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金钟Angew丨碘增强氟有机硼酸电解质实现流动离子导电SEI助力高性能镁金属电池!宋欣美/孙静杰共同一作

文摘   2024-11-12 12:06   上海  
丨汇编来源公开信息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丨
丨旨在分享学术交流丨能力有限欢迎指正丨
「上海岱算科技有限公司」已向境内外23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提供了累计1400多项模拟计算服务,赋能科学研究提速增效!合作实验课题组在线发表学术论文期刊有ACS系列、AM系列、Angew、CEJ、EST、JACS、Matter、Nature子刊等,助力科研工作锦上添花!

可充电镁电池被视为一种有前景的多价电池体系,适用于低成本且可持续的储能应用。含末端取代氟化阴离子的硼基镁盐(Mg[BORF₄]₂RF=氟化烷基)具有出色的电化学稳定性,然而其应用受限于复杂的合成路线以及镁负极表面的钝化问题。

20241111日,南京大学金钟教授团队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期刊发表题为Iodine Boosted Fluoro-Organic Borate Electrolytes Enabling Fluent Ion-conductiv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for High-Performance Magnesium Metal Batteries”的研究论文,团队成员宋欣美孙静杰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金钟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研究人员将BHFIPI₂溶于1,2-二甲氧基乙烷(DME)中配置了一种先进电解质配方,与镁负极接触后,原位转化为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体系。镁负极与I₂和电子受体BHFIP发生反应,原位形成含有MgF₂MgI₂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层,从而促进了快速且稳定的镁沉积/剥离过程。与原始Mg[BHFIP₄]₂/DME电解质相比,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表现出卓越的电化学性能,包括超低的过电位(约80 mV)、高库仑效率及超过1500小时的长循环寿命。使用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和Mo₆S₈正极的可充电镁电池展示出优异的兼容性、快速动力学和超过1200次循环的稳定性,性能优于此前所有报道的硼基电解质。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有前景的卤素增强硼基镁离子电解质的策略,对多价二次电池的进步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DOI:10.1002/anie.202417450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有前景的电解质配方,通过将三(六氟异丙基)硼酸酯(BHFIP)和碘(I₂)直接溶解在1,2-二甲氧基乙烷(DME)溶剂中制备,同时在电池装配过程中与镁负极相互作用,最终原位转化为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体系。该电解质可以高效传输Mg²⁺离子,具有快速的溶剂化/去溶剂化过程,并在镁负极表面原位生成Mg²⁺导电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层。由于电子受体BHFIPI₂与镁金属负极之间的界面反应,形成的SEI层富含MgF₂MgI₂成分,促进了镁的快速和稳定的沉积/剥离过程。因此,与不具备原位生成SEI层的原始Mg[BHFIP₄]₂/DME电解质体系相比,在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中镁沉积过程中无钝化现象,并显著提高了与Mo₆S₈正极的兼容性。使用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的Mg||Mo₆S₈电池表现出高容量(100 mA g⁻¹时为86.3 mAh g⁻¹)、良好的倍率性能(500 mA g⁻¹时为61.8 mAh g⁻¹),并在超过1200次循环中仅0.04%的超低容量衰减,性能优于此前报道的结果。综合测试表明,与原始Mg[BHFIP₄]₂/DME体系中的成分相比,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中生成的SEI层中增加了MgF₂MgI₂等导电性Mg²⁺物种,从而增强了镁负极表面的镁沉积/剥离可逆性和动力学。除实验结果外,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的理论模拟还证实,SEI保护的镁负极能够有效均化界面电场并减少浓度梯度,从而实现Mg²⁺离子的快速迁移和均匀沉积。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具有良好兼容性的卤素增强策略,以便在硼基镁离子电解质中生成有利的SEI层,为多价二次电池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 a)原始Mg[BHFIP₄]₂/DME电解质的反应方程。(b-c)原始Mg[BHFIP₄]₂/DME电解质的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图,(b)在负离子模式下[676682]区间的图谱,以及(c)在正离子模式下[239244]区间的图谱。(dMg[BTFE₄]₂/DME电解质在[390420]区间的ESI-MS图谱。(b)中的插图为原始Mg[BHFIP₄]₂/DME电解质中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原子:白色为氢,灰色为碳,红色为氧,黄色为氟,深黄色为硼)。(eBHFIP[BHFIP₄]⁻[BHFIP₃I]⁻以及DME分子的计算LUMOHOMO能级。(f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的原位制备过程及其双功能特性,包括生成Mg[BHFIP₄]₂以及基于MgI₂/MgF₂SEI层。

2. ab)采用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的Mg||Mo半电池,以5 mV s⁻¹扫描速率进行的循环伏安(CV)曲线:(a)初始6次循环,(b)随后的第7-20次循环。(c)采用原始Mg[BHFIP₄]₂/DME电解质的Mg||Mo半电池以5 mV s⁻¹扫描速率的CV曲线。采用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的Mg||Mo半电池放电15小时后Mo集流体的(dXRD曲线、(eSEM图像及对应的EDS元素分布图、(fEDS曲线。(g)在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中的不同工作电极(Mo、不锈钢和Cu)的线性扫描伏安(LSV)曲线(扫描速率:1 mV s⁻¹)。(h)采用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的Mg||Mg对称电池于25℃的直流极化曲线,施加的总电位差约为0.005 V。(i)采用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的Mg||Mg对称电池进行直流极化前后的交流阻抗谱图。

3. 在室温下使用不同电解质的Mg||Mg对称电池的镁沉积/剥离循环性能:原始Mg[BHFIP₄]₂/DME电解质(紫色线)和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橙色线),分别在(a0.1 mA cm⁻²电流密度、0.1 mAh cm⁻²容量和(b0.5 mA cm⁻²电流密度、0.25 mAh cm⁻²容量条件下测试。(c)使用不同电解质的Mg||Mg对称电池在不同电流密度(从0.1 mA cm⁻²0.5 mA cm⁻²,容量为1.0 mAh cm⁻²)下的过电位。(deMg||Mg对称电池的EIS谱图:(d)采用原始Mg[BHFIP₄]₂/DME电解质和(e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在初始状态及第20次循环后的测试谱图。(f)采用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的Mg||Mo半电池的长循环性能,测试条件为0.1 mA cm⁻²电流密度、截止电压1.0 V。(g)采用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中Mg||Mo半电池的第50次和第100次循环的电压曲线;(h)采用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的Mg||Mo半电池的库仑效率随循环次数的变化。(ij)采用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的Mg||Mo半电池在(i)不同电流密度和(j)不同截止电压(从1.0 V3.0 V)下的沉积/剥离曲线。

4. ac)经过100次循环后,(ab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和(cd)原始Mg[BHFIP₄]₂/DME电解质中镁负极的SEM图像、(bd)对应的EDS元素分布图。(ef)经过不同Ar⁺溅射时间后,(e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和(f)原始Mg[BHFIP₄]₂/DME电解质中镁负极的I 3dF 1sO 1sC 1sB 1s XPS谱图,均为100次循环后测试的结果。(g)原始Mg[BHFIP₄]₂/DME电解质和(h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中镁负极上形成的表面钝化层的示意图。

5. 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的分别在(ab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和(cd)原始Mg[BHFIP₄]₂/DME电解质中(ac)电场分布和(bd)镁负极上Mg²⁺离子浓度分布。底部区域的不同形态代表了已沉积的金属电极,其中Mg²⁺被还原为金属镁。在沉积过程中,底部电极电位设为0 VMg²⁺浓度为2 M,电流密度为0.5 mA cm⁻²,电解质电导率为11 mS cm⁻¹

6. a)使用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和(b)原始Mg[BHFIP₄]₂/DME电解质组装的Mo₆S₈电池的循环伏安(CV)曲线。(c)使用原始Mg[BHFIP₄]₂/DME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的Mg||Mo₆S₈电池的倍率性能。(d)使用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的Mg||Mo₆S₈电池在100200300500 mA g⁻¹电流密度下的恒流充放电曲线。(eMg||Mo₆S₈电池在300 mA g⁻¹电流密度下的循环稳定性,对比使用Mg[BHFIP₄]₂/DME-MgI₂和原始Mg[BHFIP₄]₂/DME电解质的性能。(f)使用Mg[BHFIP₄]₂/DME-MgI₂和原始Mg[BHFIP₄]₂/DME电解质的Mg||Mo₆S₈电池在100 mA g⁻¹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曲线。(gh)使用(gMg[BHFIP₄]₂/DME-MgI₂和(h)原始Mg[BHFIP₄]₂/DME电解质的Mg||Mo₆S₈电池在0.22.0 mV s⁻¹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i)计算出的Mo₆S₈正极在Mg[BHFIP₄]₂/DME-MgI₂和原始Mg[BHFIP₄]₂/DME电解质中的电容/扩散贡献。(j)在50 mA g⁻¹的恒定电流脉冲下测量的GITT曲线,脉冲持续10分钟,随后弛豫30分钟。(k)根据(j)中的GITT结果计算出的Mg²⁺扩散系数。

总之,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碘化物增强的氟有机硼酸基镁离子电解质体系,通过BHFIPI₂DME溶剂中的原位反应,与镁负极相互作用生成。所制备的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能够在镁金属负极上原位形成有利的SEI层,并展现出与经典Mo₆S₈正极材料的良好兼容性。电化学测量和结构表征表明,在使用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后,镁负极上形成了富含MgI₂MgF₂SEI层,从而增强了镁沉积/剥离的可逆性和动力学。与原始Mg[BHFIP₄]₂/DME电解质相比,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表现出无钝化层的镁沉积特性及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包括更低的过电位(80 mV)、更高的库仑效率(约98.9%)和更长的循环稳定性(1500小时)。使用Mg[BHFIP₄]₂/DME-MgI₂电解质组装的Mg||Mo₆S₈电池展现出高容量(100 mA g⁻¹时为86.3 mAh g⁻¹)、良好的倍率性能(500 mA g⁻¹时为61.8 mAh g⁻¹),并在超过1200次循环中表现出极低的容量衰减(每循环仅0.04%),性能优于以往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提出的镁离子电解质体系是一种便捷的合成路线,并且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卤素增强策略,用于在镁金属负极上构建优质SEI层,为开发实用的多价离子可充电电池开辟了广阔前景。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电荷密度、态密度DOS、能带、费米能级、功函数、ELF;介电常数、弹性模量、声子谱;吉布斯自由能、吸附能、掺杂能、缺陷形成能;HER、OER、ORR、NRR、CO2RR;反应路径、反应机理、迁移能垒等

■量子化学QC计算:静电势、偶极矩、布居数、轨道特性、自旋密度、Fukui函数;激发态、跃迁偶极矩;氢键、π-π堆积、疏水作用力;过渡态、反应能垒、反应机理;红外、拉曼、荧光、磷光、核磁谱、圆二色谱等

■分子动力学MD模拟:生物体系弱相互作用分析、受体-配体组装过程、结合自由能;材料体系的高分子构象预测、材料与溶液界面性质、粗粒化模拟;轨迹分析RMSD/RMSF、径向分布函数RDF、扩散、氢键数量;分子对接;同源建模;虚拟筛选、定量构效关系QSAR

■有限元FEM仿真:结构仿真(接触分析、非线性分析、振动/疲劳/传热/裂纹/碰撞分析);电磁仿真(电场、磁场、电磁耦合、磁热耦合、射频微波);流体仿真(多相流体、组分运输、流体传动、相变);光学/声学仿真相关

Gaussian
解读「实验+计算」最新学术论文丨量子化学计算丨Gaussian丨ORCA丨CP2K丨MS/Materials Studio丨PySCF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