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曹村是唐诗文化艺术策源地谈论“诗圣杜甫在长安”地位和影响

文化   2024-08-09 22:11   陕西  

“终南正脉,结在其中。”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给曹村村南天子峪至相寺的题字,被刻在至相寺的照壁上。诗人王维被誉为诗佛,他的代表作《终南别业》的诗碑也雕刻在百塔寺门前的巨石上。千秋诗圣杜甫的美名,因为在曹村村北漕渠旁有一家店铺,杜甫从少陵原步行过樊川越神禾原,前往终南山子午谷的玄都坛见他的老朋友元逸人,回程在曹村北店铺住店数日,却无资付费,便在店铺墙面题写了这首《玄都坛歌寄元逸人》的诗作为酬报。该店铺主人感念杜甫写诗名气很大,就把这首诗一直保护了下来。


故人昔隐东蒙峰,

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

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

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

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成长往,

芝草琅玕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

致身福地何萧爽。



当地老百姓因为这首诗作把这个店称为甫店,随着人口聚集在这里,慢慢聚集成一个村子,叫苟家滩,还始终保留着店铺,这个杜甫店铺遗址就这般传下来了。今天在曹村北门外不足一公里的地方,即西安外环北边有着反复翻修的门楼和题诗的墙壁,甫店人在原址自建这个古建筑门店,还有北面的古塔,以及精心粉刷的文化墙壁,展现当年杜甫住店的情形,供人们来凭吊,来感受诗意和故事。这首诗作描述子午谷的山林地貌和道人结庐的茅屋。曹村这边拥有王维终南别业的茅屋。如今位于唐代天门街与当前关中环线交汇路口的曹村就是王维的终南别业所在地,从王维诗作意境建造的竹里馆再往北就是以杜甫住过吟诗的甫店村。这样在长安道上直通常宁宫地铁二号线终端的御宿川将建设成为唐诗林带,展现大唐诗人在城南构成完整的唐诗核心体验地。


古为今用,以古鉴今。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研究,英国广播公司为研究唐诗而推出的诗圣杜甫纪录片,把杜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长安城南曹村作为唐诗文化策源地,以唐诗文化艺术村的体验形式,来聚焦和研究“诗圣杜甫在长安”的地位和影响,联合长安城南的杜甫纪念馆(杜公祠)和乡村振兴“诗圣里”等项目,共同发挥“唐代长安城是全世界重要文化中心”的巨大感召力,打造长安城南曹村成为唐诗文化艺术策源协的实践平台,既看重诗圣杜甫的客观历史地位与现实重要影响,又利用现代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来勾画诗圣杜甫的人生轨迹,这就是说在曹村构架米字型唐诗文化艺术核心区,给予诗圣杜甫独特而显著的文化定位,启动唐诗作为西安黄金名片计划,展示出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世界形象。


致君尧舜,风俗淳厚。


公元746年春天到公元755年冬天,回顾安史之乱爆发前的杜甫所走过的十年道路,在困守大唐长安城郊的漫漫人生里,考取功名而不成,经历求告官职而不得,逢盛世而困守,京华十载,走遍大唐长安城的南北东西,沿着城南天门街曾经走到过曹村地界,在长安地面留下许多相关杜甫的唐诗遗址遗迹,应该挖掘研究并加大保护和利用的力度,各地的民间文化学者自觉行动起来,加强对诗圣杜甫的遗迹遗址和生活思想以及诗歌风格的深入地研究与传播,读书壮游、困守长安、经历变乱、漂泊西南。虽然家世显赫,却没能当过大官,杜甫困守长安的十年,从人生35岁到44岁,正是安史之乱酝酿时期,社会现实让他实现不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却不得不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生活折磨杜甫,却也成全了杜甫,他能够深入老百姓的生活,变成忧国忧民的诗圣流传千古。这样所经历的生不逢时的社会人生实践者,却带来别样的生命启迪和精神寄托。



探索杜甫人生轨迹

长安十年花溅泪鸟惊心的岁月


公元746年春天,杜甫自洛阳来到长安。时年为大唐天宝五年,杜甫已经35岁,他来到长安寻找仕途机会。因为唐玄宗下诏“通一艺者”皆可到长安参加制科考试。杜甫前来参加考试时,“口蜜腹剑”的宰相李林甫对唐玄宗说“野无遗贤”,导致这次制科考试的结果,全国一个人都没有被录取。这个时候的杜甫又遭遇到父亲在奉天县令的任上去世,导致杜甫的生活经济来源也断绝了。他不得不继续在长安城继续寻找能够入仕“机会。


杜甫从天宝五载到天宝十五载,在长安城久待的十年里,虽然与驸马郑潜耀,还有汝阳王李琎的交游,甚多甚广,却始终没有谋得一官半职。参加制举考试的失败,对杜甫的打击很大。从这一年开始,他不停地干谒权贵。其时杜甫的主要诗作,有《春日忆李白》《郑驸马宅宴洞中》《饮中八仙歌》等。杜甫的姨表兄郑宏,介绍他与驸马郑潜耀相识,通过郑潜耀牵线而结识汝阳王李琎。


初来长安的杜甫曾经写过《赠送特进汝阳王二十韵》的干谒诗,在随后的三年里,杜甫给左丞韦济还写了三首诗干谒诗,分别是《赠韦左丞丈济》《奉寄河南韦尹丈人》《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此外杜甫还给比部萧郎中(杜甫从从姑之子)写一首干谒诗,《赠比部萧郎中十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最为人熟知,叙写了杜甫自己的才学,以及平生志向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困顿的窘状,抨击黑暗的社会和政治现实: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但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媿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寮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公元749年,安西副都护高仙芝平定小勃律国后入朝,杜甫写了一首《高都护骢马行》,托物言志,借马来寄托自己施展抱负的愿望;这一年冬天,杜甫回到洛阳,谒玄元皇帝庙,写下《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公元750年,杜甫回到长安,初次遇到广文馆博士郑虔,郑虔是驸马郑潜耀的叔叔,杜甫还认识了宰相张说的二儿子、翰林学士,同时也是驸马的张垍。杜甫写了一首干谒诗《赠翰林张四学士》。第二年正月晦日,贺兰杨长史请杜甫参加宴饮,杜甫写过一首《乐游园歌》表达对时世之感叹,并在诗歌风格上开始形成了沉郁雄浑的杜诗独特风格:


乐游古园崒森爽,烟绵碧草萋萋长。

公子华筵势最高,秦川对酒平如掌。

长生木瓢示真率,更调鞍马狂欢赏。

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

阊阖晴开詄荡荡,曲江翠幕排银牓。

拂水低徊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

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

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

圣朝亦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这一年,对杜甫来说非常地特殊。他在生活上贫病交集,潦倒不堪,却在思想上把目光从自身转向国家安危和黎明百姓苦难;四月,鲜于仲通征讨南诏而大败,四处募兵,杜甫写下有名的《兵车行》;是年,杜甫还为唐玄宗献上《三大礼赋》,让唐玄宗感到很惊奇,命他待制集贤院;这年秋天,杜甫却患了疟疾,得到王倚的帮助,写诗相赠,《病后遇王倚饮,赠歌》;到了除夕夜,杜甫在长安城南杜宅守岁时,写下《杜位宅守岁》的诗作: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古称堂弟为阿戎。


唐天宝十年(751年)的除夕夜,诗人杜甫在守岁在堂弟杜位的家里,椒酒飘香祝词献雅,槽间喧闹着来宾们的骏马,庭炬惊散了林中的鸟鸦,飞腾的夕阳已经西斜,四十年人生的明天又要过去了,我怎能再去拘束自己的身心呢?让烂醉如泥的我度走当前的生涯。功名无望,疾病缠身,卧居旅馆,潦倒至极。


公元751年的除夕之夜,无奈流落到从弟杜位家里过年的杜甫,作为寄食者的诗人,原本就愁闷不安,当看到趋炎附势之徒前来拜见杜位时,那种低声下气、谄媚奉承、唯唯诺诺、不胜拘束的卑贱状态,更让诗人感到极度的厌恶和悲哀。杜甫的从弟杜位原是奸相李林甫的女婿,攀龙附凤的杜位宅院,香烛高照,车马盈门,达官显贵,络绎不绝。格格不入的杜甫,写出这样的真实诗句。


公元752年,杜甫写下《前出塞九首》诗作以表达对唐玄宗扩张路线的不予认同;暮春,为举家搬迁长安,回到东都洛阳,冬日回到长安,写下干谒诗《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这年冬天,奸相李林甫离世。鲜于仲通与杨国忠勾结,杜甫心里清楚,还要干谒鲜于仲通,实在是受到生活压力所迫,反映出杜甫面对现实的矛盾心理。


公元753年三月三日,杨国忠、杨玉环兄妹在曲江春游的场景,让杜甫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感于皇亲国戚的骄奢淫逸,诗人写下了有名的《丽人行》以讽刺;夏天,他与郑虔同游何将军山林而写下《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是年重阳佳节,杜甫写下《九日曲江》,有老去悲秋之意韵:


缀席茱萸好,浮舟菡萏衰。

季秋时欲半,九日意兼悲。

江水清源曲,荆门此路疑。

晚来高兴尽,摇荡菊花期。


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春天,杜甫已经将家人从洛阳带到长安,秋天连月雨灾,写下《秋雨叹》,感叹民生之苦,因为生活贫困,不得不将妻儿送至奉先县的大舅哥处。这一年的杜甫写下大量干谒诗,比如:《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赠田九判官梁丘》《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赠陈二补阙》等,同时,他陪同达官贵人游玩写诗,以此来维持着乞食朱门的生计。此间,杜甫已处于长期潦倒的生活状态之中,又不见被朝廷任用,心中自然显得非常地焦急,自己吃不饱,更顾不上送到奉先的家人,这个走近人生五十岁知天命的诗人,开始了人生的悲剧高潮,就在杜甫归家途中,安史之乱爆发。归家后,他发现年幼的小儿子已经饿死了。悲痛万分的杜甫,写下《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名作: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萧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公元755年春天,困守长安十年的杜甫没有谋得一官半职,他与郑虔喝酒时曾写下《醉时歌》以自嘲;十月,终于得到河西尉的官职而拒授,后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写下《官定后戏赠》,做官没多久,想辞职离去,写下《去矣行》诗作;十一月,赴奉先探亲,在途中看见饿殍遍野,遇到一位脱身归来的军士,让他写下《后出塞(五首)》,以诗作揭露安禄山反唐的真面目。


虽然杜甫只做了一个胄曹参军的小官,但是做官后的思想发生显著的改变,他不再以追求个人仕途为毕生目标。历经十年的社会现实,亲眼见证了大唐王朝的衰落败坏,亲身感受到民生的疾苦艰难,他时时刻刻关心着百姓的生活,他的诗歌创作愈发地沉郁雄浑,他的作品感动着无数的读者。


醉时歌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

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

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去矣行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让我们回顾杜甫的人生,35岁以前以读书和壮游为生活基调。7岁开始吟诗,20岁时结束书斋生活,开始壮游,游吴越,游齐赵,登高怀古、饮酒赋诗,登临过泰山之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6岁到45岁,困守长安十年,靠乞食度日,直到48岁,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谋得功曹参军小官,发现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惨重。拜官拾遗的诗人杜甫历尽艰险,由凤翔回鄜州途中,在羌村,在新安道上,看到各种惨象,写出《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马》和“三吏”、“三别”等重要诗篇,他的创作达到现实主义诗人的最高峰。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公元759年,唐乾元二年七月,杜甫弃官由华州经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康县)、兴州(略阳),走青泥道、陈平道,于同年底抵达成都,并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公元764年,杜甫的朋友严武再镇蜀,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有杜工部之谓,后来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的11年过着“生涯似众人”的西南漂泊日子,依然写出一千多首诗作,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遭田父泥饮》《诸将》《秋兴》《岁宴行》等最优秀的作品,表达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美好向往。四川漂泊八九年,湖北、湖南漂泊两三年。公元770年的冬天,他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去世。


诗圣杜甫生前最后一首诗作里的诗句,“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依然表达对国家安危和老百姓的牵挂,题为《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

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

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

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

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

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

郁郁冬炎瘴,濛濛雨滞淫。

鼓迎非祭鬼,弹落似鸮禽。

兴尽才无闷,愁来遽不禁。

生涯相汨没,时物自萧森。

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

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

狂走终奚适,微才谢所钦。

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

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

哀伤同庾信,述作异陈琳。

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户砧。

叨陪锦帐座,久放白头吟。

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沈。

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

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

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

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

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

却假苏张舌,高夸周宋镡。

纳流迷浩汗,峻址得嵚崟。

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

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骎骎。

朗鉴存愚直,皇天实照临。

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

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葛洪尸定解,许靖力还任。

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



杜甫祖籍在长安,

诗圣还是唐太宗重孙女的外孙孙


公元712年,诗圣杜甫生于河南巩县,祖籍长安城南杜曲,出身“奉儒守官”家庭。公元746年,天宝五载,35岁的杜甫来到长安。公元747年参加制举却落榜。此后屡次向王公大臣们献诗,向唐玄宗献赋,均求仕无门,生活陷入困顿。后来移居杜陵附近的少陵塬,自称“少陵野老”、“杜陵野客”。杜甫爷爷杜审言在武则天时期曾任宰相,并且是著名诗人。杜甫的父亲杜闲曾任奉天县(今陕西乾县)县令。杜甫的生母在杜甫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父亲杜闲续娶了卢氏。杜甫被姑母抚养长大成人。童年杜甫,活泼调皮,一日上树能千回。


唐代的人们非常注重门第,当时,最有名的门第有“五姓七望”,五姓即李、崔、卢、郑、王五大姓氏,七望分别包括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其中,名气最大的是崔、卢两姓。杜甫的母亲是清河崔氏。杜甫的外婆为陇西李氏,他的外婆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子纪王李慎的孙女。所以,杜甫的家族在长安城地位很显赫的原因,还是皇亲国戚之故,杜甫是李世民孙女的外孙孙啊。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这个唐代谚语里的“天”指皇帝,意思是韦氏和杜氏家族,不仅住得离长安城近,跟皇权的关系都非常密切。比如,京兆韦氏在唐代出现过二十位宰相,京兆杜氏出了十三四位宰相,比较有名的如杜如侮、杜佑、杜审言。西安城南韦曲和杜曲的名字就是韦、杜两个家族居住的地方。现有资料显示,关于杜甫祖籍有称襄阳的,有称南阳的,有称京兆的。杜甫祖籍究竟在哪里?自西汉以来,杜氏家族长期在长安城南居住,更早这里还是古杜国所在地。


杜甫先祖曾经在汉代长安做大官,随后被分到外地去的分别有南阳一支、襄阳一支,山东一支。只有京兆杜氏这一支脉的后世子孙最多,有做官的、有做学问的,从汉代到唐代以来,京兆杜氏都非常地兴盛。杜甫曾经说过他的祖先是杜恕和杜预。杜恕和杜预为父子关系。西晋后期将军杜预一生干过两件大事:首先,帮助西晋朝廷灭了东吴,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其次给《左传》作注,历来认为是最好最权威的注解。杜预的儿子杜耽曾经到凉州做官,这个家族便从长安到了凉州,即今天甘肃武威。永嘉之乱时,因为凉州动荡,杜氏家族又从凉州迁回关中。


东晋南迁以后,包括东晋后期的刘裕北伐,居住在关中的杜氏家族,又随着刘裕的部队到了襄阳。北周后期,随着全国统一,杜氏家族的后人们又很快从襄阳再度迁回长安。杜甫的曾祖父名为杜依艺,被朝廷派到河南做巩县县令,这个杜氏家族从长安迁到了巩县(今河南巩义)。根据杜甫的诗歌可知,他们老家原在长安是有着田产的。


杜甫曾写诗说,“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这能够保证他在长安十年里应该拥有稳定的生活来源。也就是说杜甫的先祖来考证其祖籍确实在京兆长安。今天,长安区韦曲街道东部少陵塬畔的杜甫纪念馆,是西安市唯一一座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正规场馆。这里有一代“诗圣”杜甫曾居住长安所写下传颂千古的诗篇。有感于诗人杜甫无祠可供祭祀,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当时的长安人张治道倡导地方人士,共同出资在这里修建这座杜公祠。


现在的杜公祠内保存有五通明清两代有关杜公祠重修、整修的重要石碑碑刻。新中国成立以后,地方政府多次拨款整修过杜公祠。1956年,杜公祠被定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0年,设立杜甫纪念馆,以后更名为杜公祠管理所。1978年,杜公祠对外开放。2009年恢复杜甫纪念馆的名称,重新整修布置。如今,杜公祠对公众免费开放,参观者携带身份证就可以走进这座杜甫纪念馆(杜公祠)。这座杜甫纪念馆(杜公祠)内拥有诗圣堂、东展室、西展室、书房、窑洞、书房等建筑。“诗圣堂” 为馆内正殿,供奉着杜甫雕像,展示出杜甫生平简介和一生行踪。东展室主题为“杜甫的文化意义”。


杜公祠的西展室展示杜甫在长安的生活与创作。还有窑洞展示着杜甫的诗作“三吏三别”和“秋兴八首”,及其一生中的长安情结。书房内展示着有关杜甫的书籍资料。碑廊展示的是历代修葺杜公祠的碑记,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书杜甫诗作的碑刻。诗人忧国忧民、忠君念家、怀才不遇等思想情感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一博大浩瀚、沉郁顿挫的宏篇巨制,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执政集团的荒淫腐败,杜甫的诗境阔大,寓意深远,表达一波三折,语言精炼苍劲,音调铿锵浏亮,节奏顿挫变化,体现出杜诗艺术特色。


原本来准备把妻儿接到长安,但很快安史之乱爆发,东都洛阳沦陷,长安即将不保。为保护家人,杜甫把妻小从奉先往北送到鄜州,然后去找皇帝。马嵬兵变后唐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史称唐肃宗。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沿着白水、富县到芦子关,准备到灵武去,不幸被安禄山叛军在延安俘获。此时的长安已落入叛军之手。杜甫被带到长安,做了半年多的俘虏。


杜甫亲眼看到长安城一片凋敝残破,他在《哀江头》的诗里写到“少陵野老吞声哭”。国家遭遇这么大的变故,他非常地伤心,但只能捂着嘴巴偷偷流泪。后来,杜甫找了个机会从长安城逃出来,又去找皇帝。这时,唐肃宗已从灵武到了凤翔。杜甫到凤翔见着唐肃宗时,是“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可见这一路逃过来多么艰辛。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凤翔城里的唐肃宗被杜甫的爱国精神和忠于朝廷的志向所感动,给他授予了一个左拾遗的官职。这个官职,可以天天见着皇帝,给皇帝提点建议,杜甫比较满意。从此,杜甫拥有一个“杜拾遗”的美名。但是,杜拾遗在作谏官的头一个月里,就因为上疏营救房琯的罢相而触怒皇帝,被外放到华州担任司功参军。对这个管理文教等工作的职位比较失望,没过多久就辞官了。唐乾元二年(759年),弃官西行的杜甫离开关中,漂泊西南,过青泥驿,登飞仙岭,从此再没能回到长安。


当时,杜甫以自己的视角来观察社会下层人物的生活。比如“三吏”、“三别”写的都是,甚至连姓名都没有。通过这个群体描写表达出诗人杜甫对时事的关注,对国家、对民众的仁爱和关心。这是杜甫的不幸和庆幸,他的文化自觉与自醒表现在他通过写作诗歌,让安史之乱前后的真实社会上的某一个家庭、某一个人,由一家而写尽天下,由一个场景而写遍整个社会状态。通过这样的史诗式的写作方法,看到杜甫对整个社会的关切,对底层民众的关爱,对百姓疾苦的痛心疾首。


杜甫的伟大在于他并不只是为自己活着,而是为天下贫寒之士而活着。杜甫并不是只为自己请命,而是为天下所有贫寒之士而请命。杜甫被称为“诗圣”,这是中国古人对杜甫诗歌和人格魅力的评价。杜甫诗歌里有儒家的忠恕和仁爱之道,有一种悲天悯人、推己及人的真挚情感。杜甫的一生虽然不断遭受挫折,却始终没有放弃热爱国家、热爱人民,没有放弃为天下寒士请命。“致君尧舜上,但使风俗淳”,就是他一生的理想追求。


为什么杜诗被称作“诗史”?


因为杜甫的诗具有非常强的写实性,通过读杜甫的诗歌可以了解当时的历史。此外,对一些重大的时事,杜甫还会在诗歌里写到自己的感受。中唐人孟棨在其撰写的诗论著作《本事诗》中提到杜甫的诗歌创作,称之为“诗史”。杜甫活着时候在诗坛的名望其实并不是特别地高。虽然元载、白居易、韩愈等人给予高度赞誉,当时整个社会接受层面来判断,杜甫在唐代诗坛的地位和他在后来人心目中的地位,拥有巨大的落差。杜甫被推到诗圣位置,应为宋代苏轼、黄庭坚、欧阳修等人。唐代人认为诗歌应该像李白、王维、孟浩然那样写得空灵,杜甫的诗更多写实,通过写实来表达思想,表达家国情怀。所以,杜甫的诗歌套路和唐人喜欢的诗歌套路还是有一定的错位。但杜甫确实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诗人。后来,白居易等现实主义诗人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就是直接受到了杜甫的影响。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评论。杜甫在五十年前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选为“世界文化名人”。因此,杜甫不仅仅对中国影响巨大,在全世界范围都是有影响的中国传统文化名人。运用好唐诗这个黄金名片,对于西安而言,对于长安而言,都是责无旁贷的使命,应该加大保护和利用有关西安城南的杜甫的遗迹遗存,像曹村打造唐诗文化艺术村一样,利用乡村空间建设唐诗碑林建设诗人林带。其中,必然有诗圣杜甫的艺术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必须记录公元813年的这个事件,即杜甫去世43年以后,当杜甫灵柩由他的孙子杜嗣业从湖南岳阳归葬河南偃师时,曾经请著名诗人元稹写过墓志铭。该铭文详细论述了我国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传统之后,因为杜甫带来的现实主义诗风其历史地位和作用。盛唐以来,长期遭受冷落的杜甫,被忽视的杜诗潮流,首次被新乐府诗歌运动倡导者所重视和研究,从而给予杜甫及其现实主义传统创作,留下前所未有的高度评价。自此奠定杜甫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诗圣”地位。末了请欣赏元稹所撰写的《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



叙曰: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始尧舜时,君臣以赓歌相和,是后,诗人继作,历夏、殷、周千馀年,仲尼缉合选练,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其馀无闻焉。骚人作而怨愤之态繁,然犹去风雅日近,尚相比拟。秦、汉已还,采诗之官既废,天下妖谣民讴、歌颂讽赋、曲度嬉戏之词,亦随时间作。逮至汉武帝赋《柏梁》,而七言之体具。苏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为五言。虽句读文律各异,雅郑之音亦杂,而词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遒壮抑扬怨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晋世风概稍存。宋、齐之间,教失根本,士以简慢歙习舒徐相尚,文章以风容色泽放旷精清为高。盖吟写性灵,流连光景之文也,意义格力无取焉。陵迟至于梁、陈,淫艳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又宋、齐之所不取也。


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浓莫备。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予尝欲条析其文,体别相附,与来者为之准,特病懒未就。适遇子美之孙嗣业启子美之柩,襄祔事于偃师。途次于荆,雅知余爱言其大父为文,拜余为志。辞不可绝,余因系其官阀而铭其卒葬云。


系曰:昔当阳成侯姓杜氏,下十世而生依艺,令于巩。依艺生审言,审言善诗,官至膳部员外郎。审言生闲,闲生甫;闲为奉天令。甫字子美,天宝中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命宰相试文,文善,授右卫率府胄曹。属京师乱,步谒行在,拜左拾遗。岁馀,以直言失,出为华州司功,寻迁京兆事。旋又弃去。扁舟下荆、楚间,竟以寓卒,旅殡岳阳,享年五十九。夫人弘农杨氏女,父曰司农少卿怡,四十九年而终。嗣子曰宗武,病不克葬,殁,命其子嗣业。嗣业贫,无以给丧,收拾乞丐,焦劳昼夜,去子美殁后馀四十年,然后卒先人之志,亦足为难矣。


铭曰:维元和之癸巳,粤某月某日之佳辰,合窆我杜子美于首阳之前山。呜呼!千载而下,曰此文先生之古坟。



習儒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