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斋:古韵今风赏画卷——游南京秦淮河风光带

乐活   2025-01-27 09:15   广东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桑榆重晚晴》寄语

《投稿须知》

十月中旬的南京,桂花香满城。这是秋天馈赠给这座古老而现代城市的礼物,令人流连陶醉,让人难以忘怀。

去年秋月,受朋友之邀,在被金色覆盖、空气中弥漫着甜蜜和清新香气中到访南京,真是一件幸事。

作为一座有着2500年建城史和450年建都史的六朝古都,如今的南京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将古老文化和现代发展融合在一起,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新鲜活力。

南京名胜古迹众多,而我对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情有独钟,她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踏入这片古色古香的区域,仿佛进入一个时光交汇点,将深深感受到浓浓的古都文化韵味。

夫子庙牌坊

第一次到夫子庙已是35年前的事情了。但她的历史底蕴、古建韵味、文化气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所以,到宁当天下午,尽管天上下起毛毛细雨,我还是迫不及待乘车前往。

下了1路公交,向前几步,镌刻着“南京夫子庙”的牌楼呈现眼前,拍照打卡是必须的。随即便汇入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古老而现代的商业街中,店铺林立,人潮涌动,商品琳琅满目,美食香气四溢,无一不让人感受到南京独有的风情。我在人群中穿梭,时不时用手机拍下这热闹的场景。

漫步在石板路上,两旁是古朴的建筑和熙熙攘攘的人流

各种小吃琳琅满目,香气扑鼻

江南贡院,是我此行必去的重点之一,位于夫子庙学宫东侧。它不仅是一个历史遗址,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文化博物馆,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被誉为“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这里最多拥有考试号舍两万余间,不仅是昔日才子角逐功名的圣地,也是现今人们探索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活化石。

踏入贡院,先沿着一条长长的坡道缓缓前行,进入中国科举博物馆,坡道长130米,象征着科举制度1300年的悠久历史。这里是中国唯一反映科举制度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完全建在地下,共有4层,每层都有不同的主题,详细介绍了科举相关的各种知识。馆内布展独特,极具古韵,互动体验丰富。漫步其中,仿佛穿越进入了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博物馆里游人不多,大多是在老师带领下的一拨拨学生。讲解员详细地讲解,学生们专致地倾听,不知他们是否能从中有所收获。

江南贡院

江南贡院长廊与秦淮河相邻

乘电梯回到地上,来到明远楼遗址区。

明远楼作为江南贡院标志性建筑,也是当年监考官员的办公地点。她不仅见证了无数考生的悲欢离合,更见证了科举制度的兴衰变迁。自南宋建成的800多年间,共出了800多名状元。仅清代112名状元中,江南贡院高中状元的就有58名之多,其中不乏妇孺皆知的才俊、历史名人。如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还有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陈独秀等都出自江南贡院。江南贡院作为科举考试考场,为封建统治者从民间选拔优秀人才为国效力,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题有“江南贡院”的牌楼

既将离开时,恰逢一群学生们穿着大好像是宋代服饰在明远楼的台阶前拍照留影,大概是讨个吉利?但愿学生们都能好梦成真。

学生们,祝你们个个高考中第

坐坐状元椅,沾沾喜气

毫无停歇的丝丝细雨像细密的针脚,将天空与大地缝合在一起。略带凉意的天气并没有打搅我的好兴致。来到孔庙,沿着古老台阶拾级而上,去瞻仰这座见证千年文化薪火传承的圣殿。

顺着古老的石阶而上,进入千年文化薪火传承的圣殿

大成殿前,香烟袅袅升起,虔诚的游客手捧香火,向至圣先师表达着敬意。大成殿内,巨幅孔子画像庄严肃穆,据说这是当今中国最大的孔子画像。四壁彩画,讲述着孔子的生平事迹和儒家经典故事,彰显着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成殿前,矗立着高耸的孔子铜像

南京孔庙不仅是历史遗迹,也是一座文化的殿堂,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在这里,我亲身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岁月静好,孔庙风韵。它让人们沉思历史、品味人生,不断进取,信念永存。

秦淮河,犹如一幅美丽的中国水墨画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细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着秦淮河畔飘过来的清新气息。这是一条流淌着无数文人墨客梦与情的河流。此时,岸边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在五彩灯光的交相辉映下显得金碧辉煌。灯光映衬在水面,形成了道道美丽的光影,宛如仙境一般。画舫来回穿梭着,在水面上留下道道波光粼粼的痕迹,似七彩游龙。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有“天下第一壁”之称的夫子庙二龙戏珠大照壁,长110米,高10米,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显得绚丽多彩。吸引众多游人驻足打卡留念。秦淮河畔的夜仿佛是一个梦幻世界,让人陶醉其中。

有“天下第一壁”之称的夫子庙二龙戏珠大照壁

我眺望着两岸灯火辉煌的古建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穿越时空的感觉。河水在灯光的映照下泛着粼粼的光,仿佛是历史的波纹,轻轻荡漾。此时此刻,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份沉淀千年的文化气息。

江南贡院的灯火辉煌与周围的古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游览归来,心中顿生好奇:秦淮青楼与江南贡院看似不搭界,却仅隔一条河,靠的如此之近?

原来,贡院位于秦淮河北岸,交通便利。特别是明清两代,作为去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每次乡试都会有上万人参加。如此大规模的考生云集,必然带动周边诸多消费。除饮食、住宿等基本需求外,考生们在考试前后,有着大量的时间用于社交和娱乐活动。青楼作为满足于这些活动的特殊场所应运而生并得以繁荣。青楼不仅是寻欢作乐之地,更是社交的重要场所。在这里,考生们可以结交同僚、拓展人脉,甚至有机会得到达官贵人的赏识和提携。而对于一些达官贵人而言,青楼是他们宴请宾客、交流政务的隐蔽场所。因此,青楼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交功能,与贡院的学术氛围相互补充。需要说明的是,那时的青楼跟妓院并不能划等号,其中不少女子只卖艺不卖身。大量歌妓才艺出众,能诗善画、精通琴棋书画。文人与歌妓在秦淮河畔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左边(北岸)贡院,右边青楼(南岸)

游夫子庙,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洗礼。在这里,使人感受到历史的凝重,感受到文化的传承,感受到生活的烟火气。她如同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记载着不同的故事,每一行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谢谢阅读 请点在看 欢迎转发

作者简介

古斋,1970年12月入役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某师,后由浙东前线转至山海关机场,一直从事机务保障工作。1986年转业北京某国有企业,直至退休。爱好摄影,健步运动。

《桑榆重晚晴》编委会

投稿微信:sangyzwq--qd

总编:幸运草

编辑:燕平

校对:聊者 古斋

制作:沧海一粟

END

桑榆重晚晴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带你进入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和你共赏满天火红的晚霞美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