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总分第二+足球队队长+校羽毛球男单比赛冠军 | “其他都是手段,快乐才是目的”

文摘   2024-12-16 11:03   北京  


《青年说》系列(238)


王千玮




嘉宾介绍



教育背景

本科: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硕士:总成绩第二考研至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


荣誉奖项

201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杯”足球赛 冠军

202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校一等奖学金

202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社杯”田径运动会 200m冠军、100m亚军

2023、202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校三等奖学金

202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足协杯”足球赛 最佳球员 最佳射手

202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Sica“羽通中外”羽毛球赛 男双冠军

202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第十届“研羽杯” 羽毛球赛 男单冠军

首都高等学校第32届羽毛球团体锦标赛乙B组混合团体亚军

英语专四专八

四川省社会艺术水平音乐考级证书 钢琴十级


学生工作

初中、高中校足球队队长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男子足球队队长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足球队、田径队、羽毛球队队员


兴趣爱好

足球,钢琴,电子游戏,羽毛球



01


写在前面




非常感谢婉滢的邀请!


一开始收到邀请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啊?我能教给别人什么?怎么踢足球吗?当我又去仔细浏览了往期的青年说之后,在确认这不是足球教学公众号的同时,也在认真思考,我是否真的和其他嘉宾一样,是“成功人士”?我相信每个人对成功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也许是否真的成功,关键在于是否达成了自己内心真正向往的目标。我的目标是快乐,而在追求快乐的路上,我认为我是成功的。

 

我一直反对鸡汤式的“成功学”,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兴趣爱好、个人经历、身处环境不同,从而追求的目标、追求目标的方式也不一样。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所以本文的目的在于分享而非说教,是在讲故事而不是教方法。读者可权当看个乐,而其中某一部分若真能对大家有所启发,那就真是无心插柳的意外之喜了。




02


其他都是手段

快乐才是目的




在小学的时候,曾经被进行过这样的灵魂拷问:“你努力学习语文数学考100分的目的是什么?”那时候我得到的“正确答案”是这样的:“小学努力学习了才能上好的初中,上了好的初中才能考好的高中,考了好的高中才能考好的大学,考了好的大学才能找到好的工作。”对于那时只想着期末考好了班主任会发糖吃的我来说,顿时觉得发现了宇宙的终极真理,深以为然,心想大人的眼光就是独到。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觉得不对劲,为什么这个链条到“找好的工作”就停下来了呢?我找到好的工作又是为了什么呢?这个“为什么”可以无限进行下去呀!那时的我迷茫了。


所幸,边沁也在类似的问题上迷茫过,他思考的问题是:一个社会最终追求的目标是什么?而伟人和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家能想明白。边沁给出的答案是:一个社会的终极目的就是“幸福最大化”,即让社会总体的快乐更多,痛苦更少。


同样的规则是否适用于个人呢?我虽然不能像边沁一样断言,所有人活着的最终目的都是幸福最大化。但在不断的思考和实践中,我确认了属于自己的终极目标:使我自己的“幸福最大化”其他的一切,不论是著名的大学、体面的工作、巨额的财富、有趣的朋友、健康的身体等,都只是追求快乐的手段。对我而言,那个“为什么链条”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是为了让我过的更快乐。”

 

从那时起,当我在做任何一个重大决定时,我最终都会回到“做这件事情带给我的快乐是否多于痛苦”这个大小判断上。在中学阶段,我并没有将学习当成唯一目标,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我的快乐源泉——足球上,将这项兴趣爱好坚持了下来,直到现在。


(高中踢球照片)


在高三的时候,因为发现虽然努力学习一年是痛苦的,但考上一个更好的大学能带来的快乐(包括能认识更好的同学、受教于更好的老师、找到更适合的工作、赚更多的钱用于消遣等原因)是明显多于这一年的痛苦的,所以那一年我非常努力,最终也确实是为自己未来的快乐创造了一个相对较好的平台。


刚入大学为未来做规划时,本着多读两三年研究生肯定比出去工作更快乐(顺便还能提升学历以创造更多潜在快乐)的想法,决定了本科毕业以后要继续读研。本科四年,根据“疯玩三年半,努力六个月”肯定比“平均地努力三年”更快乐的判断,决定走考研而非保研这条路(因为兴趣在国内法所以排除了出国留学的选项)。本科四年除了学习自己感兴趣和真正有用的课以外,其他课以超过60分为原则,能翘则翘,不能翘就睡觉,把多出的这些时间用在了足球、交友、玩游戏这些兴趣爱好上。虽然准备考研的那几个月是辛苦甚至痛苦的,但总体而言我的本科四年是过的非常快乐的。




(和球友们的照片~)


读研以后,由于学习成绩的作用更加有限,所以学习主要怀着“不以取得好成绩为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对未来工作有用的东西”的心态,比较轻松且高效地完成了课程的学习(事实上那些对我真正有用的专业课的成绩都还不错)。


更重要的是,我将那些节约出的时间花在了我热爱的事情上,通过足球认识了许多好朋友且获得了不错的荣誉,认真学习羽毛球并逐渐体会到了更偏竞技性的羽毛球的快乐(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更多有趣的朋友们),花时间钻研电子游戏并用爱发电在B站做了一些外国游戏教学视频的翻译等等。


在并未过度牺牲未来的快乐的前提下,我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几年。在研二时,还发生过一个小插曲:根据我的计划,我应当在研二那年通过法考(以取得当律师的资格,每年都可以参加一次直到通过)。而那年北外举办了一个“冠军北外行”活动,我有幸能有机会作为校羽毛球队的一员去和羽毛球奥运冠军谌龙打友谊赛。


(冠军北外行)


但不幸的是,我的法考时间竟然和友谊赛的时间恰好冲突!那时我便运用“快乐原则”进行了判断,最终认为能和世界冠军打一场球的快乐,是高于我最后一年背水一战面临的痛苦以及万一考不过所导致的就业上的压力的。


于是我那时放弃了法考,去参加了这项活动,并在第二年多花了一些时间和精力在备战法考上。最终,我不但收获了人生中最特别的经历之一,也在第二年以较高的分数通过了法考。


(冠军杯北外行 与谌龙和王适娴的合照)


通过这些例子,并非想让大家和我一样去追求快乐。正如开头所提到,每个人追求的东西大概率是不同的,相信不少人也不会将快乐作为最终目标。但若你恰好是一个做事以目标为导向,喜欢为未来做规划的人,那么问问自己最终的追求是什么,也许是个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如果那个“为什么链条”没有个尽头,我们又该用哪一个作为目标呢?




03


“未来”重要,“现在”同样重要




在本科的课程跨文化交际中,教材作者通过社会调查发现,中国文化更偏向future oriented(侧重未来),而西方文化则更偏向present oriented(侧重现在)。简单地说,在中国的文化中,大家会更容易为了未来而牺牲现在,西方则相反。根据生活经验,确实也不难发现,许多中国小孩都是听着类似于“你现在多吃点苦,以后就会轻松点”之类的话长大的,似乎在说教者看来,小孩过早地就开始想着如何享受生活是一种罪恶。


我并不赞同侧重未来的文化,当然也同样不赞同侧重现在的文化。对于快乐而言,现在和未来不应当有差异,因为任何时候的未来都会变成未来某个时刻的“现在”,而我们对快乐的感受并不会单纯因为“现在”和“未来”两个概念的变化而产生区别。所以,对我而言,现在的快乐和未来的快乐是同样重要的。

 

(打羽毛球认识的朋友)


之所以特地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的那些关于追求快乐的决定有时会遭受质疑。例如:你明明有那么多时间可以花在提升平时成绩上,在可以考研保研两手抓的情况下,你自断一臂选择放弃保研,万一没考上不就完了吗?对此我的想法是:如果认为忽略本科四年能得到的快乐,认为这四年就应当全心全意为未来(的快乐)做准备,这四年的快乐并不重要的话,这个质疑是完全正确的。


但若认为本科四年那些本可以获得的快乐,与一个更稳定的未来所能带来的潜在的快乐同样重要的话,这个质疑似乎就没那么站得住脚了。而结合学校对于保研资格的评价标准,我们需要花大量时间在相对没有那么有意义的课上,且需要在学习真正知识的基础上考虑很多“其他因素”,这对我个人而言是较大的负担。


在我有许多能让我直接获得快乐的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单纯为了“保险”而以当下的快乐换取未来的快乐,是明显不符合我的“快乐原则”的。(在此叠个甲:我并非在否定保研的同学。正如前文所述,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方法不同、性格不同,故对于同一件事情的决定自然可能不同。我只是在讲述自己的想法,回应对我的质疑。我尊重每一个不同的选择,且由衷敬佩那些为了未来不断奋斗的同学们。)


对于“未来和现在应当同等重要”这个结论的产生,除了前述的理论分析,更重要的还是切身体会。对此,我有两点想和大家分享。


第一点是,一项我们热爱的兴趣爱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且积极的影响。


以足球为例: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踢足球,到现在已经十六年了。这十六年间,有太多时刻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快乐,不论是小学时在小区的水泥地上和小伙伴们踢球踢到凌晨,还是中学时带领队伍在市级比赛中在落后三球的情况下绝平并赢得点球大战,或是大学时在围满人的操场上尽情享受足球的乐趣。同时,足球还给我带来了坚韧且自信的品格,一个健康的身体,以及许多也许能成为一辈子的朋友。


(足球法学院队大合照)


但如果我曾经为了一个更好的未来而选择没日没夜地学习,故而没有将这个爱好延续下来,以上这一切可能都不会存在。也许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选择,但于我而言,是一定不会用足球给我带来的这一切换取一个更好的学校或更高的工资的。故若读者当前因为对未来的担忧,而没有时间培养一项兴趣爱好的话,若赞同我的想法,不妨试试去参与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去,看看它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惊喜。


第二点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大学也许是一生中最适合享受生活的人生阶段。根据自己过往的经历,以及已经上班的过来人的经验分享,在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大学以前是很难有许多空余时间的;而开始工作后不但会面临生活的压力,也不会有太多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等到了事业有成能够有时间和资源去享受生活的时候,也许已经没有感受快乐的身体条件和精神状态了。而大学阶段,不但有许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且在生理上也有条件支持我们去尽情享受生活。


若为了未来的快乐而牺牲现在,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当你终于停下来想要开始好好享受生活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可以尽情去享受快乐的年轻人了。


(踢球的照片)




04


制定计划,专注当下




其实以上便是最想和大家分享的经历和思考,也是我能取得自己心目中的“成功”的主要原因。但曾经和朋友分享以上内容的时候,得到的回应是:“你别扯淡了,你要整天都想着怎么玩得更舒服,能高考考到北外?能考研第二上岸?能过法考?”突然发现,如果本文到此为止,会给人一种我在劝大家都别学了赶快去玩的错觉。


事实上,根据以快乐为最终目的,以及未来和现在同样重要这两个原则,不难推导出,在正确的时间努力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而之所以将重点放在快乐上,一是因为这些内容是我认为最值得和大家分享的;二是因为我相信各位优秀的读者在学习上一定颇有体悟,轮不到我班门弄斧。在具体的学习方法上,我确实没有我认为值得分享的经验,本公众号的许多真正的学习大佬们更值得大家参考。不过对于宏观的整体规划,在一点上我颇有感触,在此分享。

 

在我本科期间无视平时成绩疯玩的时候,不免会发现周围的朋友的成绩都比我好;在我准备考研的时候,会看到我几个较好的朋友早已保研上岸;在我研三才参加法考的时候,会发现周围的同学早已拿到律师资格证。


这样类似的落差是我们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而消除这样的落差感的方法之一是,当我们在做出这样的决策以及执行决策时,都要有一个可靠的计划。在制订好计划以后,就专注当下,努力完成每一天的任务。


以我的考研经历为例:当我决定放弃保研玩三年时,我咨询过曾经考研本校上岸的学长学姐,知道了大概需要花多长时间准备,考研整体难度如何等等信息,并据此有了一个宏观规划,即本科时专业课不能放松,最后留半年的时间准备考研;


再者,在开始准备考研时,我也花了大约三天的时间,在收集了各路经验后,制定了一个具体到每一天完成何种任务的计划。由于这个计划本身是经过反复思考借鉴的,故我有信心在严格执行计划的情况下成功上岸(要真没上岸那也是尽力了);


此外,由于我的计划已经具体到了每一天应当做什么,所以并不在意别人的进度如何,因为我知道只要专注于当下,完成每一个子任务,就能顺利完成计划实现目标。整个备考的过程我的心态非常稳定,因为唯一需要在意的事情就是如何去完成今天的任务。当你发现你面对的挑战不是考上研究生,而是如何在今天做完50道题时,这个挑战就会轻松许多。




05


写在最后




不知不觉写了很多,在研三这个时间节点,也算是对十几年学生生涯的总结。虽然自认为在这个阶段,我已经达到了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在某种意义上是成功的。但作为一个否定自由意志存在的人,我知道取得这份成功的“功劳”与我毫无关系,我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都不能归功于我,我只是恰巧成为了“去体验这段成功的人生阶段的幸运儿”。


所以,也借此机会,感谢我的父母赋予了我这个善于运动的身体以及不笨的头脑;感谢我的亲属家人们对我从小到大无微不至的关爱;感谢我的大部分老师们引导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世界;感谢我的朋友们能和我一起去经历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体验。当然,也感谢能耐心读到这里的你,希望我的文章能给你带来一点点快乐或一丝丝启发。最后,衷心祝愿大家都能在找寻自己生活最终目的的路上一帆风顺,不枉此生。


最后的最后,附上我的微信二维码,大家可以找我踢球和打羽毛球~






往期推送















合作及联系我们


微信:ValentineWang2022

邮箱:translator_wanying@foxmail.com






青领World
专注优质青年故事分享,关注当代青年成长。本号汇聚了来自世界著名高校、国际组织、国内外知名企业等众多高端优质平台的优秀青年。相信你在看到这些青年的精彩故事后,也会获得更多启发,开启一段特别的人生之旅,构筑更美好的未来远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