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政策发力影响,本周债市大幅下跌,10年国债和30年国债利率分别大幅上行12.8bps和19.8bps至2.17%和2.35%,呈现暴跌行情。而周五利率债的下跌已经蔓延至信用债领域,甚至短债也开始上升。我们此前对政策变化的节奏和力度并未有充分的估计,因而并未预见到此次下跌。但在市场下跌之后,我们尝试重新审视市场变化与逻辑,以对后市作出判断。本周这种急速下跌较为罕见,从过去几次来看,如此快速的下跌之后利率往往会震荡或有所回落,虽然这次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但这能提供经验意义上的参考。由于本周一到周五,10年和30年国债分别出现了13.3和20.8bps的大幅上升,我们回顾了2012年以来10年和30年国债在4个交易日里调整幅度大于此次的几次债市变化可以看到,与过往几次相比,本次在调整前利率并未有上升势能的蓄积期,而是直接开始攀升,显示本次调整更为突然。而另一方面,过往几次利率在大幅上升之后,均呈现出利率阶段性回落或平稳震荡的状况。除2022年11月利率在快速上升之后震荡之外,其余几次,利率在4个交易日内超过这次上升幅度之后,在后续阶段均小幅回落。显示经验来看,利率快速调整后阶段性持续力度存疑。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历史可以参考,但并不会重复。特别是当前政策大转变的环境之下,历史经验并不是得出结论的充分条件。我们更需要结合当前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来进行分析。首先,对于市场自身的负反馈赎回压力来看,目前并未呈现出很大压力,但节后需要继续观察。由于此次市场调整非常迅速,机构赎回压力尚未明显体现。同时,考虑到长假期间有一定的票息收益,因而节前目前来看尚未呈现出明显的赎回压力。但在市场大幅调整之后,节后赎回压力如何演绎,需要继续观察。而对于在股市大涨环境下赎回固收类产品购买权益类产品的担忧,由于两者投资者风格并不一致,所以不一定会出现大规模的转移。2014-2015年牛市期间股票类基金规模大涨,但固收类基金规模也并未下降。关键还是固收类产品自身的负反馈压力下的风险。今年8月债券基金份额实际上已经开始回落,8月减少3841亿份,显著高于季节性。显示此前市场震荡已经开始导致基金规模回撤。后续风险继续观察。其次,对于股债之间跷跷板来看,短期或存在冲击,中期依然需要基本面支撑。股债跷跷板并非总是成立。相对来说,如果是基本面变化驱动,则一般会呈现出股债跷跷板,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盈利和利率之间正相关。但如果是资金面驱动,即宽松的流动性驱动,则往往会出现股债双牛的格局,这是因为流动性的宽松会同时提升股市估值,并降低债券利率。因此关键在于当前政策对后续基本面的传导情况,这是中期决定股债双牛还是股债跷跷板的关键。再次,对于基本面来说,企稳需要低利率的支撑。此前并未发生过利率先上升而经济企稳的状况。虽然我们对政策给予较高的预期,但从中期来看,经济的企稳依然需要低利率的支撑。如果从PMI与债券利率关系来看,并未出现过利率大幅回升,而经济开始企稳的情况。因为利率的上升本身就对经济有抑制作用,即使是长端利率,也会有影响。长端利率上升之后,长端融资成本会随之上升,特别是债券市场融资成本的上升,会抑制相应的融资需求。债券融资与债券利率之间有较高的负相关关系,显示利率上升并不利于经济企稳。最后,政策见效与经济企稳依然需要全社会融资成本的下行,特别是贷款利率下行,这将提升债券相对于贷款的性价比,进而带动债券利率下行。当前刺激政策见效需要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因为利率调整的成效是更为显著的。以目前近400万亿左右的社融存量计算,50bps的下降将产生2万亿的付息支出减少。反之,对应幅度的利率上升则可能导致收缩的效果。因而在其他政策发力情况下,需要全社会融资成本持续下行。而贷款等利率的下行将有效提升债券的性价比。今年2季度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经下降至3.68%,如果考虑到9月份LPR调降20bps,则3季度贷款利率可能降至3.48%或更低。简单考虑1.56%的不良,贷款综合收益都可能在2%以下,更不用加入税收和资本占用成本。这意味着债券相对更具备性价比。因而中期资金依然会继续增加债券配置。从中期来看,当前长债已经调整至较高水平,但短期风险并未落地,建议短期防守,等待增配机会。无论是从稳定经济需要的利率角度,还是从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环境下债券性价比的角度,当前长债利率已经调整至较高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短期风险解除。短期考虑到政策不断加码落地,以及市场情绪的持续发酵,市场依然存在风险。同时,在利率大幅下跌之后,节后是否会再度发生赎回潮依然有待进一步观察。因此,我们建议短期防守。如果后续财政政策未出现大幅超预期,考虑到基本面反映依然需要时间,因而在市场平稳之后,我们认为将迎来债券配置机会。风险提示:风险偏好变化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外部不确定性超预期。
本周债市大幅下跌。受政策发力影响,本周债市大幅下跌,10年国债和30年国债利率分别大幅上行12.8bps和19.8bps至2.17%和2.35%,特别是后四个交易日,两者分别上升13.3和20.8bps,呈现暴跌行情。而周五利率债的下跌已经蔓延至信用债领域,甚至短债也开始上升,降息和资金宽松并未改变短端下跌态势。1年AAA存单周五上升1.5bps至1.87%,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我们此前对政策变化的节奏和力度并未有充分的估计,因而并未预见到此次下跌。但在市场下跌之后,重新审视市场变化与逻辑,对后续应对更为重要。
本周这种急速下跌较为罕见,从过去几次来看,如此快速的下跌之后利率往往会震荡或有所回落,虽然这次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但这能提供经验意义上的参考。由于本周一到周五,10年和30年国债分别出现了13.3和20.8bps的大幅上升,我们回顾了2012年以来10年和30年国债在4个交易日里调整幅度大于此次的几次债市变化,分别是2013年11月、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同时,2022年11月债市调整虽然没有的达到此幅度,但由于是离目前最近的一次调整,所以我们也放到对比范围内。这几次均具有各自特征,例如2013年11月是由于资金收紧,2014年12月是降息之后股市牛市开启,2016年则是基本面和监管大的转变开始,2022年则是政策转变催生赎回潮。
可以看到,与过往几次相比,本次在调整前利率并未有上升势能的蓄积期,而是直接开始攀升,显示本次调整更为突然。而另一方面,过往几次利率在大幅上升之后,均呈现出利率阶段性回落或平稳震荡的状况。除2022年11月利率在快速上升之后震荡之外,其余几次,利率在4个交易日内超过这次上升幅度之后,在后续阶段均小幅回落。显示经验来看,利率快速调整后阶段性持续力度存疑。
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历史可以参考,但并不会重复。特别是当前政策大转变的环境之下,历史经验并不是得出结论的充分条件。我们更需要结合当前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来进行分析。在政策大的转变之后,目前市场关键取决于两个因素,从市场自身来看,是否会发生资产下跌导致的负反馈赎回风险,进而导致债市螺旋式下跌;而从政策和经济需要来看,稳定经济实现增长目标,是否一定意味着当前利率大幅上升,或者利率大幅上升对经济影响如何。
首先,对于市场自身的负反馈赎回压力来看,目前并未呈现出很大压力,但节后需要继续观察。由于此次市场调整非常迅速,机构赎回压力尚未明显体现。同时,考虑到长假期间有一定的票息收益,因而节前目前来看尚未呈现出明显的赎回压力。但在市场大幅调整之后,节后赎回压力如何演绎,需要继续观察。而对于在股市大涨环境下赎回固收类产品购买权益类产品的担忧,由于两者投资者风格并不一致,所以不一定会出现大规模的转移。2014-2015年牛市期间股票类基金规模大涨,但固收类基金规模也并未下降,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稳定在3000亿左右的规模。显示权益类和固收类产品替代性并不是很强。关键还是固收类产品自身的负反馈压力下的风险。2022年那波赎回潮中债券型公募基金份额从9月至次年1月,累计减少1.04亿份。而今年8月债券基金份额实际上已经开始回落,8月减少3841亿份,显著高于季节性。显示此前市场震荡已经开始导致基金规模回撤。后续风险继续观察。
其次,对于股债之间跷跷板来看,短期或存在冲击,中期依然需要基本面支撑。股债跷跷板并非总是成立。相对来说,如果是基本面变化驱动,则一般会呈现出股债跷跷板,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盈利和利率之间正相关。但如果是资金面驱动,即宽松的流动性驱动,则往往会出现股债双牛的格局,这是因为流动性的宽松会同时提升股市估值,并降低债券利率。从今年政策来看,主要是货币政策宽松,降息降准落地等都是带动流动性宽松的政策,因而更可能是股债双牛,而非股债跷跷板。因此,股市的上涨并非对债市利空,从资金分流来看,主流投资债市的资金也难以大幅进入股票市场。
再次,对于基本面来说,企稳需要低利率的支撑。此前并未发生过利率先上升而经济企稳的状况。虽然我们对政策给予较高的预期,但从中期来看,经济的企稳依然需要低利率的支撑。如果从PMI与债券利率关系来看,并未出现过利率大幅回升,而经济开始企稳的情况。因为利率的上升本身就对经济有抑制作用,即使是长端利率,也会有影响。长端利率上升之后,长端融资成本会随之上升,特别是债券市场融资成本的上升,会抑制相应的融资需求。债券融资与债券利率之间有较高的负相关关系,显示利率上升并不利于经济企稳。
最后,政策见效与经济企稳依然需要全社会融资成本的下行,特别是贷款利率下行,这将提升债券相对于贷款的性价比,进而带动债券利率下行。当前刺激政策见效需要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因为利率调整的成效是更为显著的。以目前近400万亿左右的社融存量计算,50bps的下降将产生2万亿的付息支出减少。反之,对应幅度的利率上升则可能导致收缩的效果。因而在其他政策发力情况下,需要全社会融资成本持续下行。而贷款等利率的下行将有效提升债券的性价比。今年2季度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经下降至3.68%,如果考虑到9月份LPR调降20bps,则3季度贷款利率可能降至3.48%或更低。简单考虑1.56%的不良,贷款综合收益都可能在2%以下,更不用加入税收和资本占用成本。这意味着债券相对更具备性价比。因而中期资金依然会继续增加债券配置。
从中期来看,当前长债已经调整至较高水平,但短期风险并未落地,建议短期防守,等待增配机会。无论是从稳定经济需要的利率角度,还是从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环境下债券性价比的角度,当前长债利率已经调整至较高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短期风险解除。短期考虑到政策不断加码落地,以及市场情绪的持续发酵,市场依然存在风险。同时,在利率大幅下跌之后,节后是否会再度发生赎回潮依然有待进一步观察。因此,我们建议短期防守。如果后续财政政策未出现大幅超预期,考虑到基本面反映依然需要时间,因而在市场平稳之后,我们认为将迎来债券配置机会。
风险偏好变化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外部不确定性超预期。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于2024年9月29日发布的研报《债市大跌后的再审视》,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研报。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固收组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固收组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