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教学,反思前行——“<赤壁赋><我与地坛(节选)>联读汇报研讨课”教学反思

文摘   2024-10-31 14:59   河南  



精进教学,反思前行

——我的教学之旅

王雨薇


在代表张云佳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呈现这堂展示课后,我内心充满了感激与反思。这堂课不仅是我个人教学的一次重要实践,更是团队协作、智慧碰撞的结晶。在此,我谨向所有给予我支持与帮助的同仁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同时,结合教学实践与反馈,我深感有必要进行一次深刻的教学反思,以期在未来的教学之路上不断精进。


一、教学实践的亮点与收获


本节课紧扣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通过深度挖掘苏轼的“变与不变”哲学思想以及史铁生对于“生与死”的探讨,为学生搭建起了一座通往人生哲理殿堂的桥梁。我精心设计了多种互动环节,如热烈的小组讨论、自由的思维碰撞以及小练笔实践,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与表达欲望。这些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促使他们在思辨中成长,学会了用更加成熟和理性的视角去审视世界与自我。



课堂上,学生们在探讨苏轼与史铁生的思想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他们不仅能够准确捕捉到两位文学巨匠的哲学思想,还能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表独到见解。这种教学成效,无疑是对我教学设计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次成功培养。



二、教学问题与反思


就朱建军老师和余昆仑老师提出了改进的问题,我进行了以下思考。

1.大单元教学的组织形式需优化:在设计精读和联读时,我未能充分依据单元要求优化组织形式,导致结构有时未能充分服务于功能。未来,我将更加注重对大单元教学整体框架的构建,确保各环节紧密相连,形成有机整体。

2.多文本联读深度需加强:在多文本联读环节,我虽然引导学生思考了相同点,但对不同点的挖掘尚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深度的提升。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不同文本间差异性的探讨,以提升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3.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品味需强化:虽然我在课堂上运用了表格等辅助手段使答案一目了然,但在仔细品味语言、归纳文本内涵方面仍有待加强。我认识到,语文课堂应更加注重语言的韵味与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沉浸文本的过程中生发出自我感受,让语文味儿更浓。



三、困惑与求解


在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中,我还遇到了以下困惑:

教材内容整合尺度的把握:大单元教学强调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与重构,但在实际操作中,我时常面临教材内容整合尺度以及难易程度如何把握的问题。未来,我将通过更多的教学实践与学习交流,逐步摸索出适合学生的整合策略与难度设置。

任务群学习与情境设计的切入点:大单元教学注重任务群学习和情境设计,但找到合适的切口来引入往往是一大难题。我计划通过深入研究学生心理与兴趣点,结合文本特点与教学目标,巧妙设计切入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四、结语


最后,我衷心感谢张云佳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提供的展示机会,特别是张云佳老师的悉心指导与示范引领的力量,以及刘冰老师、孙士宏老师等备课组同仁的耐心陪伴与宝贵建议。同时,也向所有给予我莫大支持的老师们表达深深的感激。没有你们的辛勤付出和鼎力支持,就没有今天站在讲台上的我。此次展示不仅是对我以往教学实践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规划与展望。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精进教学技艺,反思前行,在语文教学之路上追求卓越,期待与同仁们携手共促高中语文教育的繁荣发展。




本文作者系河南省实验中学王雨薇老师,张云佳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曾获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荣誉,全国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朗诵比赛优秀指导。善于关注学生,与学生沟通。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用心引领学生成长,志愿做学生心中真正的良师益友。


张云佳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1.教育思想分享。2.学生作品呈现。3.语文教学探索。4.生活感受抒发。 欢迎分享!欢迎来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