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经典《论语》,学习儒家孔子。今天,跟着太哥学《论语》,第十乡党篇第一章: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孔子在乡党面前表现出恭顺温和的样子,好像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但是,他在宗庙上主持祭祀或在朝堂上参与政事,却谈吐自如,只是表现得很谨慎的样子罢了。
恂恂,xúnxún,表现出恭顺的状貌。
便便,piánpián,善于辞令之状貌。
便便,在《史记》和《孔子世家》里写作 “辨辨”。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活出了怎样的做人的典范?诚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孔子之所以能够分清楚乡党和朝庭并不相同,就在于他追求并向往着周王朝初年周公姬旦制定的礼法制度。
周王朝的地域管理实行典型的封建制。周王朝把王畿以外之地全都分封给同姓、功臣和先代后裔,授以不同的爵位,建立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以拱卫王室,封土建国,即周天子把自己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诸侯们再分封贵族,诸侯和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姜太公封到齐地,周公旦封到鲁地,周召公封到燕地,还有管叔蔡叔霍叔等都分封了,其目的是让他们建立封国和军队以保卫中央,收买人心。周王朝被封的“诸侯”在“封国”内继续分封,通过这种逐级分封,下级对上级承担缴纳贡物,军事保卫,服从命令等义务。
可见,周王朝时期的国家土地并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然而,西周时的各诸侯国的军队并不由国君掌握,而是在周天子的守臣手中。如《左传》:“齐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国氏和高氏就是掌握齐国兵权的守臣。东周诸侯国军队为国君所掌握,直接导致了周室的衰微。
周王朝分封给诸侯土地的理论,原则上诸侯死后其土地可由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是世袭制的传统仍然在沿续着其子孙们拥有而不重新分配土地。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的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从这时起,大国兼并小国后,多以其国土置县,封建制度逐渐式微。在此背景下,坚守周礼制度的孔子言行委实有些不合时宜。
乡党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周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乡党作为老乡的用意,常见于陕西关中人对老乡的称呼,其他地域很少见。乡里有乡风民规,各乡异俗,孔子虽然博学,也未必能够尽晓各地乡风习俗,自然是尊重别人,礼貌有加。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乡党多为“草根”百姓, 纯朴忠实,若无温饱之忧,则没有不安分守己的,古往今来,是最可爱最可亲的人 。孔子在宗庙、朝堂的时候,多有国家事务,他胸有成竹,条理分明,侃侃而谈,本当在社会情理之中。 然而,孔子所谈也仅仅是一己之见,因此他的参政,谨慎而言,以免强加于人,也是善于言辞者的优秀品德。本章重在体悟孔子善于言辞而不冒犯乡党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