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系列(215)
马萱
嘉宾介绍
院校信息
本科:21级北外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传播学专业
北外非外语专业复合型多语拔尖人才培养项目(西班牙语)成员
连续三年专业课成绩第一
推免排名1/27
硕士:保研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国际新闻传播方向)
外语成绩
雅思7.5
实习&学生工作
中视前卫媒体战略研究中心编辑
中国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双语编辑
北外国护队护旗手
北外国新学生会生活权益部部长、班长
荣誉奖项
国家奖学金
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二等奖等4项国家级专业赛事奖项
三好学生等校级荣誉称号
兴趣爱好
撸猫、美食、追剧
01
写在前面
感谢婉滢学姐的邀请!
由于早早地确定了自己未来读研的方向——国际新闻传播,大三这一年我曾多次在青领World公众号的搜索栏寻找和“国新”有关的内容,并屡屡被各位学长学姐们的文字所激励,从中收获满满干货。没想到如今自己也有机会在这里记录和国新的故事,希望这篇推送能对学弟学妹们今后的专业方向选择与保研准备有所帮助。
02
踩线进北外,和国新双向奔赴
我来自天津,当时的新高考改革政策和高中母校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让我很快摸索出自己擅长与喜爱的学科方向。
高一时,我做了人生中第一个全英文presentation,选修了“通用学术英语”大学先修课,和小组成员完成了人生第一篇照葫芦画瓢般的“英语论文”。没想到,这些学术活动竟成了我大学阶段的日常。
我还记得高中时的自己擅长学政治,喜欢写作文,最爱看央视新闻频道18点档的《共同关注》,偶尔调到CGTN频道,假装看得起劲,实际上听懂的内容不到50%。如今,CGTN成为了我获取国际时政热点的重要渠道,我在论文中以此为例探索国传前沿,在实习中加入国际新闻监测项目,保研期间每天早上爬起来边听The World Today边醒盹的场景也成为了独家记忆。
(高中时“新闻播报”的经历)
我也享受着在高中艺体馆的舞台上播报班级“新闻联播”、主持合唱比赛,在共享班级日志里用新闻体记录所见所闻的时光。走了很远,我才发现原来自己曾经的经历早已指向了如今的热爱。
填报高考志愿时,我用新闻学、传播学、英语、法学、政治学等自认为也许会“擅长”的专业填满了50个院校专业组的志愿,尽管那时的我甚至不知道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的区别。
正当我以为自己会去第10志愿某政法大学苦读法学时,我被位于第6志愿的北外传播学“选中”,我的高考成绩也成为了当年北外其中一个专业组在天津的录取分数线。
(参加学院迎新活动)
2021年9月,我的国际新闻传播学习之旅正式开始了。大一时我在人际传播、基础写作和优秀国际传播作品分析课程中了解国新,大二时我在各种实务课程、比赛与项目中挖掘自己“做新闻”的潜力,并确定在研究生阶段继续攻读国新方向。
由于目前开设“国传班”的八大院校主要以推免招生为主(北外、人大、复旦的国传班只通过夏令营/推免招生,清华、北大、中山、中传、上外保留了一些考研名额,不过与推免相比略少),我也算顺其自然地选择了保研这条升学路径。
03
7投5拒,在焦虑边缘反复横跳
从大三下学期开始,我正式进入保研的材料准备+冲刺阶段。主要节点是3-4月考雅思(不必须,我是为了弥补六级的短板)、3-5月润色参营论文(必须,如有精力最好从寒假开始)、5-7月准备材料+投递+集中复习专业知识+参营、8月底回校准备预推免。
从本科的国新学院申请研究生国传班,专业成绩尚可,有二外学习背景,有强相关的竞赛和实习。看起来还算不错的背景曾一度让我在个人陈述的撰写中给自己成功“洗脑”,自认为可以顺利通过大多数学校的简历初筛。
(保研期间投递的项目情况)
然而现实当头“五”棒,在夏令营和预推免阶段,我一共只投递了7所学校,却相继收到复旦国新、人大国新、上交传播学、北师大新传、清华国新5连拒,也算是体验了一把几近“全拒得”的心酸。刷着一篇篇的保研帖子,看着赛博同学们的x投x入,我在焦虑的边缘疯狂试探,害怕成为所谓的“院史最惨rank1”。
不过也许是天津人基因里的乐观浓度还算高,我也有一些自我调试的“秘籍”。一方面劝自己,尝试的这些学校本就是高考时想都没想过的志愿(当时填的收分最高的学校是武大),如今投递便是成功!另一方面,我总能被猫猫、美食轻松治愈,难过时去“参见”苹果、木耳大人,去南门找妙妙壵壵,和西语班的朋友去火锅店大捞一顿,享受从世纪金源骑行回校时先奋力爬坡再迎风“飞驰”的快感。实在崩溃时就去找最爱的韩剧《二十五,二十一》的混剪,配着悲情bgm大哭三分钟,然后重回正轨。
(我和小猫)
而在一次次“被拒”的经历中,我也慢慢总结出一些失败的理由。例如上交和北师大有着明显的研究特色——智能传播,而我的背景与此实在是不太相关;复旦强调外语能力,而我的六级成绩并不算出彩(虽然要求550+,但几乎人人600+);人大国新明确需要提供所有课程的绩点排名,而我的绩点成绩与专业课成绩相比并不出色(源于一些英语和西语课程没有满绩)。特别是了解到一些top院校的国传班偏爱招收本科是小语种/国关专业的同学时,学习新闻传播出身,没有海外交换经历,英语和二外都没有达到“精通”水平的自己倒像是成为了这个赛道的边缘人物。
04
2入2优
在看论文、看奥运中过夏天
感谢北大和北外相继发来了入营通知,让我的夏令营没有成为“夏0营”。或许是往届从北外毕业、赴北大国传读研学长姐们的优异表现让老师对来自北外的我多了份宽容,或许是我的实践经历与北大专硕学位的要求较为贴切,或许是材料中的某一处描述恰好达到了入营的标准。总之,有了被拒绝的经历,被允许入营、允许参加考核的字眼便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认可与安慰。
(参加北大新传院夏令营)
在参加夏令营考核前,我的准备程度仅限于能对简历面进行流利回答(当时没有特意准备mock list,因为对自己的经历比较熟悉,参营论文也是刚刚完稿),复习了经典传播效果理论&嬗变+传播学三大学派相关知识。此外,我极限整理了两校老师们的论文,按专题梳理语料,尤为注重培养国新思维,而这也对我回答一些前沿题目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在拿到北外国传班夏令营的拟录取offer后(北大夏令营的优秀营员与入面预推免/录取无关,但也给了我很大鼓励),我便收拾行囊回家,在一场场精彩刺激的奥运比赛中享受夏天了。
(边看专业书+论文边整理笔记)
暑假期间,我借着看奥运的由头成为半个“couch potato”,也找回了看电视新闻的习惯,佐以日常浏览英语新闻、时评报道,我积累了近3个月的热点案例库,并尝试口述对各个事件的看法。
另一方面,我对北大预推免的入营仍抱有一丝希望,于是重新阅读了《传播学史》这一经典著作,啃下“番石榴派”(《范式与流派》),借助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外新史等课程的中英文笔记搭建学科框架,并通过《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这本书夯实了研究方法基础(以上内容非常不建议在暑假期间极限复习,如果想做好充足的准备,最好从大三上的寒假开始)。与此同时,我坚持阅读和国传有关的前沿论文+浏览媒体的重大主题报道,不断补充此前整理的专题框架。
(保研文件夹,很给力地陪伴我整整一年)
在9月底收到北大预推免入面通知后,我在考核前的最后1周用英语练习了简历面相关问题,根据北大考研真题+历年保研经验帖制作了“电子题库”,并和一起备战保研的朋友短暂驻扎在中文楼阳台,在几次mock中找到了最佳的面试状态。
(9.20 早上大暴雨,还是和朋友爬起来去复习了)
现在回看我的申请之路,如果说专业信息+外语成绩是保研初筛的两大硬背景(我的背景几乎完全指向国新方向),高质量的科研经历是申请学硕项目的重要加分项(我并没有),那么实习、竞赛、荣誉、学工等“光环”便属于人皆有之的因素,重要的是每个人在其中的独特收获。
幸运的是我在多段国际新闻传播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解,积累了大量可以脱口而出的案例和经验,而这些收获也让我在参加考核时有话可写可说。尽管我知道自己在回答某些抽题题目时存在了不少漏洞,但我的反应较快,没有使用思考时间,答案也算是较有条理,或许这也是获得拟录取的一个因素吧。
05
踩线进北大,和国新续约3年
9月22日,我第二次走进北大燕园。重复着6月参加夏令营时的路线:从魏公村到中关村,走过天桥来到南门,在待考室看着材料,和新认识的小伙伴们互相鼓励。北大教务老师说我“轻装上阵”,而我心里想的却是“重在体验”。
尽管通过查看往年拟录取名单,我发现北外的学长学姐们凡是入面全部拿到了offer,尽管考试当天我报考的方向有4位同学没有来参加面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自己“上岸”的概率。但经过几次被拒绝的经历,我觉得只要在面试中不留遗憾就好,是否能考上似乎不再那么重要。好在抽到的题目都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而20分钟的面试也更像是和各位老师的一场难得的交流。
(北大未名湖)
9月23日13:44,我从寝室床上爬起,正打算给只剩4%电量的手机充电,北大新传院打来了offer call,或许这算是我2024年的一个“高光时刻”。
接到电话后,我在社交媒体刷到有的同学在当天上午便收到了通知,填系统那天,我看到并不出色的复试成绩,便能大致想到自己的录取排名不会靠前。终于在学院发布拟录取名单时,如同3年前查到北外录取信息的那天,我再一次“极限踩线”,不过这一次是和喜欢的专业续约3年。
06
写在最后
保研后的秋天,传说中“gap year”似乎真正来临。还记得刚学西语时老师告诉我们可以把每周半天的综合课当作“舞蹈课外班”,虽然不用精通,但也要记得常常练习基本功。但在过去两年连轴转的ddl中,我总是将语言学习的优先级慢慢后移。而现在每周六上午的黄金西语4小时倒是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周末,想起那些坐公交去上舞蹈课的日子。
(永远喜欢西语班的老师和伙伴们)
和一年前此时的多线作战相比,我似乎轻松了许多,拥有了更多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但精神的长期紧绷也让我的身体出现了负反馈。尽管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乐观的人,但在疲惫时用很多借口选择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实在是不可取。如果时间能重来,或许我会想回到高中时的“现充”人生。
(夏天时很阴暗的备忘录,决心重新做个健康人!)
在保研季的7篇个人陈述里,我无一例外地提到自己想成为一名“全媒体国际新闻人”。不知道四年后的自己是否被选择进入这样的岗位,不过现在的自己离这一目标还差得很远。6个月的保研时光更让我发觉在国新面前专业对口往往并不重要,出色的语言能力与实践能力才更为关键。
又或许,我会走上其他的旅途,从事着现在的我还完全想象不到的职业。但无论如何,我相信国际新闻传播的学习都会让我更好地与时代共振、与他人共情,或许这是于我来说最有价值的收获。
做实习编辑时,我最怕的任务就是拟标题。没有网感、没有新意的表述常常让我觉得自己是个老古板。想这篇推送的题目依旧费了很多脑筋。最终我选择用自己最爱的卡通角色——小驴Eeyore为题,希望自己永远可以在悲伤时找到生活中的粉红蝴蝶结。
(即便生活在“屹耳的忧郁之地”,也用尾巴上的粉色蝴蝶结展示着对世界的微小乐观)
最后,祝愿每一位读到此处的小伙伴都能找到自己的热爱,永远健康、快乐!
往期推送
合作及联系我们
微信:ValentineWang2022
邮箱:translator_wanyi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