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是对《人民日报》一句金句的解读:
“世界上没有一份工作不辛苦,也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无论当下你在经历什么,都要调整好心态继续前进,继续努力。”
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生活确实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那么怎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呢?
01
企业家怎么看
年轻人躺平?
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带薪躺平”。
因为需要有一份工资,所以不得不上班。
但是对把“工作做好”,“精进自己”这些事情毫无兴趣。
最近与一位很有远见的企业家聊天时也谈到了这个话题。
她的话让我很受启发。
她说:“年轻人躺平主要原因是努力了但是看不到结果,对未来看不到希望。”
“尤其是在经济低迷时期,企业效益不好,努力也没有带来工资的提升,这时人们就容易产生懈怠心理。”
接下来她说的话,让我感到很惊讶,也让我受到很大启发。
她说:“如果我的企业里有这种现象,这样的人我是不会用的。”
我原本以为,既然她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会接受这种思想状态的存在。
但是从企业家的角度,她会选择更加积极上进,乐观主动的员工。
我们经常说,要多维度思考。
如果我们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的同时,也能从老板的角度去思考,看待问题会更加全面。
无论社会经济情况怎样,优胜劣汰是不变的法则。
02
人是渴望
奋斗之苦的
怎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这是我们一直在寻求答案的话题。
英国哲学家艾伦·沃茨通过实验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答案。
这个实验是这样的:
实验参与者设想一个长达75年的梦,在梦中可以随意制造各种事件和场景。
最初,人们第一反应是享乐。
但是当所有想要享受的物质和感官快乐都拥有以后,人们会很快产生无聊和厌倦的情绪。
随后,在实验中加入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当人们通过努力完成这件事,获得短暂的成就感和愉悦后,又会重新回到之前的厌倦状态。
最后,当实验中加入更多的挑战,使生活变得不可控时,人们才能在各种挑战中感受到持久的幸福。
实验的最后,梦境中的人生与现实中的人生几乎重合。
实验结果发现,人们对幸福的期待并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苦乐参半。
因为人们只有在超越痛苦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到幸福。
由此看来,充满挑战的人生就是我们想要的人生。
在《苦难的意义》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心理学的原理叫“享乐适应”。
享乐适应是指当人们在一种快乐中持续一段时间,就对快乐无感了。
这个实验结果与享乐适应的心理学原理不谋而合。
03
幸福来自
意义感和价值感
不工作真的就会感受到幸福吗?
心理学、社会学、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发现,人们在退休后会出现“退休综合症”。
是指人们在退休后,由于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应。
心理学里把这种症状称为角色中断的“认知失调”。
要克服这种“认知失调”,需要重新为自己找到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例如,画画、摄影、养花、钓鱼等等,都可以在不断精进自己的过程中找到价值感和意义感。
因为,我们能感受到幸福不仅仅来自享乐,更来自克服困难之后的成就感和喜悦。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写在最后的话
幸福不是躺平后的无所事事。
幸福来自登山过程中,
上上下下的喜悦。
更多深度好文
请关注|心智成长坊
🌹点赞分享,好运连连!点个在看,与你共勉👍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