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示范区”概念规划的思考

文化   2024-11-04 22:35   陕西  


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高峰。


长安,是唐代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代的各地文人,因为科举、仕宦、游历而会聚在长安。大唐长安,成为经贸交流和文学交流之地,产生了大量的文学成果。


长安,这个诞生无数伟大诗人和伟大作品的地方,留给后世人们的无穷怀想和向往,至今还是全国人民的诗与远方。在唐代诗人们的诗歌中既有直接描写长安的作品,也有写在长安的生活感悟,更有离开长安以后的怀念。唐代的很多诗人,在精神世界里与长安产生着深刻的共鸣和响应。


山水长安,唐诗故里。


深秋时节,霜染南山。10月31日,西安市长安区举办“唐诗里的长安ⅠP战略发展研讨会”,提出长安文旅立区发展战略的定位问题。西安市、长安区的文旅部门领导,终南山下各街道办的负责人,以及和谷、商子秦、刘炜评、远村、王向辉、王浩若、贺平安、张立、王渊平等长安地界的专家学者,有感于长安唐诗文化魅力,共同相聚云裳花溪民宿会议室,并考察长安唐诗文化旅游发展,为推动唐诗之都建设进行智慧火花碰撞和思想理念交流。



长安唐诗文旅示范区

拥有得天独厚大唐人文资源潜力

  

10月31日,習儒斋主应邀参会并发言,提议落实“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示范区”概念规划,以推动西安市提出的唐诗之都建设进程,站在文化秦岭高度,认识“山水长安,唐诗故里”的立区战略定位,着重在抓住“大唐天门街核心经济带”建设,做大做强长安唐诗文化旅游,为广大乡村民间力量发起的长安唐诗之旅,带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力度,激活民间首创精神的多种业态经营与投资形态。



毋庸置疑,西安“唐诗之都”品牌彰显得天独厚文化资源潜力。古代的长安,今天的西安,写在《全唐诗》的大量内容,体现在有关长安的唐代诗句,更是不胜枚举。长安是中华诗词开花结果的沃土。2023年,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成为现象级影片,影片中高适说“只要诗在,长安就在”,因为诗,不仅是当时人们社交的媒介,更书写出他们无法施展的抱负和才华,精神与寄托,这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能量。长安,见证了诗人们的春风得意,也承载着他们的落寞孤寂。唐代诗歌里的每一个字都是诗人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



事实上,西安的学术界多年来都很关注并推进着唐诗和长安的研究。著名学者霍松林先生撰写的《唐诗与长安》一文,对长安在唐诗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曾经作出过全面的论述。西北大学教授刘炜评主编的六卷本《唐诗宝典》,对于长安和唐诗的研究做出了大量的推动工作。西安留有很多唐诗文化遗迹、古迹及文物、遗址等,如何有效地保护、开发、利用、研究长安唐诗文化,需要多方考虑,可见打造“唐诗之都” 任重而道远。通过系统研究唐诗相关遗存,对唐代诗人在长安创作生活的脉络进行梳理显得非常重要与迫切。



此次“唐诗里的长安ⅠP战略发展研讨会”上有关学者提出的研讨话题颇有创意颇为新颖,比如应该深入研究有关长安和西安的关系、唐诗和诗歌的关系、轻资产与大主题的关系、浙东唐诗之路与长安唐诗之旅的关系、丝绸之路与唐诗之旅的关系,这些课题都具备深度影响力和巨大价值量。这些课题包含着海外学者在研究唐诗方面的不少成果,对唐诗的研究成果翻译过来就是文明互鉴。关注外国优秀汉学家对唐诗研究的成果并且翻译成中文,让国内学者了解国外学者研究情况,这样的研究办法和方向更有现实作用和时代影响。


唐诗既是经典文化,更是乡土文化。唐代很多重要的诗人都曾经在长安生活,西安很多街巷都有唐诗的典故。唐诗对西安乃至全国的中小学生而言,都是一本乡土教材,开展唐诗研学、游学活动,可以帮助大中小学生更好地了解这片热土,喜爱故乡的唐诗。近年来,西安所辖各区县的唐诗爱好者,纷纷展开多种多样普及唐诗文化。特别是长安区文旅界仅在今年就举办超过23场唐诗文化活动。


“长相思,在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辞亲远游千里迢迢奔赴的长安的李白、陈子昂充满对长安的思念。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卢照邻离开幽州一路西行对长安古意留连往返。孟浩然走出襄阳鹿门山北上直奔的长安,却发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感叹。日本人阿倍仲麻吕、空海以及新罗人崔致远去国游学到达的长安,将唐诗传至海外。长安唐诗之旅展现唐代诗歌的基本内容、唐诗与长安的关系、唐诗的地理空间布局、唐诗音韵体、唐诗历代选本、唐诗传播及域外影响、唐诗与唐代科举制度的关系、主要诗人在长安的生活和创作等内容都将被传播开来。


当前,长安唐诗之旅已经建设和在建的各家唐诗纪念场馆和文学园区还将收藏展出唐代诗人墓志铭文,集权威性、史料性、科技性、互动性、趣味性于一体,满足唐诗研究者的研究需要,满足唐诗爱好者的探索需求,满足市民大众观赏体验“唐诗之都”的浪漫模样,彰显这座城市的勃勃生机与活力,还承载着天下人的美好梦想。广大市民群众,以史为鉴,用诗歌触摸生活,打造西安“唐诗之都”文化名片,对于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而言,无疑具有深远文化影响和现实意义。



长安文旅责任与使命

接续曲江火旺势头不断向南延伸


当前,在大西安文旅战略发展背景下,长安区文旅规划在整体落实“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示范区”概念前提下,率先行动,主动作为,抓住“山水长安,唐诗故里”文旅口号,推动立区战略实践不断落地,做足这个“示范区”的概念规划,可以采取跨境思维模式,主动向相邻市(区)县伸出手来,互动规划空间,共同打造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示范区概念,自觉地树立起独特而醒目的长安经济文化的开放式定位。这正是基于唐诗文化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理念,来考量和落实具体概念规划思路,既从文化角度剖析其高度和深度,又从经济角度判断其发展空间与时代成效。



长安唐诗之旅米字型结构东南向着岭南和江浙延伸,西北向着大漠和边塞延伸。东北向着山西、河南伸出,经北京抵达东北和整个华北地区,还要伸向西南的四川、重庆,走进嘉陵江流域,向北直抵陕北和内蒙古,整个形成这个长安唐诗之旅的开放式发展体系,并以长安城南为中心,建立起来全世界、全球共同关注的历史文化大规划概念,更加富有深邃的历史内涵和时代文化根脉。


落实长安唐诗之旅这样一个具有文旅格局、经济格局、市场格局和自身文化版图格局的概念规划,才是长安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其所连接的社会文化经济推动力量,更加具有创造性价值,有着广泛的文化基础,有着民众参与支持的基础。这样的市场经济文化方向,还体现在中央宣传部李书磊部长的视野里,就是他所提出的《唐诗三百首》作为文化根脉和引擎动能的历史力度,赋予这个市场经济和文旅的内涵和丰富的资源,更加具有唐诗所建立的山水、人文、自然、宗教、生命、自觉、人性的觉醒和战略张力。



关注山水长安,深度挖掘文旅产业形态,功在千秋,造福万代。大唐时代,恰恰是唐诗文化的这种博大、开放、外向型、多民族互动的民间生命力旺盛的时代,唐代诗人们自觉延伸了中华文化根脉刚好和世界文明相对称。长安,作为周秦汉隋唐定都之地、中华文化溯源之城,历史盛名理应盖过西安,人文薮渊更是盖冠中国。长安,作为大唐故都,其城南文脉犹为深远,达官别业,仕子宦游,莫不选择终南山麓以为栖身之所,通过天门街保持与城内里坊街区的联系,又不失终南捷径的超然物外,留下许多佳话佚事和唐诗杰作。



关注唐诗故里,对于人的关怀,对于精神的拓展,在整个的唐诗里面得到充分的体现。面对浩如烟海、灿若星空的唐诗文化元素,零距离接触并领略“山水长安、唐诗故里”的文化魅力,对于生活在长安城南这片文化热土上的文人墨客而言,心里充满着热爱和向往,就像所有的长安人民一样期盼着,这里的长安唐诗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接续曲江大唐不夜城火旺势头不断向南延伸开来。



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

长安文旅全局高度米字型示范效应


当今,长安地界的文人雅土仿效唐代诗人城南隐居生活,在距离大西安商业文化繁华的不远之处,或变幻自家乡村院落成为唐诗文化艺术馆,或整村打造唐诗文化艺术村,这样民间首创精神指引下形成的长安唐诗之旅文化高地,已经探知的86处唐代诗人的生活居所、写诗之地,已建成12处唐代知名诗人纪念场馆或唐诗文学园区,集中在浐灞滈潏沣涝等河流区域的长安区内更为密集。


作为一名新长安人,参加唐诗里的长安IP战略发展座谈会,感到很亲切,感到很高兴。自2019年地铁四号线开通以后,定居长安城南少陵原,身处这种时空定位和人文关怀的视野下,深刻认识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古老的越是时代的,越是传统的越是时尚的长安文化。站在长安文化旅游的全局高度,从政府空间规划的政策角度思考这个长安唐诗文旅示范区政府的概念,准确定位,划定范围,落实步骤,这个概念规划是民间自发者朴素心愿和首创精神的强烈期盼。


因此,就像当年作家柳青投身在长安皇甫村开创《创业史》的实践一样,当代作家王渊平先生在长安曹村开创属于自己的创业史,要在家乡打造“长安唐诗文化旅游核心示范区”核心板块。这种创业精神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这样的创业经验更值得推广传插播。这样的“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概念规划,应该浮现出水面来了。毫无疑问,长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标志,站在今天的现实至实诚角度来看,长安文化却还存在被淡忘和被忽略态势并没有完全扭转过来。


诚然,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不同于欧美国家的现代化,还须重视长安唐诗故里文化才能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真正现实出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国家文化中心的城市力量。多年前电视系列片《望长安》热播,前年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火爆,去“山河诗长安”春晚引发的收视热潮,这都意味并标志着长安文化以一种具有根性的区域文化,重新进入当代中国区域文化传播格局。当前长安人面临着从农业文化向工商业文化如何转型的实践考问,这条转型轨迹可以明确地看出,长安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所承担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还没有充分彰显出来。长安文化还没有意识到自身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之所以并不相同,就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从数千年古老文明的农耕文化特征脱胎而来,尽管现代化就是现代工商业化,但是,我们委实无法忽视和脱离长安地界拥有悠久的农耕文明基础。长安唐诗故里文化旅游的定位建构起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富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存在价值,让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根本问题、阻力和动力、方法和路径,在此获得根基深厚、文脉持久而富有自信的精神力量。


值得欣慰,长安区文化乡贤代表人物王渊平先生早在2016年就实干起来,抓住“长安唐诗之旅”概念策划,率先从民间乡贤首创角度出发,展开实际行动,努力从浐河岸风凉原的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岑参的诗歌艺术馆,到少陵原的杜甫、杜牧、牛僧儒、刘禹锡、柳宗元、韩愈、李商隐、韦应物、韦庄、孟郊、贾岛、崔护等纪念场馆园区,以及有关李白、王维、白居易、祖咏、裴休、裴迪等等无数的大唐诗人相关纪念标志,自愿自发自觉形成自我创造的民间首创精神,主动携手长安城南的乡间贤达与社会各界文艺人才,挖掘有关唐诗文化遗址86处,建成长安唐诗之旅体验场馆12家,在“走出去、请进来”的长安“唐诗之旅”实践当中,推动形成的长安唐诗之旅组委会,积极自发地参与长安唐诗之旅各项工作过程,为构建起米字型结构的“长安唐诗之旅”文旅发展目标不懈奋斗。


沿着长安大道与终南大道的十字座标,西南抵达略阳、徽县,东南抵临洛南、旬阳,西北抵达彬州、庆阳,东北抵达河东蒲州,北上黄陵、延安杜甫川,主动为“唐诗之旅”考察调研,自觉投身到这个充满民间首创精神的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的实践过程,撰写有关的系列传播文章引起反响,为长安唐诗文化旅游发展鼓与呼成为自身的责任与使命。特别在大唐王朝时代的长安经济文化与艺术水平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大唐时代的文化成熟达到古代巅峰,在此长安历史文化背景下,从打造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示范区概念着手,复活唐诗文化浓郁的吃住行游娱悟等产品元素,打造长安唐诗文化旅游高地,将大有可为!



紫气东来,大道西行

承担起崇敬祖脉的终南文化使命


秦岭,是中华民族祖脉和中华文化重要象征,是我国的中央水塔,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紫气东来,大道西行,秦岭中段的终南山,已然承担起崇敬祖脉的终南文化使命。终南一脉,横亘东西,长江黄河自分流,冷暖两世界,南北各成气候。和合南北,泽被天下,秦岭是绝无仅有的绿色屏障,更是长安区最重要的文化、政治和自然资源。地处秦岭核心地段的长安城,被赋予守护文化秦岭的责任,这是长安城应该承担也必须担当而且无法推卸的现实使命。


站在文化秦岭高度深刻领会“山水长安,唐诗故里”立区战略,这样的时代使命,守护好文化秦岭,保护好生态秦岭,崇敬祖脉的天地自然,崇尚文脉的山水意境,这是大西安、大秦岭的期待和荣光。唐诗故里,山水长安,任重道远!终南山下的大道天门街文旅经济核心带,足以推展出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的人文高度和视野广度,奠定形成长安文化的雄厚而广博的基础,并达到相应的长安唐诗文化旅游所体现出的包容度、交融度、拓展度,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历史启迪。凡有唐人的地方皆有唐诗,凡诵读唐诗的人家都要回归唐诗故里,崇敬中华民族祖脉,崇尚中华文化根脉,这样生长起来的长安唐诗文化旅游,既是本土的,又是外向的,为此做强做大长安唐诗故里大唐天门街文旅核心经济带,恰恰是今天西安中轴线伸向城南持续发展的长安大道的天命归宿,为古代大唐之都天门街的复活而努力,成为雍荣华贵的中华民族子孙全球视野下的唐诗文旅产业结构的坐标点。



因此,大唐天门街作为长安唐诗故里的人文中心地带,对于推动长安文旅发展显现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时代价值,并且共有四条大道连通环绕,包括关中环线,西安外环、樊川长安道、终南大道,造就将来的长安大道必将是一个新的文化旅游产业标志,无限聚合的新型产业动能和消费需求热点的坐标轴。长安城南大唐天门街的复活,离不开秦岭北麓终南大道和关中环线所聚集的长安经济文化热点和亮点,恰恰就是大唐诗歌文化带来的光环。自此对外交流拓展带动产业经济的长期发展,动员民间广泛参与长安唐诗之旅经济形态和文化格局,形成以长安城南天门街和终南大道文旅走廊为坐标系的米字型唐诗文旅框架。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大唐诗人们用美妙的诗句勾画的长安天门街胜景,俨然成为大唐长安通向外向型经济热点和文化赋能窗口。基于此建议长安区文旅局从实际出发,重点在终南山北麓规划“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示范区”,联合各街办乡村文化振兴发展规划,重点从吃、住、行、游、购、娱、体、学、悟九大要素的整合出发,全面体现出长安唐诗文化特色,同时依托“山水长安、唐诗故里”的文化立区定位,抢占全国范围内的唐诗文化旅游高地,自觉按照米字型唐诗之旅开放式布局,向四面八方输出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示范模式,实现政府指导、民间实践、企业跟进的业态发展格局。



记得三年前长安老子文化国学研究院院长李醉先生担任西安市政协委员以后,曾向西安市两会起草提出过有关政协提案,希望建设秦岭北麓两县两区蓝田、周至、长安、鄠邑联合互动发展的“终南大道文旅走廊”,这个概念规划以终南山对话阿尔卑斯的两山论坛和长安唐诗之旅为重要内容,强调在终南山下南横线更名为“终南大道”的政策背景下,两区两县重视唐诗之旅发展,整合终南大道沿途文旅资源,串联起东西方向众多文旅景点,形成“终南大道文旅走廊”的鲜明特色。


当然,更值得关注和思考应该怎么才能够将长安唐诗文化旅游延伸开来,虽然西安地铁二号线、四号线、十五号线的开通,无疑已提供了快捷的文旅发展要素,还有外环高速、福银高速、西汉高速穿境长安而过,为周边省市直达长安城南提供自驾游的交通方便,似乎大城市所拥有的文旅产业发展条件都已经具备。但是让古老长安从五千年历史文化中再度赋能筑魂,还须在源流深长的历史长河中寻找祖先创造的经济文化理念和实践新成果,关键在善于汲取与融合外来的先进经济、文化成果,创新长安文化旅游推广办法与互动联合思路。


让经营业态和投资形态

促成大唐天门街文旅经济聚集特征


众所周知,大唐盛世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辉煌成就体现在包括经济、军事、文化和外交等多个方面。‌‌在经济方面‌,唐朝继承隋朝的大运河和均田制,促进了南北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商业和手工业十分繁荣,长安和洛阳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与西域和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贸易交流。‌在军事方面‌,唐朝的军事制度包括府兵制和节度使制,军事战略以攻为守,击败了东突厥、高句丽等强敌,扩大了疆域和影响力。在文化方面‌,唐朝是文化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诗歌是最突出的表现形式,涌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此外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在外交方面‌,唐朝秉持和为贵的外交政策,与周边国家和平相处,建立了稳定的国际秩序。唐朝与西域、中亚、波斯等国家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这样来看,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示范区应该就具体事件和成就‌做出必要的复兴布局和场景示范规划。



利用长安城南“天门街”两边乡村空间来展示布局“‌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具体体现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国泰民安景象。展示‌开元盛世‌伟大成就,具体表达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革除前朝弊端,政治开明,威服四周国家,达到鼎盛时期的繁华景象。同时建立‌安西四镇‌微缩景点,唐朝设立的安西四镇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和管理。还可以还原演出‌科举制‌度的体验内容,展演如何吸引大量人才参与国家治理的人文景象。通过表演‌和亲等文艺方式表达与各民族建立的密切关系。



总之,大唐盛世的辉煌不仅体现在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还表现在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只有展现出大唐盛世的开放气象,才能赋予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概念规划非凡时意义,这恰恰符合时代性和全球性的诗与远方的向往与追求。这就是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和自我担当。没有文化的旅游只是简单的吃喝玩乐,赋予唐诗文化旅游更为深厚和久远的人文影响,能够让灵魂鲜活起来。唐代的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具备强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意识,那时的丝绸之路经济开放发达,文化生态平衡发展,集中表现为长安唐诗文化所代表的来自中华传统文化和道德准则的丰富意象。



今天中国式现代化文化生态,千万要防止出现大唐长安文化的“灯下黑”现象。数十年来盲目跟风的欧陆风情,所造成的城市发展局面重复模仿应当被改变和完全扭转过来,所造成长安城内街区文化建设和商业定位存在水土不服和无根浮萍的文化现象,证明出生就意味着死亡的文化泊来品,足以让长安文化开始反思,落实“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概念规划,推动唐诗之都建设,深度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终南山麓的轻量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结合科技融合、产业升级,带来的企业发展集聚科技和文化资源,全力构建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开始从“文旅融合”迈入“文化科技融合”“文化金融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示范区上升为政府层面文旅规划发展,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应该从政策指导角度和高度,尽快呈现出民间多重业态和投资形态的格局来。



山水长安,唐诗故里,站在大秦岭厚重文化根脉的背景下,落实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示范区概念规划,对于历史古都大唐长安天门街形成以文化商和以商化文的文商和合的多重经营业态和投资形态的产业引领新方向,应以实现城乡资源融合、造福民众自发项目业态落地为重心,形成重要的产业聚集效应。长安区规划来看城南田园综合体、文旅特色小镇等多途径休闲娱乐业态,其实并非单一采用农田种植开发,而是结合“粮食、花卉苗木、特色果蔬、葡萄、鲜桃”等多种类种植为主,辅以形成设施农业、观光旅游、文化创意、高端民宿、户外娱乐等多元化的农业文旅产业,完成城市与乡村山水之间的衔接过渡,既保护秦岭涵养生态体系,又传承农业农村特色,从而展现出长安城南优质生态景观。


长安城南未来发展空间,明确提出规划休闲农业发展带、田园渔耕发展廊和樊川农旅融合发展廊,以整合生态、人文、旅游资源,并以特色小城镇、田园综合体、农业示范园区为承载形态,聚集合力发展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产业业态,在政府规划和政策引领下,必将形成经营业态和投资形态聚集效应。关中地区作为天府之国,留下三代文化的方国古部落数不胜数,回顾夏商周以来,不断成熟的三千余年间传统文化发展日趋统一在长安地面沣镐周族的敬天保民和礼乐制度,在秦岭北麓终南山下形成的山林崇高文化、平原农耕文化、家庭孝悌文化、社会忠信文化、国家礼乐文化、终南山隐士文化、士大夫经营文化和农副精品特产和手工艺产品文化,无不体现出多元化与多重性的人文状态,至今还能够在终南山下找到清晰的印记和文化承传。这都是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示范区应该予以挖掘和表现的资源和遗产。长安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关键就是抓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根和魂,更是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根和魂。




诗接千载,赋活新生,打出长安牌,成为领头羊。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什么是世界上惟一一个文明历史未曾中断的古老国家?我们中华民族以灿烂的古代物质文明而著称于世,同时又是一个有高度精神文明的伟大民族,其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其自由经济形态,民间自由市场的生成,必然带动着文旅资源整合的许多创新性功能,并且以实现市场结构、文化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建,创造稳定而现实的构架,对于“长安唐诗文化旅游示范区”概念规划的思考,采取融入、激活、突出的办法打造唐诗之都生态文化圈,对于长安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的机遇终于来了。



習儒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