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系列(252)
马恩路
嘉宾介绍
院校信息
初中和高中: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本部
本科: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波斯语专业(专业排名1/14,专业课平均成绩97.94/100)
2023年接受留基委全额奖学金公派赴伊朗德黑兰师范大学留学
硕士:保研至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语言文学专业波斯-伊朗语言文化方向(保研面试成绩93分,全专业排名第2)
曾获荣誉
2024年校级一等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
2023年校级三等奖学金、社会工作奖
2023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全额奖学金
2024全国波斯语演讲比赛冠军
2023全国波斯语演讲比赛亚军
2024篮球北外杯冠军
2022年北外优秀共青团员、北外SICA国际交流协会优秀干部
实践经历
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实习,参与《美美与共》节目录制与制作并担任伊朗嘉宾陪同翻译
伊朗传统新年期间受邀在伊朗驻华大使馆用波斯语发表演讲
伊朗总统莱希访华期间承担伊方商务代表团中伊经贸协议文件的书面翻译
在北外全球文明与青年责任伊朗考察代表团担任组长
参与2021北外SICA NIGHT留学生晚会策划,担任2022年北外SICA NIGHT留学生晚会总导演,参与2023北外全球文化节策划
参与浙江卫视《大学笑友会》节目的录制并接受采访
波斯语班团支书
北外SICA国际交流协会外联部副部长
兴趣爱好
篮球:高中校队队员,北外亚非男篮队员
旅游:留学期间走遍伊朗及中东的众多地方
日常爱好:健身、摄影、唱歌、吉他
MBTI
ENTJ
01
写在前面
柳暗花遮与曲径通幽,殊途同归与沿途胜景,一直在走自己的路。我想用伊朗留学期间我在德黑兰有感而作的一首词作为开头:
青玉案·秋步山城
零缨流逐清渠浅。薄雾漫,微风掸。萤星陡径群杉掩。雨抚林染,飞黄翩翩,柳雪落北巅。
点滴皆览碎步缓。斑斓尽浣清意淡。短衫轻履何踏遍?天光流转,不闻昼暮,却道残霞暖。
非常感谢婉滢学姐的邀请,让我能有这个宝贵的机会分享我的经历与感悟。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一条自己的路,这条路只适合我们自己,也只属于我们自己。生活中最大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性,对生活抱着探索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回头看看,这些种种的不确定性,塑造了一条独一无二独属于自己的路,这何尝不是一种妙趣。
02
曲折向上
我与北外有着奇妙的缘分。
记得初高中每次放学回家,坐车由北向南经过西三环时,目光都会被右侧砖红色的宏伟校门所吸引。夜色中,我望着发光的北外校徽和旁边矗立的外研社。楼里教室还亮着灯,当时的我不禁在想,大学生们都好辛苦,有种挑灯夜读之感。
记得高三英语课写作文的时候,只要是与大学生活相关的主题,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校名就一定会出现在范例里。从那时候起,我对于这所学校,至少是对于这所学校的校名,就已经不陌生了。
没想到,后来的我竟然就进入了这所大学读书。
高中的我参与了综合评价项目。高考后,当时只是抱着不浪费机会的心态填报了提前批,将北外填为了提前批第一志愿。结果出来后,我得知我被北外录取时,说实话有些遗憾,也有些迷茫。就这样,我阴差阳错地错过了普通批中我原本能上的梦校。
但我很幸运被录取到了我提前批志愿里的专业,很幸运能接触这么优美而有魅力的语言和文化,很幸运我喜欢上了这个语言,很幸运我恰好能把这个专业学的很好;很幸运我喜欢北外的校风和氛围,很幸运在这里遇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很幸运北外为我提供了不同于其他院校的视野和平台;最幸运的是,我能通过这所学校和这个专业,进入到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
仿佛命中注定,但真正实现时又难以置信。
03
沿途胜景
我的大学生活虽说不算完美,但也几乎与我所憧憬的无异。虽然我的本科生活还没有完全走完,但这一路的胜景无时无刻不在勾起着我的回忆,每一段故事都历历在目。
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建立在专业的基础上。感恩命运,这个专业给我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美妙经历。
2023年夏末,机缘巧合中我有机会在央视实习。我因在北外学习波斯语,顺利通过了陪同翻译岗位的面试,通知我需要全程负责一位伊朗嘉宾和一位中国嘉宾参与到一档大型节目的录制中。机会千载难逢。
(与节目嘉宾哈吉吉先生和王文杰教授合影)
伊朗嘉宾是穆罕默德·哈吉吉先生,伊朗伊斯法罕百年波斯地毯织造家族第四代传人、家族主理人、艺术家。中国嘉宾是王文杰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外聘教授。二人一同合作,中伊共创世界最大幅人物叙事类挂毯——《博望东西》。而这档节目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美美与共》节目。
我每天工作的内容是在导演组和嘉宾们之间对接、沟通、传达消息。当然,还要负责哈吉吉先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我和他在那一期间可谓是形影不离。他表面看着严肃,但实际上是一位懂生活、会生活、爱生活的人,互相熟络之后他的幽默也慢慢开始展现了出来。
(与节目主持人撒贝宁合影)
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我和导演组的合作十分默契,导演组尽职尽责,大家各司其职,共同为实现节目的目标而努力。他们的热情洋溢、敬业精神和对工作的深深热爱,都深深感染着我。
至于哈吉吉先生,我和他建立了很深的友谊,节目录制结束后还一直保持着联系。伊朗留学期间,我去到了他的城市伊斯法罕,和他又一次见了面,他亲自开着车带着我在城市里游玩了一圈。一见面我们互相交换了礼物,他夸我来到伊朗之后波斯语讲得更好了,我夸他这段时间在中国出名了,我们都哈哈大笑。我们彼此都不敢相信能再次见面,所以都倍加珍惜这次机会。我们回忆当初在中国一起录节目的经历,他在车里播放起了节目在中国播出的片段,我为他同声传译,同时还见缝插针地夸赞他在节目中的完美表现,他也同我一直开着玩笑。我们的嘴角就这样一直翘着,好似夜空中弯弯的新月。
在伊斯法罕绚丽的景色和我们的欢声笑语中我体悟到,一名翻译不仅是语言的传递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和心灵桥梁的构筑者。
(和哈吉吉先生的又一次见面)
第四届全国波斯语演讲比赛在2024年3月举办。经历了上一届的历练,这一次我信心十足,势在必得。这次的主题与中国和伊朗文化交流相关。我听说过一句话,大致说的是对于任何事物,第一个想到的点子不要去做,因为所有人都最容易想到这个点子,这样一来便没有了独特性。
对于这次选题,我感觉大家大概率都会讲文化交流史相关的话题。所以选题时我突发奇想,写了一篇伊朗人客套文化与中国人客套文化对比的稿子。以我在伊朗与当地人交流的见闻为基础,插入了数个有趣的小故事,全篇力求幽默生动,有亮点有包袱。我剑走偏锋,选择全篇用活泼的口语讲述而不是正式的书面语(波斯语的口语和书面语差别较大),甚至形式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演讲”,而是一场脱口秀。演讲比赛当天,我的脱口秀段子引得现场的伊朗文化参赞和一众评委哈哈大笑,也收获了他们的认可,获得了演讲比赛冠军。
(演讲比赛冠军颁奖)
比赛日期与伊朗传统新年诺鲁孜节离得很近,3月20日伊朗驻华大使馆将要举办新年的庆祝活动,届时伊朗大使、参赞、众多在京伊朗籍人士、北京高校波斯语师生以及驻华使馆所有人员都将到场参加。比赛当天我讲完我的内容后,评委随即与我交流,邀请我在新年庆祝活动现场再表演一次。我立刻表示同意,表示很兴奋也很感激能有这次机会。我对于稿子进行了些许修改,使其更适合于现场表演。新年庆祝活动当天,我的脱口秀又引得大家笑声不断,收获一致好评,接近尾声时大使先生亲自为我领掌。在一众使馆嘉宾们的欢笑声与掌声中,我口中流动着轻快幽默的波斯语,精神上也感受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喜悦和成就感。
每当回忆这次经历时我都打趣自己,没想到我第一次讲脱口秀竟然是在大使馆,竟然是用波斯语。
(在伊朗使馆用波斯语讲脱口秀)
社团活动也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一直秉持着“社团在精而不在多的观念”,大学期间我仅加入了两个社团,一个是SICA国际交流协会,一个是亚非男篮。很简单,我自发地投身于这两个社团,而两个社团也都能给我带来实质性的收获,带来归属感。
在SICA,我收获了志同道合的羁绊。
(2022 SICA NIGHT晚会)
上大一前的暑假我已通过面试进入了SICA。在开学后的第一次全员大会中,我所感受到的这种自由而又有序的氛围、开阔而又包容的视野,时刻让我意识到我来对了地方。这里的人,让我体会到了一种我与SICA相互归属的奇妙感觉。
(SICA成员毕业季合影)
工作上,无论是每一次活动、晚会还是全球文化节的策划和举办,我们都有着举手投足间的默契。一个眼神,无论身司何职,都会明白意思。生活中,我们谈天说地,互相给予彼此精神的支撑。一条信息,无论身在何处,都将前来赴约。
(2024男篮北外杯夺冠)
在亚非男篮,我收获了同甘共苦的奋发。
在球队中,我司职后卫,每一次投篮、每一次突破都让我心潮澎湃。在篮球场上,我找到了生活的调味剂,找到了我最佳的解压方式,找到了纯粹的爱。
(北外杯赛场照片)
我同亚非男篮的队友们一起,从我大一时期到现在,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进步。虽然每年人员上都有变化,但传承在我们之间的亚非精神依旧不改。途中虽然出现过疫情期间的人员不整、伤病、挫折与不利,但我们在今年六月终于捧起了北外杯的冠军奖杯,并踏着卫冕之路继续前行。
(在德黑兰古勒斯坦宫)
踏遍山河,便是了解一个国度乃至文明的最佳途径。
生活中我尤其热爱旅游,喜欢感受和欣赏世界各地的人文特色和自然风光。大三我趁着去伊朗德黑兰师范大学留学的机会,游历了伊朗境内的众多地方。
(在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
在首都兼最大最发达城市学习的我,每天固然是闲不住的。一有时间我就会走街串巷citywalk,探店看景,体验民风,恨不得逛遍城市的每个角落。伊朗的老师上课就直言,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远远是不够的,你们现阶段只有通过在生活中的玩和看,体验和观察,才能更快速、有效、实用地学到真正的知识。这一点恰好与我的观念不谋而合,我眼中闪烁着光,没等老师说完我就不禁鼓掌。这番话让我对本就怀揣着的探索伊朗的目标,更加有动力了。
(在设拉子瓦基尔清真寺)
除了首都德黑兰,我还去到过有“伊斯法罕,世界之半”美誉的风光无限的伊斯法罕,去到过古朴洁净古都加兹温,去到过毗邻里海的马赞德兰省的森林和安扎里港。
(在设拉子莫克清真寺)
在伊朗我们有一门特别的课——考古课,旨在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伊朗的前世今生。考古课上所讲述和展示的内容让我心驰神往,我也就自然而然地把课程内容当做了我的探索之行的目的地清单。
跟随考古课的指引,我又去到了以风塔和拜火教遗迹闻名的沙漠城市亚兹德,去到了波斯文明发祥地清新醉人的设拉子,去到了埋葬着世界君主居鲁士的帕萨尔加德和阿契美尼德王朝众多君王长眠的纳格仕鲁斯塔姆,也去到了曾盛极一时辉煌无限的波斯帝国的都城遗址波斯波利斯。在伊朗这片土地上,“冲突”与“调和”不断发生,“波斯”与“伊斯兰”和谐共生,发展、孕育出了其特有的双核文化特性。
随行随感,随感随记,随记随悟,随悟随化,随化随发。
04
并肩同行
不光是球场上,生活中也需要寻找与自己并肩同行的人,分享喜悦、分担忧愁。这些人不仅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还是并肩奋斗的战友,更是人生路上的旅伴。
我很幸运在我的人生中有两组这样的人,其中一组是我和我高中同学的四人组,另一组是我和我大学同学的三人组。更奇妙和幸运的是,这两组人中的每个人,都有资格保研也都选择了保研。所以,在我自身在保研路上,这两组人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同我并肩同行的“战友”。
高中同学四人组中我们各自的本科是,我在北外,其他三人分别在南开、北理和北交。今年九月过后,一切尘埃落定,最终我去了北大,他们三人分别是南开本校直博、北理本校保研和保研至中财大。大学同学三人组中,我在亚洲学院,其他两人分别在欧语学院和英语学院,最终我去北大外院,他们两人分别保研到了北外新传和北大外院。
这一路上当然会有焦虑、崩溃、迷茫的时候。每当我觉得没有动力的时候,与他们沟通沟通,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焦虑奔溃的点。这时大家就一起聊聊天、发发疯、吃一顿喝一顿,发泄完了也就好了。完事以后继续该干嘛干嘛,感觉重拾了动力。在这样的节奏中,互相之间分享快乐、排忧解难,我时常有一种治愈感。保研道路上我的心态能如此稳定,跟他们有相当大的关系。
高三动员高考时老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你们要珍惜现在,因为高考之后就没有大家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的时刻了,所以你们要觉得有动力。但我不这么认为,无论是考研也好保研也好,都是这样的时刻,都有一群人同我们共同奋斗,我从未感觉到孤独。找到自己的保研战友之后,我们共享信息,互通有无,每天都在一起交流分享,自己始终沉浸在了这样的氛围中,没有受到外界很大的干扰,始终专注在准备保研上。
我感觉保研考研就像是第二次高考,也是一次关键的节点和重要的抉择。正视过程、享受过程、相信过程。
05
俟时扬华
自从我五年级下学期点招进入北大附中开始,初中和高中均就读于北大附中,受北大氛围熏陶已有七年之久。因初高中在北大里组织过多次活动,我对北大校园也十分熟悉。在这样的氛围下读书和成长,必定对于北大有一定的情感,也肯定憧憬着能进入北大深造。
可是,我一直以来不算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何况北大附中里强者云集,我也并不在那一行列里。梦想和现实之间总横亘着一条鸿沟,随着中学生涯的推进,我只得将北大之梦埋藏在心底,现实提醒着我要设定更切实际的目标。
命运的安排将我带入了北外。这所学校展示给我的和提供给我的,恰好是我喜欢的和我需要的。对于热切之心神,我会倾尽所有;对于已决之心意,我会付诸一切。行路不止,脚下踏现实,头上顶梦想。行路不止,曲折的道路中,慢慢开始发觉,梦想并不遥远。行路不止,倏然抬头,梦想触手可及。
俟待时成。从中学时期的不敢做梦,到大学初期的敢做些梦,到大学中期的勇敢追梦,再到大学后期的梦想成真。回首来路,我享受着一路以来的奇妙,感谢机遇的馈赠,也感谢自己具备接受机遇馈赠的能力。
而这一切都还未完待续,未来的路仍在延伸,沿途风景更加开阔。行路不止,时华未央。
06
写在最后
胡适之曾言“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享受每个选择,享受每件遭遇,享受每次经历。专注于自己的脚下,每一步都独一无二;着眼在自己的道路,每一寸都与众不同。
(小红书账号)
(ins账号)
往期推送
合作及联系我们
微信:ValentineWang2022
邮箱:translator_wanyi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