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恩:揭秘白求恩病情和治疗过程(二)

乐活   2025-01-10 08:01   广东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桑榆重晚晴》寄语

《投稿须知》




    历史的见证    



这份史料的纸张已经泛黄,可见岁月之沧桑。每张纸大小基本一致,尺寸为19.2厘米x27厘米。它详细地记录了白求恩建议成立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巡视团,视察并帮扶各分区部队的卫生工作;特别是1939年10月,晋察冀军区在冬季反扫荡作战中,白求恩先后参加了“麻田岭战斗”“雁宿崖歼灭战”和“黄土岭围歼战”中对伤员的战地救护;在手指受伤感染的情况下,仍然不顾个人安危,全力救治伤员;后因病情恶化,被送往后方医院;当时病情状况、治疗和用药,最后救治无效不幸病逝的全过程。 

叶青山部长保存,其子叶军捐赠的《白求恩死亡诊断书》《白求恩体温记录表》(国家一级文物),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图

叶青山部长保存,其子叶军捐赠的《病床日志》(国家一级文物)、《白大夫求恩同志逝世经过录》(国家三级文物),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收藏、

聂荣臻、叶青山在唐县于家寨向白求恩告别(1939年11月17日)

《白大夫求恩同志逝世经过录》的原件,是80年前由白求恩的战友,时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叶青山所写(2014年12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红医将领》第36页——作者注), 由晋察冀军区医务部主任林金亮亲笔签名。文字中不仅有繁体字,且有些错别字,也有些因年代久远而字迹模糊。为了便于阅读,我们对全部文字进行了认真辨认、查证和整理。为了将这份史料完整地公之于众,因此一律改用简体字,对改正的错别字用小括号标识。

以下是经过整理后的全部内容:


《白大夫求恩同志逝世经过录》

白大夫自今年7月间由冀中区回到晋察冀军区以来,就决定在11月回国。他未回国之前,对军区医院及分区医院抱着很关怀及热忱的改善精神,他对前后方卫生部门的医疗卫生工作, 感到进步的非常不够。特别是托马氏架(夹)板的运用和初步疗伤的进行,确实未有普遍起来。白大夫为使整个军区医疗卫生救护工作更进一步的向前发展,所以他决定在10月起至11月底止,举行两个月巡视全军区的前后方卫生机关的工作。不料在一、三分区完毕后,在中途被染传染病而死亡。今将得病及治疗经过及其死亡原因特证明于下: 

在三分区工作完成后,随即到一分区工作。在10月28号就(到)达了一分区前方离王安镇5里之孙家庄,参加初步疗伤之工作。在手术室一时不慎,也是因为工作忙碌,同敌情紧张之缘故,误将左手中指第三节被小尖刀刺伤。在29号,局部炎症(加)剧,分泌很多,炎症稍退,但在左上肢肘关节下发生转移性的脓疡, 并在左腋凹(窝)部发生剧烈之痛疼。这数日的治疗,注射体内消毒剂、强心剂,内服解热剂,通下清凉镇痛剂并行洗肠等。在(11月)9 号,局部脓疡波动,当在上午施行小手术(十字切开排脓,制腐纱布栓塞创口,并给镇痛剂内服)。根据以上数日的材料确诊为脓毒(血)症(Pyemia)。在10号,前方某部队的战斗转移阵地,一分区某团长亲自前往慰问,并嘱其回后方安全休养,以免病症加重。

当日白大夫接受了他的嘱咐,在本日下午3时出发,往后方医院前进。不料在途中发生虚脱一次(颜面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小,呼吸浅表,人事昏迷不醒,大汗淋漓),当授与强心剂,人工呼吸法施行,经20分(钟)后方渐渐恢复如常。 11号,本应抬到医院安全休养治疗,因今天脾肿大,体温下降, 脉搏细小微弱,结膜现黄色素,相似溶血性黄疸之症,左半身皮下有溢血斑,当授与钙剂、强心剂、葡萄糖、生理食盐水、体内消毒剂等注射。在12号清早,突然四肢痉挛,末梢部现紫蓝色, 呼吸短促,脉搏细沉,人事不省,四肢厥冷。当给急性强心剂、 生理食盐水静脉注射无效,呼吸停止而死亡。

死因:

A. 体温41.5℃,作弛张数日不退。

B.血液中证明有连锁状球菌及溶角之赤血球,致心脏麻痹而死亡。

晋察冀军区卫生部

医务主任林金亮



陈玉恩(左),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原馆长、本文作者;林立(右),白求恩的战友、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院长 林金亮之
注:李洪瑞美篇【美篇号:1353551】林立授权制作,文中照片由林立提供,个别来自网络)
(未完待续)

谢谢阅读 请点在看 欢迎转发

作者简介

陈玉恩中共党员,曾任保定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书记、馆长、县政协常委等职。现任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副秘书长、唐县文联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编著有《不灭的光辉》《诺尔曼·白求恩的故事》《他从恒河走来》,《大爱无疆》等书籍。

《桑榆重晚晴》编委会

投稿微信:sangyzwq--qd

总编:幸运草

编辑:聊者

校对:聊者

制作:沧海一粟

END


桑榆重晚晴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带你进入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和你共赏满天火红的晚霞美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