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语”悠悠,异想天开“文”灼灼——“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深度读写教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文摘   2024-11-27 21:41  
f

—2024—


脚踏实地“语”悠悠

异想天开“文”灼灼


——“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

深度读写教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脚踏实地“语”悠悠,异想天开“文”灼灼。2024 年11月25日,备受瞩目的 “三新” 背景下高中语文深度读写教学研讨会在河南省实验中学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聚焦于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高中语文读写教学的深度探索与创新实践,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大家齐聚一堂,共同交流、研讨,为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注入新的活力。

本次研讨会由河南大学文学院和文心出版社主办,河南省实验中学和北京一鹏教育集团承办,承办工作室(基地)有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语文学科基地、中原名师张定勇中学语文工作室、中原教学名师张云佳中学语文工作室、中原教研名家余昆仑工作室、中原名师张书群中学语文工作室。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河南教育家书院、中原名师培育工程北京师范大学基地为指导单位。联动单位为中原名师中学语文工作室联盟、河南省普通高中语文学科联盟。

研讨会邀请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顾之川教授,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语文教育教研室主任杨亮教授,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党委书记李海龙主任,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贾天仓,中原教研名家培育对象、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余昆仑等领导专家与会指导。


01#




开幕仪式

研讨会开幕仪式


上午9点,研讨会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开幕式由河南省实验中学副校长李功毅主持。河南省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王瑞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对与会嘉宾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强调了在 “三新” 背景下,高中语文深度读写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适应新高考要求的重要性。王校长强调了“深度读写”“实践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合作共进”的愿景,他指出,在全面推动“三新”改革的机遇面前,我们正迎接新的挑战,也必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希望通过研讨分享,我们继续探索推动深度读写教学的新路径,探索语文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读写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思维的双重提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读写能力,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王校长同时指出,在全面推动“三新”改革的机遇面前,我们正迎接新的挑战,也必将迎来全新的发展。登高而望,见者博;凭风而啸,闻者彰。

河南省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王瑞致欢迎词


本次研讨活动也得到了文心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社长田明旺先生发表了讲话,为高中语文深度读写教学的探索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也体现了田社长对基础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

随后,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海龙发表讲话。李海龙主任首先表达了对本次研讨会成功举办的祝贺,接着强调了深度读写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李主任指出,深度读写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的启迪、情感的熏陶、文化的传承。通过深度阅读,学生能够拓宽思维视野,提升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通过深度写作,学生能够锤炼语言表达,发展逻辑思维,展现个性风采。

李海龙主任提出了我省为推动深度读写教学发展而采取的一些有效实施:加强师资培训,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等。这些措施帮助教师深入理解“三新”理念,掌握深度读写教学方法,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促进深度读写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李主任指出河南省实验中学及中原名师张定勇中学语文工作室、中原教学名师张云佳中学语文工作室在高中语文深度读写教学方面就进行了多年探索,成果显著,为深度读写教学提供了优秀范例。

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

党委书记、主任李海龙讲话


河南省课程中心教师发展研究部及中原名师项目办戢明主任也出席了开幕式,副主任吴玉华对大会的筹办给予了悉心指导。


02#




经典诵读

在开幕仪式之后,河南省实验中学之韵朗诵社的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朗诵技巧,朗诵了他们在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河南赛区)中荣获一等奖的作品:《唐诗里的中国》与《永不消逝的声音》。《唐诗里的中国》和《永不消逝的声音》分别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革命精神的不朽永恒。在《唐诗里的中国》中,同学们以唐诗为媒介,通过深情的朗诵,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领略了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与文化底蕴的深厚。而在《永不消逝的声音》中,他们则以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为线索,用坚定的声音传递了革命精神的不朽与永恒,让人深受感动。

之韵朗诵社的同学们表演《唐诗里的中国》


之韵朗诵社的同学们表演《永不消逝的声音》


由刘子晗和贾永波两位老师悉心指导的这两个朗诵节目,不仅赢得了现场嘉宾的热烈掌声,更成为此次研讨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展示了河南省实验中学同学们出色的朗诵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体现了学校在语文课堂读写研究方面的深厚积淀和创新精神。


03#




专家讲座

在激情洋溢的经典朗诵之后,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语文教育教研室主任杨亮教授为与会教师们呈现了以“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深度写作教学研究”为主题的专题讲座。

河南大学文学院杨亮教授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杨亮教授强调了语文核心素养在当下教育中的重要性。他指出,通过深度写作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随后,杨亮教授详细阐述了深度写作教学的核心理念和实践策略: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同时,也要注重写作过程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写作方法。杨亮教授还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深入剖析了深度写作教学的实施方法和效果,展示了深度写作教学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显著成效;此外,他也指出了当前深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杨亮教授认为,高中作文写作存在四难:难在提取关键信息,难在整合中心论点、难在有效组织素材、难在准确使用语言,最后他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04#




名师交流

下午1点50分,名师交流分享环节准时开始,会场座无虚席。此环节由中原名师培育对象姜春春老师主持,余昆仑老师、张定勇老师、刘超老师依次进行了分享。

余昆仑老师


余昆仑老师认为在当下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读写结合是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石,并以教研员的角度围绕着“更多地阅读和学习”“多去研究和践行”“多去引领和辐射”三个“多”谈了谈名师怎样更好地发挥作用和更好地学习。

张定勇老师


张定勇老师发言主题为“挖掘读写育人价值,助力师生卓越发展——以中原名师语文工作室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张老师用“一路坎坷一路歌”总结自己的经历,并向大家展示了工作室的概况,重点介绍了名师工作室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四大路径:聚焦读写教学研究、打造一体两翼课堂、进行务实校本研修、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张定勇老师进行中原名师专项分享

刘超老师


项城市公园路学校副校长、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中原名师刘超老师从“由深度读写教学到融合育人”的角度进行了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方面交流、分享。刘超老师以“九个一”即“悟透一句名言、读薄一部经典、做精一个项目、跟对一个良师、心系一所大学、结交一群伙伴、组建一个团队、根植一方沃土、推广一个成果”为纲要来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心得。

刘超老师汇报成果


05#




专家讲座

顾之川教授讲座


下午2点30分,会场来到了专家讲座环节,此次研讨会邀请到了顾之川教授。顾之川教授讲座题目为《新时代背景下的语文老师学科素养与读写教学》,分为正确认识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把握语文教育的“变”与“不变”、守住语文教育的“根”与“魂”三个方面。顾教授以新高考的试题为例对高考的考查方向转变进行了解读,他提到高考从考查学生学习和背诵的知识转为考查考生思维和探究的过程,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强调语文教育要守正创新,回归语文教学本质,培养关键能力,落实“三新”要求。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顾之川主讲的《新时代背景下的语文老师学科素养与读写教学》,讲座站位很高,为大家呈现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思路和策略,也强调了写作教学的重要性,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守住语文的“根”和“魂”。顾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大气厚重,在场老师听后受益匪浅。

顾之川教授专题讲座


贾天仓老师讲座


接下来,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贾天仓作了题为《立足核心素养,关注进阶思维和评价》的专题讲座。贾天仓老师从两位一线老师《荷花淀》同课异构的教学案例切入,带领大家思考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异化现象和只强调工具性的现象,由此引导大家思考“语文的基本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统一,语文课堂究竟要做什么,如何做”这一命题。贾老师特别提到要重点关注知识体系和思维方法之间的关系,指出不同于以往单纯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主观性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索性学习将是教学和评价的主流,因此教育教学中要求老师关注思维能力,培养高阶思维,进行深度学习。他还分享了“关注思维能力,关注高阶思维过程与质量”,这也是深度学习的重要前提。贾天仓老师的讲座理论与实践结合,使我们收获满满。

贾天仓老师专题讲座


06#




课例展示

下午4时,河南省实验中学史晓萍老师带来《有的放矢,切中肯綮——议论要有针对性》课例展示。史老师带领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关于“议论要有针对性”的相关知识,并回顾了课内篇目与之相对应的运用。借郑州大学生夜骑开封这一热门事件设置相关的情境任务引导写作,史老师分“议论内容,应缘事载道”“因人制宜,使读者信服”“论证方法,要恰如其分”三个任务带领学生深入剖析。借助学案引导同学展开讨论,明缘事中的“事”,寻找因人制宜之“理”,带领学生从课文中汲取能量和智慧,以读促写,重温了《师说》《反对党八股》两篇课文的论证过程,在这基础上总结议论思路、论证方法、论证语言语气。写作环节,史老师指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分析和探讨完成留言,并设计了详细的评价量表。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在场听众的阵阵好评。史晓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激情澎湃,鼓励学生互动交流,课堂推进游刃有余,践行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史晓萍老师授课


07#




专家指导

观摩课结束后,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余昆仑老师对示范课进行了指导点评。余昆仑老师首先肯定了这堂课三方面的优点:1、设计了真实的富有意义的真实情境;2、抓住教材本单元核心要义,做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的结合;3、写作课鲜明的特征,课堂中提供表格支架和评价量表,体现了写作知识向策略转化的特点。同时余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例如思辨的深度是否还可以再提升,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事件,进行多角度思考;议论对象的针对性还可以再强调,可以结合大学生、路人、政府部门等对象不同,引导学生语言的风格和文体可以灵活变通。紧接着余老师带来了以《学习任务群视域下高中语文单元读写统整策略探究》为主题的成果分享,和与会老师们进一步交流探讨单元读写教学的实施策略。

余昆仑老师指导点评


08#




成果汇报

下午5时,会议来到最后的成果汇报环节,本环节由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崔矿山老师主持,依次由张定勇、张云佳老师进行成果汇报。

张定勇老师


河南省实验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原名师张定勇作了题为《以文化人,多元融合——中学语文深度读写教学二十五年探索与实践》的汇报,张老师从“文化传承与写作内容的融合、以文化人与阅读内容的融合、‘多元融合’的实施路径、工作室深度读写的具体实践”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张老师重点介绍——河南省实验中学积极探索阅读写作相关的深度读写教育实践,打造高标准读写“生态圈”,大力拓展师生阅读空间,高标准配足读写书籍;结合校本课程建设,开展跨学科主题校本阅读,开展《豫派作家作品》《拓展阅读》《实验写作》等选修课程,跨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研学活动,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开发“引—学—探—写—展”深度读写主题课程,注册微信公众号展示师生作品,编辑《星空》等校刊发表结集成果,推荐公开发表学生作品,参加教育部认可的全国作文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这些举措将传统语文教学基础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展现了教学理念的创新性与前瞻性,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张定勇老师汇报成果


张云佳老师


张云佳老师以《博学审问,深思善联——高中语文读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为主题,汇报包含高中语文读写深度融合的理念基础、高中语文读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高中读写深度融合要以思维提升为目的三个部分。并将实践探索概括为“精读文本,细品深评式写作;联读文本,联结比较式写作;文本(高考)拓读,构建读写教学体系;单元统整,落实任务群写作目标;整本书阅读,探索读写融合途径;情景任务与综合实践活动驱动读写融合。”最后提出读写深度融合的目标:以读促写,以写推读;读写共生,素养奠基;博学审问,思维进阶。张云佳老师的教学案例分享翔实具体,语言深微精妙,实践内容丰富系统。

张云佳老师汇报成果


此次研讨会围绕“三新”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深度读写教学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会议以“三新”为背景,强调了深度读写教学的重要性,就深度读写教学的具体策略与方法展开了探讨,进行了充分的经验分享与合作交流。与会者积极分享了自己在深度读写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与反思,促进教学思路的碰撞与融合,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与合作氛围,为后续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更多的灵感与启示。

中原名师中学语文联盟代表参加会议

我校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脚踏实地“语”悠悠,异想天开“文”灼灼。这是一场语文人的盛会,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为今后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积极践行深度读写教学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与综合素养,以应对新时代的教育挑战,也争取让高中语文教学不只停留在高中,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撰稿丨马瑞  王佳伊

排版丨王佳伊

审核丨张云佳 张定勇



张云佳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1.教育思想分享。2.学生作品呈现。3.语文教学探索。4.生活感受抒发。 欢迎分享!欢迎来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