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副校长李东升/伍学谦&武汉大学赵翔Angew丨MOFs中自适应配位演化介导孔分区促进SF₆/N₂分离!阮恒瑜一作

文摘   2024-11-24 13:45   上海  
丨汇编来源公开信息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丨
丨旨在分享学术交流丨能力有限欢迎指正丨
「上海岱算科技有限公司」已向境内外23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提供了累计1400多项模拟计算服务,赋能科学研究提速增效!合作实验课题组在线发表学术论文期刊有ACS系列、AM系列、Angew、CEJ、EST、JACS、Matter、Nature子刊等,助力科研工作锦上添花!

基于异构化学对金属有机框架(MOFs)进行可控和精确的结构调控,是创建功能材料平台(如高效多孔吸附剂)的有效策略。

2024年11月23日,三峡大学副校长李东升教授、青年教师伍学谦团队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期刊发表题为“Self-adaptive Coordination Evolution Mediated Pore-Space-Partition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Boosting SF6/N2 Separation”的研究论文,团队成员阮恒瑜为论文第一作者,伍学谦博士、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赵翔教授、李东升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首次在伪D2h对称[M4(μ3-O)2(COO)6](M=Mn/Fe)簇上,通过前所未有的自适应配位演化(SACE),成功构建了两种孔隙空间分区的MOFs(CTGU-47-Mn/Fe,CTGU=中国三峡大学)。由于孔隙空间分区(PSP)产生了更有限的吸附空间和致密的结合位点,CTGU-47-Mn/Fe在SF6/N2混合物中捕获或回收SF6(温室/电子特种气体)的性能显著提高,吸附选择性从37/72提高到634/157(v/v,10/ 90,100 kPa)。理论计算还表明,在CTGU-47-Mn/Fe中实施PSP,通过额外的多重F···H相互作用,显著增强了SF6对N2的结合亲和力。该研究在晶体工程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多核金属团簇的SACE有望用于MOFs的结构调控和先进多孔吸附剂的制备。

DOI: 10.1002/anie.202419302

该研究成功发现了具有低对称SBU的PSP。其中,母体骨架(CTGU-46Mn/Fe)最初是由一个4连接的金字塔形三羧基模块(H3TPO=4,4,4-磷-苯基三苯甲酸)和一个8连接的伪D2h对称的[M4(μ3-O)2(COO)6](M=Mn/Fe)SBU组成的,这两个模块都被认为是低对称的构建块。通过在M4簇上前所未有的自适应配位演化(SACE),通过引入线性二吡啶分子(BPE=1,2-双(4-吡啶基)乙烯)作为配位剂,制备了两个具有(4, 10)-c拓扑结构的同构孔空间分区MOFs(CTGU-47-Mn/Fe)。M4簇上配备的多组(对称等效)潜在锚点在成功制备PSP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与现有的只有一组锚点的PSP示例相比,多组锚点的存在为SBU提供了额外的自由度,这使得簇群可以翻转以找到最适合其配位环境并最终同时达到对称、尺寸和取向匹配。

以往对PSP-MOF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轻烃净化或CO2捕集方面。该研究进一步释放了这种强大的结构调节策略的潜力,并探索其在SF6/N2分离中的应用。作为电子工业中最重要的特种气体之一,SF6已被广泛用于硅蚀刻,年消费量超过10000吨。与此同时,SF6是最强的温室气体,具有超高全球变暖潜力(是二氧化碳的23900倍),在大气中的寿命长达3200年。在此背景下,从SF6/N2混合物中捕获/回收SF6是一项必要且重要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特别是考虑到经济和环境影响。与未分区的CTGU-46-Mn/Fe同源物相比,CTGU-47-Mn/Fe受益于PSP而具有优化的孔径、更有限的吸附空间和额外的极性结合位点(N原子和芳环),通过协同超分子相互作用对SF6和N2的结合亲和力明显增强。这些优点使得CTGU-47-Mn/Fe对SF6/N2(10/90)的吸附选择性显著提高(IAST选择性:634/157 vs 37/72),超过了大多数报道的SF6/N2分离基准吸附剂。通过SF6/N2混合物(v/v=1/9或1/99)的动态突破实验,同步证实了CTGU-46/47-Mn/Fe的实际分离性能,在不同流速下的实际分离因子(24.6~70.5)都非常出色。

示意图1. 比较先前报道的PSP策略和该研究发现的“自适应配位演化”(SACE)介导的PSP案例。

图1.(a),(b)CTGU-46-Mn/Fe和CTGU-47-Mn/Fe沿c轴一维矩形通道的三维框架;(c)、(d)从不同取向观察四种MOFs的孔隙结构;(e),(f)CTGU-46/47-Mn/Fe中“蝴蝶状”[M43-O)2(COO)6](M=Mn,Fe)团簇的SACE过程示意图;(g),(h)CTGU-46-Mn/Fe和CTGU-47-Mn/Fe的(4,8)连接的flu和(4,10)连接的pflu网络拓扑示意图。

图2.(a)77 K时CTGU-46-Mn/Fe和CTGU-47-Mn/Fe的N2吸附/解吸等温线;(b)298 K时CTGU-46/47-Mn/Fe对SF6和N2的吸收量;(c)计算四个CTGU MOFs上SF6的Qst;(d)CTGU-46/47-Mn和(e)CTGU-46/47-Fe对SF6/N2(v/v,10/90)混合物的IAST吸附选择性;(f)CTGU-46/47-Mn/Fe与其他代表性MOFs吸附剂对SF6吸收率(298 K,101 kPa)和SF6/N2(v/v,10/90)的吸附选择性比较。

图3.(a)SF6/N2(v/v,10/90)混合物,总流量为10.0 mL min-1,298 K,100 kPa条件下CTGU-46/47-Mn/Fe实验柱突破曲线;(b)CTGU-47-Mn填充柱床在298 K、100 kPa条件下SF6/N2(v/v、10/90、1/99)混合物的突破曲线;(c)10/90 SF6/N2(v/v)混合物突破过程中CTGU-46/47-Mn/Fe对SF6和N2的动态吸收量总结;(d)CTGU-47-Mn在298 K下,He流量为10 mL min-1时在色谱柱上记录的解吸曲线。

图4. 通过DFT-D计算确定SCTGU-46/47-Mn中SF6和N2的最佳结合位点和吸附构型。(a-c)CTGU-46-Mn中计算的SF6结合模式;(d-f)CTGU-47-Mn理论计算确定的SF6和(g,h)N2的优先结合位点;(i)SF6@CTGU-47-Mn结构片段的电荷分布。所有原子间的距离都以埃为单位。(颜色模式:S(SF6),橙色;F(SF6),绿色,N(N2),蓝色)。蓝绿色、橙色、红色和蓝色的虚线键分别表示F···H、F···π、F···M和范德华相互作用。

ToC. 通过低对称M4簇上前所未有的自适应配位演化(SACE),成功实现了两种同构金属有机骨架(MOFs)的孔隙空间分区(PSP),为MOFs结构调控和设计更先进的多孔吸附剂提供了新的视角。

总之,该研究首次在低对称性[M4(μ3-O)2(COO)6](M=Mn/Fe)团簇上通过自适应配位演化(SACE),在两种微孔MOFs吸附剂(CTGU-47-Mn/Fe)中成功实现了孔隙空间分区(PSP)。由于更有限的孔隙空间、合适的窗口孔径、额外的结合位点以及PSP后优化的客体-主体相互作用,CTGU-47-Mn/Fe对SF6/N2混合物表现出出色的分离性能,优于其同构母体框架(CTGU-46-Mn/Fe)和许多其他现有的高性能MOFs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评估、动态突破研究和计算模拟,PSP-MOFs的分离性能的显著增强和潜在的吸附机制得到了证实和界定。利用PSP策略成功构建CTGU-47-Mn/Fe,并以低对称性M4簇上的SACE为基础,不仅代表了PSP-MOFs类别的重要补充,而且为设计用于具有挑战性的气体分离/回收过程的先进MOFs吸附剂提供了新视角。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电荷密度、态密度DOS、能带、费米能级、功函数、ELF;介电常数、弹性模量、声子谱;吉布斯自由能、吸附能、掺杂能、缺陷形成能;HER、OER、ORR、NRR、CO2RR;反应路径、反应机理、迁移能垒等

■量子化学QC计算:静电势、偶极矩、布居数、轨道特性、自旋密度、Fukui函数;激发态、跃迁偶极矩;氢键、π-π堆积、疏水作用力;过渡态、反应能垒、反应机理;红外、拉曼、荧光、磷光、核磁谱、圆二色谱等

■分子动力学MD模拟:生物体系弱相互作用分析、受体-配体组装过程、结合自由能;材料体系的高分子构象预测、材料与溶液界面性质、粗粒化模拟;轨迹分析RMSD/RMSF、径向分布函数RDF、扩散、氢键数量;分子对接;同源建模;虚拟筛选、定量构效关系QSAR

■有限元FEM仿真:结构仿真(接触分析、非线性分析、振动/疲劳/传热/裂纹/碰撞分析);电磁仿真(电场、磁场、电磁耦合、磁热耦合、射频微波);流体仿真(多相流体、组分运输、流体传动、相变);光学/声学仿真相关

Gaussian
解读「实验+计算」最新学术论文丨量子化学计算丨Gaussian丨ORCA丨CP2K丨MS/Materials Studio丨PySCF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