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目标明了,就事半功倍。硝烟刚刚散尽的2025年元月“八省联考”,给我们2025年高考备战带来了诸多重要信息。纵观这次作文试题,言简意丰,哲理思辨,教考衔接,既有山的沉稳,又有水的灵动,引导考生向思维更深处漫溯,指引我们2025年高考作文备战方向。
一.作文命题特点评析
1. 思辨性强,加大对高阶思维的考查力度
2025年“八省联考”作文题目,其最大特点是注重思辨,考查理性思维。不必说云南、青海、内蒙古和宁夏四省作文试题——“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将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的对多个关键词逻辑关系梳理、建构与阐释说理的深度广度要求,也不必说四川、河南、山西三省作文题目——“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大起来,把这点心灵阻碍或消磨了”——的见仁见智、具体思辨的写作角度的多样性把控,单是陕西省作文题——“辩论赛这样的活动形式是否有利于推动知识的进步,增进我们对事物的理解”——的基于明确立场和观点的具体阐发说理,就足以让我们明显感受到作文命题的思辨性说理与高阶性思维的考查趋势和力度了。
2.教考结合,突显对初高中教材重视程度。
无论是与初中九年级课文梁启超《敬业与乐业》进行具体引用和无缝链接的云南等四省作文试题,还是跟高中教材《逻辑的力量》单元中有关辩论赛的内容相呼应的陕西省作文题,都彰显了教考衔接的命题思路特点。这是“减负”背景下的必然,也是基于“三新”的命题体现。如果考生对教材不熟悉,学得不透,就无法左右逢源,延伸拓展,完胜高考作文。作文来自教材的范畴,同学们有话可说,但如何表现思想的高度、思维的深度、素材的广度、表达的温度以及审题立意的新度,则成为文章优劣高下的分水岭了。这既需要我们熟谙教材内容,又需要我们高屋建瓴立意、鞭辟入里说理。“八省联考”作文题温馨提醒,我们在高考作文备考,需咬定教材不放松,延伸拓展善纵横。
3.人文哲思,立足丰盈心灵立德树人高度
纵观这次作文试题,或叩问人性、直抵人心、振聋发聩,或哲理思辨、见仁见智、启智润心,或探究真谛、人生思考、价值引领,无不彰显着命题人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和培根铸魂的润物无声。以读写结合式命题的丰子恺的几句饱含人文情怀、蕴藉心灵的话语,“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大起来,把这点心灵阻碍或消磨了” 这一命题,直抵人性深处。它引导学生反思成长过程中的得与失,探究现代社会快节奏、功利化环境下,如何重拾与生俱来的艺术感知与同情之心,关注个体内心世界的构建与呵护,体现作文命题对人文关怀的重视,让学生在文字间探寻生命本真,思索人性回归之道。引导考生要关注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现象,关注当代文化。
二.作文备考方法策略
1. 精于思辨,多管齐下拓思路
要善用对比论证突出思辨性,不要单一孤立地看问题;要善用辩证分析体现思辨性,不要静止片面地看问题;要善用发展眼光彰显思辨性,不要僵化肤浅地看问题。如写“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大起来,把这点心灵阻碍或消磨了”这道作文题,我们既可以认可这一观点,也可以否定这一观点;既可以深入分析儿童与成人的不同,也可以从人性的恒定性角度巧妙切入;既可以正面阐发道理,也可以反面论证说理,或者正反结合展开行文。如陕西省作文题——“辩论赛这样的活动形式是否有利于推动知识的进步,增进我们对事物的理解”,不妨写成辩论稿的形式,或从正方观点“辩论有利于推动知识的进步,增进我们对事物的理解”论证说理,或从反方观点“辩论不利于推动知识的进步,增进我们对事物的理解”议论阐发,或从第三方辩证分析的角度综合立意,均可。再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将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这则作文题,我们不妨锁定“第一等人”这一关键词,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切入,链接“才能”“境地”“劳作”等重点词,纵横联系,梳理逻辑,辩证分析,深入说理。
2. 回归教材,温故知新善梳理
高中五本教材,我们要回眸复习;初中六册课本,我们要及时温习。浏览课文内容,构建作文体系,瞄准高考有的放矢,谙熟书本成竹在胸。如精心梳理高中课本里的作文体系,诗歌创作、文学评论、书信演讲、辩论反驳、申论写作、调查报告、读书报告、综述发言等,未雨绸缪,突出重点,不留盲点。另外,针对“八省联考”作文题回扣初高教材、强调名言思辨的特点,我们不妨做一下相关训练,可以将课文中的一些经典句子设计成作文试题。比如:弗罗斯特的“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闻一多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诸葛亮的“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等等。
3. 丰厚底蕴,小我大我人文歌
厚积薄发是良训,居高声远系家国;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要想写出思想的高度、家国的情怀、人文的芬芳,唯有涵泳经典、修养品格、培根铸魂。惟其如此,方可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写作境界。具体怎么做,古今良训多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朵去换一朵水仙花;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今年的“八省联考”作文命题,彰显了重视考查考生人文底蕴、思辨能力、高阶思维的命题趋势,以及注重基础、教考结合、创意表达的命题思路,这应该成为我们今年高考作文备战的风向标和压舱石。
本文作者:崔矿山,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张云佳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
文字:崔矿山
审核:张云佳
编辑:杨 永
欢迎关注张云佳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