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花开,同行致远 ——中原教学名师张云佳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立仪式圆满举行

文摘   2024-10-25 11:03   河南  

“研”途花开

同行致远


 ——中原教学名师张云佳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立仪式圆满举行

   深耕细研待花开万里,凝心聚力启学科新章。为积极响应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号召,落实我校“全面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努力向创建“科技+学术”型名校方向迈进,发挥名师示范作用,引领青年教师成长,10月21日下午,中原教学名师张云佳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立仪式在实验楼五楼阶梯教室圆满举行,我校又一高级别名师工作室落地开花。


   参加本次会议的有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学科朱建军主任、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学科余昆仑老师、河南省实验中学彭双仓副校长、河南省实验中学教务处夏超生主任、河南省实验中学办公室焦文韬副主任以及中原教研名家余昆仑高中语文工作室的老师们。省实验高中语文组全体教师和来自省市其他兄弟学校的近百名语文教师一并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张云佳工作室骨干教师崔矿山老师主持。


崔矿山老师主持会议



秋风送爽拂华堂

贵宾驾临耀四方


   会议伊始,河南省实验中学彭双仓副校长致欢迎辞,向莅临我校指导工作的朱建军主任、余昆仑老师,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彭校长指出,专家的到来,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鼓励和支持,更是对我校未来发展的深切期望与鞭策。同时,彭校长对张云佳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成立表示祝贺,也肯定了名师工作室的重要作用——这是一支聚集了高中语文学科精英教师的队伍,能够带领老师们继续探索语文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这也有利于推进我校的教育创新继续向前发展。


彭双仓副校长致辞


   随后,张云佳高中语文工作室聘任朱建军主任为学术导师、余昆仑老师为实践导师。彭校长代表我校向朱主任颁发了学术导师聘书,夏主任向余老师颁发了实践导师聘书。


彭校长向朱建军主任颁发聘书

夏主任向余昆仑老师颁发聘书





精彩课堂展示设计巧思

文本联读挖掘思维深度


   接着,张云佳高中语文工作室成员王雨薇老师带来《人生何处是归途,此心安处即吾乡——<赤壁赋><我与地坛(节选)>联读》汇报研讨课。

王雨薇老师授课


   王老师的课堂由三个活动展开。活动一:同是天涯沦落人——人生之困,引导学生找出《赤壁赋》中有关“水月”的语句,以及《我与地坛(节选)》中的景物描写,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脉络;活动二:人生处处是青山——精神突围,让学生结合补充资料和具体内容,探究作者如何实现精神突围;活动三:此心安处是吾乡——人生体悟,让学生根据两位作者的哲思写自己的人生感悟。王老师的课程设置基于大单元统整的背景,在学生对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三篇精读课文进行过阅读与鉴赏的基础上,对《赤壁赋》和《我与地坛》进行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既别出心裁,又巧妙体现了大单元的教学理念,整堂课环节勾连紧密,文本对照充分,问题支架合理,评价标准清晰,令人称赞!




工作汇报回顾前期准备

目标瞄准展望美好未来


   随后,工作室主持人、中原教学名师张云佳老师向到会的专家、领导作了工作室成立的工作汇报。

张云佳老师发言


   此次汇报从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的产生、组成、前期工作和工作规划四个方面展开。张云佳老师2023年被评为“中原英才计划——中原教育教学领军人才”,即“中原教学名师”,这一称号也是我省基础教育学科教学领域的极高荣誉。“中原英才计划”项目的推进既体现了我省对基础教育人才的高度重视,也是推动我省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正是为响应省教育厅的号召、落实我校“锚定一流目标,争创全国名校”的办学目标,推进学术创新和学科建设,特组建“中原教学名师张云佳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工作室邀请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语文学科负责人、教育科研管理部丁亚宏主任,郑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语文学科负责人朱建军主任为学术导师;邀请郑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语文学科教研员、中原教研名家余昆仑高中语文工作室主持人余昆仑老师,河南省实验中学正高级教师、中原名师张定勇高中语文工作室主持人张定勇老师为工作室和专家导师。工作室成员为来自河南省实验中学、郑州七中、卢氏实验高中等学校的优秀语文教师,可谓是精英荟萃、济济一堂!


   张云佳老师提出,工作室的理念为:“素养奠基,读写共生;研思并行,同心致远”,工作室将把素养培养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根本基础,也是工作室成员专业能力提升的根本基础;将把阅读积淀作为学生和教师素养能力提升的根本路径;将把共同成长作为工作室的根本目标。工作室近三年的语文教学目标为:读写结合素养培养,单元教学策略探索,语文创新活动实践。希望通过三个“根本”和三个“目标”的实践,最终达成语文建设的有效、实效、高效!                   

   工作室前期通过示范交流、研修分享、赛课磨砺和学生指导等系统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工作室未来将瞄准目标,积极落实“学、读、研、磨、创、写”六项具体研修方案,不断加强交流,引领和推动青年教师成长,努力打造成省内学科引领的中心,推动河南省一级学科基地建设,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


   随后,史晓萍老师作为工作室助理,代表工作室成员作出以下保证:1.在以后的工作中,坚守阵地、履行职责,协助主持人张云佳做好工作室的相关事务;2.积极参加本校、本地区的教育科研活动,积极参加校际交流、各级学科会议、各级学科培训和郑州市课堂达标活动等,加强交流,不断学习;3.系统学习课程改革理论,不断提升理论水平,积极撰写论文,积极参与工作室课题研究。紧跟大咖云集的工作室的步伐,和大家一起,提升自我,革新自我,发展自我,走向更远的远方。

史晓萍老师发言



专家讲座引领前进方向

领导指导明确建设目标


   接下来,朱建军主任作了《“三新”背景下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专题讲座。“三新”背景下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是:目标明、整合巧、情境新、评价实。“目标明”即理清“单元学习目标”与“课时学习目标”的关系。单元学习目标的确定要依据课标、分析教材、基于学情。“整合巧”即注重单篇教学与多文本教学巧妙结合,多文本教学应是对单篇教学的补充。“情境新”即在创设新情境时注意区分“真实情境”与“虚假情境”。我们要对教学情境的类型与设置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摈弃虚假情境,以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个人体验情境来驱动学生。“评价实”即科学设计课堂和课后作业的评价方式。同时,朱主任指出,王雨薇老师的课堂达到了一节好课的标准,目标明确,重视整合,体现了学教评一致性。但如果能将课堂环节的一些小细节再具体一些,更关注品读和鉴赏,课堂呈现会更加完美精彩。


朱建军主任专题讲座


   随后,余昆仑老师对工作室的成立表示了热烈祝贺,并期待张云佳高中语文工作室能成为教师相互学习、思维碰撞场所,优秀教师培养孵化的场所。接着余老师也对王雨薇老师的课堂给予评价:单元关照,整体设计;板块清晰,思维进阶;评价先导,读写结合。同时,余昆仑老师也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大单元在设计精读和联读时,应依据单元要求,优化组织形式,让结构大于功能;多文本联读的方式是比较异同,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相同点的同时,也应加强对不同点的挖掘,从而提升学生思维深度,切实做到与学生实际相连;表格的巧妙运用可以使答案一目了然,但语文课堂应在仔细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恰当归纳,要让学生先沉浸文本,生发出自我的感受,让语文味儿更浓。最后,余昆仑老师再次祝愿张云佳高中语文工作室越办越好,张开双翅,云端漫步,佳音频传!

余昆仑老师发言


   河南省实验中学彭双仓副校长在听了专家的指导意见后,对张云佳高中语文工作室也提出了学校的期待:希望工作室能更明确进行目标定位,与郑州市、河南省乃至全国语文学科的目标相结合,切实发挥自身价值,落实我校“锚定一流目标,争创全国名校”的办学目标,与学校同频发展,共同进步。同时,工作室成员应该具有问题导向意识和个人研究专长意识,结合家乡文化、地域特色,打造系统的学科课程体系,推进创新性成果的产生。最终,通过名师引领、同伴互助、区域联动、共创共享语文学科资源等形式,加强学校教师人才培养,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积极发挥高中语文省一级学科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名师示范作用,打造一张靓丽名片,为推进教育教学发展贡献力量。

彭双仓副校长发言


   河南省实验中学办公室焦文韬主任作为语文组的一员和高中语文组前教研组长,对张云佳高中语文工作室的成立再次表示祝贺,对朱建军老师、余昆仑老师的莅临指导再次表示感谢。同时,焦主任也提到,语文组是一个大家庭,光辉与共,荣耀共享。工作室的成立是语文组里程碑式的新发展,希望大家能群策群力,创建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助推语文组更好建设,落实学校各项理念目标,推动各类创新性成果的产生。

焦文韬主任发言



凝心聚力开启学科新章

同行致远贡献智慧力量


   会议最后,张云佳老师再次感谢到会的专家、领导和老师们。同时表示,对于专家、领导提出的建议和期待,将和工作室成员不断探讨、探索,不断对工作室进行完善和提升,努力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推动语文教学行稳致远。此外,也非常感谢工作室学术导师、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语文学科负责人丁亚宏主任一直以来的倾心指导与专业引领,感谢河南省实验中学王瑞校长和李功毅副校长对工作室的成立给与的关心与支持。正是各位领导、专家的支持与指导,才能为工作室和老师们开辟平台、创造机会,才能推动大家不断成长,同行致远。

与会领导及工作室成员合影


   工作室将继续秉承“创新、协作、共享、卓越”的核心理念,聚焦教育教学改革前沿,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示范引领等活动,不负众望、砥砺前行,努力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教育教学创新的高地、教育质量提升的引擎,进而推进我校语文省一级学科基地建设,推进我校建设“科技+学术”型全国一流名校,也为推动本地区乃至全省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撰稿:马佩瑶  张云佳

摄影:马佩瑶

审核:张云佳  马瑞

排版:杨觉



张云佳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1.教育思想分享。2.学生作品呈现。3.语文教学探索。4.生活感受抒发。 欢迎分享!欢迎来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