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
昨晚腾讯视频做了几个摇滚乐队的线上演唱会。再前两场,是崔健和罗大佑。
这一年,我们似乎都在怀旧。而年轻人都在买蔡徐坤的新专辑,他们与我们这一代分道扬镳,就像两条河流,再无交叉之处。
究竟谁的时代更好?可能很难说清楚了。但我有种模糊的感觉,就是,再过三十年,也许他们会怀念我们的时代,就像我们怀念1960年代。
没有人记住和平的时代,因为那时总是肤浅的。只有动荡之后的思考,才会有无畏的勇气和改变的决心。但有几个人不希望待在和平时代呢?这就像是一个悖论。
按照年少时的记忆线索,我只看了吴彤、栾树、唐朝和高旗,但最终都没有看完。
我觉得,这几人里,栾树其实最好还是去赛马。唱的又差又自恋,谁能想到他是窦唯之后的黑豹主唱?
至于吴彤,我原本就不太喜欢,但是听了他第一首,又听他说了几句,突然觉得很有意思。
因为他有很强的问题意识。他们这一代起于国内摇滚发轫之时,从各方面独自突破摸索,各自扛了一杆旗。但在新世纪初,理念却开始分裂,然后走上了不同的路。
像吴彤,他远走美国,属于见多识广的。他跟所有纯粹的音乐人回到了同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的音乐?
这在现在的摇滚乐音乐人中,甚至大多数音乐人中都属于异类。很显然,现在的年轻人在技巧上和表演上比他们强得太多,但从创造上,实在是相距甚远。
前年我听野孩子的黄河谣,就觉得他们有广阔的思考,没有局限于「我的你的」那种传统的思维,而是纯粹从音乐的本质上再创造。虽然没那么成熟,但路径已然清晰。但现在的音乐,有多少具备这样的考量呢?
没有属于金属质地一样的时代思考,没有承担时代的命运,或者没有找到真正追求的音乐路,那么他们终将会像落叶一样,被大风吹去。
我想起最近饶毅讲的一段话,很有意思。
2022年7月10号,有位老朋友在微信上晒一群美籍华裔成功人士聚会。
我留言:“这是我力图避免的:一辈子在美国,主要与华人聚集,自己努力做好职业,安安稳稳,但毕竟是限于个人的生活”。
对方回复:“人各有志。我很高兴大家一起开心聚会”。
我批评了美国的缺点,对方没再回复。
当然有人可以问中国就没有问题吗?中国肯定有中国的问题。
但这是我出生的国家,是我家庭和学业前辈在更艰难时代没有言弃而为之奋斗的地方。
而且我相信一百年后中国很可能超越美国,五十年后朋友的中国母校可能超越美国绝大多数大学,包括她先生任教的斯坦福大学。
重要的是,无论百年、五十年的目标能否实现,我自己都在里面起了当时其他人不能起到的推动作用。
饶毅的预测未必能成,我对饶毅也有自己的看法,但这段话心有戚戚。人总是要做点什么的。就像西谚里面说,死在大海还是死在床上,这没什么好选的。但无论如何,这都是选择。虽不分高下,但总要尽心无悔。
我想起一位诗人说,「那时候,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人过中年,其实很多人已经终生不会再见,在过往的那一天,你们遇见的就是最后一面。那么,为什么不去想想怎么活才是更好的呢?
节选自会员newsletter(2023年4月)。订阅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