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债市继续走强,各期限利率普遍有所下行。本周各类债券利率普遍有所下行。10年和30年国债利率分别下行3.4bps和4.0bps至2.11%和2.28%。信用债同样随之走强,短端表现更为强势。2年和3年AAA-二级资本债收益率分别下行9.2bps和6.7bps,1年AAA存单利率累计下行4.8bps至1.86%。本周市场关注的核心点为化债政策落地。周五财政部长蓝佛安在新闻发布会上详细讲解了化债政策以及后续财政展望,从蓝部长表述来看,本轮化债资金绝大部分已经确定,后续需要更为关注增量政策。隐债化解资金基本确定,地方偿债压力显著缓解。根据财政部长蓝部长表述,2028年之前原本需要化债14.3万亿。按当前安排,2024-2026年三年下发6万亿地方债额度用于置换隐债,另外,从2024年开始,连续5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两者合计10万亿。另外,对于2029年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依然按原合同偿还。这意味着2028年之前14.3万亿的化债任务中,地方自己需要筹措资金化债的部分仅有2.3万亿,年均4600亿元,化债压力显著减轻。经过此次化债安排之后,隐债化解工作基本落定。而这也将显著的降低地方政府的付息成本,按财政估计,置换后五年可累计节约利息支出6000亿元,年均节约1200亿左右。存量债务置换之后,关注重点需要放到增量上。目前存量债务化解政策已经确定,后续更需要关注的增量政策。一方面,需要重点关注预算内财政的发力幅度,这是后续社融增量与需求稳定的关键。蓝部长表示,明年将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包括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以及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我们预计明年赤字率有望提升至2020年相当水平,当年赤字率3.7%,超长期建设国债估计继续发行1万亿,另外增加1万亿补充银行资本金特别国债规模。扣除置换隐债的专项债规模,其余假定与2023年相同,那么新增专项债合计约4.6万亿,其中8000亿用于置换。以赤字3.5%估算,明年政府债券供给总量约13.4万亿,较今年增加约2万亿。而其中非置换政府债券预计增加约10.6万亿,较今年增加约2.2万亿。而另一方面,需要关注城投新增融资变化。本次在解决化债问题的同时,对隐债的增加继续保持高压态势。蓝部长表示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坚决堵住地方违法违规举债的途径。这意味着隐债的监管不会放松。而城投债隐债清零之后,融资是否会增加需要继续观察。从9月底以来情况来看,城投净融资在大部分时间都是负的,这意味着城投融资并未能够有效释放。而城投融资依然对地方政府资金来源至关重要,根据今年城投半年报数据,城投有息债务同比增速在9%以上,这意味着城投融资依然是地方重要的资金来源,地方财力改善依然需要城投融资扩张。年内政府债券供给压力不大,对资金与利率债冲击有限。发行地方债置换隐债属于存量债务置换,如果资金在财政存款中滞留时间较短,置换效率较高,则对资金影响较为有限。而6万亿置换隐债的额度在三年内下达,今年则会下达2万亿额度。但需要说明的是,这是2万亿额度的下达,并非实际需要在年内发行2万亿。考虑到本次新闻发布会,蓝部长表示议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财政部门将按程序尽早下达分地区限额。这意味这目前限额尚未下达,考虑到目前年内剩余时间只有1个半月,而且还需要向各地下达限额,因而年内完成2万亿发行存在困难,我们预计可能会有部分在年内发行。近几周地方债融资均处于低位,目前来看,年内对资金和利率冲击有限。对信用债来说,化债更多的会带来利好。以往化债阶段,由于存量信用债规模的收缩,信用债利率和利差多有收窄,本次化债预计也不例外。如果城投融资不能有效放量,存量城投债在化债过程中可能逐步减少,方式可能是提前到期或者城投企业增加回购等方式。而化债之后,城农商行、保险等缺资产状况可能更为明显,这也将增加相应债券的配置能力。近期非银负债端不稳定导致信用利差走阔,但随着预计年末资金冲击过后,非银负债端逐步的修复,明年年初信用利差预计将出现趋势性修复。我们继续认为短端资产加杠杆性价比更高,长债或保持震荡。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对政策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这将约束长债利率下行空间,而政策预期波动也会带来长债利率的波动,我们预计年内长债可能继续保持震荡。但随着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放缓,以及央行对资金关注度提升,同业融资成本下降等因素推动之下,资金将继续保持宽松,短端利率有望进一步下降,短债资产加杠杆具备更高性价比。我们延续对10年国债短期2.05%-2.2%震荡区间的判断,以及1年AAA存单下降至1.8%左右的判断。风险提示:风险偏好变化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外部不确定性超预期;测算误差风险。
本周债市继续走强,各期限利率普遍有所下行。本周各类债券利率普遍有所下行。10年和30年国债利率分别下行3.4bps和4.0bps至2.11%和2.28%。信用债同样随之走强,短端表现更为强势。2年和3年AAA-二级资本债收益率分别下行9.2bps和6.7bps。而随着资金宽松,1年AAA存单利率本周累计下行4.8bps至1.86%。
本周市场关注的核心点为化债政策落地。周五财政部长蓝佛安在新闻发布会上详细讲解了化债政策以及后续财政展望,从蓝部长表述来看,本轮化债资金绝大部分已经确定,后续需要更为关注增量政策。
隐债化解资金基本确定,地方偿债压力显著缓解。根据财政部长蓝部长表述,2028年之前原本需要化债14.3万亿。按当前安排,2024-2026年三年下发6万亿地方债额度用于置换隐债,另外,从2024年开始,连续5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两者合计10万亿。另外,对于2029年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依然按原合同偿还。这意味着2028年之前14.3万亿的化债任务中,地方自己需要筹措资金化债的部分仅有2.3万亿,年均4600亿元,化债压力显著减轻。这背后是财政化债思路的显著变化。经过此次化债安排之后,隐债化解工作基本落定。而这也将显著的降低地方政府的付息成本,按财政估计,置换后五年可累计节约利息支出6000亿元,年均节约1200亿左右。
存量债务置换之后,关注重点需要放到增量上。目前存量债务化解政策已经确定,后续更需要关注的增量政策。一方面,需要重点关注预算内财政的发力幅度,这是后续社融增量与需求稳定的关键。蓝部长表示,明年将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包括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以及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我们预计明年赤字率有望提升至2020年相当水平,当年赤字率3.7%,超长期建设国债估计继续发行1万亿,另外增加1万亿补充银行资本金特别国债规模。扣除置换隐债的专项债规模,其余假定与2023年相同,那么新增专项债合计约4.6万亿,其中8000亿用于置换。以赤字3.5%估算,明年政府债券供给总量约13.4万亿,较今年增加约2万亿。而其中非置换政府债券预计增加约10.6万亿,较今年增加约2.2万亿。
而另一方面,需要关注城投新增融资变化。本次在解决化债问题的同时,对隐债的增加继续保持高压态势。蓝部长表示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坚决堵住地方违法违规举债的途径。这意味着隐债的监管不会放松。而城投债隐债清零之后,融资是否会增加需要继续观察。从9月底以来情况来看,城投净融资在大部分时间都是负的,这意味着城投融资并未能够有效释放。而城投融资依然对地方政府资金来源至关重要,根据今年城投半年报数据,城投有息债务同比增速在9%以上,这意味着城投融资依然是地方重要的资金来源,地方财力改善依然需要城投融资扩张。
无论是经济还是债市,对趋势的影响来说,新增融资才是关键。存量债务的化解能够有效缓解地方偿债压力,但对需求的拉动来说,更重要的是增量。债务置换是将隐性债务替换为政府债券,并不直接带来新的投融资需求。新的投融资需求需要新增融资回升拉动,因而新增政府债券和城投债务扩张是关键。基本面趋势性回升以及债市是否趋势性调整需要观察新增融资走势。
年内政府债券供给压力不大,对资金与利率债冲击有限。发行地方债置换隐债属于存量债务置换,如果资金在财政存款中滞留时间较短,置换效率较高,则对资金影响较为有限。而6万亿置换隐债的额度在三年内下达,今年则会下达2万亿额度。但需要说明的是,这是2万亿额度的下达,并非实际需要在年内发行2万亿。考虑到本次新闻发布会,蓝部长表示议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财政部门将按程序尽早下达分地区限额。这意味这目前限额尚未下达,考虑到目前年内剩余时间只有1个半月,而且还需要向各地下达限额,因而年内完成2万亿发行存在困难,我们预计可能会有部分在年内发行。近几周地方债融资均处于低位,目前来看,年内对资金和利率冲击有限。
对信用债来说,化债更多的会带来利好。以往化债阶段,由于存量信用债规模的收缩,信用债利率和利差多有收窄,本次化债预计也不例外。如果城投融资不能有效放量,存量城投债在化债过程中可能逐步减少,方式可能是提前到期或者城投企业增加回购等方式。而化债之后,城农商行、保险等缺资产状况可能更为明显,这也将增加相应债券的配置能力。近期非银负债端不稳定导致信用利差走阔,但随着预计年末资金冲击过后,非银负债端逐步的修复,明年年初信用利差预计将出现趋势性修复。
我们继续认为短端资产加杠杆性价比更高,长债或保持震荡。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对政策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这将约束长债利率下行空间,而政策预期波动也会带来长债利率的波动,我们预计年内长债可能继续保持震荡。但随着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放缓,以及央行对资金关注度提升,同业融资成本下降等因素推动之下,资金将继续保持宽松,短端利率有望进一步下降,短债资产加杠杆具备更高性价比。我们延续对10年国债短期2.05%-2.2%震荡区间的判断,以及1年AAA存单下降至1.8%左右的判断。
风险偏好变化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外部不确定性超预期;测算误差风险。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于2024年11月10日发布的研报《化债落定,关注增量》,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研报。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固收组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固收组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