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研训见佳境 砥砺奋进谋新篇
——“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深度
读写教学研讨会培训心得
为期两天的第六届全国新教材培训刚刚落幕,全国高中语文读写教学深度研讨会就拉开了序幕。我从卢氏赶到三门峡,又从三门峡辗转到郑州,乘地铁,换公交,只为奔赴一场语文人的盛宴。短短一天时间,专家讲座、课例展示、观课评课、经验分享……培训内容精彩纷呈,收获满满。
25日一大早,整理好会场物品,一路小跑到教学楼听课。崔老师的课大气磅礴,注重答题思路和规范性的培养,潇洒的粉笔字,精妙的课堂语言,充满激情的朗诵,精要的讲解和点拨,把复习课也上得活色生香。云佳老师的联读课深入浅出,春风化雨,厚重典雅。她注重对学生精读批注习惯和信息筛选、提炼概括等语文能力的培养,文化育人润物无声,课堂评价幽默机智,金句频出,课堂容量非常大。两位老师的课堂展示出名师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课堂上循循善诱,深入点拨,让人不自觉也转变成一名学生,时间过得特别快。
上午的主讲——河南大学的杨亮博士,学识渊博,思想深刻,通过他对统编教材的系统梳理,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教材写作的隐性序列和思维进阶,也感受到新教材的厚重和严谨。他的讲座也提示我们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格外重视各种写作任务类型和序列安排。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学者的专与博,也体悟到唯有扎扎实实把教材研究好才能领会编者的良苦用心和巧妙匠心。
下午先是中原名师主持人交流,各名师分别就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和读写结合实践做了精彩分享。他们的讲座高屋建瓴,既有宏观架构,又有微观操作,颇具示范引领作用。
交流完后,前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顾之川先生做了一场报告。当这位并不高大的老人慢慢从眼前走过,我忍不住录下一小段视频。看到他,我想起鬓发如银的王宁先生,精神矍铄的余映潮先生,想起于漪先生,宁鸿彬先生,魏书生和钱老……总为他们精勤不倦孜孜矻矻的治学精神所感动,他们并不个个都高大魁伟,但正是他们的不懈追求和辛勤付出让语文建设的大厦渐渐高大起来……顾老从新教材、新课标和新高考给教师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切入,以生动的语言以实例阐释高考和教材的变化,并就整本书阅读和学习任务群教学等关键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语文教学要守正创新,培根铸魂。
贾天仓主任就评价和思维进阶也做了很精彩的报告,指出语文教学泛化的现象,主张语文教学要紧扣语言运用,扎根语言,守住学科本位。
讲座结束后,工作室晓萍老师作了一节《议论要有针对性》的读写结合示范课。晓萍巧妙的设计、饱满的激情打动了在场的每位老师。课后,中原教研名家余昆仑老师评课并就教师专业发展和读写融合思想及策略做了交流分享。余老师的思考总是那么深入,让人耳目一新又发人深省。
讲座结束后,张定勇老师、云佳老师展示了河南省语文学科一级基地省实验中学读写融合实践研究的优秀成果,分享了先进经验,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千里送君,终有一别。依依告别了张老师和崔老师,匆匆踏上回家的路程。一天的学习干货满满,一路上,既在反思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也在思考下一步改进措施。讲座中间,我还看到了新一高的玉霞老师、成林和晓燕老师,他们也来参训了。真是意外又惊喜。不禁感慨今天我和我的老师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都成了专家们的学生。
巍巍铁塔,直冲霄汉。二七双子,熠熠生辉。我在充电时回忆着一天的温暖和感动,不禁想起那句话——在寒冷的冬天里,我在你身上看到火热的夏天。今天,我也在自己身上看到火热的夏天。
波斯纳说,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寒冬研训汲智慧,归来反思话成长。我将努力把培训汲取的智慧和先进理念转化为积极的课堂实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勇于实践,认真反思,稳步改进,专业成长,用心谱写教育教学新篇章!
end
欢迎关注张云佳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