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村作为唐诗艺术村体验基础从探访王维终南山和终南别业启步

文化   2024-08-26 09:51   陕西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

巍巍终南山,曹渠古村落。


这里有唐相裴休所建元君祠,

这里有诗佛王维中年隐居处。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等诗人都来此游历栖居,这里的山川庙宇之间,处处留下众多先贤的诗文佳作。近年以来,曹村在挖掘考据唐诗文化基础上集中建造了王维诗歌艺术馆,终南别业,竹里馆,终南山国际诗林,天门街经济长廊,终南茅屋,元君庙,终南山客栈等唐诗文化景点,并在沿街建筑墙壁上绘制百幅经典唐诗配画壁画作品。


这里,已经让省内外书画名家、文人雅士,趋之若鹜,这里已经实现人文荟萃,诗人云集的景象,让中华文化瑰宝唐诗呈现出异彩,再现出唐诗风貌打造长安唐诗品牌,为乡村振兴文化建设注入新鲜活力!


诗佛王维的终南山和终南别业更为曹村打造唐诗文化艺术核心体验区,构筑“唐诗林间”夯实了人文基础。当地文化学者考察证明,地处大唐都城长安天门街南端的曹村,就是王维的终南别业所在地。诗佛王维在这片土地上,曾经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写出了许多描绘幽静山水和田园生活的诗作。



品读《终南山》:

诗佛王维田园山水诗亮点之作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品其诗如赏中国画,清新淡雅;

读其诗似游好山水,恢弘壮阔。


诗佛王维喜欢宣扬佛教禅理,终究成为终南山令人非常向往的隐士。这首《终南山》可见诗人作品的特点。豪情万丈的诗人王维借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品鉴王维的诗作,自古有“诗如画”之说。


从自然地理来看,广义的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远远未到达海隅。然而王维却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有点夸张而愈见真实。长安城南的终南山名,叫太乙山。诗人王维歌颂长安城南的终南山,巍巍的太乙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都城临近。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看终南山的远景,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此说“近天都”。这里有接近帝都长安的意思。


诗人王维前行在深山里,缭绕的云雾分向两边,回头望去,白云又在身后合成了茫茫的一片。他朝濛濛的青霭走去,一到面前却杳然不见。王维写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的云海。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历的人们其实并不陌生。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濛濛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还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过来,濛濛漫漫,可望而不可即。烟云变灭,移步换形。


终南山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那些值得观赏的景物都笼罩于茫茫白云、濛濛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惟其如此,才更加令人神往。已经看见的美景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呈现于眉睫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清晰而朦胧。朦胧而隐没,更加令人回味无穷,留下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终南山这样的辽阔,中央主峰太乙山却把终南东西隔开,阳光照耀群山,千岩万壑或明或暗,深深浅浅。从山之北遥望,所见的景象,东西绵远,南北辽阔,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尽收眼底;尽收眼底的全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出终南山千岩万壑的万千形态。


诗人王维在山中游走的太久了,天色暗下来了,回不到城里去了,他想在山里找一个人家投宿,隔着涧流,询问林中的樵夫。其语意,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让山景之赏心悦目,自然而然溢于言外。从隔着的流水发现树林里有樵夫,既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人居住,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不难想见,终南山的宏伟壮大,落脚在投宿山中人家,这样完美地勾画出一幅山水画,写景、写人、写物,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意境清新的终南山便呈现在读者眼前来了。


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即事》写道: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人王维的名字来源于《维摩诘佛经》。


王维的母亲笃信佛法,用此佛经名字为儿子起名,为诗佛人生打好铺垫。王维原籍在祁,今属山西祁县,其父迁居蒲州,即今天的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王维在唐开元年间考中进士,累官至给事中。但是在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时被迫接受伪职,乱平后,被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他为王右丞。王维在中年以后,隐居蓝田辋川,因为写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王维前期的作品。写过一些充满斗志的边塞题材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还是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



鉴赏《终南别业》

诗佛王维的人生归宿和思想境界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是诗佛王维代表作《终南别业》,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之后,其时王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不小,但政局变化无常,让他早已看出仕途艰险,便想着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过着吃斋奉佛,悠闲自在的日子。


这首诗描写王维退隐终南山,在其别业自得其乐的闲适生活,诗人生动地刻画出不食人间烟火的悠然形象,还有置身世外的达观性格。王维如同一位醉心山林的高士,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坐看行云变幻的天空。当然诗佛在结尾处的两句诗,引入人间的活动,依然带来红尘俗世生活气息。


这首诗平白如话,把隐居奉佛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诗味和理趣二者兼备的着眼点,还在于抒发诗佛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既然“中岁颇好道”,那么“晚家南山垂”,这便无可不可了,说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早有此打算。


皈依我佛,厌恶世俗,

向往隐居,超然物外。


每当兴致来临之际,诗佛王维便向山林深处走去。林叟生活,自在无比,独往山中信步,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诗佛自己能够心领而神会。事实上,诗人的隐居生活,并不缺乏同频之人,与其往来唱和,如张諲、裴迪等人并不少见,但是诗人兴致一来,就等不及来邀请别人同往,甘愿做一个洒脱的隐者,独自进山的形象呈展现到眼前。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为什么隐隐约约还带着些许的落寞呢?谁又能说这种情致,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呢?诗人陶醉在这样的山林情趣之间,对于红尘世界的胜景事物,只愿用一个“空”字来告慰。一个人带着这样的无奈与孤独,甘心不甘心呢?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在山间信步闲走到了溪水的尽头,似乎再无路可走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眼前一片开阔的感受,终南山上的草甸应该是这般真实的现实自然界,索性坐下来看天上的风起云涌。这一切竟然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美好,山间的流水、天上的白云,无不引发诗人无尽的兴致,如此悠闲自在的境界,似乎这才最真切的生活。


云,有形无迹,飘忽不定,变化无穷,却给人以无心、自在和闲散的印象。


云在佛家眼里象征着“无常心”“无住心”。诗佛“坐看云起时”的心境,自然蕴藏着一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


简而言之,诗佛感悟的“空”境,便是这般的水穷处和云起时。如果一个人能够去掉执着的心,像云一般无心而动,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大解脱,得到大自在,诗佛在他的一坐、一看之间,已经顿悟了佛道。再看这流水,再看这白云,这大千世界里的万事万物,已经无所分别,自然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俨然就是一幅山水画,“诗中有画”,此情此景,却在山间偶然碰到了“林叟”,于是,无拘无束地尽情谈笑,以致忘掉了时间,忘掉了凡尘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跃然纸上。诗佛为什么要借“值林叟”点出“偶然”二字呢?毕竟,这自然还需要有人来点缀,方更显现出心中的悠闲自在。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里暗藏的哲理,就是让诗佛因为暂时的物我两忘、物我一体之境,还与那流迁无常的世俗世界保持着那么一丝的联系,这才是真正的“空”境。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人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不愿过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总在不刻意间探幽寻胜的过程中,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诗人在引入樵夫、林叟这样的人物,带来生活气息,更显诗人形象的可亲可近。


终南山间的春夜幽静而美丽,诗佛还曾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这就是诗佛《鸟鸣涧》的禅心与禅趣。诗人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用反衬手法极见诗人的文化艺术水平。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终南山的秋天,因为山果落,因为草虫鸣,让秋夜独坐的诗佛,产生思想觉悟即禅悟的过程。这首《秋夜独坐》的诗,写出奉佛的禅意。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觉悟到的真理是万物有生必有灭,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万物都是短暂的。只有信奉佛教,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


独坐悲双鬓,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 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 唯有学无生。


王维的《过香积寺》看似写游览,却是通过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和静寂,表达适合安禅制毒龙的觉悟。隐居终南山下,让他想到佛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都能制服,可见只有克服自己的邪念与妄想,才能够领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出宁静之幽趣。


王维,字摩诘。这个维摩诘本是佛家居士,认为解脱不一定要出家,只要在主观上修养则虽有资生而实无所贪,虽有妻妾而远离五欲,却可以发现佛法,可以远离烦恼妄想,能够进入涅槃境界。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且听诗佛故事:

做客长安曹村王维诗歌艺术馆


王维的祖父是朝廷的乐官,自小教我音乐,他的父亲教给他诗文,他的母亲教他懂佛经,会画画。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王维,自然更容易成为全能的人才。王维在很小的时候,曾问过母亲这样很佛系的名字有何渊源。


王维的母亲告诉儿,有一部《不可思议佛经》里,有一位称病在家的居士维摩诘,想让佛祖派遣诸比丘、菩萨来看望他,并借此机会与佛派来问病的文殊师利等菩萨和众比丘反复论说佛法。这个维摩诘,坚持游戏人生,享尽人间富贵荣华,既不愿放弃世俗的欲乐享受,又渴望体味出世间的快乐幸福。佛家《不可思议解脱经》又称《维摩诘所说经》,阐说居士维摩诘证悟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这个维摩诘作为佛家居士的名字。因为母亲信佛,就让“诗佛”王维拥有姓王,名维,字摩诘的称谓。


宋代王安石变法的改革失败之后,就喜欢研究这部佛经《维摩诘所说经》。诗佛王维的“血统”来源于太原王氏,他的母亲出身博陵崔氏。在那个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里,这样的书香门第子弟,富足优越,却身不由己,须尊顺母命。这也代表着文人士大夫寻找理想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的典范。


诗佛王维从小领悟佛家慈悲。在他九岁时经历人间的丧父之痛,三十一岁又遭受到丧妻之悲,还有一生无子之憾,晚年在社会动乱里遭受被俘失节之愧。这样的人生过程里种种情感和欲望之苦,让王维在人间体验和感受着别人无法接受的失落。虽然他和李白同岁,但是人生却很少与诗仙有交集。或许,彼此性格差距太大,信仰完全不同。关键是人生际遇差距非常地巨大。


王维的父亲王处廉因病去世以后,其儿女只能靠母亲养育,兄弟姐妹七人,作为长兄的王维必须承担家庭责任。因此,王维在20岁时,就中学了,就结婚了。同龄的李白却还没有走出四川,无缘结交。


王维在721年(开元九年)考中进士,成名有点早,年轻人把握不住,王公贵族们成天请他赴宴,就连皇帝的兄弟歧王李范,自愿成为王维的音乐发烧友。因为李范之故,竟然让王维和玉真公主传出绯闻。岐王在府内招待玉真公主时让王维怀抱琵琶,奏乐一曲《郁轮袍》。一曲终了,公主惊叹。能作画会吟诗,王维写出那首名叫《相思》的小诗,肯定打动了公主的芳心: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当时,王维身为太乐丞,主要在长安城的东宫太子府里负责排练五方狮子舞。这样的小乐官差事,竟然惹出了祸端。有一天,下属们心血来潮,突然私自舞动起那个黄狮子。黄色狮子岂是谁都敢随便玩的么?黄狮子必须在皇帝面前才能舞起来啊。这一幕排练的场面,就被人告发,王维开始倒霉运了。


看似是一件小事情,却犯了皇家大忌。


因此,王维被贬出帝都长安,远赴千里之外的山东济州担任职司仓参军。这一贬黜,就是多年。简直从云端跌落到深渊,二十年的寒窗苦读,一瞬间就化作泡影。王维遭贬谪在山东面壁思过时,曾经写诗道: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州阴。

纵有归来日,多愁年鬓侵。


此时,长安城的岁月都正好留给诗仙李太白耍酒疯了。王维最牵挂的是老家故乡的那株腊梅花。你从家乡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株腊梅,开花了吗?长安城已经不是王维能回去的地方。思念腊梅花,表达情怀。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那位让杜甫科举落空的政治家李林甫宰相,秉承“野无遗贤”的思想,以慰问军队为由将王维发配到更加荒凉遥远的凉州。如果没有这次出塞的经历,王维就没有机会写出边塞味道的名作《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诗有如画,画有如诗。王维用一个“直”字,一个“圆”字,就让一幅雄浑大气的边塞图,呼之欲出!几年以后,王维从边塞回到长安,朝堂上却依然是奸人当政,暗无天日。然而,历经逆境锤炼的王维,心境已悄然发生转变。像他这样的家庭长子,面对父亲早逝,改变家道中落的局面,只有早日成人为母分忧。别人还在一日上树能千回的时候,王维已经掌握了诗、文、书、画、音五项绝学。


王维在二十岁时就写过一首《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经过多年的戍边,王维积攒了一点钱,他先在长安城南天门街南口为家人治些产业。就是今天曹村的终南别业,让母亲和兄弟们一起生活。后来,他又盘过来宋之问的蓝田辋川山庄取名辋川别业,其具体位置在今天的陕西省蓝田县西南10余公里处的山脚下。


王维在终南别业和辋川别业这两处别业,过着既官既隐的生活。终南别业方便进城为官,宋之问辋川山庄更加幽远,其园林基础上营建拥有林泉之胜的天然园林,可歇处、可观处、可借景处筑宇屋亭馆,创造了深远、简约、朴素而留有余韵的意境。


王维的母亲去世之后,他将辋川别业作为寺庙藏母亲灵柩于其西侧,并在上奏表文《请施庄为寺表》中对皇帝说:“伏乞施此庄为一小寺,兼望抽诸寺名僧七人,精勤禅诵,斋戒住持。”经常穿行在终南山下,沿山溪上行,感受幽静。这样的亦官亦隐的悠然闲适生活,很快就要完结了。


公元756年夏天,反贼安禄山捕获偶像一般将王维弄到洛阳给了一个官职,给事中。王维却采取吃哑药吃泻药的自残手段,试图搞残自己让判贼死心。可是,杨贵妃的这个干儿子却软硬不吃,强行给他伪政权职务!


这一年,唐肃宗的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八月,好友裴迪来洛阳菩提寺探望被囚禁的王维,谈及长安梨园乐人遇害之事,万分悲痛的王维写作这样一首七绝:


万户伤心生野烟,

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

凝碧池头奏管弦。


这首诗却救了王维的命。


当唐肃宗皇帝从这首诗中读出诗佛王维盼着回归朝庭的心情时,就免了死罪。同样,被叛军所俘的杜甫因为官小名微,被关了没几天就释放了。杜甫因此有机会目睹山河破碎的不堪景象,写出《春望》《哀江头》《哀王孙》等诗作名篇,从而成就诗圣地位。


很快,安史之乱就被平定。所有被安禄山授以伪官的人员,全部定罪处罚,该砍头的砍头,该流放的流放。王维在囚禁期间写出“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的悲怆诗句而幸免于难。关键还有他的兄弟王缙宁愿舍弃自己平乱之爵禄,保全哥哥无事。后来还真有过几番的升迁,曾官至尚书右丞,因此,世人称王维为“王右丞”。这无疑是幸运的。


然而,王维被俘且出任伪职的屈辱经历,还是在一向清雅高洁的心田上划了沉重一刀。从此,抹去对政治的热情,毅然转身走向山水自然,向更深处而去,王维的佛性更加浓郁:


宿昔朱颜成暮齿,

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

不向空门何处销?


诗佛王维注定今生终将与佛结缘:曾经看尽繁华绚烂,如今遍尝人间至痛。摆脱世间所有的浮躁和诱惑而返璞归真。王维体悟着诗中无我、诗中有禅的觉知: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生命并不是为了别人而存在。

一朵花单纯为了自我而绽放。


这或许才是生命的本质意义。


王维在山水自然中重新发现,自我的生命之美,在清风明月间让山水疗愈心灵的伤痛,与山水自然相互陪伴,彼此成就一段大唐传奇。


公元761年,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里,60岁的王维端坐桌前写下几封给亲友的书信之后,从容而逝。恰似一缕清风,优雅而来,优雅而去。今天,在王维当年隐居的地方,准备营建一片”唐诗之林”: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卧归南山垂。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当前,在西安市城南长安区子午街办曹村,正在打造的唐诗文化艺术村进程中,形成的长安唐诗文化艺术策源地,计划在终南大道和长安大道交汇之地构建米字型架构,让长安唐诗文化核心体验区,率先拥有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留下的足迹。唐诗之旅课题组组长王渊平等当地文化学者,建议长安区政府将唐诗文化艺术核心体验区的神禾原下数十里滈河湿地林带命名为“唐诗之林”。


这片“唐诗之林”,这个唐诗艺术村曹村,让唐代诗人们穿越千年,回到绿荫蔽天的终南山麓,通过各自唐诗艺术形式,讲述大唐二千多名诗人,留在大唐故都长安城的无数传奇故事。诗仙李白进出大唐长安城,以其放荡不羁和绝世才华令人羡慕。诗圣杜甫长安城南的乞食生活令人唏嘘,诗佛王维的超然物外纵情山水令人向往。正是这些诗人造就长安城南渊源深厚和根脉久远的人文历史。



習儒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