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李鹏/柳守杰AM丨Tb单原子协同调控氧化钴电子特性助力尿素氧化/水电解

文摘   2024-11-12 12:06   上海  
丨汇编来源公开信息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旨在分享学术交流丨能力有限欢迎指正丨
「上海岱算科技有限公司」已向境内外23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提供了累计1400多项模拟计算服务,赋能科学研究提速增效!合作实验课题组在线发表学术论文期刊有ACS系列、AM系列、Angew、CEJ、EST、JACS、Matter、Nature子刊等,助力科研工作锦上添花!

探索单原子(SA)催化剂在混合尿素辅助水电解中的应用,为氢(H2)生成和污水处理提供了可行的替代方案,然而不利的电子稳定性、低SA含量、固有的缓慢动力学和不平衡的吸附-解吸步骤是其规模化应用的瓶颈。

2024年11月11日,安徽大学李鹏柳守杰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发表题为“Synergetic Modulation of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Cobalt Oxide via “Tb” Single Atom for Uphill Urea and Water Electrolysis”的研究论文,团队成员Sara AjmalAamir Rasheed为论文第一作者,柳守杰、越南岘港大学Viet Q. Bui、李鹏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中,稀土铽单原子(TbSA)通过Tb-O配位被拓扑稳定在富缺陷的Co3O4TbSA@d-Co3O4)上,用于尿素氧化反应(UOR)和析氢反应(HER)。得益于TbSAd-Co3O4的强相互作用,TbSA@d-Co3O4UOR和HER中分别在1.27 V和-35 mV下实现了10 mA cm-2的电流密度。值得注意的是,当TbSA@d-Co3O4作为双功能催化剂应用于双电极系统时,它只需要1.22 V就可以达到10 mA cm-2,并且在100小时内具有出色的运行稳定性。该混合电解槽可以成功地由摩擦纳米发电机、AA电池和标称电位为1.5 V的太阳能电池板供电。机理研究预测,由于中间产物的吸附-解吸反应能量平衡以及UOR有利的电荷转移特性,“TbSA”在d-Co3O4中的插层降低了电位决定步骤。该研究为探索稀土“f区”元素的催化特性,通过结构调制创造先进的电催化剂提供了一个新范例。

DOI:10.1002/adma.202412173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亲电性RE“铽”单原子(TbSA),它稳定在富含缺陷的Co3O4(记为TbSA@d-Co3O4)载体表面,作为有效的UOR。富缺陷的Co3O4底物加速了水解离动力学,同时抑制了OER。所获得的TbSA@d-Co3O4具有优异的UOR性能,在碱性和酸性电解质中,10 mA cm-2时分别需要1.27和1.30 V(相对于可逆氢电极)的超低电位。TbSA@d-Co3O4UOR性能超过Pt-C/RuO2,是所有报道的催化剂中最好的。TbSA@d-Co3O4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双功能电催化性能,在碱性介质中,对于HER,需要-35 mV(相对于RHE)才能输出10 mA cm−2的电流密度。理论研究进一步证实了“Tb”在d-Co3O4中的掺入降低了UOR的能垒。构建的pH通用TbSA@d-Co3O4催化剂表现出200 h (100 mA cm−2)的长期稳定性和对UOR和HER的耐久性。以TbSA@d-Co3O4为阴极和阳极组装的双电极碱性尿素电解槽在1.22 V的电压下具有10 mA cm-2的电流密度,并且具有100小时的优异稳定性,是迄今为止记录的顶级UOR电催化剂之一。组装的电解槽可以成功地通过摩擦纳米发电机、商用电池(1.5 V)和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突出了其对各种可再生能源的适应性。RE基SA催化剂为开发工业规模的高效混合燃料电解槽提供了一条绿色节能的新途径。

示意图1. TbSA稳定在富缺陷d-Co3O4上的制备策略示意图(TbSA@d-Co3O4)。

1. TbSA稳定在富缺陷d-Co3O4上的结构和形态分析。a) Co3O4d-Co3O4TbSA@d-Co3O4样品的XRD谱图,Co3O4d-Co3O4TbSA@d-Co3O4样品的指标晶面出现峰移,表明“Tb”插入到Co3O4晶格中。b) TbSA@d-Co3O4TEM图像,插图为所选区域的放大视图。c) TbSA@d-Co3O4HAADF-STEM像差校正图像,蓝色圆圈显示稳定在有缺陷的Co3O4上的TbSA位点。d) (c)中蓝色圆圈突出显示区域的放大视图。e) TbSA@d-Co3O4沿(d)中黄线1和黄线2 获得的线扫描强度分布图、(f) TbSA@d-Co3O4STEM-EDX元素映射,显示Co(紫色),O(绿色)和Tb(红色)的均匀分布。

2. 通过X射线光电子和吸收光谱分析的结构和电子构型。a-c) a) O 1s, b) Co 2p和c) Tb 3d的高分辨率XPS光谱。d) 实验Co K边XANES光谱。e) Co K边的EXAFS谱。f) TbSA@d-Co3O4以及参考样品的实验Tb L3XANES 。g) Tb@Co3O4与参考样品的Tb L3FT-EXAFS。h) TbSA@d-Co3O4Tb2O3TbL3边三维WT-EXAFS图。

3. 电催化UOR性能(经iR校正)。a) TbSA@d-Co3O41 M KOH和1 M KOH + 0.5 M尿素溶液中的UOR LSV极化曲线的比较。b) 在1 M KOH + 0.5 M尿素中TbSA@d-Co3O4TbSA@Co3O4d-Co3O4Co3O4RuO2Pt/C的UOR LSV极化曲线的比较。c) -10 mA cm-2下过电位比较。d) 1 M KOH + 0.5 M尿素对应的Tafel图。e) 0.5 M H2SO40.5 M H2SO4 + 0.5 M尿素TbSA@d-Co3O4UOR LSV极化曲线的比较(经iR校正)。f) 在0.5 M H2SO4 + 0.5 M尿素中TbSA@d-Co3O4TbSA@Co3O4d-Co3O4Co3O4RuO2Pt/C的UOR LSV极化曲线比较。g)TbSA@d-Co3O4与最近报道的更优的UOR电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10 mA cm−2下的UOR工作电位的比较(参考资料见表S2,支持信息)。h) TbSA@d-Co3O4在碱性介质中10 mA cm−2电流密度下的计时安培稳定性试验。插图显示了在碱性(左)和酸性(中)介质中UOR稳定性试验前后的LSV极化曲线,以及TbSA@d-Co3O4在酸性介质中25 mA cm−2的计时电流稳定性试验(右)。

4. UOR反应机理研究。a) 在1 M KOH条件下,b) 1 M KOH + 0.5 M尿素条件下,TbSA@d-Co3O4在不同的应用电位下的原位拉曼光谱。c) d-Co3O4TbSA@d-Co3O4催化剂上UOR的Gibbs自由能谱。上面的图片显示了沿反应途径的关键中间体的结构构型。颜色代号:Tb(紫色)、Co(蓝色)、O(红色)、C(棕色)、N(灰色)、H(粉红色)。

5. 电催化HER和整体尿素电解性能。a) TbSA@d-Co3O41 M KOH和1 M KOH + 0.5 M尿素中HER LSV极化曲线的比较(iR校正)。b) TbSA@d-Co3O4TbSA@Co3O4d-Co3O4Co3O4RuO2Pt/C的HER LSV极化曲线比较。c) −10 mA cm−2下过电位比较。d) 1 M KOH + 0.5 M尿素对应的Tafel图。e) 在碱性介质中使用TbSA@d-Co3O4作为阳极和阴极(双功能催化剂)的电解水(1 M KOH)和电解尿素(1 M KOH + 0.5 M尿素)的极化曲线比较(从正电位到负电位反扫描)。f) TbSA@d-Co3O4 (+)║TbSA@Co3O4 (-)与商用Pt/C (+)║RuO2 (-)电解槽在碱性介质中尿素电解LSV极化曲线(从正电位反向扫描到负电位)的比较。g) 双功能TbSA@d-Co3O410 mA cm−2条件下碱性尿素电解槽与近期报道的优质尿素电解槽的电压的比较(参考资料见表S4,辅助信息)。h) 在1.44 V(≈50 mA cm−2)电池电压下,TbSA@d-Co3O4 (+)║TbSA@d-Co3O4 (-)尿素电解槽在碱性介质中的计时安培稳定性试验。插图显示了双功能电催化剂的原理图(左),在碱性介质中,在1.6 V电池电压下,水和尿素电解析氢的法拉第效率的比较(中),以及稳定性测试前后的LSV极化曲线(右)。

6. 使用TbSA@d-Co3O4 (+)║TbSA@d-Co3O4 (-)的可持续能量驱动的碱性尿素辅助水电解示意图。a,c) 摩擦纳米发电机,b,d) 1.5 V电池,e,f) 硅太阳能电池。插图显示了电极上产生的气泡。

总之,该研究开发了一种通过氧配位拓扑掺杂稀土单原子“铽”(TbSA)的自支撑富缺陷d-Co3O4。得益于Tb与d-Co3O4的强配位作用,TbSA@d-Co3O4在电催化析氢反应(HER)和尿素氧化反应(UOR)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此外,在UOR和HER过程中,催化剂只需要1.27 mV和-35 mV的电压就能达到100 mA cm-2的电流密度。机理研究表明,“TbSA”掺杂降低了电位决定步骤的能垒,有利于UOR的电荷转移特性,提升了解吸动力学,并提升了催化性能的增强。组装的双电极尿素辅助混合电解槽TbSA@d-Co3O41.22 V的电压下可输出10 mA cm-2的电流密度。组装好的UOR电解槽可以成功地由摩擦纳米发电机、商用电池(1.5 V)和太阳能电池板驱动,这表明它可用于各种可再生能源。该研究不仅为通过混合电解节能制氢提供了一个视角,而且为揭示各种能量转换应用中未被发现的稀土金属基催化剂的特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电荷密度、态密度DOS、能带、费米能级、功函数、ELF;介电常数、弹性模量、声子谱;吉布斯自由能、吸附能、掺杂能、缺陷形成能;HER、OER、ORR、NRR、CO2RR;反应路径、反应机理、迁移能垒等

■量子化学QC计算:静电势、偶极矩、布居数、轨道特性、自旋密度、Fukui函数;激发态、跃迁偶极矩;氢键、π-π堆积、疏水作用力;过渡态、反应能垒、反应机理;红外、拉曼、荧光、磷光、核磁谱、圆二色谱等

■分子动力学MD模拟:生物体系弱相互作用分析、受体-配体组装过程、结合自由能;材料体系的高分子构象预测、材料与溶液界面性质、粗粒化模拟;轨迹分析RMSD/RMSF、径向分布函数RDF、扩散、氢键数量;分子对接;同源建模;虚拟筛选、定量构效关系QSAR

■有限元FEM仿真:结构仿真(接触分析、非线性分析、振动/疲劳/传热/裂纹/碰撞分析);电磁仿真(电场、磁场、电磁耦合、磁热耦合、射频微波);流体仿真(多相流体、组分运输、流体传动、相变);光学/声学仿真相关

Gaussian
解读「实验+计算」最新学术论文丨量子化学计算丨Gaussian丨ORCA丨CP2K丨MS/Materials Studio丨PySCF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