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带资进场与低价中标

文摘   2024-11-25 07:00   上海  

文/研究员 宋子谦


周末,万物云董事长朱保全在“大宝专栏”谈及带资进场,使得这一话题再一次引起行业的热烈讨论。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带资进场或低价中标的项目被曝出,进而引发行业关注与讨论,这似乎也成为了物业行业释放焦虑的一个出口

这些焦虑,让我们看到物业行业的长期隐痛:那就是价格战、盲目扩张带来的“亏损式”“烧钱式”的增长困境


为什么物业行业总是陷入无休止的恶性竞争?这个问题太大了,可能有文化因素,有市场因素,也有企业自身因素,涉及多种利益的博弈。


我在这里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视角。



1、生存焦虑


所有人都知道低价竞争是一条“不归路”,为什么仍深陷其中?因为“先活下来,再谈其它”这是国内很多物业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这样的生存逻辑下,优化服务标准和体系,打造品牌和口碑,是一条正确但也很艰难的道路


这也造成了当前物业行业面临的同质化和低水平重复的问题。当物业企业面对竞争或甲方业主压价时,很容易陷入价格战,被迫微利甚至负利经营。


当物业服务没有溢价,整个物业行业也就很难赚钱了。



2、规模诱惑

自从物业企业上市潮以来,规模诱惑,让不少物业企业陷入“重市拓、轻服务”的增长幻梦。比如:不计成本地去抢大客户、标杆客户在服务产品打造和体系包装上,只是追求高大上,而不是真正帮客户解决问题,等等。

很多物业企业在追求规模的过程中,开始盲目的全国化布局以及业态的过度多元化在服务战略上缺乏边界感,为了追求大而全,把钱都烧在了规模的扩张上,并没有很好地沉淀出专业化的服务能力。


3、需求失控

大家对非住业态的服务需求都很了解,很多时候,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在物业服务需求方面,他们很难清晰地梳理出自己的需求清单。尤其是大项目,几乎都会出现需求失控的现象。

很多物业企业为了拿下项目,在甲方的服务需求上,往往是没有边界、没有底线,这也导致物业管理服务的需求范围不断蔓延和失控,甚至导致收入难以覆盖成本。


4、专业空心化

在很多甲方业主看来,物业企业更像是一个提供人力外包的,而外包公司的定位,也使得物业企业被困在价值链的下游

还有一些物业企业,凭借自身资质或者行业资源,以拿项目、做总包为主,他们在市场上主要拼商务而非拼专业服务

以上这些都会造成物业企业的专业能力空心化,大而不强。


一方面是,物业企业的服务价值太薄,甲方业主看不上;另一方面是,物业企业自轻,无底限自降身价,搞价格战,这些都拉低了社会对整个物业行业的价值认知



5、如何破局?


我认为物业行业当前这些问题的破局点,仍在于“价值”


甲方业主和物业企业要对物业服务形成价值认同,那就是:要为价值买单,而不是为低价买单


甲方业主要考虑物业企业的盈利空间,而不是无底线压价,“骨折价”提供不了优质服务;同样,物业企业也要努力做厚服务价值。


同时,物业企业在设计服务产品时,要跳出传统的“四保”服务,基于自己对行业和客户的理解,通过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增值服务,以及发展生态等途径,来实现价值的差异化


另外,物业企业要做到价格和价值的透明。如果甲方业主无法准确衡量你的价格和价值,那只会带来一个后果,就是通过杀价,来降低自己的采购风险



无论是过去的海底捞,还是现在的胖东来和小米,他们都是靠超预期的服务,进而提高了服务溢价,物业企业也应该如此。只有俯下身去真正帮助业主解决问题,才能为自己赢得尊重,这样才是真正的“高大上”

深圳物协秘书长张红喜这两天也针对带资进场这一话题发出了灵魂拷问,他说:

“我内心预感到的行业巨大冲击还远没到来,我期待届时我们能一起使命担当,一如大诗人那样在信念坚定中找到莫大力量。

说白了,带资入场算个啥问题?只不过是我们物业企业乙方单向度的利益调和问题罢了。我们自己内部都是一锅粥有理说不清无理搅三分的软糊状态,我们还能接受什么样的挑战?

这个问题纠缠了我们业内自己好多年,也从来达不成共识,等将来来自甲方甚至政策等各方面的压力挑战,我们何以应对?”

当前我们行业确实需要再一次的基础理论及发展思想大讨论。


期待我们在熙总年度演讲中做进一步的交流,期待今年的熙总年度演讲成为我们业内真正迈向共识迎接严峻挑战的第一步。

各位,12月3号北京见!


END



推荐阅读

央企直接下场“收废品”,物企的机会来了?

64万亿国有资产亟待盘活,物企的机会来了?

到底谁在为带资进场买单?

正确看待低价竞争,低价不是原罪



中物研究院
中物智库·中物研究院,推动物业管理行业创新发展升级,和物业行业一起做时间的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