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出国双线并进+英专跨保国传+独立作者发表论文 | “如果不知道选什么,就选自己喜欢的吧!”

文摘   2024-11-26 10:55   北京  

青年说(218)

曹艺





嘉宾介绍


专业信息

本科: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英语系 社会学与文化研究方向(GPA:3.92

硕士:保研至本校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学 国际新闻传播(国传班)


外语成绩

英语专八优秀

雅思 7.5 (憎恨口语的考官小老头)

德语四级优秀

德语六级合格 (二外结课顺手考的)


荣誉奖项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一等奖学金


学术成就

作为独立作者发表会议论文Immaterial Labour and Precarity in Cultural Industry: The Case of VTuber Live Streams


爱好

健身(尽管练得兢兢业业,还在为自己不断掉秤烦恼)

旅游(已经可以一个人手提行李箱出去旅游了,可喜可贺)




01

写在前面




感谢婉滢的邀请。


说实话大家可能根本看不到这条推送的,因为收到邀请的我本能反应是:“妈呀,就我还是别出来丢人现眼了吧,咱们要不还是别接了呢?”毕竟大家应该更喜欢看某三线城市学姐通过努力实现阶级跨越的爽文,而比起他们一路高歌猛进的履历,我虽不至于说一路滑坡,但也不过是中规中矩地走了下去。


不过,考虑到“小曹看到,小曹想要,小曹得到”的个人经历和学习方法能给需要的人一些帮助,我最终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份邀请,也算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回顾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涯。




02

从零开始



其实我选择北外英语系时,有不少亲人朋友都感到特别意外,因为我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都是标准的理科生,中高考选考科目全都是理化生。我记得在高考前三个月,我还在心心念念准备读化学系,待到只剩两月余的时候我突然决定改去学英语。


改行的原因稍显复杂,但一言以蔽之:喜欢,所以学了;但是这种一拍脑门的决定往往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英语向来不是我擅长的学科,甚至可以说是我学得比较烂的科目。正因如此,我开学考考得稀碎,当时大家都在看三门可以免修的课程中自己有多少门课可以免修,而我被强制安排一个不差地修满了语法、语音和听力。


当然,开学考可能不能展示出我的基础,但至少我可以拍着胸脯保证,我之后的成绩绝对是纯凭努力补来的。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我老老实实地狂练英语基础,通过在B站高强度刷英文电影、纪录片、有声书,影子跟读练口语,摘抄生词好句积累词汇表达。我成功凭借着一个学期的勤学苦练把自己典型的中式口音改了个七七八八。而写作方面,我也获得了学院马丽媛老师(已故,她是个很好的老师,想她)的认证:语言能力不错,写作来的句子是“authentic English”。


(课外阅读做的纸质笔记)


当然,英语语言的障碍是一回事,知识储备量严重不足则是另一个大问题。我的脑袋里当时还全都是什么羟醛缩合、基因工程,对文史哲一问三不知,课上学的内容别说是用英语学,就是用中文讲,我也得花好长一段时间才能搞懂前因后果。因此,我前两年的大学生活就是伴随着不断地课前查材料,课程中问“同学,那个词是什么意思”和“老师刚刚说的是什么呀”度过的。




03

厚积薄发



我很快发现,系里不止我一个理转文的同学,也并不是所有人的脑子都像个大型资料库。发现自己有知识漏洞,其实补与不补,补到什么程度全看自己,除了自己知道自己无知,根本无人知晓。你只需在课上表现出云淡风轻的表情就好,有些内容甚至也根本不会考核,但我决意成为一个“有文化”的学生。


我在初中时就觉得那些文史专业的人真酷呀!他们和别人谈论英美文学时,不需要在时先拿出电脑,打开层层叠叠的文件夹,然后打开一个封存了不知道多久的文件。他们也用不着为了打开教科书给对话叫个暂停。


我看到,我想要,我得到。我真心地喜爱自己选修的每一个课程,因此即便是我其实没有选修文学方向,我也还是会花上几个小时查询老师课上讲解的节选材料有怎样的背景信息,尽力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而且还会用更加通俗易懂地语言概括内容讲给身边的人,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而那些课上一闪而过的补充内容,那些老师们随口说出来的书名,也得到了同样的高规格礼遇。


当时上文学概论课的时候,老师每节课都会提到那么三五本和主题相关的书名,我虽然做不到一周看完三五本书,至少也会有电影的看电影,有空查一些论文分析的就查查论文所以两年过去,我依然能够记起贝尔武夫、坎特伯雷故事集,也同样对福克纳的作品如数家珍。


(随国新院长赴英国参加海外实践调研照片)


当然这文学方向还不是我自己的主修方向,社会学与文化研究的课程我当然是更要下苦功。其实在进入英语学院之前,我尽管也曾读过《乡土中国》,但是却从未听说过“社会学”这个学科的名字,所以决定在这个领域继续前进就更是从零开始了。


从孔德、斯宾塞,到涂尔干、韦伯、马克思,再到米德、库利、戈夫曼、布迪厄、福柯、鲍德里亚,几十页的论文读一整天的苦涩更是无需多言,但是即便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我也一遍不懂读两遍,两遍不懂查文献,三遍不懂问同学,四遍不懂问老师,在骂骂咧咧中老实学明白了。因为对长长的英文文献不抛弃不放弃,再加上自己特别喜欢给别人安利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又颇喜欢和老师互动,反复检验自己的理解,我的理论知识越来越牢固


在大二上学期以社会学为专题的精读课程中,我更是几乎作为社会学方向指定代言人的形象出现的。我自诩“凡三年内读过的论文,当时觉得有颇意思的,我都能回忆起主要内容,而且在需要引用的时候在三分钟内找到文件”。凭借着我绝佳的学术素养,加之自己对性别研究和数字劳动、情感劳动的不断钻研,最终成为了朋友们公认的“先天论文圣体”。


02

04

确定方向





想必各位也都发现了,英语系的我居然学得既不是翻译,也不是语言学、文学,在方法论上,我所在的方向更像是社会学与传播学的混合体


尽管勤学苦练让我一早就确定了,自己即便是没有任何加分,也能在学院里拿到保研名额。但遗憾的是,本校本院中似乎并没有合适我的研究方向。北外英院的翻译、文学、语言学加上国别与区域研究,都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自己对口的领域。尽管本科阶段的老师们基本都在美国研究中心,我大可以选择美研,但我对政治经济的兴趣寥寥,因此保研本院的计划在我心里一直存疑。



因为这个方向的名字包含“社会学”,我一度把自己定义为社会学学生,而国内国外的社会学体系是不太相同的。考虑到这一点,我同样早早地就考虑了出国读研,我也顺利得到了家里的支持,并且还有一些论文发表(尽管是水刊,但依然是勇敢的尝试)。


一切都在保研出国双线并进,我一直考虑着如果能在国内选一个比较满意的项目,那就优先留在国内,彼时,时间已进入了大三下学期夏令营投报的时间,也是时候做出一些选择了。


那时我已经发现了“文化研究”的本质是传播学,国新学院老师开设的《社交媒体前沿文献导读》通选课里也有诸多自己熟悉的理论。这也就意味着我也同样可以考虑向新传类进发。此外,我也意识到了教授自己听力和写作的老师曾经也教授过《媒介素养》,本质上是因为国新学院和英语学院十年前本为一体。所以,我找到了一个可行的目标,研究生转投国新学院,就能最大程度的让我继续学习我现在喜欢的内容。


当然,我也心高气傲地在夏令营阶段海投了不少学校的新传专业项目,但是除去北外国新的国传班对我网开一面,其他的均石沉大海。


我本意是想要给大家提供一些备考经验,但是实际上我的夏令营准备得过于仓促,复习情况是“四天从零开始的新闻学教程”,“三天速通复习传播学理论”,加上“半天时间背诵习思英文版”,然后就直接上了考场,并且糊里糊涂地就拿下了优营,所以私以为实在是没什么太多值得借鉴之处。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经验,那就是学科都是互通的,平时多下功夫,就算是备考期短,考场上一样能有出色表现


(保研offer截图)



05

最后寄语




我并不是纯粹的天赋派,也未必是最下得了苦工的,所以我有一些方法技巧,相信普通人可以尝试复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

1

学习时间管理


用24小时时间轴的记事本,以半小时为最小计算单位,规划记录自己一天的时间使用情况,做到如实记录,反正只给自己看,有时候为了本子上好看,也会出于“美学需求”认真学一会儿(也是本人引以为豪的个人习惯)。



0

2

提前树立目标


多尝试不同的事情,多去咨询和自己升学、职业规划比较相近的学长有什么经验教训和个人感受,当理想成为一个明晰的道路,才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准备好什么材料。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如果你不知道选择什么,就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吧!反正不管选什么可能都会后悔的,人总是会情不自禁地美化自己没走过的路。






往期推送





















合作及联系我们


微信:ValentineWang2022

邮箱:translator_wanying@foxmail.com



END



青领World
专注优质青年故事分享,关注当代青年成长。本号汇聚了来自世界著名高校、国际组织、国内外知名企业等众多高端优质平台的优秀青年。相信你在看到这些青年的精彩故事后,也会获得更多启发,开启一段特别的人生之旅,构筑更美好的未来远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