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融资,待回升丨国盛固收杨业伟团队

文摘   2024-11-12 11:38   北京  





新增信贷形势融资需求依然偏弱。10月新增信贷0.5万亿元,同比少增2384亿元。其中企业信贷收缩最为明显,10月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128亿元至1700亿元,企业短贷少增130亿元至-1900亿元。而随着房地产销售的回暖,居民中长贷也略有改善,10月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393亿元至1100亿元,而居民新增短期贷款同比多增1543亿元至490亿元,不排除短贷资金增加进入资本市场的可能。票据融资同比少增1482亿元至1694亿元,以票冲贷的诉求有所下降。从信贷数据来看,融资需求依然偏弱。

社融增速进一步下行,融资拐点尚未到来。10月新增社融13958亿元,同比少增4483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7.8%,增速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结构来看,政府债是主要支撑项,而信贷仍是主要拖累项。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少增5142亿元至10496亿元,近几周地方债融资处于低位,随着人大常委会的化债政策落地,预计部分新增地方债额度将在年内发行,但预计冲击有限。10月新增企业债券融资为1015亿元,同比少增163亿元,企业融资需求仍然偏弱。近期监管要求银行不得发放税后利率低于同期限国债收益率的贷款,企业信贷需求或进一步弱化,同时地方政府化债的背景下,城投融资平台类企业贷款增速预计持续偏弱。当前实际利率仍偏高,私人部门融资需求仍偏弱,剔除政府债之后的非政府债券社融增速同比增长6.2%,增速与上月持平。

非政府债券社融回升需要名义利率进一步下降。今年以来社融增速持续回落,这主要是因为非政府债券社融增速持续下降。而非政府债券融资与实际利率高度负相关。虽然近期我们持续调降名义利率,但由于通胀持续处于低位,因而实际利率下降幅度有限,依然处于3%以上的较高水平,这限制了居民和企业融资需求,导致非政府债券融资持续收缩。而短期通胀难以明显回升情况下,社融回升可能更为依赖于名义利率的调降。从经验数据来看,实际利率下降1个百分点,社融年增量可能扩大3万亿以上。因而推升社融依然需要名义利率的进一步调降。

财政资金拨付加速以及地产销售微幅改善推动M1跌幅收窄。10M1同比下行6.1%,较9月回升1.3个百分点。从增量来看,10月单位活期存款增加0.46万亿元,同比多增约7653亿元。企业活期存款增加背后,一方面是由于财政资金拨付增加,10月财政存款同比少增7748亿元,另一方面是政策刺激下,10月房地产销售有所回暖。后续随着财政资金持续拨付以及债务置换推进,预计M1跌幅有望持续收窄。

股市上涨非银资金回流存款,以及财政资金拨付加速推升M2增速。M2同比增长7.5%,较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一方面,财政资金拨付加速,叠加去年财政存款高基数,导致财政存款今年10月同比少增7748亿元,拉高M2增速0.3个百分点左右。而另一方面,10月非银存款同比多增5732亿元,主要是因为9月份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发布后,股票市场回升,部分理财等资管产品资金开始向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回流,这部分拉高M2增速约0.2个百分点。

融资依然偏弱,期待增量政策,短期长债继续震荡,中期宽松货币将推动利率继续下行。尽管M1M2增速在股市回暖、房地产回暖等因素带动下触底回升,但高实际利率下,私人部门融资仍偏弱,债市趋势仍未发生改变。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对政策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这将约束长债利率下行空间,而政策预期波动也会带来长债利率的波动,我们预计年内长债可能继续保持震荡。但随着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放缓,以及央行对资金关注度提升,同业融资成本下降等因素推动之下,资金将继续保持宽松,短端利率有望进一步下降,短债资产加杠杆具备更高性价比。我们延续对10年国债短期2.05%-2.2%震荡区间的判断,以及1AAA存单下降至1.8%左右的判断。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超预期,金融监管超预期,海外衰退超预期,测算过程存在误差


             


新增信贷形势融资需求依然偏弱。10月新增信贷0.5万亿元,同比少增2384亿元。其中企业信贷收缩最为明显,10月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128亿元至1700亿元,企业短贷少增130亿元至-1900亿元。而随着房地产销售的回暖,居民中长贷也略有改善,10月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393亿元至1100亿元,而居民新增短期贷款同比多增1543亿元至490亿元,不排除短贷资金增加进入资本市场的可能。票据融资同比少增1482亿元至1694亿元,以票冲贷的诉求有所下降。从信贷数据来看,融资需求依然偏弱。



社融增速进一步下行,融资拐点尚未到来。10月新增社融13958亿元,同比少增4483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7.8%,增速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结构来看,政府债是主要支撑项,而信贷仍是主要拖累项。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少增5142亿元至10496亿元,近几周地方债融资处于低位,随着人大常委会的化债政策落地,预计部分新增地方债额度将在年内发行,但预计冲击有限。10月新增企业债券融资为1015亿元,同比少增163亿元,企业融资需求仍然偏弱。近期监管要求银行不得发放税后利率低于同期限国债收益率的贷款,企业信贷需求或进一步弱化,同时地方政府化债的背景下,城投融资平台类企业贷款增速预计持续偏弱。当前实际利率仍偏高,私人部门融资需求仍偏弱,剔除政府债之后的非政府债券社融增速同比增长6.2%,增速与上月持平


非政府债券社融回升需要名义利率进一步下降。今年以来社融增速持续回落,这主要是因为非政府债券社融增速持续下降。而非政府债券融资与实际利率高度负相关。虽然近期我们持续调降名义利率,但由于通胀持续处于低位,因而实际利率下降幅度有限,依然处于3%以上的较高水平,这限制了居民和企业融资需求,导致非政府债券融资持续收缩。而短期通胀难以明显回升情况下,社融回升可能更为依赖于名义利率的调降。从经验数据来看,实际利率下降1个百分点,社融年增量可能扩大3万亿以上。因而推升社融依然需要名义利率的进一步调降


财政资金拨付加速以及地产销售微幅改善推动M1跌幅收窄。10M1同比下行6.1%,较9月回升1.3个百分点。从增量来看,10月单位活期存款增加0.46万亿元,同比多增约7653亿元。企业活期存款增加背后,一方面是由于财政资金拨付增加,10月财政存款同比少增7748亿元,另一方面是政策刺激下,10月房地产销售有所回暖。后续随着财政资金持续拨付以及债务置换推进,预计M1跌幅有望持续收窄。

股市上涨非银资金回流存款,以及财政资金拨付加速推升M2增速。M2同比增长7.5%,较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一方面,财政资金拨付加速,叠加去年财政存款高基数,导致财政存款今年10月同比少增7748亿元,拉高M2增速0.3个百分点左右。而另一方面,10月非银存款同比多增5732亿元,主要是因为9月份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发布后,股票市场回升,部分理财等资管产品资金开始向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回流,这部分拉高M2增速约0.2个百分点。


融资依然偏弱,期待增量政策,短期长债继续震荡,中期宽松货币将推动利率继续下行。尽管M1M2增速在股市回暖、房地产回暖等因素带动下触底回升,但高实际利率下,私人部门融资仍偏弱,债市趋势仍未发生改变。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对政策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这将约束长债利率下行空间,而政策预期波动也会带来长债利率的波动,我们预计年内长债可能继续保持震荡。但随着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放缓,以及央行对资金关注度提升,同业融资成本下降等因素推动之下,资金将继续保持宽松,短端利率有望进一步下降,短债资产加杠杆具备更高性价比。我们延续对10年国债短期2.05%-2.2%震荡区间的判断,以及1AAA存单下降至1.8%左右的判断。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超预期,金融监管超预期,海外衰退超预期,测算过程存在误差。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于2024年11月12日发布的研报《弱融资,待回升》,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研报。
杨业伟 S0680520050001 
yangyewei@gszq.com

朱帅 S0680123030002
zhushuai1@gszq.com

相关报告

政策更重视物价,宽松加码可期——读Q3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丨国盛固收杨业伟团队
信用弱,待恢复|国盛固收杨业伟团队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固收组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固收组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业谈债市
我们将在此公众号平台及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寻找债市投资方向,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全面、及时、便捷的固定收益市场分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