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当年的我
1974年1月19日,在西沙永乐群岛的琛航岛海域上演了一场敌强我弱的海上厮杀,激战近一小时,南越海军舰艇编队被我击沉一艘、重创三艘而仓皇逃窜,我海军创造了以小打大,以弱制强的海上战绩。20日,我海军编队配合陆军登陆珊瑚、甘泉、金银三岛,又打了一场敌弱我强的收复战。这就是“西沙海战”。我当时在南海舰队扫雷舰十大队396舰服役,有幸亲身参加了两次战斗的全过程。
一
1974年1月19日,在我国南海西沙永乐群岛海域,我海上编队与南越海军一对一周旋了四个多小时,上午10点23分对峙局面终被打破,胆大妄为的南越海军自恃在军舰吨位、舰型及火炮配备等方面优于我海上编队,首先向我开炮。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炮声,拉开了“西沙海战”激烈炮战的序幕。 “来而不往非礼也”。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始终将炮口瞄准敌舰、随时准备反击的我参战舰艇早已憋足了劲,炮声就是命令!几乎在敌方开炮的同一时刻,将一串串的炮火泻向敌舰。顿时,永乐群岛琛航岛海域的海面上炮声隆隆,曳光闪闪,硝烟滚滚。一场实力悬殊,一对一的海上炮战激烈展开。 我们396舰在火炮配置上拥有双管37毫米炮两座,中甲板25毫米炮两座,另有14.5毫米机枪两挺,其火力相对于前期炮战中其他三艘各拥有一门85毫米主炮的参战舰艇来说较弱,更难与拥有127毫米口径火炮的敌舰相比。但在炮战中,396舰作为扫雷舰编队的指挥舰,先与敌16号舰对攻,对方负伤逃窜后,又快速支援已负伤的389舰,重创敌10号舰,使敌舰基本失去战斗力。之后,为了保卫我海上指挥舰及时支援271编队,又集中火力猛烈地打击了敌4号、5号舰。396舰在炮战中奋勇向前,狠打猛冲,勇不可挡,先后与敌四艘军舰一一过手,是我四艘主战舰艇中唯一对所有敌舰都发起过攻击的舰艇。396舰以“勇猛顽强、机动灵活、扬长避短”的战斗作风称雄海疆,打得敌舰丢盔卸甲溃不成军,展现了“以小打大,以弱击强,敢打敢拼,敢打必胜”的中国海军威风。 二等战功荣立者,舰长吴恭喜在炮战中始终坚决贯彻海上指挥所“近战歼敌”之原则,指挥上果敢心细,采取变速、变向的方法,灵活机动地操纵舰艇,不断地变换、占领着有利阵位和舷角,使396舰充分发挥了中小口径炮火射速快,杀伤力强的特点,大量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降低了敌人火炮的命中率。战斗中敌一枚127毫米爆破弹炸碎了我舰左舷的航行灯,吴舰长意识到敌人妄图摧毁我指挥台,立即下达“两车进五”的操作令,车钟信号迅速传到机舱,舰艇加速前进,敌舰紧接着打过来的炮弹恰好从中甲板的舢板船头穿过,避免了更大的损失。396舰在炮战中虽中炮弹百余发,但因在战斗中机动灵活、正确规避而没被击中要害,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战斗力。 一等战功荣立者副枪炮长丁理贤在战斗中负责中心战位。他指挥后37炮、左右25炮和后弹药库吊弹手,炮战中始终坚持与后37炮的战士们并肩战斗。战斗中他看到后炮代理装填手、新战士小陈压弹动作不熟练,就立即冲上战位协助小陈,边装弹边指挥。他命令炮长和瞄准手:“先打敌舰炮位,压住敌人火力,再打敌舰指挥台。”他先后五次排除了火炮故障,其中一次臭弹不过火,按规定,要三十秒后才能退弹,如提前退出,就有在炮位上爆炸的危险,但若不马上退出,则直接影响战斗。在这紧急关头,他毫不犹豫,果敢地打开炮栓取出臭弹,扔到海里,迅速重新压弹,保证了火炮的继续射击。 战斗打响不到三分钟,敌舰一发127爆破弹在我舰右舷25炮座后爆炸,弹片横飞,炮座被打坏,火炮不能转动,并有三名战士负伤。丁理贤一边叫人给负伤的战士包扎,一边大声鼓励战士们顽强战斗,并及时调整右25炮人员转到左25炮位,有效地保证了我舰对敌炮火的不间断攻击。
▲西沙海战中荣立一等功的37炮炮长田忠槐
一等战功荣立者前炮长田忠槐在激烈的炮战中,沉着果断、灵活机动地指挥前37炮对敌舰进行了有力的打击。当时的前37炮除他(六九年兵)与另一名一九七一年入伍、刚从炊事班返回的老兵外,其余参战人员全部是一九七三年入伍的新兵。战斗中田忠槐沉着果断地指挥火炮,及时修正弹着点,猛烈打击敌人,边打边鼓励全班同志“抓住敌舰狠狠打,叫它有来无回”。激战中他针对新兵对操作口令同步反映较慢的状况,急中生智,在发出指令的同时,辅以肢体动作示意,如“目标左舷”就推瞄准手的钢盔右侧,“目标右舷”,就推钢盔左侧,很快炮手们就适应了这种指令方式,在激烈的炮战中,越打越精,以至到20日解放“珊瑚岛”战斗时,前炮的射击已到了出神入化的水平,名声大振。正当炮战进入胶着状态时,双方任何一方射击稍有迟滞,就会付出惨痛代价。偏偏在此战斗关键时刻,前火炮冷却装置突发故障,无法为火炮降温,随着出膛炮弹,炮管温度瞬间升高,迅速变红。他机智地派人拉过消防水龙带,利用海水冷却炮管,有效保证了火炮不间断射击。
说到炮战,不能不提到弹药的保障供给。为保证不间断地打击敌舰,在整个炮战过程中,舰上各战位除留有必不可少的当值人员以外,其余人员都要全力以赴投入到紧张的弹药运输、供应中。平时为了防潮,弹药库存储的37弹每发装在一个封闭的塑料桶里,再存储于木箱中。激战中最大的工作量之一,就是拆除弹箱,从塑料桶中取出炮弹装弹匣(每匣5发),用铝制弹药搬运箱运送到炮位,或在炮位下直接装匣直供装填手。双管37炮射速快,如两管同时发射,瞬间便发射10发,炮战中最高射速达到了每分钟300发。当我舰正向敌舰猛烈射击时,眼看炮弹快要供不上了,吊弹机又发生了故障,舰政委吴斐平和副舰长齐鹏珍立即组织人员全力以赴搬弹、压弹,不到四十分钟,就把前后弹药库的8000余发炮弹,全部运到炮位附近。
为了不影响战斗,每座37炮下都有几名战士冒着纷飞的炮火往弹夹上压弹,然后传给装填手。后37炮下压弹的一九七三年入伍广西籍战士廖拾金的额头、前胸多处负伤仍不停手,战友为他包扎后劝其下舱休息,他推开战友说了一句“我要报仇”,继续压弹。战后荣立二等功。
河南籍战士李全忠是37炮的装填手。他一米八的个头,站在炮盘上比别人高出半头,为保障安全,装填炮弹时他需弯腰降低身体高度,影响了装填速度,他干脆两腿大跨度分开,用这种姿势保持装填速度,直至炮战结束。战后荣立二等功。
电工班战士刘锐基炮战中负责14.5机枪子弹的运输。运往机枪战位的通道需攀爬一段高三米的九十度垂直舷梯。他个子较小,一手拎着几十斤重的弹药箱,一手攀爬,不但体力消耗较大,且直接影响了送弹的速度。战斗中为保证机枪的弹药及时供应,他后来索性将成链的机枪子弹缠绕在身上,快速跑向舷梯,双手攀爬奔到机枪战位,大大提高了运送效率,有效地保证了弹药供应。战后受到嘉奖。
随着弹药的不断消耗,大量的包装物占据了舱内通道和甲板空间,严重影响了向战位运送弹药的速度。一部分战士被抽出专门负责清理包装物的工作,以便腾出快速运弹通道。
辽宁籍战士杜兴泉开战后一直为14.5机枪运弹,后又做舱面清理工作。正当他在指挥台下右侧舱门外尽力向海中推、抛包装物时,忽然一发76炮弹打中舰体后反弹,连蹦带跳地蹿到他脚边不远处。红红的弹头在甲板上如同陀螺一样飞快旋转着,躲避是来不及了,谁知弹头转到舱门边慢慢停了下来,居然没有爆炸,无暇顾及的小杜冒着纷飞的战火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战后他特意光顾了那发还未来及清理的“怪弹”,发现它居然是一枚没装引信的炮弹,真是有惊无险啊,可见敌方在炮战中精神上的慌张程度。小杜战后受到嘉奖。
战斗过程中,我们还发扬了“海上拼刺刀”的精神。在抵近敌舰时,一些战友手持机枪、冲锋枪,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站在甲板上对敌舰舱面上的有生力量进行猛烈扫射。一名河南籍战士开战伊始就怀抱一挺去掉弹仓的轻机枪,脖子上挂着子弹带,站在中甲板下方,随着我舰与敌舰不断变换的位置来回穿梭,向敌舰猛烈扫射。当右舷朝向敌舰时,他转身进了左舷门内准备到右舷继续射击,左右舷舱门旁都悬挂着几枚红色的扫雷浮标,他刚迈出右舱门,身体与浮标平行的瞬间,一发127爆破弹在他右侧挂着的两个浮标之间爆炸,右手边上的扫雷浮标挡住了飞向他的所有弹片,爆炸点离他不足一米,他竟毫发无损。战后荣立了二等功。
▲我在电报稿纸上写的战时日记
激烈的炮战中时间飞逝而过,开战五十八分钟后,南越三艘军舰被重创而仓皇逃窜,敌10号舰被打得失去战斗力而无法动弹。此时我海军的新式猎潜艇281编队及时赶到增援,对敌10号舰发起了最后的攻击,被击中的敌10号舰瞬间葬身海底。
炮战中我方共发射各类炮弹16940发,机枪弹17270发,手榴弹26枚。其中396舰共发射37炮弹3416发,25炮弹2816发,14.5机枪弹8030发。炮战结束当日,396舰所存的37炮弹仅剩800余发。
▲西沙海战中被击沉的美制南越10号舰
396舰在此役中取得了可喜的战绩:与敌参战的所有舰只(四艘舰)交过手,并予敌以重创;海战中全舰官兵只轻伤三人。因始终保持了良好的战斗力,396舰得以在“西沙海战”的第二阶段继续参加解放被占岛屿的战斗全过程。
二
1974年1月20日凌晨5点左右,战斗警报再次响起,在紧张、期待中度过了不眠之夜的396舰官兵迅速进入各战位的战斗状态。警报解除后,天已蒙蒙亮。此时的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时刻警惕着敌人从海上、空中再次来犯。
经历了19日与南越海军海上五十多分钟的厮杀后,琛航岛海域我三个编队还剩四艘舰艇,其当时的状况是:先期主战的猎潜艇、扫雷舰编队四艘舰艇中,猎潜艇271编队中的274艇去了永兴岛,扫雷舰389负伤抢滩后无法再战。待战中的猎潜艇271负伤,85炮已无法射击;396舰在19日的作战后弹痕累累,虽仍然保持了良好的战斗力,但由于大量弹药消耗,37炮弹仅剩800余发;后期增援建制完整的281编队的两艘新式猎潜艇,在击沉敌10号舰时消耗炮弹3000余发,所剩炮弹也很有限,急需增援和补给。在官兵们的共同期待中,于琛航岛附近巡逻的396舰得到消息:南海舰队已派出653编队向西沙海域增援。
上午8时许天色大亮。396舰全速向东航行,10点钟方向能远远看到四艘8字号炮艇拖着长长的航迹快速驶向琛航岛海域,紧接着又有四艘8字号炮艇、猎潜艇275、护卫舰232相继出现在视野中,这是653编队。“增援部队到了!”这一喜讯闪电般传向了各战位,官兵们涌上甲板,看着那奔驰而来的编队激动得雀跃欢呼,相互拥抱,有的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增援部队的到来,给了396舰官兵极大的鼓舞,它意味着弹药的补给有了保障,再次参战有了希望。
用望远镜看去,653编队是一支由十几艘大小舰艇组成的混合编队,可看到舱面上有不少身着绿军装的陆军兄弟,看来一场收复失地,攻占岛屿的战斗即将开打。271、396、281与653编队集结后,396舰靠上护卫舰232补充弹药,同时一个连的兵力及榆林要塞的两栖侦察队的陆军部分人员转乘到396舰上。
很快396舰弹药补充完毕,陆军就位。一名陆军首长带着一名通讯员和电台上到指挥台与396编队的十大队大队长左崇义研究登陆事宜。同时396舰作为指挥舰,与四艘8字号炮艇起航驶向珊瑚岛。快到珊瑚岛海域时,两架海航战机低空从396舰上空呼啸而过,飞向珊瑚岛方向。到达珊瑚岛海域后,四艘炮艇与396舰正对珊瑚岛一字排开。面对大军压境,珊瑚岛上悄无声息,神秘莫测。
从舰舷向距离不足千米远的珊瑚岛望去,岛长不过八九百米,宽不过五百米,除几株像是椰树之类的较高的树木外,基本被灌木丛覆盖。岛上隐约可见三座建筑物:一座粗糙的、像小礼堂一样的建筑物,一端有一个两层以上碉堡式的建筑,带有射击孔,上面竖着一面黄底红杠的南越国旗;它的左侧有一幢平房,房顶竖有风标之类的东西,像是气象站;再左边有一间非常小,外表像配电房似的小屋。
陆军战士鱼贯而出,俯卧在上甲板舷边,支起班用机枪、冲锋枪警视着前方。上午10点半左右,396舰的前37炮与四艘炮艇上的部分37炮开始向岛上炮击。一串串带着曳光的炮弹先是向滩头和灌木丛打去,顿时滩头上白沙四溅,灌木枝叶横飞。密集的炮火将前沿犁过一遍后,紧接着炮火向后延伸至岛上的建筑物,只见一炮一团烟尘,整个碉堡笼罩在尘灰、硝烟中。
在396舰指挥台上,海、陆军指挥员都在用望远镜观察战斗的进程。陆军首长看到炮火对岛上建筑密集而准确的炮击,一边大声赞好,一边向左大队长连声说道:“停止射击,停止射击,我们上岛后还要住呢。”随后炮击暂停,陆军准备登陆。这时陆军首长向左大队长提出:“我们出发时较匆忙,没有带国旗,能不能送我们一面国旗?”当即,左大队长让信号兵从舰上取来一面崭新的国旗送给了登陆部队。
炮击停止的同时,我陆军从舰艇上放下橡皮舟,随即登舟向岛上发起攻击。冲锋舟出发不久,又有约一排的陆军两栖侦察队跳下水,全副武装游向珊瑚岛。两栖侦察队率先登滩占领了滩头阵地,并用机枪、冲锋枪不停地向灌木丛扫射。橡皮舟接近滩头后,战士们一个个跃入水中,此时两栖侦察队与后续部队交替着冲锋前进,一会儿他们便随着密集的枪声隐没在树丛中。开战后岛上越军始终沉默,未见组织一枪一弹的还击。
很快就见我陆军战士出现在敌碉堡式建筑上,将南越国旗一把扯下,随即那面曾是我们396舰的五星红旗,在炮火硝烟中,在珊瑚岛上徐徐升起,带着祖国的骄傲,高高地飘扬在祖国西沙永乐群岛的珊瑚岛上。她宣告了被外敌侵占了近四十年的我国领土,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看着国旗的升起,我心中回荡着那首《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的旋律,真切地感受到“国旗是国家的象征”的真实内涵。我一生中亲眼目睹过无数次五星红旗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冉冉升起,但为了1974年1月20日珊瑚岛上国旗的升起,我和我的战友们热血奋战过,那次升旗,在我心中格外庄严而神圣,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是最难以忘怀的。
陆军占领岛上制高点后,开始了全岛大搜索,很快就有被我陆军押解的俘虏向海滩走来。俘虏面对军舰,双手高举,跪在沙滩上。待到滩头一串串的俘虏陆续聚集,预示着收复珊瑚岛的战斗已结束。此役,俘获敌军三十五人,其中有一名美国人。在珊瑚岛收复的同时,甘泉岛、金银岛也被我军收复。收复岛屿战役共俘敌四十九名(注:1974年2月27日,中国外交部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将在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中俘获的范文鸿等四十八名南越官兵和一名美国联络官全部遣返)。
▲我的立功证书
珊瑚岛收复战胜利结束,标志着396舰在“西沙海战”中的使命圆满完成。396舰又谱写下了新的篇章:在参与“西沙海战”的四支海上编队二十一艘舰艇中,396舰是唯一经历了海上炮战、收复岛屿两天战斗的舰艇。我们舰的五星红旗,带着我们的骄傲,在收复的国土上飘扬。
谢谢阅读 请点在看 欢迎转发
作者简介
投稿微信:sangyzwq--qd
总编:幸运草
编辑:沧海一粟
校对:古斋 聊者
制作:沧海一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