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分享|颜渊篇12.22

旅行   2024-09-15 17:00   北京  

文本读诵:小溪
 

大家好!今天继续跟大家做一个《论语》的分享。

今天学习的这句话是:

12.22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dǎo]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杨伯峻先生对这话的解释是:

子贡问对待朋友的方法。孔子道:“忠心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他不听从,也就罢了,不要自找侮辱。”

刘毓庆先生对这话的解释是:

这一章讲交友责善有节。

孔子的意思是说:对待朋友要忠诚,朋友有失,一是要忠心地劝告,二是要恰当地引导。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为什么要这样?原因很简单,朋友是以义相合的,志同道合,相互切磋,“以友辅仁”,以德为邻。故朋友有过,“忠告”是责任,“善道”是义务,“不可则止”是为全交,“毋自辱”则是分寸地把握。这分寸有两层意义,一是要尊重对方,不能用过激的方式伤害对方的自尊,或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对方,反复进说而使反目,自讨无趣。二是人各有志,“不可”说明道不同,志不合,“止”则可保持不伤和气。和而不同,也不失交友之道。

南怀瑾先生对这话的解释是:

我们举一件近代的故事来说,曾国藩下面一位幕友王湘绮(壬秋),当时他是湖南的才子,也是近代以来有名的大儒。他著有《湘军志》,对曾国藩有褒贬之处。曾国藩所领的湘军,在前方和洪秀全作战,开始露败象的时候,王湘绮就要请假回家。曾国藩知道他读书人胆小,如果这仗败下来就不得了。所以也想让他回去。不过事情很忙,没有立即批这件公文。

有一天晚上,曾国藩因为有事去找他。看见他正坐在房里专心看书,就站在后面不打扰他。差不多半个时辰,王湘绮还不知道,曾国藩又悄悄地退回去了。第二天早上,曾国藩就送了很多钱,诚恳地安慰一番,让王湘绮立刻回家。

有人问曾国藩,为什么突然决定让王湘绮回去?曾国藩说,王先生去志已坚,无法挽留了,朋友之道,不能勉强。尤其打仗的时候,胜败自己都没有把握,如何能保住别人?再问曾国藩何以知道王湘绮去志已坚?曾国藩说,那天晚上去王湘绮那里,他正在看书,并不知道曾国藩就站在他身后。而且有半个时辰,王湘绮没有翻过书。可见他不在看书,在想心事,也就是想回去,所以还是让他回去的好。

这个故事就说明长官对部下或者朋友相处,都要恰到好处。如果过分,那么朋友都变成冤家了。人生交一个朋友是很难的,所以孔子告诉子贡,交朋友适可而止,不是滑头。

钱穆先生对这话的解释是:

子贡问交友之道。先生说:“朋友有不是处,该尽忠直告,又须善为劝说,若不听从,则该暂时停止不言,莫要为此自受耻辱。

善知识相关言教:

1、由于宿世业力的缘故,我们可能会遭遇到欺骗等不友好对待,即使佛陀也曾被弟子背叛,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所有人都会这样。更为重要的是: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朋友,犹如磁铁自然会吸引铁磁性物质。交友不要怀着交换的思想——我对你好,你就要对我好,而应该首先做自己最忠实的朋友,不管外境如何,自己做人的原则都不要变,这是真正的自尊自爱。我们不能决定别人对我们如何,但可以决定如何对自己负责。

2、交友贵诚、贵直、贵淡、贵久,并不在于一时的巧言善辩。内心的挫败感来源于潜意识中希望在众人面前出风头,有求名之心。把握好自己的诚心、直心。

3、行菩萨道,要有深远的眼光和长远的发心,不必为一时一事而纠结。当下可观察因缘,可化导时便善巧劝导;若因缘不成熟,心中对被伤害的动物和造业的人都心存一份慈悲,并因此策发成佛之愿,也是结下了未来的因缘。

4、用善心善念去对待遇到的人,就是广结善缘,但这不等于不加分别与人交往。不合适的关系,该拒绝要拒绝,当断除要断除,这才是对自他都好的做法。把握好自己的发心和善巧的方式,同时不必背负对方的烦恼。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


加入《论语》学习群

请添加微信:liusong2012


 欢迎下载收藏、分享论语学习资料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7cg58Y6EeToVFKfivbV7w

提取码:puti



JOIN US

论语学习小打卡

扫描小程序或长按图片识别

即可进入小打卡


 

如有任何疑问及建议,请发邮件至:

tanhuamonastery@126.com




往期内容回顾

论语分享|颜渊篇12.21

论语分享|颜渊篇12.20

论语分享|颜渊篇12.19

随喜供养,请扫二维码




龙泉檀华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米科切尼B ·旧巴嘎莫幺路·棕榈湾 Paml Village, Old Bagamoyo Road,Mikocheni B, Dar es Salaam,Tanzani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