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在终南别业访王维出席长安城南曹村“唐诗艺术村”群英会

文化   2024-09-04 21:57   陕西  


当年,诗仙李白从四川到湖北,结识田园诗人孟浩然,并和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确定了婚姻大事,在为政治前途绸缪时,得到这位老大哥兼诗友给予的不少意见和建议。天地之间无人不晓的李白何以崇拜孟浩然?这位孟浩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为何让恃才傲物的李白能够不吝赞美之词呢?简单来说,孟浩然和李白是盛唐小康之家代表人物。他们出生长大的大小环境都应该不愁吃喝,属于重视读书的社会中上层。史籍记载,孟浩然的家庭薄有恒产,李白的家庭在西域经商颇有钱财。他们的精神底气便是这般进入到可攻退可守的人生境界。九岁时,孟浩然便和弟弟一起学习剑法,走向人间追求,十六七岁时,因为才貌出众而受到追捧的孟浩然成为家乡风云人物,表现在参加县试高登榜首,一时间名满襄阳,前途光耀。今日,孟浩然在终南别业访王维出席长安城南曹村“唐诗艺术村”群英会,见证千名诗人共建终南山下唐诗之林。

青春期很叛逆

孟浩然隐居襄阳鹿门山享受生活


孟浩然的青春期似乎颇有些叛逆的味道。19岁时,当红歌姬韩襄客传出和小孟的绯闻。孟诗人对歌姬一见钟情,他不惜和父亲发生严重冲突,表示要迎娶当红歌姬却遭遇到家庭的强烈反对。为此,这位田园诗人离家出走,当上门女婿去了,因此没有执着在建功立业,没有驰骋沙场,没有去扬名立万,没有闯出璀璨的前程。孟浩然的名字是他的父亲,取自孟子“吾善养吾浩然正气”中的“浩然”二字,可以看出这位父亲对儿子寄予的厚望。父母亲不同意儿子娶歌姬,孟浩然就离家出走,去女方家做倒插门女婿,更让父母伤心透了。


这样一位大唐青年追随着自己的心情前行,驰骋在自己喜欢的率性人生里。孟浩然的恬淡风格似乎早已经烙印在骨子里。父亲的坚决反对,孟浩然不得携妇归家,不得不搬去离家不远的鹿门山隐居,还专门写过一首题为《春情》的情诗:


青楼晓日珠帘映,

红粉春妆宝镜催。

已厌交欢怜枕席,

相将游戏绕池台。

坐时衣带萦纤草,

行即裙裾扫落梅。

更道明朝不当作,

相期共斗管弦来。


孟浩然的这首《春情》为韩襄客而写。因为喜爱,所以看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那么地美好!孟浩然为真爱而敢于斗争,爱她就敢于为她向父母表明态度,父母亲不同意就自立门户,也不在乎父母的意见,只管过自己的小日子。后来,还有了孩子。是不是叛逆且有主见的人,才更容易活出自我?其实,孟浩然的内心备受煎熬。纵观孟浩然的一生到底是没有辜负深情。韩姑娘能遇到真爱,遇到那个为爱情而不顾一切阻碍的男人。


湖北襄州鹿门山,因为孟浩然的隐居而闻名天下而成为著名景点。孟浩然二十六岁时,他的父亲便离世了,回顾深陷名色艺俱佳的歌姬爱情漩涡,想来这位名叫韩襄客的歌姬因她的父亲去世而无奈做歌姬。孟浩然的一见钟情,缘份天注定,频频光顾韩襄客演出地,通晓音律,略有诗才的女子必然注意到了这个男子汉。从此,这两个人的眉宇之间,便多些别样的情愫,暗生的情愫越来越浓烈,终于迎来第一次的约会。《全唐诗》里收录他们俩各自用半首诗回应着彼此的爱情。


孟浩然写了这样二句诗:

“只为阳台梦里狂,降来教作神仙客。”


韩襄客写了这样二句诗:

“连理枝前同设誓,丁香树下共论心。”


大唐诗人常见有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此二人却别出心裁各写出二句,来表达彼此的倾慕之情。然而,像这样的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总会遇到家庭的阻碍。孟浩然的父亲不同意儿子这桩婚事,儿子却不愿意韩裹客姑娘在家里痛苦,不愿意辜负爱情,只能违背父母意愿,偷偷离家出走,去找韩姑娘。孟浩然来到韩家,受到韩襄客母亲的接纳和欢迎,这个英俊又有才华的年轻人,在女方家里成了亲,拜了堂,过起小夫妻幸福生活。


今天,孟浩然的故乡襄阳鹿门山景区,因为优秀诗词文化、三国文化等创造性转化成为发展动力及生产力,创新性开发了诗词研究、文化研学、休闲运动等旅游产品。孟浩然的《春晓》《登鹿门山怀古》《夜归鹿门歌》《过故人庄》等等著名诗篇,让他在文学圈子里崭露头角。远离红尘喧嚣的地方,过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包括李白、王维、王昌龄、白居易等 20 余位著名唐代诗人都曾经到过鹿门山寻访和游历。王维留下《赠孟浩然》《游襄阳怀孟浩然》等众多赞美鹿门山的不朽诗篇;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皮日休亦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当年,23岁的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期间,沉醉在爱情和山水间,创作了热衷田园山水的代表诗作选录如下。


《题鹿门山》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如今,孟浩然故里的这座襄州鹿门山自然景观奇特、文化底蕴深厚,集“奇、险、优”于一体。这里自然气候宜人,景区森林的覆盖率很高,空气的负氧离子浓度含量很大。这里五峰叠翠的鹿门山、霸王山、香炉山、李家大山和狮子山,已被打造成为让游客满意的高品质景区。青年时代游走鹿门山而归隐的孟浩然,刻苦攻读,诗书满腹,为后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25-35岁之间的孟浩然,也曾辞亲远游,拜访名流,走出鹿门山,希望得到举荐,为自己将来入仕寻找可靠的机会。


活在自我世界

想出仕却不迎合社会的田园诗人


极其相似的经历,让李白和孟浩然在辗转之间相识相知,走投无路的李白曲线救国,在湖北安陆成为故宰相许圉师上门孙女婿。公元728年,已婚的李白28岁,这一年,李白和36岁的孟浩然相遇在黄鹤楼,短暂的会面又迅速地分离,各自的人生都有理想要实现。此时的孟浩然面临着中年危机,清贫和失意萦绕在他的周围,他想到长安谋个前程。


孟浩然经南阳过蓝关到达长安城,游学终南山北麓,相遇诗佛王维。王维总觉得孟浩然活在自我的世界里,找不到社会的契合点。虽然内心渴望在世俗社会获得成功,却在第一次见到大唐玄宗皇帝时,却提出“你不用我”的不洽当意见。这种不会迎合权贵的举动,彻底暴露出孟夫子的书生之气。人世间的官场总活得唯唯诺诺的,一句话说不好就会得罪人。一辈子活的不舒展更不自由。许多生命的特征就是成天活在唉声叹气里。


孟浩然的一辈子,想出仕做官,又不愿迎合社会。渴望成功,却不愿弯下腰。别人想带他一起飞,却又不能抗拒内心的真实性情。张九龄在荆州做长史时,请他在幕府挂职,顺便做点事领一份报酬,好让他有点积蓄,安度晚年。但是,只做了半年就辞职了。有时候,孟浩然真的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又该干什么。既然决定隐居山林就别留恋红尘。如此瞎忙五十二年。他的好兄弟王维,忙活在人世间,官场的苦辛真够忍受了。王维在唐肃宗重新回到大明宫上朝之后,还奉和中书舍人贾至的诗,给大唐中兴点赞,歌颂大唐皇帝英明神武。官场的场面话,必须要说得顺溜才好。岂不知他曾经的伪职经历,简直要让脑袋搬家!


孟浩然写的诗里总有一种自然与人很纠结的感觉。明明是在歌颂大唐的壮美江山,突然间却转弯说自己没有做官的机会,不能为朝廷效力。这样的急踩刹车真没有几个人能玩得转,对人世间的一切感觉,似乎都很陌生,总是透出迷茫的眼神: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人生真的很短暂。听从内心的召唤,做自己想做的事,真的不容易。究竟该怎么活着?孟浩然人生的五十二年春秋,大道至简!


当前,听说王维终南别业旧址附近的曹村正在打造唐诗文化艺术村并且有唐诗之林呈现。孟浩然在长安城南“唐诗艺术村”终南别业访王维,举办群英会。孟浩然认为,他的诗作出现在“唐诗之林”,既没有李白的波澜壮阔,也没有杜甫的厚重情怀,更没有王维的心灵通透,甚至没有后来的白居易的讽刺辛辣。欣赏世间留下的诗作,大约三百二十多首,其中五言居多,当然七言更应推荐几首欣赏:


《登万岁楼》


万岁楼头望故乡,

独令乡思更茫茫。

天寒雁度堪垂泪,

日落猿啼欲断肠。

曲引古堤临冻浦,

斜分远岸近枯杨。

今朝偶见同袍友,

却喜家书寄八行。


《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渡浙江问舟中人》


潮落江平未有风,

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

何处青山是越中?


《越中送人归秦中》


试登秦岭望秦川,

遥忆青门春可怜。

仲月送君从此去,

瓜时须及邵平田。


《初秋》


不觉初秋夜渐长,

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

阶下丛莎有露光。


孟浩然赴长安科考

曾经在城南借住王维的终南别业


39岁的孟浩然已经在长安城里三年了。参加科举落榜了。他并不甘心离开长安,想要寻一个机会,找京城名流,举荐自己。此时,他结识了28岁的王维,两个人一见如故。王维在天门街口拥有别业,靠近终南山的地方,就是今天曹村,孟浩然给王维写过不少回诗,王维为孟浩然做过画。参加科举考试曾经借住过王维的终南别业。人之常情来看,孟浩然给予王维的回应更为热烈。


王维做太乐丞时,孟浩然去过王乐丞的办公室,两个人聊得正欢之际,唐玄宗驾临,情急之下,孟浩然躲到床底下,王维不敢隐瞒皇上,只好如实承报。王维和孟浩然形影不离的状态,借住王维的终南别业就不足为奇。孟浩然的才气早已在长安名动公卿,唐玄宗久闻大名,便命孟浩然作诗一首。


谁知道大唐中年人孟浩然却写出这样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中的“不才明主弃”一句,当即惹得唐玄宗李隆基大为不快,认为孟浩然在讽刺自己不识人才,愤然拂袖怒气而去,让孟浩然站在原地,呆若木鸡,只好离开长安,回归自己的山水田园鹿门山。


北阙休上书,南才归蔽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自此之后,孟浩然回归江夏见到李白,李白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他对王维在山水田园上的创作方面产生影响,受到孟浩然的深刻启发。当然,孟浩然还没有完全对仕途死心,后来好几次的名流拜访,希望得到显贵引荐和推举。


仕途的不顺,只是孟浩然人生的插曲,纵然不圆满,丝毫不影响他的人生进程。襄州刺史韩朝宗曾经相约孟浩然见面,希望趁机拉他一把,心灰意冷的孟浩然竟然认为韩朝宗未必有用,只顾和朋友外出游玩,把韩朝宗约他去长安的事情,全然不放在心上。


乡党韩朝宗成为朝廷采访使曾经邀请孟浩然一起到京城去寻找机会。已经四十七岁的老孟正在家里设宴招待朋友,酒喝得正高兴,竟然说出“业以饮,遑恤他”的话来。已经开始喝酒了,就别搭理老韩,高官约他去长安求职的愿望自然又落空了。


诗仙李白却也曾经抱过老韩的大腿,写过《与韩荆州书》并留下一句名言: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全文如下: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已经三十八岁的孟孟浩然,第一次离开故乡襄阳,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诗人的信心满满,认为凭借自己的学识,一定可以高中。可是,没有想到的结果是落榜。落榜后孟浩然选择留在长安继续读书,准备参加下一次的科举考试。查不出孟浩然还写过啥文章,真不知道他在长安怎么参加科举考试的呢?


其实,古代有很多这样的居留长安求官的例子,毕竟当时的交通不够发达,返回故乡需要很大的成本,还不如多在长安滞留些日子。长安的孤独之感,却是避免不了的。这样让大唐时代学识渊博的大诗人孟浩然,写下《秦中感秋寄远上人》的诗作表达内心苦闷和忧伤: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公元727年开始到729年,三年的时间,孟浩然生活在长安,没有离开过长安,诗人很悲痛,很苦闷,已经认识到科举考试不可能实现人生理想,无法在长安生活下去,产生了隐居之心。公元729年的那个秋天,由于失落再加上孤独,孟浩然非常伤感地表示不愿意生活在长安,想要回到故乡。本来是想长久地隐居在乡野之地,可是现在滞留在长安城,一时半会还无法回去,同时又苦于无钱,真是寸步难行,只能是暂时生活在这个地方。


夕阳西下时,还吹来阵阵凉风,已经是有了浓浓的秋意,夜里还能够听到外面,蝉的无望呐喊声音,听来让人真的肝肠寸断,更加增添了许多的愁绪,怎能让人不感到悲伤,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孟浩然是湖北襄阳人氏,以创作田园山水诗作见长。作为孟子的第三十三代孙,他在唐代的诗人的群体里颇有些名望,像张九龄、王之焕、王昌龄、王维、李白等名家都是他关系很好的朋友。诗圣杜甫对他很崇拜。孟浩然来到京城长安连续三年参加进士考试,却屡试不中。39岁那年初春,写作的这首古诗《长安早春》抒发渴望科举能够及第的心情:


关戍惟东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青山树,冰开黑水滨。

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

何当遂荣擢,归及柳条新。


孟浩然在长安游学的这三年里,与王维结识成为忘年之交,应进士举不第留在长安献诗赋以求赏识。曾经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显贵,孟浩然见到过大唐皇帝,弱冠之年,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各地,广交八方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


然而,好人的命却不长,孟浩然在五十二岁时就离开了人世。说起他的死,却让王昌龄难过得很。公元740年,王昌龄被贬岭南,路过襄阳时想见孟浩然一面,已经身患痈疽的孟浩然却执意要陪同老朋友吃这一顿饭,结果一顿鱼鲜美味引起旧病复发,因此而病逝了。


这位诗人的大半生都沉迷在山水田园世界,却并不缺少各地的朋友作伴。如此人生,亦无遗憾。田园诗人的性格耿直,崇尚气节、助人为乐,任性洒脱。再度回顾孟浩然的一生,身为一介布衣,和皇帝说过话,和宰相们聊过天,在他死后不到十年就有《孟浩然集》广为流传。孟浩然在鹿门山的隐居生活,参加长安科举考试三年游学,长安的大诗人出席“诸英华赋诗作会”都来了。当年,老孟举起毛笔写下这首《省试骐骥长鸣》的诗句: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


天上的银河周围飘着淡淡的云,

刚刚下过一场小雨,

梧桐树叶上残留着雨水。

微风吹过,梧桐叶响,

人心舒爽的很啊。

像一匹等待驾驭的千里马,

发出相顾欢乐的鸣叫之声!


孟浩然的心事跃然纸上,情愿隐居山林,又向往着为官。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不能同时踏入两条河流。终究成为兼济天下的高官还是成为潜心创作诗词的诗人,实践证明成为写出大量以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为主题的诗作才是他的成功人生。


因此,孟浩然和好友王维被并称为“王孟”,这就是他们在诗坛的定位!孟浩然的田园诗虽不如王维的诗境界广阔,却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成为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创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先驱,特别在抒写个人的心怀情绪方面,孟浩然给大唐诗坛带来许多的新鲜空气。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写景五绝,是一幅隽美的秋江暮色图。此诗前两句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景抒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极其精彩,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作者仕途失意的心境隐含在景中,自然流露,情景交融,诗韵天成,颇具意境。



人生还是越简单越幸福。回想当年孟浩然和韩襄客隐居裹阳鹿门山的生活。春天来了,一觉睡到自然醒,窗外的树叶已经茂盛起来,小鸟们在枝头叫个不停。昨天晚上,好象还下过一场雨刮过一阵风,地面上的落花都不知道有多少个花瓣呀。这样的怜香惜玉和人生感叹时光易逝写得多么温柔美妙啊!


原来,诗心即童心。再读《春晓》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的这首《春晓》定然已经镌刻在长安城南的“唐诗之林”里了!



習儒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