通过努力,在叶军的帮助下,不久我们收到了博物馆寄来的扫描件。为此,2019年李深清副会长撰写了《白大夫求恩同志逝世经过录》等4件革命文物的考证与注释一文。

林立、李深清捐赠《白求恩同志逝世经过录》复印件的证书(发证单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左起:曾汉辉(福建省委党校副校长、古田会址纪念馆原馆长)李深清(总后军史办原主任)林立(白求恩战友林金亮之子)

林金亮之子林立与加拿大大使马大维2010年12月10日于济南

2018年3月,李会长将这套文物的扫描件代我送给了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该馆把这套文件作为纪念白求恩大夫展板上的重要内容,对外展出。

从此,有关抗战或白求恩的纪念馆也相继展出了这套文物的扫描件,丰富了各馆宣传白求恩精神的历史内容,对于弘扬白求恩精神,研究八路军敌后抗战史和红军医务工作者成长史均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革命价值。并为批驳社会上一些人对白求恩死因的种种不实之词而提供了新的有力证据。特别是在纪念白求恩大夫逝世85周年和毛主席发表《纪念白求恩》一文85周年之际,陈玉恩馆长推出他的力作,揭秘和还原了《病床日志》记载历史真相的作品献给读者,对在新时代继续弘扬和传承白求恩精神更有现实意义。

—— 林立   2024年12月18日

注:李洪瑞美篇【美篇号:1353551】林立授权制作,文中照片由林立提供,个别来自网络)

( 全文完 )

谢谢阅读 请点在看 欢迎转发

作者简介

陈玉恩中共党员,曾任保定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书记、馆长、县政协常委等职。现任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副秘书长、唐县文联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编著有《不灭的光辉》《诺尔曼·白求恩的故事》《他从恒河走来》,《大爱无疆》等书籍。

《桑榆重晚晴》编委会

投稿微信:sangyzwq--qd

总编:幸运草

编辑:聊者

校对:古斋 聊者

制作:沧海一粟

END


桑榆重晚晴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带你进入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和你共赏满天火红的晚霞美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