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张云佳高中语文工作室参加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暨教科研能力提升专题研讨会

文摘   2024-07-23 21:03   山东  

不驰于空想

不骛于虚声




张云佳高中语文工作室参加中学语文教师专业

      成长路径暨教科研能力提升专题研讨会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024年 7月15日,我校中原教学名师张云佳高中语文工作室教师团队赴四川成都泡桐树中学,参加由陕西师范大学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主办的“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暨教科研能力提升专题研讨会”。通过学习专家观摩课、名师展示课、评课议课、座谈交流以及讲座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努力为我校高中语文学科基地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积蓄力量。


学习观摩DAY1

                  工作室教师团队合影

张云佳老师

张云佳高中语文工作室是一个汇聚了众多优秀教学人才的专业团队,由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语文教研组长、中原教学名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张云佳老师创办引领,主要致力于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努力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工作室拥有一批资深的教学名师和专业扎实的年轻教师,他们不仅具有深厚的学科造诣,还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参加各类教学研讨、培训和示范活动,工作室与团队教师共生共享共成长,努力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与优化。

    16日上午,专题研讨会的专家观摩课环节,多位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和骨干教师分享了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



程翔教授

专家观摩课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程翔教授以《<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教学》为题进行授课。第一课时,带领学生阅读序言,快速筛选“朱自清先生为什么写这本书?”的关键信息,在梳理中,程教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厘清了朱自清先生的写作目的,理解了读经和经典训练的区别,感受了朱自清先生延续中华文脉的使命感,激发了学生探究经典国学典籍的兴趣。第二课时,程教授带领学生阅读书中第一章《说文解字》,找出“六书”之含义并举例说明;接着引导学生就中英文造字、用字开展对比,举例说明,探讨表意文字与表音文字的区别。两堂课通过巧妙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让教学真正落地生根。同时,也启发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关注整本书的序、目录、成书背景、写作目的、阅读受众等因素。课后,程翔教授在谈“青年教师如何备课上课”时指出,“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于相机诱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最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教学才能真正达到其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参加以学习的实践探索为主题的校级教研活动。


名师黄厚江专家观摩课

 国家级教学名师、江苏省特级教师黄厚江执教“议论文写作中思辨能力的培养”写作课。课堂伊始,黄老师由格言“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入手,询问同学们是选择一个人走还是一群人走?学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黄老师进一步强调在思辨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寻找支撑观点的理由,又要培养善于质疑的精神。黄厚江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探讨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揭示了辩证思维对于写作的关键作用,提出了引导学生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等建议。


16日下午,活动安排了精彩的示范课展示。成都市教坛新秀王萌萌老师带来的《因为一段文,爱上一座城——探究文字背后的城市魅力》和江苏省教学名师蒋兴超带来的《抓住矛盾巧设辟——如何说理》课堂教学,以其巧妙的教学设计、生动的教学语言和良好的师生互动,赢得了在场教师的阵阵掌声,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浸润学生的心灵。课后,成都市教育科学院教研员黎炳晨对示范课的三个优点给予了肯定:1.利用任务驱动组织课堂;2.有强烈的支架构建意识;3.从封闭的空间走向开放空间,充分利用资源。同时也提出三点思考:1.对课堂主题的创设是否要再明确;2.情境设置能否再合理;3.标准的确立能否再理性


王萌萌老师、蒋兴超老师展示课


李煜晖教授做专题讲座


最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李煜晖教授做了《语文老师如何做研究》的专题讲座。围绕“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做研究”“语文老师的研究在哪里做”“做研究时有哪些思考题”“学术写作有哪些注意事项”四个方面提醒语文老师,开展研究工作需要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和持续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为语文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学习观摩DAY2

17日上午,依然是精彩的示范课展示。

向浩老师展示课

深圳市⻰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向浩老师带来《机场的一通电话后——学写故事作文指导基础课》。向老师的这节课先是通过“情节猜测”这一方式,由机场的一通紧急电话让学生猜测电话是谁打来的,接着设置障碍让学生猜测打电话来有什么事,最后消除误会,让学生猜测电话里的误会可能是怎样解除的。整节课围绕“设计矛盾、设置障碍、消除误会”三个评价维度展开情节,续写故事,构思巧妙,让学生受益匪浅,也让听课的老师收获颇多。


余树财老师展示课

成都市石室成⻜中学的余树财老师则带来《倾听理性的声音——“底线”话题作文指导》一课。该课以白居易的名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写作指导,先是提出在进行话题写作时应先明确写作目的,弄清为何写的问题。接着通过某影视明星为捞金在网络上虚假宣传带货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写作身份、写作内容,从而确定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最后让学生依据设定的身份,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尝试写一个段落,于情境中引导学生写作。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煜晖老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向浩老师的创意写作课具有较强的先锋性,尤其补写学生心理活动这一环节的巧妙设计给了较好的参考示范。余树财老师的读写结合的课程把教材上较为笼统学习任务转向明星带货的具体问题,更具象化更有时代性。


最后一节是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带来的视频课例展示:《把握对象的特征——八上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堂采用大单元教学的模式。由四个学习阶段:情境导入,明确学习任务、课文学习,把握对象特征、总结归纳,提炼说明策略、运用策略,完成学习成果,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说明文的创作方式,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说明文创作,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有条不紊,依序进阶。


接着成都市⻘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钟亮老师进行了《读写共生——让核心素养落地》的专题分享。钟老师先是介绍了工作室目前研究的课题方向——读写共生,接着分析了在读写共生中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可能途径,最后总结表达了她对新课标下作文写作教学的期许:在读写共生中,走向素养、走向整合、走向情境、走向实践。



17日下午,来自全国的六位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带了经验分享。

工作室经验分享

陆其勇工作室展示了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三阶八步”教研体系建设、对关键环节的突破以及名师的卓越成长;邱俊名师工作室将“雁阵文化”融入自身,养教师精神气象;刘飞耀名师工作室用奔跑共赴未来,积极开展汉语形象视域下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赵清芳名师工作室组建共同体,构建学习场,利用异质特点,汇聚多方资源;任淑芳名师工作室响应国家政策,打造“一四五”阅读育人课程体系;重庆市第十一中学开展大阅读,展示了基地建设十年来的成果。基地成果荟萃精华,成果背后付出了心血。

陆其勇工作室


工作室交流的最后环节,江苏省高级教师曹勇军进行了点评及专题讲座。他在肯定各工作室取得成果的同时,围绕“成长、常规、探索、活动、品牌”五个关键词,提出工作室发展过程中学术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从课题选择和学术写作等几个方面对工作室的学术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曹勇军老师点评及专题讲座


名家精彩授课彰显课堂本色,专家专题讲座为教师点拨解惑,同仁经验分享助力大语文更好建设!成都虽远,张云佳工作室携成员,跨越千里,共赴这场思想盛宴;培训时间虽短,工作室成员认真学习,积极讨论,于有限时间感受成都无限语文魅力。


共话成长

名家精彩授课彰显课堂本色,专家专题讲座为教师点拨解惑,同仁经验分享助力大语文更好建设!成都虽远,张云佳工作室携成员,跨越千里,共赴这场思想盛宴;培训时间虽短,工作室成员认真学习,积极讨论,于有限时间感受成都无限语文魅力。


潘聪老师学习心得

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有二:一曰教学,一曰科研。这是本次学习前已经清楚的,但是参加完本次专题研讨会,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教科研专业成长的基点有了更深的认识——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要从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提高和成长出发。如果教学不服务于学生,那么教学会仅仅是养家糊口的工具,会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层面,会成为教师秀示自我能力的舞台。如果科研不服务于学生的教育,那么科研就是为评职称不得不操起的工具,会出现各种造概念炫理念的虚浮理论,会与教学成为互相怨恨的冤家对头。中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进行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提高和成长的教科研?一、充分了解你的教学对象和研究对象。二、教学目标和研究目标围绕学生的真正需求设定。三、教学中注重过程性评价,科研评价注重可操作性与成果转化。而一切最根本的是,把学生当作鲜活的人对待。


杨觉老师培训心得

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何处寻觅?须在教学与研究中不断成长,守护初心、打造匠心、传承文脉。

程翔、黄厚江老师大道至简的课例展示,让我看到了语文人的初心和匠心。一堂好的语文课绝不是语文老师炫技的舞台,而是以学生学习为导向的教学平台。以教促学的必备条件不是完美无瑕的课件,也不需要老师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地宣讲那些和学生存在隔膜的所谓“深刻”,教师应该考虑的是怎样让学生学得好,而这正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李煜晖老师对于语文教学研究的讲座也让我收获了许多有益的启发。日常教学是教科研的鲜活组织材料,学科研究也可以赋予教师身份很多的职业认同感。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以客观冷静的心态对待专业和工作。

教途漫漫,一路潜心研习,让学理沉淀,让文脉传承!谨以此纪念2024年夏天随云佳老师工作室赴成都学习之行。


马佩瑶老师培训心得

此次成都之行,听诸多大咖讲座,有些问题顿觉豁然开朗;观多场精彩课例,也是让我收获颇丰。在此真诚感谢张云佳名师工作室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

陕师大程翔教授的讲座《与青年语文教师谈备课、上课》中提到“成熟教师和不成熟教师的区别是什么?不成熟教师备课时总想着自己如何讲得好,成熟教师备课时总想着学生如何学得好。”是的,只考虑自己如何能讲好,而没有针对学情“对症下药”,再丰富的课程内容也只会成为空中楼阁。课堂应该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交流展示的地方,而不是教师进行表演的场所。

所以,在备课时,青年教师应该在自身进行专业深入的解读后,关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用精巧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融入课堂,不断思考,促使学生学习行为的真正发生,进而一步步探索答案。对于没有达到教学预期的内容,课后积极进行教学反思。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中原教学名师张云佳高中语文工作室将带领工作室成员们以实干为舟,以奋斗为桨,积极发挥一级语文学科基地优势,守正创新,提高工作室成员教科研能力,不断探索大语文前进的道路,打造明亮的语文名片!



文字/冯菲菲 马佩瑶

图片/冯菲菲 马佩瑶

排版/杨觉

审核/张云佳



张云佳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1.教育思想分享。2.学生作品呈现。3.语文教学探索。4.生活感受抒发。 欢迎分享!欢迎来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