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研究员 宋子谦
前段时间,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一份《关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监督调研报告》公布出来。这是自2019年首次听取审议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听取审议该领域的专项报告。
报告中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
截至2023年末,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达到64.2万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总额为23.3万亿元,同比增长7.9%;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达到40.9万亿元,同比增长7.1%。中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为6.9万亿元,同比增长6.2%,占全国总资产的10.7%;地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为57.3万亿元,同比增长7.5%,占全国总资产的89.3%。 2019—2023年,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净资产均大幅增长。资产总额从37.7万亿元增长至64.2万亿元,增长70.3%。需要说明的是,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增幅较高,主要是近年来财政部等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等资产入账,扩大了资产报告统计范围。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范围较广、内容庞杂,既可以按支配主体性质分为行政单位资产和事业单位资产,也可以按照功能目标分为保障机关运转的行政性资产和为社会公众提供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社会事业性资产,还可以按资产功能和可调剂性分为通用资产和专用资产。
资产覆盖的类型也相当广泛:包括土地、房屋、车辆、家具设备、公共设施、各种材料物资等等。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实行国家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直接支配的管理体制。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综合管理、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具体管理的链条。
中央层面,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和有关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履行相关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制定具体制度和办法并组织实施,接受国务院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2、当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报告中重点提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主要就一个,那就是资产管理效益低。
2023年度审计发现,8个中央部门的19.46万平方米房产、874.14亩土地、405辆公务用车、1.04亿元办公家具及仪器设备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或闲置,最长的达21年。
还有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刚刚投入使用就缺少运行维护资金保障,难以有效提供预期的公共服务。调研发现,一些图书馆、活动室等公共设施长期闲置,有的甚至出现自然损毁的现象。
当下,经济持续面临下行压力,部分地区财政开支紧张的背景下,盘活存量资产就是财政开源节流的方式之一。
报告中针对资产盘活,主要提了两个方面的建议,一是进一步提升使用效益,二是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
提升使用效益方面,主要是健全鼓励资产盘活使用、共享共用的激励约束机制。
提高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方面,则是要根据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统一的原则,加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顶层设计、统筹衔接。早在2022年10月份,财政部印发了《关于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指导意见》,其中就提到,鼓励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统一管理、市场化运营的盘活方式。有条件的地方财政部门可建立资产集中运营平台或者委托专业机构,整合行政事业单位低效、闲置资产,实行专业化、市场化运营和管理,提升资产资源统筹能力和资产运营收益。过去,物业企业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链条中,主要还是承担最基础的“四保”服务。但近两年,尤其是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指导意见》后,越来越多的物业企业,开始参与到资产盘活工作中。
比如,广州公交集团物业公司推出了“招商、改造+物业”模式,通过制定存量空置物业招商解决方案,推动“闲”资产变为“活”资本。天津滨海高新区物业公司,探索“以商招商”的市场化盘活路径,通过积极走访接洽,挖掘项目客户的载体扩增需求,一举整体盘活绿色产业基地N座、H1座1.77万平方米存量资产。我们发现,目前很多参与资产盘活工作的,多是地方城投旗下的物业企业。主要的服务内容,是以“招商招租+物业管理”为主,而在信息化方面,鲜有涉足。
前些年,城投旗下物业企业多是通过与外部成熟的物业服务公司合作,逐步构建自身物业服务能力,借助第三方丰富市场化业务经验,强化自身物业人员的高端服务水平和运作能力。近几年,城投旗下物业企业通过回购股权,逐步实现自身对物业公司的高度控股,并开始整合区域内的国资物业企业,进而探索拓展外部市场。未来,随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盘活工作的推进,物业行业的渗透率将持续深化,整体市场规模也将继续增长,这对于整体物业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的优势更加明显一些。
推荐阅读
央企直接下场“收废品”,物企的机会来了?
物业行业人工成本大涨,已经近在眼前
物业费限期降价,他们开始动真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