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南曹村打造唐代文化艺术村实践挖掘唐相裴休诗书佛缘

文化   2024-08-06 14:28   陕西  


今年盛夏,长安城南周末大集所在曹村掀起了唐诗文化艺术的实践高潮。当地民间文化艺术家投身到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文化建设里,刻石立碑,绘画彩墙,用唐诗文化艺术点缀美丽乡村,以实际行动卷起来阵阵热浪。他们正在酷暑中勾画美好蓝图,精心打造的曹村为唐诗全身塑像,形成的唐诗文化艺术村已经将王维终南别业、元君庙、竹里馆、秦腔古村、百塔寺景区,以及即将准备筹建的终南山国际诗林融合在一起,成为长安城南唐诗文化艺术集中再现的核心体验地。



当前,长安民间文化艺术家们致力于打造曹村成为唐诗文化艺术村,深入挖掘并发现了唐代宰相裴休的诗书佛缘,响应着诗佛王维终南别业,更让这个长安城南第一大村呈现出别样的唐诗文化艺术风采,显露出大唐帝都天门街南端繁华景象。他们发现,大唐诗歌与书法艺术包围的终南山下,唐代诗佛王维的终南别业所带来的恬淡宁静生活气氛,唐代名相裴休在曹村中央修建“元君庙成就了文旅民宿业态,因为唐相裴休和诗佛王维一样都喜爱佛法。此地大唐天门街的繁华气象,召唤着韩愈、贾岛、孟郊、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等众多文朋诗友们,从大唐走来,来到当今盛世时代,以诗文酬唱的艺术形态,再度走动与交往,把曹村的诗歌文化艺术氛围推动起来。这里是大唐长安朱雀门通往终南山石砭峪的天门街必经之地,在石砭峪口聚合成为终南山下长安城南具有标志性的唐诗文化艺术重要体验区,并且成为长安经济的新亮点。


幽静山林,诗书佛缘

大唐帝都天门街南端繁华景象



公元841年,大唐会昌元年,时任宰相裴休撰文,书法家柳公权书丹,共同创作的《玄秘塔碑》现存西安碑林第二室,为唐代楷书书法作品名碑,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此碑拓本历来被作为初学书法者视为正宗范本,影响深远。此碑书法共28行,每行54字,结体紧密,笔法锐利,筋骨外露,阳刚十足,字迹如刀刻一般,且笔画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特点显著。裴休撰文叙述大达法师在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所受恩遇,柳公权书丹以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而告示后人,为唐代柳公权书法创作树立起一座里程碑。


唐代楷书代表人物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经常出现这样的一幕,就是所书经典之作多为裴休撰文。裴休和柳公权成为铁定“好搭档”,他们的书法在唐代都很不简单。史载裴休真书、楷书遒媚,行书“尤有体法”,裴休以欧阳询、柳公权为宗,广泛吸收前人经验,书法率意天成,法度严谨,自成笔法。裴休除了撰文,还为不少的佛家寺刹请题门额。唐代书法不只为书法而书法,更多是佛法的载体。


据《旧唐书》记载:“裴休家世奉佛,休尤深于释典。”书画名家董其昌在其《容台别集》里面称:“唐世学书甚盛,皆不为释典所用。梁肃、房融其书不称。惟裴休深于内典,兼临池之能。”唐朝楷书大家之中,三位代表人物——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真的一个比一个厉害,汲取魏碑书法营养,成就不可逾越的唐朝楷书艺术高峰。其实,裴休所撰写的《圭峰定慧禅师碑》亦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公元855年,唐大中九年十月十三日立,裴休撰写的《圭峰定慧禅师碑》,现存陕西户县草堂寺,全称为“唐故圭峰定慧师传法碑并序”,又名《圭峰禅师碑》,简称《圭峰碑》。此碑文为裴休撰并书,柳公权篆额,该碑高208cm,宽93cm,楷书,36行,每行65字,额篆书九字。此碑笔笔谨严,清劲潇洒,结构尤为精密,取法于欧、柳,是唐碑中的珍品,得到书法大家米芾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唐碑中首屈一指的佳作。


可以看出,柳公权的书法铁杆儿裴休的楷书也非常精到,丝毫不亚于唐代的几个大书法家。只因为颜真卿、柳公权的名气太大了,才压制住裴休的名声无法远播,这真正是一个重要的事实。因此,裴休在曹村的元君庙所保留的文化遗存,无疑为打造唐诗文化艺术村核心体验地,提供不可多得的珍贵素材,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遥想当年,还有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大唐天门街口,吟诵着这首绝句。也应当立石刻在曹村村口的诗林里。唐代天门街南端的元君庙石碑证明,曹村在唐代是斐休和诗人们经常居住和游学的地方曹村所在地原是唐代诗人居住和活动中心,这里作为大唐故都长安城南天门街的必经之地,为曹村打造唐诗文化艺术村提供着历史证据。曹村村道街巷将被勒石命名,更加显现出大唐人文风华气度。


长安城南曹村,着力打造唐诗文化艺术村的风采,无疑为大唐天门街边的终南别业,诗佛王维选择此地居住的非常有合理性,提供了人文自然基础和时代选择条件,对于长安建设唐诗文化体验核心区,具有近水楼台、捷足先登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曹村,长安城南唐诗文化艺术村的碑林里,可以复制元君庙石碑,复制玄秘塔碑,复制圭峰定慧禅师碑,以及仿制更多唐代石碑,形成碑林和诗林,对于把曹村建设成为唐诗故里的策源地,拥有根深本固的人文基础。裴休的功绩是不容忽视的。唐大中元年(847年)的裴休曾经被贬职潭州,并出任湖南观察使,立"税茶十二法",发展茶马贸易,盐税改革,累官至户部侍郎,充诸道盐铁转运使。他还曾是唐文宗的太子太傅和当朝名相,《全唐诗》收录其诗作。他在曹村修建元君庙留下题写碑石不解之缘,让人们对裴休在出任宰相的时候,拥有“宽惠仁厚、屏息贪欲,更不贪恋钱财、不弄权术、不食荤腥”,常散私财用于施舍、兴学、修寺等善行念念不忘。


诗佛王维、唐相裴休,这些从盛唐到中晚唐期间的学仕名流们,让曹村与历代诗人因佛缘而形成深厚的情谊与联系。博学多能,工于诗画,擅长书法,专攻佛典的唐朝名相裴休,志操坚正,学习经籍,攻习诗赋,书法自成一家,经常与僧人讲求佛理,中年后不食荤血,经常斋戒禁食欲。当时,有一位皇子生了大病,久治不愈,对佛法拥有深入研究的裴休,就让自己的儿子裴文德代替皇子出家,送到寺庙修行。裴休所处的年代,却正是佛教衰微之时,唐武宗发难佛教,裴休挺身而出,以重臣之身出而翼护,不数年间竟能恢复元气,故佛教史上称述裴休“懋绩巨勋,不可及也”。


“山水长安,唐诗故里”

曹村唐诗文化艺术村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曹村营建王维诗歌艺术馆,就是唐代诗佛王维在天门街旁营建终南别业的地方。曹村作为唐代诗佛王维终南别业所在地,与蓝田辋川别业共同组成王维在人生中老年时代归隐定居之地。王维诗歌艺术馆的创建者王渊平先生向游客讲述这里发生的故事。这里是大唐长安通往终南山天子峪的天门街必经之地,正在打造长安城南唐诗文化核心体验区,并发挥着曹村唐诗文化艺术村的地位和作用。


唐朝中晚期名相、书法家、佛居士裴休,无意间为长安城南曹村聚焦唐诗文化艺术,放大唐代文化地位,提供了历史依据,因其当年所建元君庙而承担起唐诗发源地重要历史标志。曹村作为长安城南唐诗文化体验区真正的核心点,完全可以放大这位唐相裴休和他作为法海禅师父亲的传奇故事。


原来,在唐朝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位苦行得道、受到民众敬仰的法海禅师,竟然就是名相裴休之子裴文德。这个历史事实与影视剧里刻画的棒打鸳鸯的法海和尚截然不同。法海作为一代高僧,一度被戏说、被抹黑的现实,实在是黑白颠倒,杜撰捏造。有关法海和尚水漫金山与白娘子的传奇,却在曹村元君庙前还原裴休之子裴文德,成就有名的法海禅师而改写人们的认知和是非的观念。


法海禅师的师父沩山灵祐禅师,俗姓赵,禅宗南宗洪州禅百丈怀海的弟子,灵祐禅师是汉传佛教禅宗沩仰宗的开创人,与黄檗希运并为百丈怀海座下两大龙象。裴休是大唐王朝一代名相,字公美,唐代济源地方裴村人。进士出身,官至宰相,虔信佛法,尤好参禅。他与沩山灵祐禅师同门,精通《华严经》教旨与禅宗心要,不希望儿子少年得志,便借用代表皇子出家的机缘,送子出家,劝勉儿子精勤向道,莫荒废出家修道。


沩山灵祐禅师的参禅道场,曾在大护法裴休的全力支持下,拥有一千五百人之众。裴休为什么要让儿子裴文德出家?其实,唐代有学问有见地的出家人不少。华严寺的高僧杜顺就是唐朝名相杜如晦的本家人。柳宗元也曾在草堂寺里皈依成为俗家弟子。裴文德在师父灵祐禅师的耳提面命之下,学修并进,深悟禅法精髓。经过多年苦修以后又开始三年的闭关修行。三年圆满时,不开闭关之门,灵祐禅师则亲自到关门外直呼“法海”之名,应声而出,房屋内外的门窗却没有一丝的破损,这正是得道的表现。有关史料如此记载:  


唐裴头陀,生而颖异,胎素不群,乃河东裴相国休公之子也,因作文送出家,行头陀行,精炼形神,清斋一食,六时危坐。后来金山塔旁岩洞中,每入禅观,降龙断臂,重兴殿宇,功成而不知所至。宋相张商英题云:


半间石室安禅地,

盖代功名不易磨,

白蟒化龙归海去,

山中留下老头陀。


传说法海禅师挖土修庙时曾经意外挖到一批黄金,他不为金钱所动将其上交当时的镇江太守李琦。李琦上奏皇上,唐宣宗深为感动,赦令将黄金发给法海禅师修复庙宇并赐名金山寺。法海禅师被称作金山寺的“开山裴祖”。该寺院完工以前,法海禅师一直在金山寺侧的一个山洞中禅修,后来成为远近闻名的禅窟,就是后来颇有影响的法海禅师禅修洞。经过漫长的艰苦创建,金山禅寺最后圆满建成,成为江南地区佛教界最大的禅宗丛林,名震古今。

关于唐相裴休将儿子裴文德初次送进寺庙,还有这样的传说。裴文德先作了挑水和尚,专为五百多个和尚挑水,挑水时间久了,难免心生怨念。有一天,这位法海和尚从山下挑水上山,满脸大汗,说了一句话:“和尚喝的水让我一个当过翰林学士的挑,即使喝到肚子里也难以消化。”当天喝水的和尚肚子都疼痛起来,灵祐师父知道以后,就对法海说:“老和尚一打坐参禅,就能消化万担粮食”,那些肚子痛的和尚当即就好了。经过这事的裴文德自知有愧,便收起怨念,一心一意挑水服务寺庙。经过三年挑水修行,又开始三年的闭关修行。安心参佛不需要做任何事,三年之后,却没有出来,师父去他闭关的地方喊他,证明他三年之内没有出房门半步。一心参禅的法海和尚又接受师父的命令各地游历,到达江苏泽心寺设立自己的道场。


当时,这个寺庙经过战火的洗礼,已经破败不堪,在草堆之中发现已经损坏的佛像后,法海自断一根手指,发誓重建寺庙,这就是后来的“金山寺”。传说金山寺后面有一个山洞,洞里有一条经常吐毒气的蛇,接触到毒气的人都会死于非命。法海和尚刚到金山的时候,因为房屋破损严重经常到这个山洞里面参禅。当天晚上就有一条大蟒蛇突然出现,死死盯着他,他一动不动地参禅,并不受这条蛇的影响,这条大蟒蛇已通人性,知道伤害不了参禅的和尚,自觉地潜入长江。



这个有关参禅蛇洞的事情传开以后,人们都知道和尚的名声,便来金山寺向学习佛道。这个洞被后世人们称为“法海洞”,虽然法海和尚与蛇真有这一段渊源,却绝不是什么功力深厚的蛇精作祟,法海更不是一个专门破坏别人感情的糊涂和尚。法海和尚的名声,流传世间之初,即使在《警世通言》里的形象都是正面的,是一个得道高僧,受到世人的敬仰。后来,因为时代变化,法海和尚的形象却随之而改变,怎么慢慢就变成伪善的坏人?


是善是恶意之动,

无善无恶心之本。


可以想见,参禅悟道的法海和尚早就了悟人间善恶,并不能别人写什么就是什么,学习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古代历史人物。其实,法海和尚在金山寺建成后不久却悄悄离开了,不知所踪。所有的一切都化归空无,只有裴休写给儿子裴文德的《警策箴》还留在世间:


汝及出家须立志,

求师学道莫容易。

烧香换水要殷勒,

佛殿僧堂勤扫拭。

莫闲游,莫嬉戏,

出入分明说处去。

三朝五日不归家,

妙法何曾闻一句。

敬师兄,训师弟,

莫在空门争闲气。

上恭下敬要谦和,

莫轻他人自逞势。

衣食难,非容易,

何必千般求细腻。

清斋薄粥但寻常,

粗布麻衣随分际。

荣华止在紫罗袍,

有道何须黄金贵。

解三空,明四智,

要超初果至十地。

礼观音,持势至,

别人睡时你休睡。

三更宿尽五更初,

好向释迦金殿内。

点明灯,换净水,

礼拜如来求智慧。

报答爹娘养育恩,

天龙八部生欢喜。


習儒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