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六上第三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以杨绛的读书名言“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为主题,选编了《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等三篇课文,其中,《竹节人》是儿童文学作家范锡林所写的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散文,《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介绍宇宙中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只可能的说明文,《故宫博物院》则是一篇由四则图文阅读材料组成的介绍故宫的非连续性文本。
对应单元人文主题的设置,编者将本单元阅读要素定为“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旨在通过在阅读课上依据各篇课文内容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阅读任务,以此让学生在对应阅读任务的驱动下,“带着目的”有选择地阅读课文内容,高效完成相应阅读任务。
单元习作要求学生围绕“ 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以“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为目标完成习作,可见,本单元阅读与习作的关联,并不那么密切。在教学时,我们只需沿着课文编排的顺序,从易到难,由收到放地体验“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以完成阅读任务”的学习过程,积累学习经验,收获学习体验,养成学习习惯即可。
(一)第10课《竹节人》
《竹节人》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范锡林先生的怀旧之作,全文围绕竹节人这一具有特定时代与地域特色的儿童玩具,先后介绍了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做竹节人)、孩子们玩竹节人的欢乐场面(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老师也玩竹节人)等三部分内容,既有对竹节人制作方法的详细介绍,也有对竹节人给孩子们童年带去欢乐的细致刻画,更有对老师也玩竹节人这一童年趣事的欢乐记忆。
策略单元的课文编写与一般阅读单元的课文有所不同,运用了“阅读提示”与课后习题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出阅读要求,提示学习方法。在《竹节人》这一课的“阅读提示”中,编者阐明本单元按照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之后,便直接依据课文内容给出三个阅读任务,让学生思考如何依据任务的不同的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到了课后习题部分,则通过三则学习伙伴语,回顾总结(也是提示)完成上述三个任务所要使用的阅读方法。
由此可知,本课的教学将区别于一般的阅读课,在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即可围绕“阅读提示”的三个任务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体验中学会“如何有目的地阅读”。
基于以上认识,我拟对本课两课时教学内容作如下安排:
1.开课揭题,简介作者。
2.自读课文,梳理梗概。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什么。
(2)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3)交流印象深刻的内容,随机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提示:做竹节人——玩竹节人——老师也玩竹节人。
3.关注篇章页,了解学法。
(1)了解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学法: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2)自读“阅读提示”中的三个任务,简述如何完成三个任务的看法。
4.聚焦任务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1)出示玩具说明书(科学学具袋说明书),说说玩具制作指南由几部分组成。
提示:准备材料、工具、制作步骤。
(2)撰写竹节人制作指南。
提示:确定阅读范围,标记、提取关键信息——自主撰写——交流核对——指名讲述如何制作竹节人(《语作》习题:锯成寸把长的一截——钻一对小眼——再锯八截短的——用线穿在一起)。
小结学法:明确目的(任务)——确定语段——提取信息——尝试解决。
(3)讲述竹节人的一般玩法。
提示:确定阅读范围,标记、提取关键信息——编列讲述提纲——指名发言。
一般玩法:锯成寸把长的一截——钻一对小眼——再锯八截短的——用线穿在一起。
(4)讲述竹节人的高级玩法。
提示:再读课文,标记、提取关键信息——完善讲述提纲——指名发言。
高级玩法:趁手的兵器、响亮的名号、拉风的盔甲、好听的招式、给力的配乐等。
(5)同桌合作,一人说明竹节人的制作指南,一人讲述竹节人的初级、高级玩法。
1.回顾旧知,巩固学法。
2.聚焦任务二:体会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1)明确任务,确定阅读范围、方法,自主阅读。
提示:做竹节人、玩竹节人、老师也玩竹节人部分,圈画批注。
(2)小组互学——全班交流——选择朗读。
提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
(3)思考:作者如何描写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提示:自读批注——随机交流。
3.聚焦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1)明确任务,确定阅读范围、方法,自主阅读。
提示:借助“起因——经过——结果”以迅速把握故事梗概。
(2)指名讲述。
(3)创造性复述。
提示:转换角色,选择喜欢的叙述角度,将老师也玩竹节人的故事讲生动。
4.品读语言,激趣拓展。
聚焦作者武侠小说家的特殊身份,从课文字里行间寻找作者能够写出武侠小说的秘密,了解范锡林的儿童武侠小说创作情况。
提示:动作描写、武功招式、场面描写、丰富想象、悬念设置等。
(二)第11课《宇宙生命之谜》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文章(说明文),课文围绕“人类对宇宙生命问题的探索”,从古人对宇宙生命问题的探索引出话题(第1段),先从宇宙无限广大的角度论证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第2段),再在阐明生命产生的四个可能性条件之后(第3段),先根据上述四个条件对太阳系中除地球外的其他行星进行分析,排除出火星之外的其他行星后(第4段),沿着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历程,先说明火星因与地球的若干相似之处而存在生命的可能(第5段),再分别从科学家对火星的近距离观测(第6段)、着陆探测(第7、8段)等方面说明目前无法证明火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的事实。最后,根据近年来落在地球上的陨石上的有机分子说明太空存在生命的可能性(第9段),预示人类对宇宙生命问题的探索仍将继续(第10段)。
通过对“阅读提示”和课后习题的研读,可知,学生在本单元中学习这篇课文,无需立足于说明文语言特色,也无需研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而是将整篇课文作为“探索宇宙生命问题”的检索资料,带着诸如“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这样的问题进入文本,并在问题(阅读目的)的驱动下,筛选并锁定阅读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尝试解决疑问。除此之外,编者不仅通过旁批的形式将课文相关语段的主要内容及相关读法进行了提示,还在课后习题一中针对“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这一问题的解决,通过两则学习伙伴语,在阅读方法上为学生提供“读法”的示范——“与问题相关的内容我会仔细读,必要时会多读几遍。有的段落和我想要了解的问题关系不大,就不需要细读”和“有的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需要再查查相关资料加以判断”。
整课的教学,不妨立足问文体,从“读说明文,解决问题”的情境入手,让学生带着“宇宙生命问题”自读课文,结合旁批了解课文内容,交流阅读感受,再结合课后习题一梳理“读法”,随后,在联系《竹节人》的学习体检,沿着“明确目的(任务)——确定语段——提取信息——尝试解决”问题解决流程,分别对课后习题二中的两个问题进行解决,通过课后习题二中两个问题的两轮操练,让学生在说明文这一特殊文体的阅读实践中进一步落实“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的阅读要素。
基于以上认识,我拟将本课两课时教学内容作如下安排:
1.开课揭题,了解课文文体,重申单元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2.了解课文内容,交流阅读方法。
(1)带着“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自读全文,结合旁批,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
提示:课文围绕“宇宙生命问题”写了哪些内容,阅读时产生了哪些想法?
(2)结合课后习题一,梳理阅读方法。
提示:筛选重要语段进行细读;有疑问处需进一步查阅资料核实。
3.尝试解决“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1)回顾问题解决流程:明确目的(任务)——确定语段——提取信息——尝试解决。
(2)自主阅读,完成任务。
(3)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提示:以“明确目的(任务)——确定语段——提取信息——尝试解决”的流程为发言提纲,从“重点研读的语段”和“问题是否解决(是否还需要去课外进一步查找/核实)”的角度进行引导评价。
1.尝试解决“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1)自主阅读,完成任务。
(2)小组互学,修改完善。
(3)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2.小结。
(三)第12课《故宫博物院》
经历了《竹节人》和《宇宙生命之谜》这样两篇不同文体的训练,学生对如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已经积累了文学阅读与科学阅读的经验,到了略读课文《故宫博物院》,不论是课文的形式,还是任务的设置,都与生活对接更加紧密。在这篇由四则材料组成的非连续性文本中,材料一选自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文章以移步换景的方式向读者简要而有序地介绍了故宫中的重要景点,材料二选自姜舜源的《故宫史话》,向读者介绍了太和门失火重修相关的历史趣闻,材料三为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的截图,向读者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简要信息以及进出路线的重要规定,材料四为一张选自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的故宫平面示意图。
根据“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这样两个不同的任务,学生需要对课文中的四则材料进行筛选,依据有效信息完成任务。在教学时,我们依然只需让学生在相关阅读任务的驱动下,通过上述两个更真实的生活情境,通过阅读任务的完成,体验并积累“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即可。
基于以上认识,我拟对本课教学内容作如下安排:
1.回顾单元学习所得,明确任务解决流程。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四则材料的大致内容。
3.聚焦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尝试解决。
(1)自主完成。
提示:重点阅读材料一、三、四。
(2)交流分享。
提示:以“明确目的(任务)——确定语段——提取信息——尝试解决”的流程为发言提纲,从“重点研读的语段”和“问题是否解决(是否还需要去课外进一步查找/核实)”的角度进行引导评价。
4.聚焦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1)自主完成。
提示:重点阅读材料一、二、三。
(2)交流分享。
提示:以“明确目的(任务)——确定语段——提取信息——尝试解决”的流程为发言提纲,从“重点研读的语段”和“问题是否解决(是否还需要去课外进一步查找/核实)”的角度进行引导评价。关联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的交际提示,模拟情境,尝试发言。