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的模样:胸有丘壑,收放自如;素养为基,语文本真

文摘   2024-07-20 22:12   河南  

  “好课”的模样:胸有丘壑,收放自如;素养为基,语文本真

        ——“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暨教科研能力提升专题研讨会”之学习心得(1)     


                     张云佳


七月蓉城,花重锦官。7.15日——18日,我有幸带领工作室老师们到成都参加了由陕西师范大学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主办的“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暨教科研能力提升专题研讨会”。


会议内容丰富,安排紧凑,大咖示范课、优秀团队课、专家评课、专家讲座、工作室交流、学术论坛……不一而足,丰富多彩;听课,研讨,思考,总结,反思……我们大开眼界,收获颇丰。尤其是专家示范课,让我更深入地思考什么是“好课”,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应是怎样的模样。



(一)预设有度,生成无限;胸有丘壑,收放自如            

      ——听黄厚江老师作文示范课有思


7.16日下午,黄厚江老师讲授了一节作文示范课《议论文写作中思辨能力的培养》。黄老师以“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与“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的辩题导入课堂,引发学生讨论,并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思维碰撞。


思辨讨论后黄老师启发学生进行总结:我们既要有批判性思维,也要跳出二元对立思维,学会用发现式和发展式思维看问题。在总结的基础上黄老师再次引导学生在快与慢、远与近的选择中跳出二元思维,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后,通过具体作文材料启发学生一篇文章不可能呈现所有角度和观点,而要根据要求进行理性选择,选择最适合自己论述能力和文化储备的,选择题目需要的和最适合的观点。



黄老师确实是大家,授课过程中他引领学生展开讨论——收束总结——推进展开——推进提升——收束归拢。整节课有开有合、大开大合、收放自如,既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又体现着思维收拢的智慧。


与黄老师课堂结构类似的是深圳向浩老师的一节初中作文课:《机场的一通电话后——学写故事作文指导基础课》。



向老师以“机场的电话”话题引入课堂,要求学生设计冲突,引发学生讨论,既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了想象力,又为写作文奠定了结构骨架,丰富了情节内容。接着通过“设置障碍”环节引导学生补写心理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描绘和抒情,并通过修改升格第一步骤的作文片段;最后,通过“消除误会”环节,引导学生设想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的结尾,从而鲜明体现出作文的“故事性”。


向老师和黄老师的课堂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在不断地放开与收拢中引导学生发展能力,提升思维认识,丰富、拓展思维的厚度和广度,从而引领学生不断进步和提升,这也许就是王荣生教授所阐述的好课标准——能够引领学生由起点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课堂,能够引领学生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课堂。



而分析原因,皆因两位专家老师都胸有丘壑,既具有合理的预设,有高屋建瓴的教学设计;同时又注重预设的适度性和灵活性,注重生成的空间度和精彩性。正是恰当地把握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正是既具有合宜的教学设计,又注重学生学情和思维状态的把握,才让整节课既灵动活泼、行云流水,又收放自如、实效高效!——这即是一节好课的模样!


(二)品读文本,提升能力;素养为基,学生为主

      ——听程翔老师讲课、讲座有感 


  7.16日上午,程翔老师讲授了两节《<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并作了关于备课、上课的专家讲座。


程老师的教学风格亲切平和,如话家常却又循循善诱,遇到学生思考堵塞时,总是启发学生不断品读文本,回归文本寻找答案,寻找规律;也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中启发学生质疑思考,启发学生比较英语和汉语的区别,体会中华汉字的特点和美妙;从而培养精益求精的语文学习态度,承担传承中华文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听程老师的课你会感觉到像是在与他轻松自由的对话中渐入曲径,渐探佳境;你会感觉到像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自然而然获得了滋养和提升。而这一切都基于程老师回归语文本色的教学方式,回归教育本质的教学理念——


1.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引领学生改变,不是为了炫技;备课的目的是从学情出发设计引领路径,不是为了符合某种“理念”。教学要回归教育本身,是从学生出发,是为了提升学生素养;而不是为了炫耀教师自身水平,不是为了某种理念某种概念去教语文。


2.语文学科要有自身的“使命”。德育教育润物无声融入教学中,中华文脉生生不息,语文教师和语文课也担当着传承中华文脉的功能,并引领和影响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文脉。


3.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所有课堂都是我们追求有效的过程,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素养的途径和过程。语文教学还需要以学生的人生阅历做支撑,而启发学生的阅历和感受就需要以教师的阅历和阅读为基础。


4.关于大概念、大单元教学、思辨学习、项目式学习……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而一切都应以能否有效于发展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


……


预设有度,生成无限;胸有丘壑,收放自如;品读文本,提升能力;素养为基,学生为主……这是好课的模样,也是成就好课的原因。无论教学形式如何变化,教育理念如何改变,教育的本质不变,语文的本色不变。愿我们语文人都能守正迎新,守正创新,走在语文变革的路上,也走在语文坚守的路上。


感谢省人社厅和教育厅给予的中原教学名师经费支持,感谢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成长!


一个人行走可能会孤独,一群人行走会携手取暖,互励互促,渐行渐远渐美好。


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在路上,其乐无穷!







张云佳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1.教育思想分享。2.学生作品呈现。3.语文教学探索。4.生活感受抒发。 欢迎分享!欢迎来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