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析氧反应(OER)过程中,异质单元之间的界面电场(IEF)对活性中心的电子调制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空间上分离的IEF之间微弱的电子耦合限制了催化剂表面金属位点的深度活化。
2024年11月9日,河南大学赵勇、王晓兵团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发表题为“Electron‐Penetrating in Heterointerface Engineering for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in Seawater Splitting”的研究论文,团队成员李汪洋为论文第一作者,王晓兵为论文通讯作者。
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概念验证策略,即在异质单元中嵌入具有高自旋铁轨道的MS2(M=Ni3Fe)物种,以促进IEF之间的电子穿透。通过设计一种Fe2O3@MS/MS2@MOy模型催化剂,相邻IEF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得到了有效增强,从而促进了表面双金属的深度氧化,打破了催化剂在OER过程中吸附演化机制(AEM)和晶格氧机制(LOM)之间的竞争关系。因此,合成电极的起始过电位仅为171mV,并且在1M KOH+0.5M NaCl电解液中以10mA cm-2的电流密度条件下可保持2300小时以上的卓越稳定性。
DOI:10.1002/adfm.202416551
该研究在相邻的IEF之间设计了一个“S组电子调制器”,以促进相应的电子耦合。通过设计Fe2O3@MS/MS2@MOy(M=Ni3Fe)夹层核壳催化剂(标记为F-NFS-NF),MS2中的高自旋Fe轨道可促进电子穿透并控制两个界面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因此,表面镍和铁金属位点的氧化作用得到了有效加强,从而提高了关键氧中间产物的吸附和转化率,实现了OER过程中LOM和AEM的强度和比例调制。合成的F-NFS-NF电极的起始过电位仅为171mV,在1M KOH+0.5M NaCl电解液中,电流密度为10mA cm-2时可稳定工作2300小时以上。
总之,所设计的F-NFS-NF催化剂在NFS层中表现出明显的电子穿透现象,增强了IEF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有效地调节了催化剂表面LOM和AEM机制的比例。在此过程中,表面和插入层中的金属价态均随NFS层厚度的增加而变化,证实了电子穿透和IEF之间相互作用的增强。此外,氧中间产物的吸附和去质子化过程也得到了优化。DFT计算发现,NFS2单元中的高自旋铁轨道降低了电子穿透的能垒,增强了表面双金属的氧化程度,提高了关键氧中间体的吸附和转化率。因此,合成的F-NFS-NF电极的起始过电位仅为171mV,在1M KOH+0.5M NaCl电解液中,电流密度为10mA cm-2时可稳定工作2300小时以上。该研究为合理设计高性能电催化剂铺平了新的道路,并拓宽了异质界面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电荷密度、态密度DOS、能带、费米能级、功函数、ELF;介电常数、弹性模量、声子谱;吉布斯自由能、吸附能、掺杂能、缺陷形成能;HER、OER、ORR、NRR、CO2RR;反应路径、反应机理、迁移能垒等
■量子化学QC计算:静电势、偶极矩、布居数、轨道特性、自旋密度、Fukui函数;激发态、跃迁偶极矩;氢键、π-π堆积、疏水作用力;过渡态、反应能垒、反应机理;红外、拉曼、荧光、磷光、核磁谱、圆二色谱等
■分子动力学MD模拟:生物体系弱相互作用分析、受体-配体组装过程、结合自由能;材料体系的高分子构象预测、材料与溶液界面性质、粗粒化模拟;轨迹分析RMSD/RMSF、径向分布函数RDF、扩散、氢键数量;分子对接;同源建模;虚拟筛选、定量构效关系QSAR
■有限元FEM仿真:结构仿真(接触分析、非线性分析、振动/疲劳/传热/裂纹/碰撞分析);电磁仿真(电场、磁场、电磁耦合、磁热耦合、射频微波);流体仿真(多相流体、组分运输、流体传动、相变);光学/声学仿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