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廿载爱依然

文摘   2024-09-08 07:50   河南  



再回母校,是在二十年后。


2004-2024,20年,不过匆匆如白驹过隙。


改变的,是乌发和粉面,是时光和青春,是往事和回忆,是属于特定年龄的热血涌动与异想天开;不变的,是母校的丰厚与博大,是那份拥抱和接纳,是永远的温情和共融共牵的心灵记忆……


无论变与不变,她在那里,一百多年风雨洗礼后的宽阔与从容,从不曾改变

的安然与慈爱;无论变与不变,我们都曾在那里,二十四年前,你、我、他(她),以稚嫩、以芳华、以青春、以热血、以诚挚、以梦想……悄悄呼喊着,奔跑着,憧憬着……一头扎进她的怀抱。



从此,我们的名字,叫河大人,叫铁塔牌,叫文学院,叫00级汉教三班……


虽然,我们犹豫,我们挣扎,我们有微妙的心灵纠结与彷徨,我们有不如意于当下的顾虑与敏感,我们有忙碌于江湖的不得已,我们有默默观望默默回想默默思念的不愿意为人知……然而,毋庸置疑,无可置疑,我们有共同的名字——河大人!


再回母校,不是因为圆满如意,不是因为衣锦还乡,只是一刹那间心灵的悸动,是顷刻间的思念凝聚,是电光火石间的情感喷涌而出……所以,千里迢迢,千山万水,千头万绪,也总要抛下,也总要克服,打道回来。


我只愿,我哒哒的马蹄不曾惊动你的酣梦,我是归人,不是过客!



再回母校,是在入夜。


盛夏的季节,汴京的夜晚,既带着古城的厚重与沧桑,又带着炎热的风与躁动的空气,带着清平盛世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与霓虹闪烁!


母校却是一如往昔的宁静,阑珊夜灯下的南门似乎不再如当年那般巍峨,南门对面的饭店与胡同消失不见,那些记忆里的霍记米线和学友饭庄都消失在时光里,那些胡同里的馍加鸡蛋的味道也一并消散……甚至,连曾经的学术交流中心也不见了踪影,曾经的如心中圣殿的标志性建筑也消逝于冷酷的火光中……谁说,时光不残忍,青春的有些繁花,只如一场旧梦,梦醒恍然,“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失向来之烟霞啊!


没有永远的天长地久,只有永远的珍惜当下!


幸好,理综楼还在,图书馆还在,体育馆还在,艺术学院大楼还在,西操场还在,东西十斋还在,博雅楼还在,仁和公寓还在,十号楼还在……五号楼还在,五号楼后面的小花园还在!



绕过层层叠叠的围栏,终于得窥五号楼的真容!斑驳的红色墙面,墙面上白色的时代感大字,一扇扇窗户里闪烁的灯光……一如往昔。那些年,这大礼堂后、五号楼前的小路下,走过多少青春蓬勃的身影,这一扇扇窗户前的路灯下守候过多少双望眼欲穿的眼睛,这五号楼的花园里清晨时分响起多少清亮的琅琅书声、入夜里花丛间拥抱着多少对浓情如蜜的鸳鸯……她还在,可是当年的那个他(她)还在吗?


那些年,我们曾在五号楼住宿,在图书馆看书,在西操场军训,在艺术学院聆听音乐教室传来的琴声,流连于一次次精美的画展;那些年,我们曾踏着十号楼吱吱呀呀的木质地板去上课,我们曾看过铁塔湖的春水荡起的圈圈涟漪,听过铁塔风铃的叮叮当当……学五食堂的饭菜一直物美价廉,去打水的路上总能碰到熟悉的面容,大礼堂前九十校庆的“同一首歌”唱得那么响亮……

那些能够回想的记忆只是难以触摸的沙砾,封存在沙漏中,历历在目,经久不散;打开来,却又很快消散在时光里,消散在浮华里,消散在风云变幻里!

记忆难存,那么就封印,那么就天长地久,那么就融入当下、融入这万家灯火、融入这欢声笑语!


正如河大西门夜市的熙熙攘攘与人间烟火气,那些杏仁茶、羊肉炕馍、臭干子、雪花酪、羊肉串……是当下的,也是过往的;是慰藉味蕾的,也是抚平心灵的……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啊!


再回母校,依然是少年。


依然是少年,依然是沉心的学习,是虔诚的聆听,是诚挚的仰望,是澎湃的激情……曾经黑发的先生大多已白发,曾经年轻的老师也已天命。然而,曾经神采奕奕的师者依然精神矍铄,一开讲,依然是中华五千年文化,是人生经历与生命智慧。



胡山林老师,他永远是那么地心系学生,赤子情怀,他在自我调侃中让我们瞬间回到大学文艺欣赏的课堂,回到铁塔文学社的讲座,回到一次次与青春的我们谈笑风生的美好画面…我们对文学的热爱,对生命思考的开启,对人性人情的感悟,皆起源于胡老师。


王利锁老师,我们的魏晋文学老师,他似乎永远那么高冷,我喜欢听他讲阮籍,讲嵇康,讲竹林七贤,讲建安风骨……每讲至激动处,他总在清冷的表情下融入丰富的感情,融入深沉的思考,融入发自肺腑的感叹!


张云鹏老师,他以他丰厚的学养开启了我对美学的初步认知,对文艺理论的初步领悟。而曾经,他四处帮助无措中的我调济研究生学校时那一句“这孩子很优秀…”让我感动至今。尽管我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可是张老师的无私帮助和给予学生的诚挚关心我永远感恩于心。也正是张老师的鼓励与帮助让我对学术研究永远心存向往、对学生永远尽己余力!


还有,张大新老师、魏清源老师、张进德老师、史红伟老师等各位师者,同样以谆谆的教诲、以深刻的生命智慧、以高屋建瓴的学术指导,给予我们点拨,引领我们继续学习、终生成长;涂老师永远爽朗青春的笑声、苗老师永远年轻美丽的笑容则瞬间把我拉回20多年前,拉回那些军训的岁月,那些教室里学习考试的日子,那些运动会时欢声笑语的往昔……



那些年,我只是巍巍校园里一个渺小的存在,是济济英才里一个自卑青涩的小丫头。因为自卑,从不敢轻易去冒昧打扰老师。一直到今天,因为自己最终没有从事学术研究,那份见师心怯的羞涩、惭愧、纠结,最终让我再次失去了去敬一杯酒、去说一声谢谢、去谈一谈这些年“永不敢忘记、永不敢懈怠”……的机会!我似乎又回到了曾经,那个渺小、自卑、脆弱、青涩的小姑娘!近乡情怯,见师心怯啊!


尽管如此,母校母院浓厚的学习氛围、扎实深厚的学术风气永远给予我滋养。我常常默默地读书,静静地聆听,如饥似渴地吸纳,曾经给我的学生讲过的上课听讲时心灵极为宁静而又旷远的感觉就来自大学,只来自大学。那时候,常常,我听着教授们的课,只感觉空间的距离被打破了,欣赏的触角、心灵的感受可以穿越窗台、教室,伸到无穷远,伸到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伸到风云变幻的年代,伸到多彩纷呈的异域文化,伸到星光闪烁的宇宙空间……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听至精彩,击节赞叹;引至共情,心亦愀然…这大概就是学习带来的畅游之美,吸纳带来的如饮甘泉之感。



而这些,这一切,也成为我后来作为人师的最深厚的底气,成为我奔波于生活最根本的能力基础!


所以,永远,深深感谢母校!永远在任何时候热爱她、向往她、维护她,永远说一句“烟雨n年爱依然”!


而母校、母院的声誉和发展也与我们每一位学子息息相关,愿我们每一个人也都能尽自己的些微之力,以汇江海,以聚星河…促其发展,推其前进,珍惜她的历史,保护她的声誉,捍卫她的尊严,继承她的学养,发扬她的精神…天长地久!



让我们一起唱起那首熟悉而磅礴的校歌:


嵩岳苍苍 河水泱泱
中原文化悠且长
济济多士 风雨一堂
继往开来扬辉光
四郊多垒 国仇难忘
民主是式 科学允张
猗欤吾校 永无疆
猗欤吾校 永无疆
嵩岳苍苍 河水泱泱
中原文化悠且长
济济多士 风雨一堂
继往开来扬辉光
四郊多垒 国仇难忘
民主是式 科学允张
猗欤吾校 永无疆
猗欤吾校 永无疆
……



旋律响起,愿我们与母校一起砥砺前行、勇毅奋斗,愿我们自我做起、发光发热,愿我们永葆青春之志、赤子之心。


也愿我们归来——永远是——少年!



                       2024.09.08



(后记:抱歉,一篇早该完成的文字写了近一个月,诸事耽搁,断断续续,今日方成。愧!)
















张云佳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1.教育思想分享。2.学生作品呈现。3.语文教学探索。4.生活感受抒发。 欢迎分享!欢迎来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