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分享|颜渊篇12.19

旅行   2024-09-06 22:00   北京  

文本读诵:小溪
 

大家好!今天继续跟大家做一个《论语》的分享。

今天学习的这句话是:

12.19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杨伯峻先生对这话的解释是:

子张问:“读书人要怎样做才可以叫达?”孔子道:“你所说的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做国家的官时一定有名望,在大夫家工作时一定有名望。”孔子道:“这个叫闻,不叫达。怎样才是达呢?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颜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这种人,做国家的官时固然事事行得通,在大夫家一定事事行得通。至于闻,表面上似乎爱好仁德,实际行为却不如此,可是自己竟以仁人自居而不加疑惑。这种人,做官的时候一定会骗取名望,居家的时候也一定会骗取名望。”

刘毓庆先生对这话的解释是:

这一章讲士之闻达的问题。

“闻”是名誉著称之谓;“达”是“才德宣通之谓”(龟井南冥说),二者有本质的不同。子张以“闻”为“达”,搞乱了概念,故孔子特意对“达”做了四重分析,而对“闻”做了本质揭露。四重分析是:第一,“质直而好义”,这是就士的个人品德言的,“质直”言秉性之端,“好义”言价值取向;第二,“察言而观色”,这是就士人的观察能力言的,“察言”,可从对方的言辞了解对方的心中所思;“观色”,可从对方的表情了解其内心的变化,如此便可以把握对方的心理,做出自己的行为选择;第三,“虑以下人”,就礼节上言的,时常虑及要谦恭下人;第四,“在邦必达,在家必达”,是就其社会效果言的,无论是在“邦”还是在“家”,做事都能畅通,获得成功。对“闻”的本质揭露是:“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表面上是追求仁,而且以仁自居,但行为上却是违背仁义,其实这是伪君子的作风。

这就是说,“达”追求的是内心的修养,而“闻”追求的是外在的虚名;“达”是关注自己如何做;“闻”是关注别人如何说。“达”与“闻”正是众多的读书人遇到的问题和选择。追求“达”者,获得的是内心的安慰;追求“闻”者,获得的是因名换来的利益。故求“闻”者多而求“达”者少。

南怀瑾先生对这话的解释是:

现在回转来看孔子的观念,我们要注意了,孔子听子张对于“达”的观念所下定义之后,便说,你对“达”的观念搞错了。一个人到处知道他的名,那叫作有名气。这个名气是不是好的,就成问题。有名气的人叫作“闻人”,不是“达人”。孔子为“达人”下的定义是“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这样的达人,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不一定出来做官。现在有一个名称叫“社会贤达”,就是有道德、有学识,的确在社会上众望所归,可是只想做事,不想做官。当然,他也有条件:饭是吃得饱的,生活也不愁,有丰富的正义感,这种人就是达人。

依据孔子对达人的定义,第一是本质的正直,没有歪曲的心思;做人做事,不用手段,不用权术。第二是好义,这个义字的解释,近乎墨子的义,所谓慷慨好义。第三是“察言而观色”。这句话被后世误解为很坏的意思,而本来的意思是有眼光,看得清楚,有先见之明;听了一些理论,根据一些资料,加以智慧判断,就可以看出态势来。例如对于国际大事,时代的趋势,许多事情,都可以在事前看出来。第四“虑以下人”,“虑”就是智虑,包括了思想与学问,“下人”是对人谦虚,绝不傲慢,自己并不以为自己了不起。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才能算是贤达的人。

钱穆先生对这话的解释是:

子张问:“一个士如何才算是达了?”先生说:“你说的达,是怎样的呀?”子张对道:“一个达的人,在国内,必然有名闻。在卿大夫家中,也必然有名闻。”先生说:“那是名闻,不是显达呀!一个显达的人他必然天性质直,心志好义,又能察人言语,观人容色,存心谦退,总好把自己处在人下面。这样的人,自然国内,在大家中,到处以有所显达了。那有名闻的人,只在外面容色上装取仁貌,但他的行为是违背了。他却亦像心安理得般,从来不懂怀疑他自己,这样的人,能在国内有名闻,在一大家中也有名闻了。”

善知识相关言教:

1、不在意名闻利养,说明自己认为这些不是生命的重点;不在意毁誉称讥,是因为自己不需要以外在的虚名来证明;不在意外在的顺逆,是因为明白内心的成长和净化才是最值得追求的。

2、孝有多种,其一,满足父母的五欲享受乃至养老送终;其二,如儒家认为:“立身行道,扬名声显父母,谓之为大孝”;其三,佛法认为,成道利生才是最上的大孝——从深度看,唯有修行佛法才能帮助父母究竟解脱,从广度看,不仅利益今生的父母,还要利益生生世世的父母。

3、面对名利时,要低调,谦虚、冷静;面对责任时,要当仁不让,勇敢承担。

4、真正的自信,是不在意旁人的眼光,心无旁骛走自己的路。这不是与人比较比出来的,不是胜过别人,而是建立在对生活、对自己所走的道深刻体悟基础之上的。有了强大的自信,才能够包容别人的不同,接受自己的不足,然后勇敢地继续努力。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


加入《论语》学习群

请添加微信:liusong2012


 欢迎下载收藏、分享论语学习资料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7cg58Y6EeToVFKfivbV7w

提取码:puti



JOIN US

论语学习小打卡

扫描小程序或长按图片识别

即可进入小打卡


 

如有任何疑问及建议,请发邮件至:

tanhuamonastery@126.com




往期内容回顾

论语分享|颜渊篇12.18

论语分享|颜渊篇12.17

论语分享|颜渊篇12.16

随喜供养,请扫二维码




龙泉檀华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米科切尼B ·旧巴嘎莫幺路·棕榈湾 Paml Village, Old Bagamoyo Road,Mikocheni B, Dar es Salaam,Tanzani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