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分享|颜渊篇12.17

旅行   2024-08-24 22:10   北京  

文本读诵:能虹
 

大家好!今天继续跟大家做一个《论语》的分享。

今天学习的这句话是:

12.17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杨伯峻先生对这话的解释是:

季康子苦于盗贼太多,向孔子求教。孔子答道:“假若您不贪求太多的财货,就是奖励偷抢,他们也不会干。”

刘毓庆先生对这话的解释是:

这一章讲盗之所由生。

季康子当政,盗窃横行,故向孔子请教治理盗窃的问题。孔子回答得很干脆:“假如你自己不贪财聚敛,即使奖励,人也不会去偷。”言外之意,上不贪则下不盗,盗贼滋生,全是由于在上者的贪欲所致。

孔子此言其意约有二:一是以季氏为代表的官僚欲壑难填,搜刮民脂民膏,使百姓困穷,无力养家,故唯有盗窃。二是上行下效,季康子是窃国之盗,故百姓多穿窬[yú]之盗。

南怀瑾先生对这话的解释是:

因此儒家思想,始终教人过俭朴的生活,走朴实无华的路子。大家如此,社会就安定,盗窃也少了。如上位的人偏好某一事物,则下面会跟着偏好得更厉害。爱好而得不到,于是就行窃了。这个“窃”,是广义的窃,凡以损人利己的方法获取即称为窃,今日全世界经济危机,就是受凯因斯“消费刺激生产”理论所害的,前面也提到过这点,大家不肯节俭,尽量消费所致。

昨天还对一个美国学生谈起,现在美国一般人几乎永远是穷的,因为什么都是分期付款,而生活永远也在分期付款中渡过。这就想起孔子的话,“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现在全世界的“欲望”,风气都趋向这方面,所以大家就都想尽方法来占有,来获取。得不到了,只好去窃,又如女人的打扮,过去仿效宫廷,现在仿电影明星。事实上是一样的,过去看帝王的宫廷,现在看社会整个风气。所以要想不窃不盗,只有改正风气才是。

钱穆先生对这话的解释是:

季康子患虑鲁国多盗,求问于孔子。孔子对道:“只要你自不贪欲,纵使悬令赏民行窃,他们也不会听你的。”

朱熹朱夫子对这话的解释是:

言子不贪欲,则虽赏民使之为盗,民亦知耻而不窃。

贤棼FS朱夫子的理解是:这是在说季康子,如果他没有贪欲的话,那么即使奖赏人民去偷盗,人民也同样知道这是耻辱,而不会去偷盗。

善知识相关言教:

1、世俗之“俗”,不是外境之俗,正是人内心的贪婪、仇恨、傲慢等尘埃,根源就是愚痴无明,所以我们要拂去尘埃,恢复内心深处的清净光明。修行不是要改变别人,是要改变自己,把这个重点抓住,很多矛盾就没有了。

2、幸福的因果非常直接,放下贪婪、嗔恨、烦恼的当下就能找回幸福。奉献爱心、传递温暖、付出努力的当下就能收获幸福。持续不间断地这样做,就一生幸福。

3、诵经持咒,依照佛法的教导做善男子、善女人,这都是善业,若内心至诚与三宝相应,可以感得善果,这些都是遵循业果法则的。很多人一味强调祈求满愿,而忽视佛经中的其他教诲,都是以向外求的心来看待佛法,是贪欲炽盛的表现。

社会大众对佛教的印象,很多还停留在“拜拜求保佑”这个层面;一些诵经念佛之人,也是重在追求立竿见影的福报,其根本还是源于浮躁动荡、急功近利的心态。佛教的本意是教人觉悟,核心是智慧与慈悲,修行的重点要放在自己身心的改善之上。

4、佛陀的一切教法,其根本目的都是要帮助众生出离轮回迷梦,为此须闻思、持戒、修定、开慧等,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让我们从烦恼的锁链中挣脱出来。欲远离生死疲劳,就要降伏贪欲,有这个根本的宗旨,人就懂得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正念。

5、人都是看不透长远的因果,所以会在眼前的利益前算计,殊不知一切行为都有果报,对别人做的,终有一天会加倍回到自己头上,“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多读一些历史故事、因果公案,看看那些毫厘不爽的因与果,眼前有什么可争、可气的呢?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


加入《论语》学习群

请添加微信:liusong2012


 欢迎下载收藏、分享论语学习资料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7cg58Y6EeToVFKfivbV7w

提取码:puti



JOIN US

论语学习小打卡

扫描小程序或长按图片识别

即可进入小打卡


 

如有任何疑问及建议,请发邮件至:

tanhuamonastery@126.com




往期内容回顾

论语分享|颜渊篇12.16

论语分享|颜渊篇12.15

论语分享|颜渊篇12.14

随喜供养,请扫二维码




龙泉檀华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米科切尼B ·旧巴嘎莫幺路·棕榈湾 Paml Village, Old Bagamoyo Road,Mikocheni B, Dar es Salaam,Tanzani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