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体验:
每天早上醒来,就知道今天会发生什么事。
需要做哪些家务,完成哪些工作,甚至一日三餐的安排。
日复一日,似乎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没有任何惊喜和特别。
你可能会说:“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有一份工作已经很好了。”
听起来似乎也没错,但是人生就是一场体验,你不想活得更精彩一些吗?
01
躺平
成了一个流行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流行一种“躺平”文化。
似乎“躺平”是一种很舒服的选择。
但是你有没有认真思考过,你为什么选择躺平?
你可能会说:
“房价飞涨,再努力也买不起,不如躺平自在。”
“每天重复劳动,看不到希望,躺平算了。”
“周围都在卷,卷不动了,躺平图个清净。”
听起来似乎都很有道理,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你以为你是主动选择了躺平,但其实并非如此。
更多的人是在面对现代社会各种竞争和压力时的一种无奈之举。
所以说,很多人嘴上说着“躺平”心里却一直躺不平。
02
舒适区
真的舒适吗?
被动躺平的人其实过着纠结的人生。
他们看似生活在舒适区,鄙视着勤奋者的愚笨,其实过得并不舒适。
因为他们内心也渴望着突破和成长,但是却被巨大的压力和懒惰的天性所征服。
他们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总是一副慵懒、消沉的样子。
就像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的那样:“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
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
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5%的改变》中有一句话发人深省:“很多人并不真的“懒”,他们宁肯为了维持一个不舒服的惯性,每天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但他们害怕“新奇”。
03
走出舒适区
拥抱成长和改变
为什么很多人被困在所谓的“舒适区”走不出来呢?
《5%的改变》中指出:“这跟神经系统的加工偏好有关。我们把那些熟悉的刺激看成安全的(哪怕实际上在伤害自己),一遍遍甘之如饴,而新的经验无论好坏,都让人如临大敌。”
其实,我们不是缺乏走出“舒适区”的意愿,而是缺乏走出“舒适区”的方法。
走出舒适区并非让我们放弃现有的生活和工作。
我们也可以选择用更舒服的方式走出“舒适区”。
首先要打破我们的固有认知,勇敢地在舒适区边缘探索。
这种探索包括有意识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或者发展一些兴趣爱好。
每天只做一点点就好。
这一点点的改变,会让你跟外界实现能量交换。
《熵增定律》中提到:“当一个系统不与外界产生能量交换时,会向无序的方向发展,最终走向灭亡。”
人也是一个系统,也需要进行能量交换。
把正向的、活跃的能量引入到你的生活中,你会逐渐感受到慢慢充满能量和活力的神奇体验。
《人民日报》的夜读栏目中有一句话:“每天进步1%,一年后你将收获大约37倍的成果。”
长期持续微小的行动,它们叠加后的复利效应会给你带来惊人的变化。
人们都说认知改变行为,在我看来,行为也会改变认知。
如果你什么都没想好,就先尝试每天微小的改变吧,也许做着做着,你就会豁然开朗。
文中插画全部来自摩西奶奶的作品集。
写在最后的话
没有人愿意选择躺平,只是没有找到方法和突破口而已。
我相信,当你找到后,一定会全力以赴。
微信号|心智成长坊
伴你成长
🌹点赞分享,好运连连!点个在看,与你共勉👍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