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王渊平先生: 倜傥精神是自由在诗国本土的维新使命

文化   2024-11-21 19:44   陕西  


二千多年前,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给朋友写信《报任安书》里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倜傥非常之人,就是卓异、特别,洒脱不受约束的人。司马迁就是倜傥非常之人。自古以来,那些敢于创新、有所创举、出类拔萃、超凡脱俗的人都是倜傥非常之人。



当代学者李醉对长安文化情有独钟,认为长安唐诗之旅组委会主任王渊平先生,首开民间唐诗之旅先河,策划大唐天门街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示范区概念,构筑长安唐诗之旅米字型架构,挖掘大唐诗人们的精神气象,堪称长安倜傥代表人物。習儒斋主开坛对话长安唐诗之旅组委会主任王渊平先生,交流倜傥精神是自由在诗国本土的维新使命,共同倡导中国长安倜傥精神,遂作此有关长安文坛宿主王渊平先生笔记,亦足以显示长安倜傥精神风采焉!


终南性灵,唯美自然

聚焦文化长安与山水自然实践者


1958年,王渊平先生出生在长安城南古村落曹村。自小就听说过从长安城朱雀大街向南直抵终南山石砭峪有一条大唐天门街,沿途有海神庙、香积寺,还有漕运南山木炭进城的漕渠。漕渠靠近南山下形成的居住村落就是今天的曹村。曹村里有王渊平的祖居地。祖居地现已变成王维诗歌艺术馆,曹村因此变成街面墙画写满唐诗的唐诗艺术村。终南山横亘曹村南。曹村北面神禾塬下东西向流过的滈河冲击平川名叫御宿川,绿树成荫形成唐诗林带。它东接樊川少陵原,西通沣河平原,在此打造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示范区已成为长安区文旅局研讨的战略方向。




2020年以来,王渊平在城南创建杜甫李商隐杜牧白居易等唐诗故地场馆的基础上,倾心在御宿川就是他的出生地曹村,建成王维诗歌艺术馆接待来自长安城里的文人墨客,联动沿着长安唐诗之旅米字型结构线路,从四面八方回归唐诗故里的游子贤达,把酒品茗,赋诗作文。这些年里,王渊平先生在大唐天门街口创办王维诗歌艺术馆,非常有意义的是,这个天门街口横向三公里一条路,竟然是50年前一个冬天,他跟着省公路局的一位张师傅开重型压路机,三个多月来来回回碾压而成的。如今车水马龙,成为城南长安大道与关中环线交汇处的一个农贸市场。每到周末,方圆数十里上万人赶赴聚集在这条街道卖货购物,行成终南山下的一个农副产品集散地。


王渊平先生忆及上世纪出生年代,决定其必须要经历的特殊饥荒,受饿浅学,十三岁就参加农业集体化生产劳动的少年时光与青春韶华产生的碰撞,亲身经历乡村经济如何向城市化发展转型的艰辛痛苦与挑战欢笑。对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拥有着突破农村乡土生活实践的王渊平先生,冲进城市谋发展的拼搏勇气和回归乡村谋幸福的智慧空间。


初中毕业就走向社会的王渊平先生,通过自学写作走出乡村世界,参与组建了长安作家协会,现在还是该协会的名誉主席,当过乡镇干部,干过报刊采编,做过宣传干部。出版有《水幻终南》《乡村干部》《乡镇干部》等长篇小说,还有《爱的默言》《秋之湄》等诗集。他的小说《乡村干部》里面的“我”拖着长期吃不饱饭而显得瘦弱的身躯,劳作在终南山下农田里,干着繁重体力活的场景总会时时浮现。这个小说里的“我”便来自少年王渊平的原型。对于有灵性的人而言,绝不会听任命运摆布。原名王旭东,自改笔名为王渊平,文思泉涌的长安作家。很早就发挥出不可阻逆的超乎寻常的慧气灵光。


2021年冬天,长安作家王渊平先生接受《终南灵性》公众平台的采访时,认为就像佛教到中国以后产生了禅宗一样,终南山性灵所赋予长安的文化使命和文学主张,应该站在全国范围来看待,让外界不要老想着陕西就是一片埋皇上的土地,黄土墓疙瘩固然太多太多,却并不只是拥有黄土蔽天、黄尘滚滚的西北苍老色彩。终南山下充满灵秀之气的自然山水,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的生命,更要展现出陕南、陕北、关中的新风貌,表达出大长安的清新灵秀与青春活力,这样以来达到深邃而广博的艺术美学影响,让重峦叠障的终南山透射出千层气象、万种风情与人格风度。



2024年冬天,终南山文化学者李醉先生倡导新长安倜傥精神新理念,引起王渊平先生思考,坦言这样的长安倜傥新理念,符合长安历史文化的旅游实践和发展定位,更符合自由创新的理念,究其自身成长的过程,亦足以显示这样的精神气质。就是说当代长安倜傥精神人物王渊平先生,是一个名符其实知行合一的人物。初中毕业,当时才13岁,开始在生产队参加劳动。三年以后,16岁就成为村里的民工连长,带领着三百多民工到终南山下的水利工程现场,战天斗地。或许,早就参悟出天地人之间的玄机。他在参加劳动时更善于发挥文学写作爱好,经常写报道,鼓舞劳动士气,黑板报办得颇有特色。当手背身后的公社书记走到黑板报前,问水利指挥部负责人这个办黑板报的是否会说普通话?结果当天王渊平就被安排到公社的广播站成为广播员。


机会从来不会给无准备之人,看来这句话还真是颇具真理性。自此以后,命运转折点接踵而至。踏入青年门槛的王渊平,适逢恢复高考就开始备战。他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然而初中学生的底子太薄,只爱自学语文,数理化实在不行,连绝对值是什么都搞不懂,参加高考屡考屡败。当年“识时务”的广播员,决定果断放弃高考而另辟蹊径。身为农村孩子能凭什么改变命运呢?读书!王渊平想到热爱的写作。他要求自己每天早起六点半放完广播以后,一直到中午十二点吃饭的这一段时间里,就躲在一座废弃的百亩苹果园,空旷而安静,认真地读了三年书,风雨无阻。能够成为作家,他的汉语言文学水平就是在那时打下的基础。


王渊平先生年轻时的学习方法就是靠死记硬背,背诵诗歌,背诵小说。他将中外诗人蒋光慈、徐志摩、歌德、海涅、莎士比亚、普希金的诗作一首一首往过背诵。这些近代诗人的诗集基本都被他背诵了,可见,他所下的真是笨功夫。恰逢《陕西农民报》创办,正在招录编辑,在文学上下足功夫的王渊平被顺理成章地推荐去了。农民的烙印未曾根除。原本以为能够通过报社转正留下当编辑,还不到一年都发现他的农民户籍,还真不好办理进城落定岗位的条件,又被退回到公社去了。



这个时候的王渊平先生已经走出乡村,并不满足待在人民公社当临时工,开始利用积攒的人脉进军文坛,寻找出路。他决定先和书刊建立起密切的关系,这样更加接近写作,便追随一位姓肖的老师去《百花》杂志社,临时做组稿的编辑。当时的文学非常热,贾平凹的创作成绩斐然,路遥的《人生》影响很大。中央广播里有说书的节目红火。记得扮演和珅的王刚曾在节目里讲述《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五十多页的书让王渊平着迷,却不料这书还能救命。


那一年,王渊平跟着肖老师去南方约稿,曾经在舟山群岛的海滨浴场游泳,当游到深海处已经越过防鲨网时,转身却发现海滨浴场的海水里只有他了。此时,大海边风云突变,海浪似乎在瞬间就高卷起来,泳者却精疲力竭近乎绝望,紧急关头,王渊平想到书本里的鲁滨逊飘泊海里写道:当海浪朝岸边涌去的时候不要游动,节省气力,让浪花把身体自然地往海岸推。当海浪往海里退回去,赶紧奋力地向岸边去游动,这样才可能游上岸!


王渊平热爱读书所获得的大海逆游自救的办法很灵验,身体在海浪里反复飘游了十多次以后,终于将脚踩在岸边实处,心里顿时就安定下来,赶紧往岸上跑去。正在岸上人群中找他的肖老师,见到这个死里逃生的人,却不知道捡回一条命的年轻伙伴,心里最想感谢的却是那本叫《鲁滨逊漂流记》的书。王渊平去南方三个月走了一圈回来,诗风为之一变,文章为之一化,原本的农民写作风格开始发生自然神奇的改变与转化。



因为爱书,所以写书

长安韦曲开书店度过人生黄金时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王渊平先生在长安韦曲所开书店是最小最美的书店。其实,在人事经历穷途末路的时候,才想到开书店。租下门面借钱购进图书来售卖,竟然卖得非常好。因为爱书,喜欢看书,就购进回来,推荐给读者去阅读。这样竟然出现在春节前还要排队等待买书的景象。那真是一段书籍的黄金时代。将近十年书店生意,虽然没有赚到多少钱,却买下了一套房子,还拥有了满屋的书。当他敏锐地察觉到网络热潮即将到来,纸质传媒很快就要面临淘汰,书籍很可能就会销售不动的时候,作出关店的英明抉择。王渊平庆幸他的决策经历原本都与自然灵性有关系。


当年,王渊平被推荐去考文化干部时,长安县共招录15人,但全省都要到市上统一考试。还得感谢乡政府一位干部打电话,让他回来招干转正考试。虽然觉得考上的希望并不大,但是有机会就不要放弃,敢去争取这个机会。那天早上七点多,他从韦曲到西安报名考试时,同伴说咱考不上就干脆浪走。双脚踏上15路公共汽车,王渊平的头脑里突然冒出那一句“没有考场外的状元”的古话。这一去参加招录考试,竟考了西安市的第一名,招考作文得满分,说明偶然里面有必然的因素。忽然打开的终南灵性,让他回到长安的乡镇当上乡镇副职干部,可见每一步都凭实力得来。



其实,读书真就改变了这位长安农家子弟的命运,并且从生命到气质都改变了。王渊平曾经说过:如果急功近利,想要迅速让读书转化成金钱,肯定不行。要深信研读十年苦功,必然会转化。古人说: “书中有黄金屋,书中有颜如玉”,并非虚言。王渊平先生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水幻终南》,便被几家报刊杂志连载,一月一期的现实文学,造成轰动效应,各地求购不断,真是洛阳纸贵。这样的创作却惹来很大的麻烦。山西省一位主编打过来电话说:“王老师,麻烦您跟读者解释一下,他非说您在书里写的角色就是他本人,还怒气冲冲把俺编辑部桌子都给掀翻了!”王渊平隔着电话,告诉这位山西的乡镇干部:一步都没踏进过山西,咱俩互相不认识,怎么写的就是你呢?……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文字阅读反应呢?值得思考这个问题。

王渊平先生拥有五年乡镇长工作综合体验以后,他的长篇小说从《水幻终南》到《乡村干部》再到《乡镇干部》,整个的故事从情节的虚构和间架结构的建立,变得越来越显得完整而巧妙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实诚心的创作实践,直击中国乡村社会的现实。对于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的各种事件秉笔演绎,并不是个人仅凭想象能够创作出来的,而是在多年实践体验中心灵感应出来的。大器晚成,老子说出这其中的道理。



山水长安,唐诗故里

坐拥大唐天门街口创办王维诗歌馆


2024年以来,王渊平先生在大唐天门街口创办的王维诗歌艺术馆,成为长安唐诗之旅组委会总部基地,成为长安区落实“山水长安,唐诗故里”立区口号前沿阵地,他指着墙上他创意绘制的大唐诗歌版图,对前来考察的各界人土说:“大长安范畴,把这些地方仔细捋一遍。诗经里,沣河流域,属于诗经流域,从秦镇下去直到渭河,蒹葭苍苍;石砭峪,滈河流域这块,有过柳青,带有创业史,直到郭杜工业园,为建筑之乡;潏河、樊川、少陵原和神禾原之间,是大唐文化,唐诗的故乡。浐河流域是在野文化,有苏武和耶律族的遗迹,更有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足迹……


挖掘长安文化,成为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情怀。三十年前的王渊平先生就在杜曲和已故的朋友张乃生把人面桃花园遗址保护下来;仓颉造纸台,是在他当乡长任上时,打捶闹活保下来的;柳青墓园也都是他们弄起来的……李商隐的两部文集,叫《樊南集》,樊南在樊川的上游,他在韦兆那块地方考察,发现那里竟然有个白衣洞广场。现在,李商隐的雕像已经立起来了。杜甫和杜牧家族的少陵原畔,拥有诗人们的纪念馆和杜氏家族墓冢地;再往上还有柳宗元埋骨处和柳宗元文学园;少陵、神禾两原相夹的樊川,是韩愈贾岛孟郊、岑参韦应物和韦庄作诗的地方。这些唐诗之旅文脉体系,构成由李白“出门见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坐看云起时”,白居易“临高始见人寰小”杜牧“气势两相高”孟郊“南山塞天地”……为唐文化旅游核心示范区。大唐天门街南口自然形成庞大的唐诗文旅脉络,把这个诗歌版图再现出来就是王渊平先生的心愿。



王渊平先生,这位总是处在亢奋激情状态的长安诗人,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所构成的诗歌艺术世界,实在令人心向往之、情感应之。曾经每日一首诗的创作,频繁地发到朋友圈时,好像轰炸机一样。当他筹划组建长安唐诗之旅组委会以后,又成为他2012年从行政岗位退居二线的现实使命,以此作为钟情诗歌的民间组织形态。写诗出身的他,对诗的开写,就会刹不住车,像母鸡下蛋一样。他也明白,务必把过分跟社会发生对峙、跟时代产生摩擦的诗歌内容分拣出来。他听过贾平凹先生一句评价自己的话:与社会发生摩擦,应当像拉二胡一样,拉得颤颤的,方能更入人心,更有艺术,他把这话早都记下来了。



王渊平先生用诗歌表达美学、表达生活,讲究平衡,讲究包容,讲究对称,讲究渗透,讲究分明。虽然对现阶段所谓文化还保持着某种内心的反抗。 但是他很会讲话和思考,该繁该简,拿捏到位,把握分寸,什么时候需要重复,什么时候需要戛然而止,恰如其分的思想方式,让他自从拥有更多的写作时间,曾经一段时间,就一发而不可收似的,每天写一首诗,写了二千多首诗以后,王渊平先生却担当起长安唐诗之旅的文化旅游领军人物。



王渊平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诗人状态,这种状态直达诗国维新使命。从此见人就谈他的长安唐诗之旅诗歌版图,指出长安要留存美好的东西,必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唐诗宋词,当然还包括春秋时代建立的许多文化高地,留下的人文遗存和诗歌遗产。许多智慧都是美好的,我们生活在这些文化遗存所产生的政治文化和民间文化互动的环境里面,究竟哪些是腐朽的,哪些是值得发扬广大的,必须要搞清楚这些文脉走向问题。为此,决定隐居乡野田间大搞调查研究,在终南山下滈河与潏河流域组织长安唐诗之旅示范新格局。



王渊平先生跟当地的区县领导保持对话和乡镇干部共同考察,先后就有了王莽桃花节和杨庄菜花节,这是“终南性灵”所至,并且把李商隐的白衣洞广场保护起来,把杜牧研究会手续办下来,把崔护的人面桃花园建起来,杜甫的诗圣里,韦应物、韦庄生活的地方如今变成中湖公园,韩愈的皇子坡和樊川教子坊,柳宗元埋骨少陵原畔,杜牧出生地朱坡,还有牛僧孺庄园旁的“人间第一处”刘禹锡吟诗地,以及崔护的桃溪园……应该恢复大唐诗人们的纪念场馆——让世界各地的游客来西安看兵马俑的时候,也来城南看看,这里的山水长安唐诗故里景点多多,看一看神禾原和少陵原上的少陵野老带来的国际性诗歌情怀,已经建成的终南山国际诗林、终南别业、大唐天门街乡村文旅消费长廊,全省首个唐诗艺术村,建起福荫后代的唐诗文化旅游示范胜地。



一城文化,半城神仙

长安文坛不遗余力解读长安倜傥精神


古城长安的城南天门街有王渊平先生绘制的长安唐之旅路线分布图,有12家建成的唐诗文化场馆和86个唐诗文化遗存,经常开展唐诗文旅展示交流活动,吸引着他在身边总是围绕着这座城市的文人雅仕与学界名流。这真是一城文化,半城神仙的写照。长安诗人眼中显得浪漫伟大的地方莫过于西有周丰镐遗迹、北有秦汉城址、南有汉唐风韵、东有秦始皇陵和唐华清也,中间的明清古城街区与城垣犹存。长安是一本活的历史书,一日便可以看尽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西安的博物馆很多,文化遗址遗存也随处可见。如果没有做足功课就来旅游,就会像云雾般不清楚明白。



和谷先生来了。他说,唐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之一,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包括从三岁到百岁的芸芸众生。从唐代以来,虽不乏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但唐诗一直是自《诗经》以来的一个文化顶峰。现在讲文化旅游,过去叫旅游、文化,把文旅合二而一,发展了文化,同时促进了旅游,既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和谷老师参与《长恨歌》舞剧编剧和文化顾问工作,请王蒙来作高参,定义为“华清秀”。每年都有更新,更美,现在中国很少有坚持这么多年的演艺平台,实践证明唐诗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唐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非常珍贵是永不枯竭的资源。



商子秦先生来了。他说,长安区提出打造“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示范区”是具有战略眼光的重大举措。对于推动长安区文旅事业大发展,甚至说打造西安文旅新亮点,都有着重要意义。实施这一举措,长安区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巨大优势。唐诗作为重要旅游资源,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地的重视,特别是经过今年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八分钟节目的展示,更是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氛围。西安举办了许多大型唐诗文化活动,天时已到,借势而上,机不可失。长安区作为唐长安城的京畿之地,拥有众多的唐诗遗迹和资源,这是有待开发旅游资源和财富,成为打造“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示范区”独有优势和基础。



当然,长安区作为西安文化重地,趁着现在西安旅游火爆场面,许多景区节假日人满为患的状态,长安区提出打造唐诗文化旅游示范区能够以新的旅游热点分流西安游客。最重要在人和的现实条件,长安区有着一批以王渊平先生为代表,对唐诗文化情有独钟的文化人,多年以来,他们以巨大热情和投入,对于长安区的唐诗文化资源进行研究,并且主动联系各级政府和企业家以及各界知名人士,讲述长安唐诗故事,追寻和探访唐代诗人足迹,开掘唐诗文化资源,开展唐诗旅游的基础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取得可喜成果,产生广泛影响,得到各级领导部门的重视。

商子秦先生指出,打造“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示范区”应该尽快实施。并且以高标准,大手笔,把这一新的旅游区打造成为西安旅游的新亮点和金品牌。旅游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的游客普遍眼界和要求都比较高,再加上西安的曲江、临潼、城墙都是全国名片,唐诗景区要和它们接轨,一定要有档次。首先规划标准要高,请一流团队介入,全盘优选整合长安区唐诗资源,打造重点,推出一日游、二日游等重点线路,要有吸引力。



商子秦先生有幸为长安区撰写过一篇《长安赋》,还做过一些其他方面的重要工作。今后,在打造“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实践过程中,还将不断显现出长安倜傥精神气度。他提出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标准要有档次,这就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建议通过招商和具有实力的团队合作,或者是整合长安现有的资源,在翠华、五台小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提升并形成中心,辐射翠华山、杜公祠、唐村等各个成熟景点,用较少投资,迅速打开局面。对于长安唐诗文化人提出的唐诗之旅线路和规划方案,政府要高度重视,尽管目前做了大量工作,还不具备接待大量游客的各种条件,建议逐步落实投入建设资金,由点成线,作为这一景区的二期工程。


陈嘉瑞先生来了。他盛赞王渊平先生时用了八个字:杜甫情怀,良知作家!恰如白居易诗云“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人竟无奈何,呼作狂男儿。”



郝振宇先生来了。他是典型的性情中人,激情洋溢的他总结王渊平先生三个特点:一是长安农民奋斗出来的典型。二是乡贤精神的典范。从中国古代统治阶层以来,郡县、乡村文化基本上靠乡绅维系,文化成长靠乡贤。这些年不单是个人写作个人成长,作为乡镇干部,稍有微薄之力就贡献于乡贤,行政方面做了很多实际工作,带动了文化,团结了一大批文化界人士,益利于长安文化成长;三是突破了长安文化的瓶颈,让许多有识之士产生共鸣。



陈仓先生来了。他总结王渊平先生的三个“领袖”特质:文学成就,文化产业成就,文坛领袖成就。带动长安业余作者,把左中右上下高低各方面人团结在一起,为人谦和热情,组织活动耐心细心不计个人得失,甚至给很多人抬轿子,给各个阶层的人很大鼓励。陈仓说,他常看渊平先生文字,《水幻终南》思想智慧、年轻,常看得他笑出声音。


王海珺教授来了。他由衷感慨王渊平先生是体制里面出来的,能够这样解读和表达社会很难得。伊索寓言里那头饿死在两堆干草中间的那头驴,为什么一事无成?他的良知,他的敢于触碰现实的精神,正是知识分子所稀缺的。


王浩若先生来了。他是长安唐诗与杜甫研究会会长,这些年为长安文化用力,情很深,意很长。他肯定王渊平的勤奋,非常赞赏他为长安的文化鼓呼呐喊,欣赏他的诗作,有杜甫情怀,在一个浮躁的悲催时代,欣然命笔,记录所思所想,精力充沛,像年轻人一样,为社会呼唤公平良知正义。


王江涛先生来了。他是画家,合阳人,定居长安二十多年,师从赵振川,是陕西动物画院的院长。他给王维诗歌艺术馆赠画,还很真情地说,愿意鞍前马后为王渊平效力。


作家李宏志来了。他有两个感触:王渊平的诗歌从思想内容和质地,特别丰富,很真性!他的善于担当非常可贵。如果一市一县多一些这样的文化官员、作家、诗人,社会更进步。


“古西楼书屋”的苏总是位女诗人!她为能跟长安资深诗人面对面交流感到高兴,谈了不少对诗歌的认知和感受。


仵埂先生来了。他说:诗人是个特殊群体,通常具有敏锐洞察力,表达对问题的激烈理解力,采取诗歌语言的表达,让人们产生深刻的印象,王渊平敏锐感知到了中国社会强烈的涌动变化,对中国社会一定从许多地方还不能达到与世界文明同步,他总在不断思考。作为长安之子,临渊平壑,笑看风云。长安文化产业方面靠的是一种文化自觉,更多靠的是渊平先生这样的一群有识之士。


王博太先生来了。他是长安唐诗之旅组委会的副秘书长,终南论坛创始人,新长安倜傥精神首倡者之一,对话终南山的文化学者,关注西安市政协委员、古城长安真名仕李醉先生,关注打造终南大道文旅走廊和长安唐诗文化大道的米字型核心区概念,还将以对话论坛的形式向新时代精英们致敬,表述可能比较含蓄一点却更加有自信心,对人类文明走向的认知将更超前些,方见得风流倜傥精神气象。

王渊平先生来了。他的心里总有着这样的社会情结。他说,每个人都有日常生活,见到天光和诗意却不容易。那么,人的精神怎么能显示出倜傥不羁的光彩?他认为只有让中华文明走向更加文明,走向更加美好,从而给许多茫然不知所措、不知路在何方的人们指出一条跟着前行的道路。他从草根阶层到成为文坛领袖这个地位,无形中影响了一大批人。



多年以来,王渊平先生已经不担任长安作协主席的职位,或许在其他地方常见领导卸任后被遗忘、被嫌弃、被排斥的现象,但是在长安却完全出现不同的景观,学界大咖和文坛领袖纷至沓来,经常走到长安唐诗之旅的各个场馆交流的气氛都很好。这是因为王渊平先生的为文做事的各种能力已综合体现出来了。难怪他被称为“文豪”,却在文化产业方面更显成就,既是谋事的诸葛亮,又是做事的曹操,能谋事又能办事,干一件成一件,自己并不得利,对长安却功不可没,这样的长安唐诗之旅组委会主任的精气神的实质,就是西汉写作《史记》的司马迁所谓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習儒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