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千古事,得失唇齿间”
这句话讲的就是讲酒桌上的表达。人们平常也经常说,饭局饭局,吃得是饭,谋的是局。在人情社会中,可能很多地方办不成事,但酒桌上却更容易谈成。
酒桌上以小见大,饭局识人,要么破局,要么出局。究其原理是因为人们在进餐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满足效应。
就是心理学家研究,人们共同进餐时比其他场景中更容易放松心态,饮食对人际交往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饭菜香和酒香会激发出人们的食欲,这个时候也更容易放下戒备。孔子说:食色性也,饮食是所有人共同爱好的,一日三餐,这就是一个最好的共同点。从这个人们基础的需求点去延展,无宴不言商,生意更容易谈成。
您没发现吗?在吃东西的时候,更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且容易被他人所说服。
超市里,经常让你试吃,茶叶店经常让你试喝,酒行也经常让你品酒,一旦拿起酒杯,成交的概率就提高了。
我们原来经常说酒桌上有很多的阴谋啊、鸿门宴啊。这些事是有,但是很少,生意双方只要能坐下来一起喝酒,至少出发点都是带着包容和善意的,和气生财。这里面是有社交智慧的。
通过换了地点、变了场景带来一些互动的机会,增进了了解。基本上三杯下肚现场就开始其乐融融了,酒过三巡那很多就可以私聊了。
经常有些人说国人的契约精神不够,这么说其实有点教条,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候我们的契约并不只体现在我们的合同当中,还有关系远近、伦理教化方方面面。就是我们情感和道德的约束力同样是在构成我们对事情的判断。
你就发现这看似有矛盾的体系,反而支撑了华夏文明一直在延续。
喝酒的目的拉近距离,握一千次手,不如喝一次酒,彼此信任之后合作成本大大地降低。原来的王总李总变成了王哥李哥,没有了办公室的正襟危坐情绪就上来了,而情绪是决策中的主角。
还有朋友说:喝酒不谈事,喝茶谈正事,有道理,喝茶把理性的东西说清楚,喝酒不谈具体细节,而是把感性的关系放大,阴阳调和,关系就扎实了,不矛盾。
借着敬酒交流,推杯换盏,讲讲故事聊聊热点话题,不是酒桌上要,瞄准宾主、把握大局、语言曲默、敬酒有序、察言观色,这时候往往给对方留下很好的印象。人家就给你评价比较会张罗,酒品很好,圆滑但不世故,可能因此也促成了合作。
当然,这里面有个前提,就是你们的生意必须有基础,比如产品质量过硬,客户体验很好,你说你要是个经销商拿着个酒精酒的科技与狠活去跟人家谈合作,那也不可能通过一两顿酒谈成的。
喝酒这个事情确实能很快的拉近距离,无论是跟生意伙伴还是下属、朋友。新东方的俞敏洪酒量大,他在刚创业那会也是经常和生意伙伴喝酒和同事朋友喝酒,就是东方甄选出了很大的事情,一顿酒也能基本搞定。他自己也说,我不喝酒也能成就新东方,但喝酒让这个速度变快了。
人在酒精的刺激下,智商其实是在集体下降,但是这种集体下降确实能够让人卸下面具。
上次一个老哥说,那天和客户喝大了,上厕所时碰见了同样喝大的甲方老总,两人惺惺相惜,在厕所里抱了二十分钟。他第二天回忆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当时就觉得一点不违和,合作也是顺利开展。
这一抱让我想起三国演义里的那首《这一拜》,歌词怎么说:
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台。
这一拜,报国安邦志慷慨,建功立业展雄才。
可能就是这种感觉吧。酒桌上让人变得更真,用唐代李敬方《劝酒》诗做个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