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先生的「就业论」

教育   2024-07-11 11:37   重庆  

不久前,孙立平先生在其公号上写了一篇文章,标题用了无数个「就业」,按照吾乡风俗,我觉得不如改成叹号,更符合其强烈的感情。

随后孙先生又写文,呼吁政府暂停无人驾驶出租车,以保障底层就业。不说这与目前的政府经济策略方向相反,根本没有可能,而且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也是非常显见的外行话。

众所周知,至少自工业革命以来,技术进步对世界的推动越来越快,人类不但从未成功阻止过任何一次技术创新,而且从过往经验来看,正是技术进步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工作机会,并造成人口爆炸性增长。

毫无例外,凡是阻挡技术进步的职业人群,最终都面临着大幅度被淘汰的命运,从前如此,现在依然。

既然技术大潮无法阻止,那么孙立平老师所讲的建议如何才能实现?

其实他同样束手无策,只能求助于政府强制喊停。

古典经济学一向提倡最大可能去解放「看不见的手」,而不是用「看得见的手」去干预干涉经济的发展。

简单说,就是让市场发挥最大作用,而不是以政府政策进行人为干预。

我们现在很多问题的症结,正是因为政府对经济运转所拥有的权力过大,最终造成了低效和浪费。

比如说房地产「烂尾」,本质就是制造过多因而浪费的表征。

而且,倘若像孙先生所主张的那样,如果政府既可以随意叫停一项技术革新,自然也可以叫停任何一个行业运转。在这样的情况下,岂不是又回到计划经济的时代去了?

市场经济的前提,正在于法治。而法治的前提,在于法律本身不呈现出混乱状况。

如果没有这些,也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也就没有就业。某种程度上,就会变成全国只有一家国营公司,所有的就业,就会变成「就职」。

其实任何一次技术进步,虽然会造成一些行业的压力,甚至使之慢慢退出市场,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

如果把眼光放长,就会发现历次变革莫不如此。目前来看,AI同样并未例外。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为了所谓「抢出租车司机饭碗」而推迟无人驾驶进展?

如果想要指向就业的改善,那么更应该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出租车司机之所以成为孙先生所讲「最后的救命稻草」,其根源正在于此。

但就业环境无法改善,造成如今出租车司机人满为患,很多司机一天平均接单量仅有六单,每天工作时间超过十个小时,在大数据的平均调整下,净收入每月在六千元上下浮动,而这是可持续的吗?

纵贯中西方,促进就业的方式都是减税,放低行业准入政策,建立专项资金鼓励创新,甚至增加失业保险救助。

但从未听说,希望「政府停止某项创新技术推进,以延缓某一行业困境」的想法,这怎么看都很滑稽。

……

本文节自周一newsletter。

相关链接:

我们当确定我们的世界


白卷
那美好的仗,理应去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