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传人,人传诗歌。
一千多年前,活跃在大唐长安城的诗人们,收录在《全唐诗》里的,共有二千余家。这些活跃在京城长安诗坛的诗人们,真的是群星闪耀,璀璨夺目。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韩愈、杜牧、李商隐等等,耳熟能详的著名诗人们,登上诗歌的巅峰,他们的诗歌广泛在长安城内外传唱,他们的名声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当时的长安城已经是百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是世界各地人们向往的大都会,更是世界各地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李白初到长安,
终南捷径走不通曾游邠州坊州
唐代,一个诗歌的时代。唐代长安城,一座诗歌之城。唐代长安城的昌盛,正是以大唐诗歌作为时代的标志。
那个时代,大唐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长安城。长安城涌现出许许多多千古绝唱的诗篇,涌现出许许多多才华横溢的诗人。
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就是无数传奇中的传奇。诗仙李白留在长安城的绝世才华和放荡不羁,当在长安“唐诗之林”拥有重要席位。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24岁的李白揖别峨眉山月,经益州(今成都),下渝州(今重庆),出三峡,入荆楚,顺江东下,经过江陵(今荆州)、洞庭、庐山,直达金陵(今南京)、广陵(今扬州),这个游子遍游长江中下游一带。
公元727年,诗人李白开始在湖北安陆白兆山隐居十年,他与唐高宗朝宰相许圉师孙女许紫烟结婚。他曾以安陆白兆山为活动中心,西出长安,东入吴越,南泛洞庭,北抵太原,以文会友,发奋写作,《山中问答》《蜀道难》《将进酒》《送孟浩然之广陵》《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等百篇名章,都是在安陆白兆山留下的,现在还有十多处遗址遗迹。
今天的安陆是湖北省孝感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安陆白兆山作为文化名山,曾经的道教圣地。李白在《山中问答》这样描写道: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还曾在《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诗里这样描绘:
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
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
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
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
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
两岑抱东壑,一嶂横西天。
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圆。
芳草换野色,飞萝摇春烟。
入远构石室,选幽开上田。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
永辞霜台客,千载方来旋。
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曾对李白在安陆生活的十余年经历展开过热烈讨论,促使安陆当地掀起李白热,除过李白以外,韩愈、杜牧、刘长卿、欧阳修、曾巩、秦观等,这些在中国文学史上享负盛名的文坛巨匠,都曾来白兆山览胜题咏,犹以诗仙李白与白兆山渊源最为流长。李白终究不是陶渊明,他的隐逸不过是暂时的休憩而已。
李白定居安陆,迎来第一次婚姻。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曾说:“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于此,至移三霜焉。”许相公是唐高宗的宰相许圉师,大唐安州安陆人。李白在安陆娶了许氏家族的孙女,并生下一儿一女,并且度过一段颇似陶渊明式的恬淡闲适生活,夏日白兆山中的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享受着松风徐徐的凉爽;李白与人对饮时高声唱歌:
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公元730年夏天,李白从湖北安陆经河南南阳来到长安,希望通过光禄卿许辅乾的介绍,拜访右丞相张说,却没有见到人,独自在终南山和北山邠州、坊州一带游走。
“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入名山游”。
这位出生在唐代安西都护府所辖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的著名诗人,有自己的诗和远方。五岁时,李白随父亲迁居到蜀中,成长于剑南道绵州昌明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自幼好学博闻,自比司马相如。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李白特别喜欢纵横之术又好神仙之道,仗剑任侠,轻财重义,从小就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才情和气度。生于盛唐,盛唐气象表现在他的文人风骨上面,志气豪壮而又自信狂放,少时隐居大匡山,跟随纵横家赵蕤学习帝王之术,培养出远大的政治理想。
李白曾经遍游川渝之地,寻道访仙期间,曾谒见益州长史苏颋、渝州剌史李邕。李白在《上李邕》诗中写道: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唐代的商人地位低下,不能直接参加科举,李白在科举、门荫、军功几条路上都走不通。但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定要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路。
当时,还有就是归隐而求仕的道路。唐太宗时代到唐玄宗时代,曾经多次下诏,征辟隐逸之士。最著名的就是唐高宗时的卢藏用,屡试不第,隐居终南山,后被召入朝廷为官,引得文人纷纷效仿,被称为一条“终南捷径”,也成为李白的诗和远方。
怀着满腔信心,李白自安陆一路北上直达京城长安,求见当朝宰相张说及宰相之子、驸马张垍,不巧张说病逝,张垍介绍李白到离长安不远的终南山楼观台玉真公主别馆,或许可以等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这位爱好结交文士的女道士引荐了王维,却错过了李白。
李白在终南山麓的连绵秋雨中,苦等数月没见到玉真公主的影子,曾写诗《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给驸马张垍,直言等候之苦绝、生活之困窘:
其一
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
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
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
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
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
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其二
苦雨思白日,浮云何由卷。
稷契和天人,阴阳乃骄蹇。
秋霖剧倒井,昏雾横绝巘。
欲往咫尺途,遂成山川限。
潈潈奔溜闻,浩浩惊波转。
泥沙塞中途,牛马不可辨。
饥从漂母食,闲缀羽陵简。
园家逢秋蔬,藜藿不满眼。
蟏蛸结思幽,蟋蟀伤褊浅。
厨灶无青烟,刀机生绿藓。
投箸解鹔鹴,换酒醉北堂。
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
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
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
这一年,是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初入长安的李白隐居终南山,希望得到玉真公主和驸马张垍的引荐,结果事与愿违,还曾遭到斗鸡之徒和五陵豪强的凌辱。
当时,唐长安流行“斗鸡”娱乐活动,达官显贵和平民百姓都痴迷,就连唐玄宗也很热衷。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李白与市井之徒在一起时,曾用“斗鸡”来消磨时间。有一天,李白和几个人吵了起来。
打架是吗?奉陪到底。可惜,双拳难敌四手,李白被一群人围起来,暴揍了一顿。人群中冲出去一个人,找来卫兵,解救李白。救李白的人名叫陆调,后来做了江阳县的县宰。李白还专门写诗表达感谢: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泰伯让天下,仲雍扬波涛。
清风荡万古,迹与星辰高。
开吴食东溟,陆氏世英髦。
多君秉古节,岳立冠人曹。
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遨。
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
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
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
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
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
间宰江阳邑,翦棘树兰芳。
城门何肃穆,五月飞秋霜。
好鸟集珍木,高才列华堂。
时从府中归,丝管俨成行。
但苦隔远道,无由共衔觞。
江北荷花开,江南杨梅熟。
正好饮酒时,怀贤在心目。
挂席拾海月,乘风下长川。
多沽新丰醁,满载剡溪船。
中途不遇人,直到尔门前。
大笑同一醉,取乐平生年。
这帮玩命之徒对李白进行威胁,深受煎熬的李白得到陆调的帮助,为表达对陆调的感激和思念之情,李白承诺要去拜访陆调,装着满满一大船的美酒,与陆调把酒言欢。
然而,李白被解救之后,却无法在长安继续待下去,开始四处游历。唐开元十九年(731)暮秋,李白来到邠州新平(今陕西省彬州市),遗憾未能在此找到知音。他在彬州市的程家川,呆过几天。开元二十年(732)初春,李白辗转来到坊州(今天的黄陵县),受到了坊州司马王嵩和阎正字的欢迎。
王司马和阎正字热情地设宴,款待李白,为著名诗人洗尘。李白感到欣喜,表达出“愁颜发新欢”的感叹。他写出《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这首诗,神采飞扬、慷慨激昂地叙谈自己要“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理想,希望能得到这两位朋友的帮助。
游子东南来,自宛适京国。
飘然无心云,倏忽复西北。
访戴昔未偶,寻嵇此相得。
愁颜发新欢,终宴叙前识。
阎公汉庭旧,沈郁富才力。
价重铜龙楼,声高重门侧。
宁期此相遇,华馆陪游息。
积雪明远峰,寒城锁春色。
主人苍生望,假我青云翼。
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
然而,官卑职小的王司马、阎正字,对李白的宏伟志愿表示敬佩,却实在是爱莫能助、无能为力,对这位人才深表惋惜。李白在《留别王司马嵩》这首诗里,无奈地感叹:“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认为自己就像隆中的诸葛亮一样,还不到出山的时机:
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
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
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
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
鸟爱碧山远,鱼游沧海深。
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
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
李白游历坊州,告别王司马时所作的这首诗表明,西游邠州、坊州的目的就是“托知音”“佐明主”,然后,功成身退。只是未获结果,只能怏怏而别长安。
这首诗,成为研究李白开元年间初入长安的行踪和思想的重要作品。李白,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璀璨明星,从终南山下长安城北上邠州、坊州,划过时空辉映千年。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天,黄陵县的文人骚客还常在桥山夜月下与青莲对饮,同太白唱和。第一次到长安的李白,在备受冷落的状态下,黯然离去。诗酒为伴,一边漫游,一边结交文人名士,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李白辗转回到安陆,栖隐碧山。李白隐居安陆期间,遍访荆楚之地,浮游大江上下,成就了雄奇奔放、清新飘逸的诗歌风格,存世千余篇诗文作品里,有200篇创作于“酒隐安陆”的十余年间。
李白的一生创作于今湖北境内的诗文,有300多篇。栖居安陆,“酒隐”十年,这期间,虽然没有走通隐逸求仕、干谒求荐之路,却走向了诗歌人生的巅峰。李白在安陆“酒隐”十年,受到大江气象和荆楚文脉的熏习浸染。大江大湖大气象,造就荆楚先民宏阔中浸染旖旎、浩瀚里渗透空灵的独特审美趣味,孕育了庄子散文和屈原诗歌的汪洋辟阖。
清代刘熙载评价李白:“太白诗以庄、骚为大源。”李白的诗歌精神,与庄子、屈原一脉相承。他深谙屈原的胸中幽恨,对屈原的遭遇感同身受,常以吊屈原而自诉其不得志之情。李白言及屈原的诗作有十七首之多:“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应念投沙客,空余吊屈悲。”李白在安陆十年间,到长安三年,这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士子蜕变成饱经沧桑的忧愤诗人。
十年磨一剑
李白登临大唐帝国政治中枢
李白“酒隐安陆”,看似“蹉跎十年”,实则是十年磨一剑的苦苦修炼。他积累了极高的社会声望和盛传天下的诗名。终于在大唐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得到玉真公主、贺知章等人的荐举,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待诏,一步而登临大唐帝国的政治中枢。
李白第二次来长安前,已在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离开安陆,带着儿女迁居东鲁,因为夫人许氏的离世,怀着深深的忧伤和愤懑,结束了安陆十多年的隐居生活。“酒隐”安陆的李白,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却厚积了极高的社会声望,很快就得偿所愿。
大唐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此时已四十一岁。玉真公主的推荐和贺知章的称赞,让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唐玄宗李隆基降,皇帝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借半生饱学的知识,以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让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为翰林供奉,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每当唐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李白受到唐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虽非记功,却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唐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翰林院待诏。是年初春,唐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奉诏作《清平调》三首。同时,李白对御用文人的生活,心生厌倦,纵酒以自昏秽。
李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八仙”之游,直言天子呼来不上船。虽然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远之。李白的“济苍生,安社稷”之志向,因为个性傲岸,纵酒成癖,经常招来权佞谗毁,并不能被朝堂久容,梦想搁浅了。
李白在写下“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古来共叹息,流泪空沾裳“诗句之后,终于上书请求”还山”,唐玄宗自然“恩准”。唐天宝三年(744年)暮春,李白离开长安时,写了一首古风《秦水别陇首》:
秦水别陇首,幽咽多悲声。
胡马顾朔雪,躞蹀长嘶鸣。
感物动我心,缅然含归情。
昔视秋蛾飞,今见春蚕生。
袅袅桑柘叶,萋萋柳垂荣。
急节谢流水,羁心摇悬旌。
挥涕且复去,恻怆何时平。
这些古风五十九首内容涵盖其一生不同阶段作品,继承东晋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和初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的传统,或言己抱负,或咏古伤今,或讽刺现实。这些组诗以夏商周三代以来的“世道之治乱”为基本主题,反映出李白在诗学上并不是简单地附合当时推崇建安的流行风气,而是努力上溯风骚、尊复风雅,深化了初盛唐以来的复古诗学。
李白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继屈原之后,最具自我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位有着“诗仙”美誉的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李白以抒情为主的诗作,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白隐居终南山,撰有《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春归终南山松龙旧隐》等诗。他在玉真公主别馆做客时写了《玉真仙人词》等诗。玉真公主是唐睿宗之女、唐玄宗之妹,出家为道士。因为李白结识了玉真公主,才有了后来公主向皇帝推荐之举。皇帝的赏识,才有李白第二次入长安,京师的达官贵人纷纷与其结交,他在《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中写道:“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璋紫绶来相趋。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惟有君。”真是受到了王公贵族的热烈追捧。他还有一首《温泉侍从归逢故人》,其中写道:“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飞。”李白不仅得到了皇帝赏赐,还承诺奏请皇帝,推荐故人“共翻飞”。
李白曾陪从皇帝李隆基到过骊山脚下的华清宫。这一时期,李白结交往来者有玄宗长兄宁王李宪,因让太子之位有功,死后谥曰“让皇帝”。宁王为人谨慎,很少与外臣交往,却与李白往来甚密,不仅饮宴赋诗,还共同游乐于后园之中,这是因为李白只不过一个文学之士的缘故。许多豪门朋友都愿与李白往来,李白诗曰:“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流夜郎赠辛判官》)又曰:“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东武吟》)便是这一状况的真实写照。
杜甫很羡慕李白的生活,写过一首《饮中八仙歌》,记载贺知章、汝阳王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七人,加上李白共成八仙之数。这些人隐于朝市,借酒佯狂避世,相互引为知己。反映出李白在长安生活期间,以翰林待诏和普通文人的不同身份对京师的文化景观进行了审视。李白游“五陵原”所写的《少年行》诗曰:
五陵年少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
当初,汉高祖刘邦接受娄敬的建议,将关东二千石高官、富商及兼并之家迁至长陵,建邑管理,此后诸帝相继在陵区附近建邑,邑相当于县级建制。五陵少年就是高官富商子弟的代称。金市,是指长安城内的西市,由于位于东市之西,西为金,故称金市。西市靠近长安城西面的金光门、开远门,故来自丝绸之路的外国商人多聚于西市,形成了特殊的异国风情。这里的胡姬,指开酒店的外国女子,她们相貌美丽,能歌善舞,吸引了许多文人学士,包括五陵少年前往饮酒寻乐。
李白在《对酒忆贺监》序中说:“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云云。李白当上翰林待诏后,他在《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中写道:“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金銮殿位于大明宫金銮坡上的一处殿庭,从翰林院向东,经过麟德殿,就可抵达。金銮殿在唐朝是皇帝燕居之所,皇帝经常在金銮殿召见名僧高道或词章文学之士,李白就在受到唐玄宗的召见。
李白在兴庆宫沉香亭写过《清平调》三首。唐代长安城内共有三处宫殿群,一处是太极宫,称西内;一处是大明宫,称东内;另一处是兴庆宫,称南内。沉香亭是兴庆宫内的一处亭阁,其建筑材料是波斯商人进献的沉香木,十分昂贵。亭子周围广植牡丹,多有珍稀品种。每当牡丹盛开之时,唐玄宗往往与杨贵妃前来赏花,并奏乐助兴,李白的《清平调》三首,就是为其赏花奏乐时撰写的歌词。李白还提到长安城的青门,如《寓言三首》:
其一
周公负斧扆,成王何夔夔?
武王昔不豫,剪爪投河湄。
贤圣遇谗慝,不免人君疑。
天风拔大木,禾黍咸伤萎。
管蔡扇苍蝇,公赋鸱鸮诗。
金滕若不启,忠信谁明之。
其二
遥裔双彩凤,婉娈三青禽。
往还瑶台里,鸣舞玉山岑。
以欢秦蛾意,复得王母心。
区区精卫鸟,衔木空哀吟。
其三
长安春色归,先人青门道。
绿杨不自持,从风欲倾例。
海燕还秦宫,双飞入帘栊。
相思不相见,托梦辽城东。
所谓的青门,本来指汉长安城东面的青门,唐人借古喻今将唐长安城东面的城门也称为青门,共有三座城门,从北向南依次是通化门、春明门、延兴门。唐代的气温东部比西部温暖,所以李白在上述诗句中说,长安春色每年归来时,总是先从青门道而入。青门又被视为离别之门,凡离京东去,总要先出青门,故唐人送亲朋远去之时,在诗文中多提到青门。青门内外也十分繁华,有十一座佛寺、一座道观、一座祆祠,还有球场、酒肆、客舍等设施。唐代凡送别亲友最远就到灞桥,然后就要分手告别了,因此灞桥与灞岸垂柳遂成为唐人送别诗文中经常出现的词汇,“灞桥伤别”成为描述离别之苦的典型情景。
李白虽然对唐玄宗召其入京的知遇之恩十分感激,对其荒淫误国痛心不已,他在《古风》四十三中说:“周穆八荒意,汉皇万乘尊。淫乐心不极,雄豪安足论?”这种批评是很尖锐的。此外,李白还写了一些同情下层人民,以古鉴今的讽刺诗,当然应酬唱和之类作品也是不可避免。李白在长安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却有难以摆脱的长安情结。
李白的后半生浪游于各地,时时表现出一种难忘长安的情结,他在《还山留别金门知己》中说:“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对被迫离开长安表现出恋恋不舍之情。关于这一点他从来都不隐晦,明确表示“长相思,在长安”的情结。
李白曾游历各地,所到之处无不遍访当地的官员,从他的诗文中可以证实。然而命运多舛、四处碰壁的李白,决定到长安城碰碰运气,于是便有了二次的长安之行。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进入长安拜见皇帝李隆基以后,唐玄宗任命他为翰林待诏,也叫翰林供奉,并不是翰林学士。唐开元二十六年,唐玄宗先建翰林院,始建学士院,位于翰林院之南,并置翰林学士,并无李白之名。翰李白现存世《李太白集》三十卷,诗文达千余篇,其中有《古风五十九首》组诗作品,包括古风《秦水别陇首》,李白的早年时代,在川蜀湖广江浙度过,他在四川江油时就不断向川蜀地区的各级官员和京师来蜀的官员们赠诗送文,希望得到赏识和推荐。
待诏是什么性质的职事?
根据《旧唐书·职官志》载:“翰林院。天子在大明宫,其院在右银台门内。在兴庆宫,院在金明门内。若在西内,院在显福门。若在东都、华清宫,皆有待诏之所。其待诏者,有词学、经术、合炼、僧道、卜祝、术艺、书弈,各别院以廪之,日晚而退。其所重者词学。”可知,唐朝的翰林院并非一处,为供皇帝娱乐、满足其各方面需要的机构,所以随皇帝所居而置。只不过皇帝所重者词学,而李白正是这一类人,故为皇帝一时看重。
翰林学士并不是正官,《新唐书·百官志》载:“凡充其职者无定员,自诸曹尚书下至校书郎,皆得与选。”学士本身并无品阶的规定,其品阶高下是以其所带本官决定。李白虽然供奉于翰林院,唐玄宗却未授予他任何官职,实际上以布衣的身份充当翰林待诏。需要指出的是,李白并不仅仅为皇帝撰写一些粉饰太平、娱乐消遣之类的诗文,也确实起草过有关国事的文书。
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问以国政,潜草诏诰。”魏万在《李翰林集序》亦曰:“令制《出师》诏,不草而成。”当然其更多则是为皇帝撰写华美清丽的诗章,如《清平调》《宫中行乐词》之类。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首《子夜吴歌·秋》对长安的平民,表示深深的关怀。李白晚年觉得最为得意的还是他在长安的那一段生活,他在《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一诗说:“遥看长安日,不见长安人。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在《寄上吴王》之三则说:“客曾与天通,出入清禁中。”不忘介绍自己曾为天子近臣。类似作品还很多,如《赠张相镐》:“龙颜惠殊宠,麟阁凭天居。”《江夏赠韦南陵冰》:“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除了对这些官员外,即使面对布衣秀才,也不忘炫耀自己曾作为皇帝红人的经历,并津津乐道、不知疲倦。李白的这种长安情结,几乎延续其整个后半生,甚至登高西望,便会想到长安,可见其长安情结是多么深沉。
唐代的李白与贺知章是一对令人称羡的 “忘年交”。他们两人在长安相识,时间是在天宝元年(742年)。当时,李白奉诏入京,贺知章在长安紫极宫见到李白,赞赏李白的诗才,称呼他为“谪仙人”,热情地邀请他到酒肆中去饮酒,用金龟充酒资,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金龟换酒”。两人边饮边谈,志同道合。由于忘带银两,贺知章取下皇帝赐给他的金龟,相聚甚欢,成为挚友。事后,身为太子宾客、秘书监的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推荐李白,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李白,授李白翰林供奉。李白与贺知章之所以成为挚友,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志同道合,都爱好诗文。李白与贺知章之所以成为挚友,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两人都豪爽善饮,爱好“杯中物”。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对他们两人的醉态有着生动的描绘:“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饮中八仙歌》中,贺知章名列第一,李白名列第六。大概是因为李白是唐代最负盛名的大诗人的缘故,后人把李白称为“酒仙”,酒家还请人题写“太白遗风”的匾额和酒旗,以招徕顾客。朋友交往,有聚有散。天宝三载(744年),贺知章因病告老还乡,舍宅为观,请为道士,得到唐玄宗的准许。“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贺知章,在离开长安时,受到唐玄宗非同寻常的礼遇,不仅诏宅名“千秋观”和赐镜 湖“剡川一曲”,而且亲自赠诗饯行,还令太子与在朝百官赋诗送别。
贺知章之所以受到如此礼遇,是因为他是一个富有才华而受人敬重的风流人物。对于贺知章的告老还乡,时任翰林供奉的李白不免因挚友的离别而感到惆怅,天性乐观的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的诗中却还是以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贺公的良好祝愿:
镜湖流水漾清波,
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
应写黄庭换白鹅。
贺知章告老还乡不久,李白因得罪权贵而被玄宗“赐金还山”,浪迹江湖。天宝六载(747年),李白至越中探访贺知章,惊闻贺老已于告老回乡的当年在家中病逝,他怀着悲的心情,赋诗《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殁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在长安、离长安、忆长安,构成李白的长安三部曲。有荣耀、也有失落,但李白却对长安城怀有深深的眷恋李白著名的《幽涧泉》: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
幽涧愀兮流泉深,
善手明徽高张清。
心寂历似千古,
松飕飗兮万寻。
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
叫秋木而长吟。
客有哀时失职而听者,
泪淋浪以沾襟。
乃缉商缀羽,潺湲成音。
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
殊不知此曲之古今。
幽涧泉,鸣深林”。
李白在《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中既回忆了与贺知章相识相聚时的那种惊喜与欢乐的情景,又回忆了贺知章告老回乡、荣归故里时的情景,并且深切地表达了对贺老逝世的悲痛心情,可以了解李白心目中的贺知章,富有才华的风流人物是一个难得的知己,是一个豪爽善饮的忘年诗友。
李白这次重游越中,乘兴而来,本想与贺老欢聚,举杯畅饮,但闻贺老已死,不免悲痛落泪,败兴而归。贺知章与李白这两位唐代著名诗人,早已与世长辞,化为尘埃。但他们的真挚友情,却因李白的上述诗篇而得以千古流传,长久地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李白在艺术上既运用写实手法,又进行想象与夸张,有时还把抒写理想愿望和描写苦难现实结合在一首诗里。古风五十九首诗,各首相对独立,但在主题、立意、风格及诗学渊源上又表现出整体性的特征。李白在长安期间创作了一百五十多首诗,约占其存世作品六分之一,有不少流传千古的名篇杰作。
“生作长安草,胜为边地花”。
唐长安城是那个时代诗人们的理想地,唐代诗人们的心中大都隐藏着深深的长安情结。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也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经济繁荣、人才荟萃。诗人李白把长安看作其人生与诗歌创作的重要地点。胸怀大志,并不满足成好舞文弄墨的李白,希望能以自己的才华报效国家。
李白长安三部曲
由在长安、离长安、忆长安构成
既有荣耀、也有失落,李白却对长安城怀有深深的眷恋,在《登金陵风凰台》一诗中,抒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憧憬心情,过着郁郁不忘的生活。
唐代宗即位以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然而在这时候李白已经去世,终年60多岁。唐文宗时,下诏把李白的诗歌、斐曼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长安“三绝”,被后人誉为“诗仙”。如今在西安兴庆公园内,还能在沉香亭畔依稀感受到诗人李白的印迹。
长安留不住李白,留下了他和这座城市有关的诗词。或许,只有经历沧桑、回首往事,才能激发诗仙的灵感,直抒胸臆,展现真情的流露。李白虽身在长安的时间不多,但与长安相关的诗歌却有一箩筐。李白常去杜陵登高,其中《杜陵绝句》被广为传颂: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李白曾有《阳春歌》描绘未央宫庙堂之高,莺歌燕舞,来隐喻帝王们荒废朝政,醉生梦死。
长安白日照春空,
绿杨结烟垂袅风。
披香殿前花始红,
流芳发色绣户中。
绣户中,相经过。
飞燕皇后轻身舞,
紫宫夫人绝世歌。
圣君三万六千日,
岁岁年年奈乐何。
唐天宝年间兴建之后,长安酒肆成为文人雅士聚会之所,同时,也为王权贵胄的宴会提供了精美的酒菜。不少名人雅士如杜甫、白居易、王之涣、柳宗元等都曾在此把酒言欢,留下了许多传颂至今的佳话。
李白对于饮酒的诗歌还有很多,满腹的才华而得不到重用,便经常和一些好友到此借酒浇愁、饮酒作诗。每次都要一醉方休。然后,就有人在他们经常喝酒的长乐坊立一个石碑,并修了“八仙庵”。当时的“八仙庵”为了纪念李白、贺知章等酒中八仙而修建。后世道教逐渐受到皇家的重视,后人就把原为酒中八仙修的庙宇,扩建成了道教八仙的道观。
这就是现在坐落在西安东关长乐坊的“八仙庵”,庵正门南面的“长安酒肆”石碑位置,据说李白在长安时常来此喝酒,曾经多次醉卧于此。当地文化学者建议长安区政府,早日将核心体验区神禾原下滈河湿地林带,命名为“唐诗林带”,唐代诗人们回到“唐诗林带”,通过“唐诗之林”艺术形式,讲述二千多名诗人们在大唐故都留下的无数传奇故事。
今天的西安,古代的长安,是否还有着大唐诗人们的立足之地?今天,西安市城南长安区子午街办曹村正在打造唐诗文化艺术村,正在形成唐诗文化艺术策源地,计划在终南大道和长安大道交汇之地,构建米字型长安唐诗文化核心体验区,诗仙李白进出大唐长安城的放荡不羁和绝世才华令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