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景
本科:常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硕士: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博士:比利时荷兰语鲁汶大学化学工程专业
荣誉获奖
2019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二等奖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全国银奖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
2016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江苏省化学化工领域创新大赛三等奖
第十一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科研与项目经历
曾在国际知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等发表SCI论文25篇,中文核心期刊4篇
申请国家专利10项
国际知名期刊Fuel、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等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
主持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十二五课题”,全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十余项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学生工作
学院团总支常务副书记
学院团总支学生会主席团
鲁汶大学硕士日常导师 (Daily supervisor)
荷兰语鲁汶大学Separation process课程助教
个人信息
星座-天秤座
MBTI-ENFJ
感谢婉滢的邀请,让我在即将褪却青年这一标签的时候,写下我的一点思考。这不仅是之于屏幕对面的你,亦是我写给过去三十年的人生的一个总结。我不知道是否一个略带“土味老爹”的理工男,是否能在满是文科生的平台只中符合诸位看官老爷的胃口。也不知,自己的本硕博出身均来自“非主流”高校,能否逃过名校情结的滤镜。只便是日常闲谈,求学之路的一些感悟,一点印象,取诸怀抱,吾言一室之内,与诸君分享。
高考已经过去十一年了,那是我人生为数不多的滑铁卢。但不得不说,一个低的起点确实是后面创造奇迹的先决条件。大学四年,我从遥远的东北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长江之南生活:口音,生活习惯,饮食,天气……一切突如其来的改变,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大学第一年的课余时间里,江南的美景我几乎去了个遍。大二的时候我积极参加学生活动,从外联部干事开始做起,一直做到学院的团委副书记。作为一个十足的E人,我喜欢和不同类型的人交朋友。逐渐地,我了解了挑战杯,从大二下学期,兼顾学生工作的同时,我开始自己组队,参加了第十四届挑战杯。迄今为止,我获得了挑战杯全国二等奖、创青春全国金奖、互联网+全国银奖、节能减排大赛全国三等奖……而这一切都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我看过婉滢之前的文章,有些学弟学妹已经将挑战杯讲的很好了,而且我的挑战杯经验,也与之大相径庭,所以这些该死的荣誉不讲也罢。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我第一次进入挑战杯国赛的时候,结识了一个与我很投缘的老师。从那一刻起,我知道我注定会与这个中年男人的缘分未尽。没错,后来我跨学科,报考了他的研究生,以专业课第一的身份考取了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是我参加挑战杯结识的那个中年男人——王永田教授。
系列文章之四 || 高且远:平凡中的伟大 -- 纪念我的恩师王永田教授
从双非高校到211高校的升学路径,算是我的一个跨越。三年过后,我收获颇丰,不过也是白驹过隙,一笔带过。后来,我申请了全世界排名前五十高校里面最没存在感之一的鲁汶大学作为我的博士旅程,再后来拿到了国家的公派留学。如今,已经到了博士要毕业的年纪了,到了没学可上的时候了……
如上,笼统地将我的求学经历赘述一番。实际上,我始终认为我没有资格也没有必要随意地给学弟学妹们规划大学生活。至少大部分本科生已经年满18岁,按照中国的法律来说,你是一个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能够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的成年人了。除非你患有精神疾病(或者痴呆症),除此之外你是你人生的第一责任人。不过,作为一个从2001年上小学且从未间断上学到今天的人来说,对于求学之路,我还是有些感悟,望与诸君共勉。
我的求学之路是一个不断上台阶的过程:本科双非,硕士211,博士公派海外名校。不过,虽然看起来像一直上台阶,但这段台阶的起点,也就是我的本科生活,可以说是相当关键的时期。
首先,本科阶段是我第一次住校、第一次远离家乡、第一次远离父母的体验。大家一定要注意本科阶段的获取,只有本科多多积累,才能一直向上走,才能厚积薄发。其次,要在不断探索中多问问自己要什么,即使你现在热衷于学习之外的事情,比如玩游戏,追剧,看综艺等等。没错,我大学一开始也热衷于这些事情,脱离了父母的管教,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找不出任何道理不去放松自己。但放松之余,我希望朋友们问问自己:“这是我要的生活吗?这么一直做下去,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影评人?一个综艺节目导演?还是一个能为国争光的电竞选手?”我当时自认为没有这些天赋以及可能性,所以我果断地放弃了将大把时间用来放松。
有些朋友可能不服气,要问了:“我自认为我起点很高了,你一个双非老登给我的建议我都不喜欢,那怎么办?”我想说的是,双非也好,不双非也罢,那只是一个形式,在世界最好的大学里,从来不缺那些志不在此的聪明人,由于无法完成学习任务退学降级的大有人在。我所在的学校,特别是我的学生当中(博士生要当助教),每年有百分之三十的人由于课程不能通过而留级。所以,我们是时候振作起来,去不断地汲取所有的你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了。我在求学路上,不光是参加了父母眼中所谓好孩子的技能学习,我也开始学习烹饪,钓鱼和书法,没准哪天能用得上呢。
每个人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解都有所不同,不过对于我来说,我高中时候最不愿意学习的学科就是物理和化学。尤其是化学,枯燥乏味,只是背还没用,还要加上算数,每天都是摩尔、反应、碳氢氧……真是烦死了。大学期间阴差阳错,我被调剂到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真是晴天霹雳。
抱着中国人喜欢的一句话“来都来了”,硬着头皮学吧,毕竟学费都交了。有一次和本科老师在食堂偶遇,我买了一个红烧肉,准备大快朵颐,老师一看:“小高,喜欢红烧肉啊,你知道为啥做这玩意需要炒糖色吗?”一下子把我问住了,后来我俩探讨了一顿什么叫美拉德反应,为什么化学家美拉德一次失败的实验揭开了中国菜色香味之间的联系。从那时起,我发现化学是一个神奇的学科,世间很多事物都可以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就连人的出生,衰老,护肤抗衰老,甚至连最后的火化都是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硕士期间我的专业是矿物加工工程,具体研究廉价矿物材料作为水处理材料的制备。这期间我一直在出差,无论是内蒙高原,新疆盆地,还是湖南大山深处,都有我出差的身影。用自己的方法把看似一堆破烂的垃圾变为有用的净水材料,我更愿意称自己研究为“落红不是无情物”。随着研究深入,我认为用化学化工手段来进行水处理,不仅是为绿水青山做贡献,更是为这个重污染行业正名。
再后来,我来到了比利时进行膜分离水处理的研究,这一晃已经快过去四年了。回头看看,当初那个不喜欢化学的少年,现在已经是醉酒后满嘴化学反应步入中年的大叔了,而正是当初硬着头皮的坚持改变了我。
很多人都会问我,为什么你一下子能找到你的博士导师?我的博士导师是一个长发的比利时男人,是欧洲膜学会主席,世界膜学会创始主席,几个国际期刊的主编,妥妥的行业大牛。相比之下,我是一个在膜领域毫无研究背景、跟他有着同样生日的中国毛头小子。
我们的缘起是我投了他的期刊,但被果断拒绝了。不服气的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邮件,将他各种控诉。没想到当天晚上,他也花了同样篇幅驳斥了我的看法,并一五一十地讲述了我文章的不足。值得一提的是,时至今日,我也没在他主编的期刊上成功发表过文章。不过,我们逐渐熟络起来,因此在我邀请他做博士导师之时,他欣然应允,并且认为我的批判性思维很适合去他的课题组做研究。我心想,说得好听是批判性思维,说的不好听,不就是脸皮厚吗?
对于语言学习,当然也需要脸皮厚。我目前在比利时的荷兰语(弗拉芒语)区,刚来时我英语并不好,荷兰语更是一窍不通。恰逢疫情期间,社交机会也十分难得,社交枯竭差点要了我的命。所以我抓住有限的机会,与各种人交谈:办公室技工、化工系秘书、土耳其邻居、素食者同事、楼下肉铺店员……无论是结结巴巴的英语,还是靠翻译的荷兰语,甚至手语我都用上,主打一个倾泻。后来随着疫情放开,社交机会增多,我的语言水平突飞猛进,直到现在英语和荷兰语都能无障碍交流了。
所以,无论是出国申请,还是语言学习,脸皮厚点就完事了。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字,目前我博士即将毕业,也正在找工作。对于未来发展,我只有四个大字:随遇而安!
很开心有机会和青年说的朋友们分享我的故事,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合作及联系我们
微信:ValentineWang2022
邮箱:translator_wanyi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