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分享|颜渊篇12.6

旅行   2024-06-30 05:00   北京  

文本读诵:能虹
 

大家好!今天继续跟大家做一个《论语》的分享。

今天学习的这句话是:

12.6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zèn],肤受之愬[sù],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zèn],肤受之愬[sù],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杨伯峻先生对这话的解释是:

子张问怎样才叫做见事明白。孔子道:“点滴而来,日积月累的谗言和肌肤所受、急迫切身的诬告都在你这里行不通,那你可以说是看得明白的了。点滴而来,日积月累的谗言和肌肤所受、急迫切身的诬告也都在你这里行不通,那你可以说是看得远的了。”

刘毓庆先生对这话的解释是:

这一章讲远谗之为明。

看来“子张问明”是与“子张问干禄”相联系的,问干禄,是就自己言;问明智,是就自己所事之君言。而在官场最可怕的就是被谗言击中、失去君的信任。明君,则能明察这一切。“谮[zèn]”和“愬[sù]”意思基本相似,孔子这里提出两种最可怕的谗言形式,一种是“浸润之谮”,如水浸物,渐渐渗湿,不由你不听,像晋国的骊姬诬陷太子申生便是一例。二是“肤受之愬”直接危及切身利益,不由你不怕,不采取行动,像楚国的费无极诬告平王的太子建与其师伍奢造反便是一例。如果这种谗言在哪里都行不通,那就是明智,是见识高远。《周书·谥法》说:“谮诉不行曰明。”孔子的回答即用此意。言外之意,如果能“诉不行”,便可以去为其臣了。

南怀瑾先生对这话的解释是:

子张问什么是“明”?孔子就答复他上面的两句话,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尤其是年轻朋友们前途无量,更要注意“浸润之谮,肤受之诉。”这八个字。将来领导别人,乃至朋友同事之间的相处,是很难避免的。

我们看历史上和社会上许多现象,尤其当过主管的,更体会得到,许多人攻击的手段非常高明。一点一滴的来,有时讲一句毫不相干的话,而使人对被攻击者的印象大大改变。而身受攻击的人,只觉得好像皮肤上轻轻被抓了一下而已。所以这八个字,特别要注意。自己千万不要这样对人,同时自己也不要听这些小话进来,尤其当长官的,对于这些小话不听进来,是真正的明白人。但作明白人很难,尤其作主管,容易受蒙蔽,受人的蒙蔽,要“浸润之谮,肤受之诉。”在你面前行不通,你才是明白人,这是孔子对于“明白人”的定义。

钱穆先生对这话的解释是:

子张问:“怎样可算是明呀?”先生说:“像浸润般的谮言,像切肤般的控诉,在他前面行不通,可算明了。像浸润般的谮言,像切肤般的控诉,在他前面行不通,可算远了。”

善知识相关言教:

1、面对公众的人,一定会受到质疑或批评,就连佛陀也有人诽谤,这都是正常的。自己内心不要把烦恼升级,平常心面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当老师、父母的人,都常常批评孩子,其实自己也应该学习一下如何接受批评。

2、不要把自己身边的几个人等同于“世间”,然后就对“这个世界”感到绝望。反过来看看自己,也是在以偏概全,以自己一时的感受给所有人下定义,难道这就公正吗?这样说不是为了指责你,是想让你看到,由于人心的无明、烦恼,对其他人事物产生误解太正常了、太普遍了,先把那股怒气打消掉。然后,仔细想想,当自己对这个世界绝望时,对世界有什么影响吗?没有,只是自己感到极度痛苦。每个人的看法,影响到的其实只是他自己,别人对你的误解也是一样,是他人内心中的影子,不等于真正的你,只要自己不去领纳、执著,就不会受伤。再次,既然是念佛人,就应该学学佛是怎么做的。佛也受到过毁谤、中伤和恶意陷害,他是怎么对待这个境界的呢?好好做自己,人生的公平自有业果来显示。

3、佛法教人忍辱,不是掩耳盗铃或逃避不去想,而是要用智慧和慈悲来化解嗔心。越想越想不开,因为是以无明的心去想,在烦恼的轨道上前进;佛法则是要让我们内心看清业果、缘起,消融烦恼。不是忍外在的人和事,而是拔去心中的刀。嗔心重,要靠平时长期的熏修,真正信解因果,慢慢增长慈悲,自然而然消减嗔恨的习性,犹如把嗔心的火苗消灭在无形中;如果平时不学修,临到境界时去强压、硬忍,那是很难控制的,犹如火势已旺,必伤人伤己。

4、嫉妒者,不耐他荣,对于别人的成就难以忍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远见、没有智慧、心量狭窄。想要改善,就要在这些点上用功。多熏习佛法,培养正知见,把自己粗重的烦恼业障磨掉,心要尽力向上仰望,策发愿力。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



加入《论语》学习群

请添加微信:liusong2012


 欢迎下载收藏、分享论语学习资料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7cg58Y6EeToVFKfivbV7w

提取码:puti



JOIN US

论语学习小打卡

扫描小程序或长按图片识别

即可进入小打卡


 

如有任何疑问及建议,请发邮件至:

tanhuamonastery@126.com




往期内容回顾

论语分享|颜渊篇12.5

论语分享|颜渊篇12.4

论语分享|颜渊篇12.3

随喜供养,请扫二维码




龙泉檀华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米科切尼B ·旧巴嘎莫幺路·棕榈湾 Paml Village, Old Bagamoyo Road,Mikocheni B, Dar es Salaam,Tanzani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