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恩:揭秘白求恩病情和治疗过程(四)

乐活   2025-01-12 06:51   广东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桑榆重晚晴》寄语

《投稿须知》




    最后的行程(一)    



11月1日,白求恩准备从甘河净第一休养所转赴石家庄子(该村为完县【今为顺平县】的一个小自然村,修建龙潭水库时已搬迁---作者注)后方医院时,发现一个叫吴明的伤员,他患的是颈部丹毒合并蜂窝组织炎。白求恩看后很着急,决定立即实施手术。这个伤员属于外科烈性传染病,非常危险。其他医生劝白求恩:“你手指上的伤口还没好,这个手术由我们来做吧!" “由我来做!你们当助手。”白求恩和往常一样斩钉截铁。就在白求恩为吴明切开伤口时,带伤的手指受到致命的感染。无情的病魔侵袭着白求恩的血液,超限度的高烧像火一样炙烤他的肌体。 

在孙家庄小庙抢救伤员,右起:白求恩 王道建  林金亮

在《病床日志》中有这样的录:

日期:1月1日(病情) 

经过:头痛、眩晕、全身倦怠、鼻腔流涕、声音嘶哑、咳嗽、食欲不振。局部潮红肿胀,分泌脓液。 

R(处方——作者注):

1、阿司匹林0.3g,非那西汀0.2g,咖啡因0.1g。用法:口服,每日3次。

2、盐酸1.0g,洋地黄酊剂10g,橙皮酊剂1.0g,纯糖浆剂20毫升,蒸馏水200毫升。用法:口服,30毫升,每4小时一次。 

11月2日,白求恩在石家庄子后方医院,检查伤病员200 多名。 

这一天,《病床日志》记载:白求恩的病情与11月1日的经过相同,并给予重复11月1日的方法治疗。 

部分军区第一代白求恩传人合影。左起:卫校教员张文起,冀中军区卫生部长顾正均,晋察冀卫生部长叶青山,后方医院院长林金亮,卫校教员陈淇园,后方医院医务主任陈仕华

11月3日,因病情加重,叶青山部长安排白求恩留在石家庄子后方医院疗伤。陈仕华医生留下来,照看白求恩。但是,白求恩不顾伤痛,将伤指包好,又为13名伤员做了手术。 

11月3日的《病床日志》记载:

(病情)经过:各症(稍)微见轻,局部分泌减少。 

R(处方):

1、枸橼酸1.5g,盐酸奎宁1.0g,橙皮酊剂1.0g,,纯糖浆剂20毫升,蒸馏水100毫升。用法:20毫升,每3小时一次。

2、阿片酊剂1.0g,蒸馏水10毫升。用法:5毫升,每日两次。 

11月4日,白求恩靠在行军床上,修改军区卫生部巡视团的工作报告,并书写了一份防治疟疾的讲课提纲。 

11月4日的《病床日志》记载:

(病情)经过:

头疼、四肢疼痛、精神萎软、失眠、大便干燥。小便少而带赤色并有蛋白。 局部肿胀,疼痛增重。 

R(处方):

1、盐酸吗啡2片。用法:立即使用(给药)。

2 、硫化钠4.0g,硫化镁4.0g,氯仿0.5g,蒸馏水100毫升。用法:30毫升,每日3次,饭前。 

11月5日,天气阴冷,下起了蒙蒙细雨。勤务员何自新升起了火炉,为白求恩取暖。白求恩身披大衣,坐在炕桌旁,将受伤的左手中指浸泡在消毒液中。来到中国近两年的时间了,他不分昼夜地在工作,乍一休息,倒显得很不适应。白求恩看到伤指已经肿胀得像个胡萝卜,决定切开它,排除脓血。身边照看他的护士要找陈仕华医生来为白求恩开刀,白求恩连忙阻止:“这是个小手术,我自己可以做。”说完,他拿出手术刀,让护士帮助给伤指消毒,不打麻药,迅速在伤指上十字形切开排除脓血后,上药包扎。 

11月5日的《病床日志》记载:

(病情)经过:

口渴、恶心、呕吐、饮食不振、谵语(指病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作者注)。 

R(处方):

1、稀释氢氯酸液1.0g,洋地黄酊1.5g,纯糖浆剂20毫升,蒸馏水100毫升。用法:20毫升,每两小时一次。

 2、复方阿片散剂0.3g,碳酸氢钠0.5g。用法:口服,每日3次。 局部切开排脓,随之用碘仿纱布栓塞(引流)。 

11月6日上午,陈仕华医生为白求恩检查时发现,左肘内侧出现一个脓肿,左腋窝的淋巴结也开始肿大,白求恩的病情加剧。为了让他好好休息,同志们对他隐瞒了即将在银坊附近展开的作战行动。 

11月6日的《病床日志》记载:

经过:同上(即白求恩的病情与11月5日的症状相同——作者注)。局部分泌减少,肘关节下内侧部现脓疡,潮红肿胀,疼痛,创口周围有著名(明显——作者注)之紫色斑。 

R(处方):

1、吖啶黄20%,5毫升。用法:静脉注射。

2 、枸橼酸1.5g,盐酸奎宁1.5g,橙皮酊剂1.0g,纯糖浆剂20毫升,蒸馏水100毫升。用法:15毫升,每两小时一次。 

白求恩和助手林金亮为伤员实施手术

11月7日,阴天下雨。下午,正在休息的白求恩听到不远处传来“隆隆”的炮声,白求恩凭经验得知附近正在进行战斗。白求恩不顾劝阻,坚持带领医疗队赶赴前线,大家只好整顿行装随以(即)出发。秋雨绵绵,寒气袭人,白求恩骑马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他全神贯注,辨别炮弹爆炸的方位。勤务员何自新紧随其后,盯着骑在马背上身子有些摇摇晃晃的白求恩。山路的颠簸使骑在马背上的白求恩感到伤口隐隐作痛,他只好下马,顶着寒风,艰难地行走在山路上。当天晚上,到达大坪地村宿营。 

这一天的《病床日志》记载:白求恩的病情与11月6日的经过相同,并给予重复11月6日的方法治疗。 

11月8日,在泥泞中行军35公里,到达距银坊前线5公里的旺家台一分区三团卫生队。这时,白求恩只觉得左腋窝处疼痛剧烈,头昏眼花,身体战栗,体温已达39.6℃。但是,白求恩仍然坚持:“遇有头部或腹部受伤的,必须给我看,就是睡着了也要叫醒我。”陈仕华医生为白求恩检查伤情,发现伤指处脓液增多,左臂肘关节下发生转移性脓疡,病情恶化。

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

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闻讯赶来看望,望着昏睡中面容憔悴的白求恩,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在十几天前,当他将一把缴获的日军指挥刀送给白求恩留作纪念时,白求恩还兴奋地告诉他:“我要拿回去告诉美国和加拿大民众,这是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罪证。”如今,他已病入膏肓,判若两人。杨成武决定,尽快将白求恩送往花盆军区后方医院救治,并立即向聂荣臻司令员报告情况。 

这一天的《病床日志》记载:白求恩的病情与11月7日的经过相同,并给予重复11月7日的方法治疗。 

11月9日上午,由于白求恩左腋窝淋巴腺肿胀剧痛,进行切开排脓。下午,白求恩在两名护士的搀扶下,为伤员做检查,并到手术室指导医生做手术。整个下午,白求恩都在不停地指导工作,谁也没有办法劝他回房休息。终于,白求恩倒在了手术台前,大家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抢救。 

11月9日,《病床日志》记载:(病情)经过:口渴,烦闷,精神萎软,肘下脓疡波动。 

R(处方)

1、十字形切开排脓,创口内栓塞碘仿纱布(引流)。

2、阿片酊剂2.0g,蒸馏水10毫升。用法:3毫升,每4小时一次。 

白求恩与聂荣臻(中)亲切交谈,翻译董越千陪同

11月10 日上午,分区三团团长专程来到旺家台,看望白求恩。团长向他报告了几天来的战况,在雁宿崖和黄土岭的战斗中,消灭日军1500余人,并击毙日军独立混成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白求恩听到胜利的消息,两颊深陷的脸上浮出一丝笑容,并希望留下来继续救治伤员。团长告诉他:“当前,有一路日军正在向旺家台袭来,聂司令员要求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把你送出作战区域,转移到后方医院救治。”听说是聂司令员的命令,白求恩不再争辩。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再尽一个医生的职责,他不愿意离开战斗岗位,更不愿意再给部队增添负担。白求恩用颤抖的声音说了一句话:“我服从聂将军的安排。” 

天空飘起的雪花洒落在漫山遍野,团长来到担架旁和白求恩告别。白求恩紧紧握住他的手,动情地说:“我十二分忧虑的是前方流血的战士们,假使我还有一点支持的力量,我一定留在前方。” 

中午,护送白求恩的担架来到唐县境内,在花塔村遇到敌情又沿河西上,下午3时来到黄石口村。虽然这里距花盆军区后方医院还有6公里,但是,白求恩预感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惦记着军区的卫生工作,惦念着伤员,想多争取一点儿时间,留下对中国抗战的最后贡献,他要求停在这里,不走了。 

领队的军医陈仕华,按照白求恩的要求,马上找到黄石口村村长陈同勋,让他给白求恩找一个既比较安静又便于转移的地方。当时在场的另一个村干部说:“我看史秋银家就行,在西边村口上,四合院,又紧挨路边。”陈同勋对陈什华说:“走,咱们去看看。 

到了史秋银(邸俊星的母亲)家一看,陈仕华感到很满意。 村干部征得房主同意后,就号了院子北边两间连通的北房。屋内有南北向的一条土炕,炕下北侧有一个灶台,屋里有一张方桌和一把圈椅。 

护送白求恩的担架抬进了屋内炕上,因为白求恩身材高大, 只好将行军床南北方向摆上。这时,白求恩已经昏迷不醒,脸色焦黄,露出来的左臂已经变成了黑色,军医陈仕华为白求恩注射了葡萄糖和强心剂。白求恩清醒过来后说:“不要注射了,我已经不行了。”他知道自己的血液已经有毒,没办法医治了。 

牛心柿子

当时,白求恩已经吃不下食物了,大家都很着急。史秋银想到她家房上晒着“牛心”柿子(一种像牛心形状的柿子——作者注),觉得这是个稀罕东西,就让儿子邸俊星登着梯子到房上挑了十几个软柿子拿下来,给白求恩送去。勤务员用开水将柿子洗净,用毛巾擦干,喂了白求恩两个。这时,白求恩的精神略显好转。可能是这个季节的柿子又凉又甜,很对白求恩的胃口,所以这次他没有拒绝。但白求恩还是让炊事员给了史秋银家几个日本牛肉罐头,以表达谢意。这一夜,大家紧紧地守护在白求恩的身旁。 

11月10日,《病床日志》记载:

(病情)经过:中午虚脱, 颜面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小,呼吸浅表,人事不省。 

R(处方):

1局部更换绷带。

2樟脑油2毫升。用法:静脉注射。氯化钠溶液0.85%,500毫升。用法:静脉注射。 

注:李洪瑞美篇【美篇号:1353551】林立授权制作,文中照片由林立提供,个别来自网络)

(未完待续)

谢谢阅读 请点在看 欢迎转发

作者简介

陈玉恩中共党员,曾任保定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书记、馆长、县政协常委等职。现任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副秘书长、唐县文联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编著有《不灭的光辉》《诺尔曼·白求恩的故事》《他从恒河走来》,《大爱无疆》等书籍。

《桑榆重晚晴》编委会

投稿微信:sangyzwq--qd

总编:幸运草

编辑:聊者

校对:古斋

制作:沧海一粟

END


桑榆重晚晴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带你进入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和你共赏满天火红的晚霞美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