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教材为翼, 展语文教学新篇——第六届中教参新教材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中教参新教材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文摘   2024-12-04 09:40  



以新教材为翼,

展语文教学新篇

——第六届中教参新教材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冯菲菲

本文作者系冯菲菲老师,系张云佳高中语文工作室成员,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语文教师,河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任职期间,荣获第十六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国家级指导教师、参与的校级课题《多文本阅读写作结合策略研究》在结项评审中被评为优秀。



第六届新教材研讨会汇聚各方教育精英,深入探讨教材变革带来的新挑战与新机遇,为语文教学的革新绘制蓝图。


会议进行期间,专家深度解读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构建系统且富有深度的教学体系。这一变革旨在引导学生在丰富的经典阅读中,提升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能力,如从古代文学经典中汲取传统文化精髓,于现代作品中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一线教师分享的教学实践精彩纷呈。有的教师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将抽象的文言文教学转化为学生可感可知的场景体验,让李斯的雄辩在课堂中鲜活呈现;有的则以“书写规范字,培育核心素养”为主题,组织学生深入学习中华汉字,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实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相连。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余党绪老师的《思辨读写的融合与路径》讲座,让我对语文思辨教学有了全新且深入的体悟,收获诸多宝贵经验与深刻反思。


从阅读层面看,思辨性阅读打破常规“走马观花”,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咬文嚼字”。在研习经典议论文时,聚焦作者论证逻辑,梳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推理链条,学生不再单纯吸纳观点,而是探究立论依据、论证手法,于思维碰撞中提升逻辑分析能力,识破文字“谜面”下的思想“谜底”,这使阅读从浅层次信息摄取迈向深度批判性理解。


写作教学与之融合更是相得益彰。以往学生写作或堆砌辞藻、或论述空洞,思辨读写课扭转此局面。基于阅读积累的思维范式,学生学会构建严谨架构,开篇亮明清晰论点,中间以详实论据佐之,且善用对比、假设等推理,像探讨“科技利弊”,从多维度权衡、辩证剖析,以理性思维贯穿始终,文字有了“筋骨”,彰显思想厚度与逻辑力量。


在现实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初始对复杂思辨不适应,思维易“打结”。后续要强化思维训练“脚手架”搭建,从简单因果分析逐步过渡复杂辩证。我也需深耕文本,挖掘多元思辨素材,持续优化引导技巧,借思辨读写融合,助学生在语文天地锤炼思维、笔耕佳作,提升综合素养。


新教材对教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教师需成为终身学习者与多元文化的研究者。不仅要精通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还需关注前沿文化思潮,具备跨学科整合能力,如在科技类文本教学中引入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知识,助力学生全面理解文本内涵。此次研讨会为高中语文教学指明方向,教师们将秉持新教材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文化为基、以素养为核,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浩瀚海洋中乘风破浪,抵达知识与精神的彼岸,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与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文字 冯菲菲

排版 杨觉



张云佳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1.教育思想分享。2.学生作品呈现。3.语文教学探索。4.生活感受抒发。 欢迎分享!欢迎来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